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 第一章(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也不是人呀,他说。
  他的手指冻僵了,只能缓慢地打开和关上那把剪刀。我不敢肯定,究竟是那把刀还是他的手发出刺耳的声音。我将刀扔到了雪地里。刀淹没了,根本看不到它究竟落到了哪里。他满院子地搜寻,鼻子上全是厚厚的雪花。我在院门旁边踩到他的手了,于是他耸起鼻子,但并没有走出院门外,到白茫茫的整条大街上搜寻。我说:
  你该住手了吧,那只绵羊被冻死了,羊毛都被冻僵了。
  院子的篱笆边上还有一棵绣球花树,上面的枝叶已经被剪得光秃秃的了。我朝那边一指:
  那是怎么回事?
  这是最糟的,他说,它春天就生孩子了,这可不行啊。
  第二个晚上一过,保罗大清早就说:
  若是人们彼此之间还打搅,那这个人还有另一个人。只有棺材里的人才独自睡觉,这还早着呢。我们夜里应该一起睡觉。谁知道他做过什么梦呢,可他马上又会忘记得一干二净。
  他说这是睡觉,不是做梦。今天凌晨四点半,我看到保罗在灰蒙蒙的光线下睡觉,一张脸走样了,还有一只双下巴。下面的商业大街上有人在骂骂咧咧,大清早地发出大笑声。莉莉曾经说过:
  咒骂把恶鬼驱除。
  傻瓜,把脚拿走。把身子弯下来,难道你鞋子里有大粪吗?张开你的狗耳朵吧,你听听,不过不要在起风的时候飞走。发型随它去吧,我们还在卸货呢。有一个女人像母鸡一样发出短促而嘶哑的咯咯声。车门发出砰砰声。抓住,蠢猪,如果你想偷懒不干活儿,去疗养院好了。
  保罗的衣服在地上。橱门的镜子里贴着今天的日子,是我被传讯的日子。我站在那里,右脚先着地,每次我被传讯的时候都是这样。我不知道是否我相信这一点,但肯定不会颠倒过来。
  我很想知道的是,在其他人那里,他们的脑子是否负责理智和幸福。在我这里,脑子只够用来创造幸福。用来创造生活是不够的。无论如何不够用来创造我的生活。我已经满足于这种幸福了,尽管保罗说过,幸福是没有的。每隔几天我说:

  我过得挺好。
  保罗的脑袋无声而笔直地出现在我面前,并且惊讶地看着我,好像我们拥有彼此不再有效一样。他说:
  你过得挺好,因为你忘记这在其他人那里意味着什么。
  其他人说他们过得挺好时,或许他们指的是生活。我指的只是幸福。保罗知道我并没有满足于生活,我也不想说,还不想这么说。
  瞧瞧我们吧,保罗说,别妄谈什么幸福。
  浴室的灯光将一张脸投向镜子。一把面粉飞到玻璃上,竟然如此迅疾。然后,那块玻璃就成了一幅充满青蛙皱褶的画面,就是在青蛙眼睛所在的位置上,那就和我很相像了。水温暖地流到我的手上,我的脸是冷的。我刷牙的时候,牙膏的泡沫从眼里冒出来,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身体不舒服,使劲吐唾沫,可还是中断了下来。自从我被传讯以来,我将生活和幸福分隔开了。去接受审讯的时候,我必须从一开始就将幸福放在家里。我把幸福放在保罗的脸上,他的眼睛周围,他的嘴巴周围,放在他的胡子上。要是人们真能看到,那么保罗的脸上一定笼罩上了某些透明的东西。每当我必须离开的时候,我就想待在家里,就像恐惧待着一样,我是无法夺走保罗的恐惧的。就像我离开的时候,将自己的幸福留下来一样。他不知道这一点,他完全无法忍受我的幸福依赖于他的恐惧。但他知道一个人看到什么。在我被传讯的时候,我总是穿着那件绿色衬衣,吃着胡桃。那件衬衣是莉莉的遗物,它的名字是我给起的:这件仍在生长的衬衣。如果我带走了幸福,我的神经就会脆弱得受不了。阿布说:
  你的神经干吗受不了,我们才刚刚开始呢。

  我真的没有失去自制力,我的神经真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而所有的人都像行驶着的有轨电车那样发出轰鸣声。
  在空荡荡的车里,胡桃对神经和理智是有好处的。每个孩子都知道这一点,可我却忘了个精光。不是因为我经常被传讯才会想起这一点,而只是出于偶然。就像今天,我应该在十点整到阿布那里,七点半就准备好出发了。整个路途顶多需要一个半小时。我准备用上两个小时,一旦早到,我宁可在附近溜达一下。我还从没有迟到过,我难以设想,谁能容忍这种懒散的行为呢。
  我过来吃胡桃,因为我七点半就已经准备好了。以前轮到我被传讯时也总是如此,可那天早上一只胡桃放在厨房间的桌子上。保罗前一天在电梯里发现了它,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胡桃不可能是有人放在那里的。这是刚摘下的胡桃,来自绿色果壳的潮湿纤维还黏附在上面。我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对一只新的胡桃来说,它是太轻了,好像它里面是空的没有果实一样。我找不到锤子,用石头把它敲开,石头本来在过道里,但从此以后就放在厨房间的角落里了。胡桃肉很松软。吃起来有股酸酸的奶油味。那天审讯比平时更短,我保持镇静,重新走到大街时,我想到:
  我要把它归功于这只胡桃。
  自此以后,我相信胡桃是有作用的。我并不是真的相信,但我喜欢做所有可能的一切,凡是有用的我都要做。因此,我把石头作为工具,把上午作为钟表时间。如果胡桃一夜之间启动了四处乱放的程序,那么它们的用处就算走到尽头了。不仅对保罗和邻居,对我而言夜里敲门也更容易忍受一些,可我无法去干涉时间。
  这块石头是我从喀尔巴阡山上带回来的。从三月起,我的第一任丈夫去当兵了。他每周给我写一封痛哭流涕的信,我就用一张安慰性的明信片回复他。现在已是夏天了,可以精确地计算一下,等到他回来,我们来来去去的信件和明信片还有多少了。因为我公公想接替他和我睡觉,所以我对待在院子里和家里感到厌倦了。我收拾好自己的旅行背包皮,等到他第二天早上去上班之后,就把背包皮放在篱笆有一个缺口的矮树丛中。快近中午的时候,我两手空空地走到大街上。我的婆婆在晾衣服,没有注意到我在干什么。我没说一句话,从篱笆那里拿起背包皮去了车站。我坐车到山里,向音乐学院的一个大学毕业生团组求助。我们每天跌跌撞撞地走到天黑,从一个冰川湖走到另一个冰川湖。在每个岸边,在那些碎石之间竖立着一块块木十字架,上面写着每一个淹死者的死亡日期。水下坟墓和周围的十字架,是对世人的警示。仿佛那些圆圆的大湖很饥渴,每年到了那些写在十字架上的日子里就需要肉一样。自从有了这些死者,再也没有人到这儿来潜水,水一切断了生命,人立马就心凉了。大学生们一起唱着歌,湖泊能够映出他们站立时头朝下的倒影,可以证明他们是不是合适的尸体。他们在走路、中途歇脚或者吃饭时齐声合唱。即便就像在最裸露的高处一样,天在那里吹到一个人的嘴里,他们夜里在睡梦中开始多声部唱歌,我也不会感到惊讶。我不得不求助于这个团组,因为死神不会把任何孤身迷路的漫游者交出来。在湖畔,他们的眼睛每天变得越来越大,他们早就抓住了脸颊,我在每一张脸上看到了这一点,而每一天他们的大腿变得越来越短。可在最后一天,我想带点儿东西回家,于是在所有的卵石中捡了一块和儿童脚相似的石头。这些大学毕业生在寻找可以放在手里的小巧平整的石头——忧愁石。这些小石头和我在服装厂每天可以随便拿到的大衣纽扣相似。可大学生们当时相信这些忧愁石,正如我现在相信胡桃一样。

或许您还会喜欢: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2:骑虎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在悌摩西家里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福尔赛家人总认为它是永远固定的,其实便是在福尔赛族中,它也是通过开花放萼,结怨寻仇,通过严寒与酷热,遵循着前进的各项规律;它而且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就如同马铃薯的好坏不能脱离土壤的影响一样。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
零的焦点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秋天,经人做媒,板根祯子和鹈原宪一订了婚。祯子二十六岁,鹈原三十六岁。年龄倒很相配,但社会上看来,结婚似乎晚了点。“三十六岁还打光棍,不知过去有过什么事?”提亲时,祯子的母亲最为介意。也许有过什么事,三十六岁还没有碰过女人,似乎说不过去。但媒人说绝对没有。好像是在撒谎。作为一男人,也太懦弱了。工作已经多年,置身于男人世界里的份子是这样想的。事实上,和女人完全没交往的男人,会叫人瞧不起。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