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锦屏记 - 第四十三章 方大奶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十三章 方大奶奶
  荀大奶奶接过帖子看了看,“是侯爷夫人的帖子?今天才听我母亲说,侯爷夫人病的历害,不能见客那。这是好些了?”
  方氏叹气,“上次我带你四妹妹去,她病的什么似地,只略坐了坐,就支撑不住。方才来送帖子的人说,刚刚有了些精神,请我带了你几个妹妹一起去见见面。”
  荀大奶奶又仔细看了看帖子,“侯爷夫人说上次只见了四妹妹,这次请太太把其他几个妹妹都带去,相互见见。”
  “她那个病……唉,难得她下帖子来请,你去打点好车轿。明天你也跟着去吧,这些日子想必憋闷坏了,也该出去散散。”
  “还是太太疼媳妇。”荀大奶奶笑着答应了,又试探道:“媳妇看,只带四妹妹去就好了。大妹妹要绣嫁妆,出不了门。二妹妹和三妹妹,虽都是好的,只是看着都不习惯见人。媳妇就只准备太太和四妹妹的车轿?”
  方氏闻言扫了荀大奶奶一眼,“带上你二妹妹和三妹妹吧,她们也来了半个月,亲戚们知道我带了她们来,不去见见终究不合礼数。侯爷夫人又正儿八经地送了帖子来,带了去见见,也没有外人。”
  荀大奶奶连声称是,“还是太太考虑的周到。”
  两个人说着话,就有一个穿豆绿衣裙的丫头端了新茶送上来。荀大奶奶接了茶在手里,见这丫头面貌不俗,举止甚为端庄,却不是常在方氏这见的那几个,就问道:“太太这新添了人?看着却有些眼熟。”
  “婢子红绡见过大奶奶。”红绡蹲下身给荀大奶奶福了一福。
  “你看着当然眼熟,这是金嬷嬷的小女儿,本来在三丫头那伺候。前儿我这有个丫头病了,金嬷嬷就让她暂时补上。我看她又勤快又安份,索性留下了。正好你去和三丫头说一声,想着给她那里补上一个丫头。”
  荀大奶奶答应着,就下来顺路先去了水畔居。她似乎已经忘了无故刁难荀卿染的事,不过一开始脸上略显尴尬,一会就恢复如常,只是不再向以往那样满脸堆笑。
  荀卿染看在眼里,面上也不露什么,依然照往常那样接待。
  “太太那正缺人手,见红绡伶俐,就留她在身边伺候,叫我过来跟三妹妹说一声。三妹妹想要丫头,从我这挑一个就是。”
  自打荀淑芳的婚事定下来以后,红绡就经常不知去了哪里。荀卿染几次在思安院见到她,就知道迟早会有今天的事。
  荀卿染并不将红绡的事放在心上,她只是奇怪。这点事,方氏无论什么时候直接和她说就是了,怎么偏让荀大奶奶来说。至于荀大奶奶所说另补上一个丫头的话,如果有诚意,就该带几个来给她挑,现在这样,明显是在敷衍。

  本来荀卿染认为以荀大奶奶的出身,应该是个体面人。不过有了方才那样难看的举动,荀卿染对荀大奶奶这么做,也就不觉得惊讶了。
  荀大奶奶本来预备荀卿染追问填补人手的事,她已经准备好了托词,见荀卿染不问,她乐得不提,这才又说了明天去定远侯府的事。
  “……太太吩咐,侯府规矩多,三妹妹要时刻记得太太平时的教导。”荀大奶奶说完,就站起身,临出门前,又状若无意地添了一句,“我方才从四妹妹屋子里来,四妹妹明天穿那套银红妆花的衫裙。”
  送走荀大奶奶,荀卿染就吩咐桔梗把明天要穿戴的衣裳首饰准备出来。
  “四姑娘穿银红的那套,咱们避讳着点,就穿秋香色那套吧。”荀卿染吩咐。
  桔梗笑,“还用姑娘特意吩咐,大奶奶好个体面人,方才就差直接说,让姑娘别越过了四姑娘去。可笑,大姑娘刚消停了,又来了个她,比大姑娘还甚。”
  “大奶奶毕竟大了好多岁,脸皮长的更结实些,有什么出奇?”麦芽在旁吐槽。
  三人都笑了起来。
  第二天大家一同坐车往定远侯府去,荀淑芳竟然也打扮好了,跟着上了车。
  荀淑芳和荀淑芝、荀卿染坐了一车。不用人问,荀淑芳就自己说了。
  “侯爷夫人的帖子,是要邀咱们四姐妹同去,自然少不得我。太太也说最该带着我,先去认认门,以后成亲了,亲戚们也要相互走动的。”荀淑芳说到最后,有些娇羞。
  荀卿染记得,昨天荀大奶奶说时,还曾提了荀淑芳不会去。不过荀卿染看到荀淑芳时,一点都不惊讶。这样的热闹事,荀淑芳怎么会错过。而且荀淑芳历来有本事能哄得方氏答应她的要求。不过,方氏还真是纵容荀淑芳啊。看来那门亲事,方氏必是能大大受益了。
  马车一直向西行,走了约有半个时辰,终于在一所大宅子门前停下。荀卿染掀起帘子一角,往外观看。定远侯府的正门门楼为三间五架,金漆狮子门环,牌匾上是金锡的四个大字定远侯府,听说是侯府初建成时太宗皇帝亲笔所书。
  马车停了一会,并无人下车,就有一个婆子过来说话,引着马车从西角门进了侯府。又走了一段路,马车停下,方氏等人下了车,坐了婆子们抬来的软轿,直接到了二门内,在一座大影壁前停下。
  影壁前早有人在等候,为首的是个年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妇人。荀卿染正想着这侯爷夫人好生年轻,不知是否是原配。那妇人已经过来接了方氏,荀大奶奶也赶过去寒暄,口称三奶奶。荀卿染这才知道,这人原来是方家三爷的夫人。

  方三奶奶颇为能说会道,一路上嘴巴都没闲着。
  “大嫂虽然比平时好了些,可依旧出不得屋子,特意派了我去接姑太太、大奶奶和几位妹妹。还请姑太太别见怪,咱们到恩正居说话。”
  “侯爷夫人病了一年多,多亏了三太太是个能干的人,内外操持着。”荀大奶奶道。
  “哪里用我操持什么,不过是从大嫂那领了差事,打打杂罢了。别看大嫂病的起不来床,府里上下的事可一刻都放不下。我们常劝着她保养身子要紧,大嫂只是不听。知道的人,明白她是爱操心。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办事不妥,大嫂不放心我们那,呵呵呵。”
  说话间穿廊过院,就到了恩正居。荀卿染见这院子轩敞阔丽,就知是侯府的正房正院。众人刚进院子,早有人迎过来伺候,也有往里回报的,也有挑帘子的请客人进屋的。丫头婆子做事都有条不紊,鸦雀无声。荀卿染心里赞道,这位侯爷夫人久病,院子里还能如此规矩,想来定是理家的能手。
  众人进了屋,转过屏风,就见正面榻上一个妇人倚着靠枕坐着,正握着一个中年妇人的手说话。两人见方氏进来,都从榻上下来,妇人作势要给方氏行礼。
  方氏赶忙过去扶住,“一家子骨肉,你病的这样,何须多礼,快坐下歇着。”又和那中年妇人相互见了个平礼,一个称姑太太,一个称亲家太太。
  原来这妇人就是方家大奶奶,定远侯夫人,旁边那人则是方大奶奶的母亲,曾太太。
  荀卿染在旁仔细打量,方大奶奶年纪应该不到三十,身形瘦削,弱不胜衣,面上虽精心装饰,可眼窝凹陷,肌肤松弛,显是久病之人。曾母和方大奶奶面貌有四五分相像,面上有风霜之色。
  “这就是我那几个妹妹了?”方大奶奶指着荀卿染几个问道。
  荀卿染几个忙过去见礼。方大奶奶笑吟吟地将她们一一扶起,挨个仔细打量,末了赞道:“上次只见了四妹妹,还想着四妹妹小小年纪,就那样不俗,不知道几个年长的妹妹们是什么样子。今天一见,果然都是国色天香,这京城佳丽都要被比下去了。姑妈好福气!”
  众人落座,方大奶奶指了一件事,打发了三奶奶出去。
  方氏和曾母寒暄了两句,才知道曾母是刚到京城。

  “我家老爷年底才进京述职,听说侯爷夫人病了,老爷和我都担心的吃不下睡不安。这才让我先带了她两个妹妹来看她。”曾母如是说。
  “我倒忘了。”方大奶奶笑,吩咐人去请曾家的两位姑娘。“……方才都在这里,我怕她们年纪小,嫌闷,让她们出去玩了。”
  一会工夫,就有人领了曾家的两个姑娘进来,大家少不得又是一番相见。曾家两个姑娘,大的叫做曾宁,年纪十五岁,小的叫曾静,只有十四岁,两人都长的十分艳丽,与方大奶奶和曾母并无相似之处。
  “荀太太这几位姑娘,都和天仙一样的人,想来都定了亲吧。”曾母的眼睛在荀卿染几个面上打转,笑着问方氏。
  “只有大姑娘定了人家。”
  “唉呦,我看这其余三位姑娘也都到了说亲的年纪……想必是荀太太眼界高的缘故。”
  “曾太太哪里的话,不过是要门户大致相当,孩子知道上进罢了。”方氏不想多谈这个话题,奈何曾太太十分热情。
  “如果是这样,我倒认识些年轻子弟,正与几位表姑娘相配。”
  “她们姐妹们年纪还小,我舍不得她们早嫁。倒是两位令爱,姿容出众,定是早有了婆家吧?”
  “她们还比几位表姑娘年纪小些,我更加舍不得。”曾母道。
  方氏就不再问,转头问起方大奶奶的病情。
  “不过是挨日子吧。”方大奶奶叹了口气。
  这么一说,曾母在旁已经流下泪来,曾家两个小姑娘也露出哀容,都拿出帕子拭泪。方氏和荀大奶奶自然又劝解了一番。
  “今个娘们儿会在一起,是件喜事,瞧我这是怎么了。”方大奶奶说着就吩咐旁边的人,“去把哥儿姐儿都叫来,今天家里来客,可以不用上学去了。”
  说着话,方大奶奶忽然连打了两个哈欠,竟然鼻涕眼泪都流了下来。旁边几个丫头围过来,拿出帕子帮忙擦拭。
  “夫人,到吃药的时候了。”一个丫头提醒道。
  “是了,说着话,一高兴就忘了。让人把药拿来吧。”又向方氏道,“请姑太太带着妹妹们在这坐一坐,我去吃了药就来。”
  几个丫头扶着方大奶奶转过屏风,在那边的贵妃榻上躺了。就有一个大丫头端着托盘从门外进来。托盘上一个精巧的景泰蓝盒子,还有一样精巧的物件,看样子和水烟袋有七八分相像。那丫头端着托盘转过屏风,少顷,便有异香从屏风后漫过来。
  荀卿染惊疑不定,本能地掩住鼻子。
或许您还会喜欢:
爱情的海洋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序写于书前by楼雨晴当各位正式阅读这本书前,晴姑娘得把话说在前头,这本书依然不是言立冬的故事,如果你们有非言立冬不看的坚持,那么看到这里,你可以合上书了,可别大呼受骗上当,指控晴姑娘欺骗你们的感情哟!关于这一点,请原谅晴某人小小的任性,我也知道你们很期待言立冬,一再晃点,实非晴姑娘本意,很多事不是我能控制的嘛,当某些想法冒出头,那种感觉涨了胸臆,强烈得让人无法抗拒,不把它写出来, [点击阅读]
王尔德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快乐王子的雕像高高地耸立在城市上空—根高大的石柱上面。他浑身上下镶满了薄薄的黄金叶片,明亮的蓝宝石做成他的双眼,剑柄上还嵌着一颗硕大的灿灿发光的红色宝石。世人对他真是称羡不已。“他像风标一样漂亮,”一位想表现自己有艺术品味的市参议员说了一句,接着又因担心人们将他视为不务实际的人,其实他倒是怪务实的,便补充道:“只是不如风标那么实用。 [点击阅读]
生命的重建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我写好了这本书,希望同你一起分享。这本书与我的另一本蓝皮小书《治愈你的身体》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的,那本书已经作为心理模式导致身体疾病的权威著作被广泛接受。在这本书里我安排了一个“会谈”(见第一章),就好像你作为一个客户来我的咨询室一样。如果你每天做书中列出的练习,在你读完这本书之前,你的生活就会改变。我建议你先将本书通读一遍,然后开始第二遍的精读,深入地做每个练习。 [点击阅读]
真爱没那么累,幸福没那么贵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苏芩,知名畅销书作家,著有《男人那点心思,女人那点心计》《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官场红学》等十余部,作品销售过百万册;受邀为国内多家电视台、网媒、平面媒体特邀顾问,长期担任国内近80档电视栏目的点评专家、嘉宾。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7月13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05年之后,中国申奥终获成功;2001年底,中国将加入WTO……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 [点击阅读]
跑步圣经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前言:一本别开生面的书本书的目的首先是要把你引入一个不同寻常的跑步运动的世界,其次是要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跑步,本书将向你展示如何使自己变得健康愉快起来,而达到你从来没有想象过你能达到的程度。不管你的身体如何虚弱、肥胖、衰老、难看,也不管你曾经多少次地尝试过其它运动项目而无济于事,本书都能使你变得象上面所说的那样愉快。 [点击阅读]
过的刚好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过的刚好第一部分第一章男人四十(1)不惑但从今日始,韬光氍毹正当年。忍忍忍,难难难。身处池畔,自浊自清自安然。若不登高看,怎知海天蓝。人到用时仁义少,事无经过不知烦。静坐思过观花谢,三省吾身饮清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偷笑钓鱼船。(三十九岁生日所作,虚岁四十,年届不惑,几句残言,聊以自勉。)我天生对舞台就没有恐惧感我是天津人。天津是相声窝子,我是在天津学艺长大的,后来来到北京发展。 [点击阅读]
镜·辟天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六合之间,什么能比伽蓝白塔更高?唯有苍天。六合之间,何处可以俯视白塔顶上的神殿?唯有云浮。云浮城位于最高的仞俐天,飞鸟难上,万籁俱寂。九天之上白云离合,长风浩荡着穿过林立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尖碑,发出风铃一样的美丽声响。从云荒大地上飞来的比翼鸟收敛了双翅,落到了高高的尖碑上,瞬间恢复了浮雕石像的原型。无数的尖碑矗立在云浮城里,一眼望去如寂寞的森林。每一座尖碑底下,都静默地沉睡着一个翼族。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