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金瓯缺 - 第二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十三章
  (一)
  女真族有记载可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以上,当时称为肃慎或息慎,活动于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后来被称为挹娄、勿吉、靺鞨。唐玄宗时期,曾封“黑水靺鞨”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今伯力)州刺史,在那里设黑水都督府,受辖于河北道幽州都督。
  契丹建国以后,黑水靺鞨又改称女真(这些文字上的差异大都是读音上的转换。肃慎、女真基本上还是一音之转),受治于辽。
  女真族和其他许多少数民族一样,都是构成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各族之间有着血肉相关的亲密联系。不但是我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少数民族问题。在历史上,各族之间或者在本族之内受到奴隶主,封建主的不公平的统治,被压迫者完全有权利起来反抗。为解放自己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完颜阿骨打的祖父完颜乌古乃、父亲颏里钵、叔父颇刺淑、盈歌,哥哥乌雅束先后被辽政府任命为生女真节度使,通过他们统治女真各部。他们受到辽政府朘刻无厌的剥削,因此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以兼并各部为手段,以摆脱契丹统治为目的的所谓“开创”事业。前者仍然是压迫各部落的人民,后者却是反抗压迫者的正义斗争。
  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传说,说辽的皇帝为了猎取天鹅(天鹅是辽贵族珍视的禽鸟,猎取它是他们最高兴的娱乐之一)的需要,派专人到女真去搜求一种名为“海东青”的大鹰,引起一境的骚扰和反抗,引起辽、金之间十年的战争,最后导致了辽的灭亡。这种传说是把某些突出的现象看成为本质的问题。其实,辽的殊求何止“海东青”一项。正是由于辽的统冶阶级穷奢极侈,敲骨剥髓,才使它统治下的人民连最低限度的生活也过不下去。当人民的反抗逐渐团结、凝固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时,即使没有偶然性的“海东青”事件,反抗的风暴还是不可避免地、必然地要到来。
  不管辽贵族是否懂得反抗必然要爆发这一规律,他们都无法抑制自己的贪欲,略为放松一点卡在人民脖子上的铁手。但对于反抗者必须予以镇压这一统治者的金科玉律却是遵守不渝,并且颇有一些办法。一般说来,他们对于地区窎远,政权力量不能够直接控制的各族总是采取“化整为零、分而治之”,以及从汉族统冶者那里学来的一套“以夷制夷”的老办法。他们在各部、族之间挑拨离间、蓄意制造矛盾。有时扶植这一旗,有时扶植那一部,尽量使之自相残杀,力量分散。他们的地方行政官“详稳”只消发几道空头的“节度使”“移里廑”等剳子,就可以坐守渔翁之利。这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已经实行了许多年代。乌古乃以下的女真诸领袖也是积了几世的经验,吃了多少苦头才明白这些道理的。现在他们以其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假借辽的名义,利用辽的力量以扩大自己,把各部族合并到以自己为核心的一个集团中来。等到羽毛丰满,可以振翅高飞时,就公开打出反辽的旗号。
  当然,要反抗已经积有一百多年统治经验的契丹贵族,不能光靠运用政治手腕,主要还得依靠军事实力。女真人本来就习惯于山居露宿,驰逐骑射,一般都英勇善战。辽贵族利用各部族的自相残杀,企图分化他们的政策,反而起了相反的效果,女真领袖们就是在兼并战争中锻炼出军事才能,学会了从小战对大战、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的指挥艺术,加上当时辽贵族的腐朽性,使得女真人的力量迅速膨胀起来,成为辽的绝大威胁。
  早在盈歌当节度使的时候,辽政府派了几千名军马追讨叛将萧海里而不能获胜,盈歌一战就俘杀了萧海里。这使盈歌获得使相的荣誉,同时也使女真领袖窥测到辽的弱点。相反,契丹贵族从此对女真人更怀有戒心,他们相互传说“女真满万便不可敌”的话,先已造成畏怯心理。等到阿骨打正式发动反辽战争以后,经过几次剧战,就迅速、彻底地摧毁了辽的军事力量。十分土地,占有其九,五京之中,攻陷其四,为少数民族很快赢得反抗战争的胜利提供一个显著的例子。
  反辽战争在这个阶段是符合女真族和其他受契丹贵族奴役的各族人民共同利益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胜利的迅速到来,辽的五京,金军已取其四,繁华殷盛的城市生活、目迷五色的城市建筑、稠密的人口、丰富的物资,这一切都刺激了女真贵族的贪欲。战胜的次数越多,占地越广,他们的胃口也日益扩大。军队所到之处,大事杀掠,给战地的老百姓带来极大的灾祸,马扩在蔚州见到的惨象,并不是个别的例子。这时自卫战争已逐渐让位于掠夺战争,战争性质正在恶性转化。这个转化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军队的逐渐腐蚀,整个统治阶级的逐渐堕落。
  在女真领袖中间,阿骨打最先发现这种变化,预见到它的危害性。但他不是从关心人民的痛苦出发,而是害怕军队变质,影响了他的“开创”事业,采取了许多防范措施。作为女真族的杰出、优秀的领导者,他的感觉之敏锐,行动之坚决都是十分值得称道的。
  攻陷上京之后,天祚帝的儿媳吴王妃逃得略慢一步,落入金军手里,成为俘虏。这是个美丽非凡的女贵族。阿骨打的子弟亲贵们等闲没有开过这样的眼界,大家惊喜若狂,视之为明珠宝石,并且逐步公开到让她在规模相当大的宴会中歌舞助欢。律己严格的阿骨打知道了这件事,立刻作了严厉的处理,所有参加宴会的子侄亲贵,一律赏一顿柳条鞭,吴王妃罚到马房里去割草、拌大豆,充当饲马的奴隶。这种为军队服务的奴仆,他们称为“阿里喜”。
  阿骨打就是这样表率他的军队的。
  这一年,阿骨打已经五十五岁了。长期的战争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同时也破坏了某些生理机能。他预感到自己也可能像他的几个兄长一样不会活得很长久,唯恐在这短促的一生中不能完成他的远大目标,是造成他思想中最大的恐惧。因此目前他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为着急地要想促使它的实现。在他接见赵良嗣、马扩前的十多天中,的确在居庸关附近一带视察军情地势,了解辽方动态,考虑进一步的行动。签订条约、履行义务,都不过是一时利害上的权宜措施,根本不是他的生活信条。他签署了协议,并不打算遵守它。“行动”才是他的信条,行动是促使事业实现的唯一手段。可以说他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行动中。
  当前,捕获天祚帝在他心目中已成为次要的任务,已经交给大太子粘罕。他的头脑中同时迅速出现几种方案:他绝不能轻易放弃燕京城这个重要的政治、军事基地,萧普贤女的残辽政权,必须予以彻底的摧毁,这是毋庸置疑的。他考虑的是,如果这次宋朝出兵,能够顺利取得燕京,那么,也暂时只好置燕京于外府,而要尽占居庸关、南、北口等形胜之地,使燕京城随时可以成为他的囊中之物;如果宋军不能成功,他就名正言顺地直接出兵去攫取燕京。一个政权与另一个政权的关系,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比较实力的强弱,以势凌人,在某些时期可以相互利用,到了另一个时期就必须以兵戎相见,最终非把对方灭亡不可。除此以外,其余的抽象概念都是不存在的。
  现在他已经掌握到有利的时机,接近于可以实现他的理想。他唯一的顾虑就是时机是否成熟到可以让他一举荡平辽、宋两朝的程度。宋朝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力量很差,但毕竟是个庞然大物,它到底有多少伎俩,还待观察。
  杨可世入燕的消息,曾经使他震惊一下,幸亏紧跟而来的刘延庆的败绩、赵良嗣的乞师,让他完全放下心来。他答应赵良嗣的条件也无非是“走着瞧罢”的意思。燕京城拿下,还与不还的主动权仍操在他手里。如果他不愿还,要找个借口,还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除非发生了迫使他不得不交割的客观事实,否则是很难改变他的主观意图的。
  在与赵良嗣旷日持久的谈判中,他没有虚度时日,他作好了一切军事准备。赵良嗣辞别回去的第二天,他就发动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突击战。他自己亲率大军直扑居庸关,同时征调在应州的粘罕一军直下南口,另派宗室大将挞览统军直下古北口,三路并进,会师居庸关下。
  辽将闻风丧胆,纷纷逃走。阿骨打不费一矢,就夺得关隘,打开了燕京城的北门锁钥。十二月初六,粘罕和挞览两军才完成任务,率师来会。阿骨打在居庸关口摆开队伍,将士们披坚执锐,簇拥在他左右。这时银甲耀日,战鼓震天,单等他的马鞭一举,这支所向无敌的大军就浩浩荡荡地向燕京城进发。
  六军行至中途,消息传来,辽政府已经瓦解,耶律大石与萧皇后往迤西一带逃去,萧干遁出松亭关①,往迤北一带逃走。燕京城里乱作一团,左企弓、虞仲文、刘彦宗、康公弼、曹义勇等汉儿大员已准备向金军乞降。阿骨打听到消息,心里又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理想已经实现,失望的是,他希望马扩亲眼看到、以便向宋人大大夸耀一番的燕京城下之战,肯定是无法实现的了。
  马扩利用阿骨打的诺言,更不怠慢,马上带着那五百名铁骑,跑在大军之前,径扑燕京。他没有遭遇到任何抵抗。到达城下时,城门洞开,城内留下的少数蕃汉马步军都已逃散。左企弓等一行“投拜人”与他岔开了道路,已经出城数十里前去投拜阿骨打。马扩唾手之间,就抢先突入燕京城。
  辽军已走,金朝的大军尚未开到,这时马扩就成为燕京城的主人。他必须利用这几个时辰,做好一些必要的工作。他首先在通衙上张贴起安民告示,严令后来陆续进城的部队遵守军纪,禁止任何杀掠蕃汉军民等行为。然后派出岗哨和街道巡逻队维持城内秩序。马扩是利用阿骨打的名义,利用阿骨打的侍卫部队来钤束阿骨打的军队,保护燕京人民的生命财产的,这件事他做得十分得意。
  接着,他直往中书省和析津府两处去接管他们收藏的舆图、编籍等等。可惜晚了一步,卖国有道的左企弓、刘彦宗等人早已想到这一着,一并取去献给阿骨打,作为他们的见面礼了。马扩扑了一个空,又马上到监狱去把一应囚犯都释放出来。杨可世入燕之役,受到汉儿的支持。辽政府恨透了老百姓,在几天之内,把一应嫌疑犯都抓起来审判,以致监狱有人满之患。在监狱里,马扩还碰到几个老相识,宣抚司同僚贾评、西军将领王渊以及另一个在安次一战中被俘的正将胡德章都在监禁中。马扩把他们一齐打发回去,还要他们回宣抚司去通风报信。当时马扩不知道贾评、王渊在芦沟河畔演出的一幕丑剧,反而同情他们战败被俘的遭遇。事后才了解了真相,马扩今后还要和王渊打交道,再也没有原谅他的鲜廉寡耻的行为。

  做好了这些事情,他在燕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过了一夜,天明就去找阿骨打辞行。
  当时阿骨打正在金殿上张着黄幄,接受辽降臣的舞蹈拜贺。五十五岁的阿骨打童心未泯,似乎觉得接受这批人的跪拜叩首是十分有趣的事情,这是他一生中偶然有的逢场作戏。
  听说马扩来了,阿骨打就高声嚷道:“快请马宣赞上殿受贺!”于是马扩挨着阿骨打的座次,排列在粘罕、斡离不前面,也分享到这分快活。
  受降式完全按照阿骨打的指挥进行,它既不是女真式的,又不是契丹式的,也不是汉式的。三样都不是,三样都有一点儿,它是阿骨打创新的杂拌儿,叫做“三不像”。这在熟娴礼仪的左企弓看来,自然感觉到不是味儿,他叩首搢笏,准备有所陈述,不想阿骨打完全不理会他这一套,挥挥手,把他赶下金銮殴。
  演完了这出趣剧,马扩起身告辞。阿骨打没有理由再把马扩留下来,他就慷慨地派了那五百名铁骑护送马扩回到雄州去。
  (二)
  燕京的残辽政权本来就是一个从夹缝里诞生出来,在夹缝中幸存下来的政权。
  存在决定意识,根据这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客观事实,它的绝大多数的统治阶级也相应地产生了一种“夹缝里的哲学”,成为他们的思想基础,并且由此导致出许多严重的错觉。
  这些严重的错觉之一,在对付宋、金夹攻的问题上,他们一开始就认为他们与天祚帝的残余力量有着明确的分工。天祚帝的任务是专门应付尾随追击的金军。他们的任务是专门应付要想收渔翁之利的宋军。他们各有各的任务,各有各的专业,互不纠缠,互不干扰。
  这个错觉来源于宋、金之间的“海上之盟”。海上之盟规定宋朝可以取回燕云之地,宋人把它看成为当然的权利,辽人也把它看成为宋朝单方面拥有的专利权。完颜阿骨打赌神罚咒的誓言不但欺骗了宋朝的统治者,同时也欺骗了残辽的君臣们。他们全都相信阿骨打是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的至诚君子,对于已经划给宋朝的燕云之地,连正眼儿也不会瞅一下。因此当辽的统治者以全力对付前门白沟河畔的宋军时,后门居庸关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中。
  从这个政权开始建立的三月份起直到八月中旬为止的半年中,前门口警报频传,后门口却果然是太太平平的。粘罕侵入云州与山后之地,声称是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属于暂时借道的性质,以后果然不再越雷池一步。云州是耶律淳和萧皇后的政权达不到的地区,对他们不关痛痒。直到八月中旬以后,完颜阿骨打来到奉圣州,气氛才紧张起来。居庸关的守将们感觉到这条战线上也可能发生什么意外,一再驰报萧皇后。当时萧皇后已经把耶律大石扣留起来了,正忙于对他的部属进行抚慰、调停的工作,以便为李处温接管兵权铺平道路。李处温新官上任,忙得不可开交。哪有闲功夫管到居庸门方面的事情?这也是一条历史规律,凡是忙于内争的,一定疏于外防。这些重要的警报都被搁置起来,丢在脑后了。
  十月底,辽军在燕京城内经过一天的蹀血苦战后,又一次大败刘延庆统率的宋军,一直追到滹沱河,举朝欢腾。这时萧干、萧斡里剌、耶律大石等统兵大员都在南方前线布置新的防线。到了十二月初,乐极悲生,忽然一声晴天霹雳,完颜阿骨打亲自率领的大军,一夕之间,已经兵临关下。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把萧皇后吓得魂灵儿出窍,她怎么料想得到在那夹缝里忽然钻出一只真的大虫来?事到如今,她再聪明、能干,也回天乏术了,左思右想,只好步天祚帝的后尘,办得一个“逃”字。
  可是萧皇后毕竟是工于心计的,在居庸关告急的当晚,她就火速地把耶律大石、萧干等召来,要地们把能够作战的奚、契丹军统统带出燕京,到松亭关去集中候命。在逃命之际,毕竟也需要有武装保护。
  萧皇后自己在离开燕京之前,又演出一出拿手好戏,叫做“辞庙哭灵”,辞列祖之庙,哭先帝之灵。然后集合留守大臣,向他们慷慨诀别,说要亲自去和金军决战,“战如不胜,不复与诸卿相见矣!数月崎岖,忧患相共,今日诀别,汍澜沾襟。”说到这里,眼泪果然像断了线的珍珠般挂下来。
  如果说,她第一次在宫门口演出的那出悲剧曾经起过鼓舞人心、化险为夷的意料不到的效果,那么历史不会重演了。现在这出悲剧的重复演出,徒然变成贻笑千古的喜剧。听她诀别的留守大臣当场也不得不奉陪流出几点吝啬的眼泪,心里却巴不得早点散场,好让他脚底加油,尽快地去安排迎降新主子的大典。他们本来是“人尽可君”的,不一定要钉牢一个萧皇后。
  经过那一次扣留事件以后,耶律大石与萧干之间的裂痕再也无法弥缝。面临着两个部族的存亡生死关头,他们发生了重大的分歧。奚贵族对天祚帝早已失却信心,不愿再逃到云中去跟他同命运。他们要求萧干逃到迤北的老家去观望一下,得机再开创一个局面。萧干听从了部下的意见,拒绝再和耶律大石一起西行。耶律大石认为这是临危叛变的行为,坚决不答应。两个闹僵了,部下们列阵对峙,准备火拼。亏得萧皇后及时从燕京赶到松亭关,她插身在两军之间,左右劝说,最后总算决定了各走各的道路,彼此都不干涉。
  萧皇后本人是奚族人,与奚贵族有着血统上的联系。但是经过这些日子来天翻地复的变化,她更加信赖耶律大石的才智忠诚,宁可跟他往西走。主张独创局面最力的萧斡里剌被耶律大石说服了,最后毅然决定背弃他的部族,与皇后、林牙一起西行。
  其实无论往西,无论往北,同样都是危险重重,前途茫茫的。但是前者的危险性更大。要在金军密布,到处掘下陷阱,到处张开天罗地网的夹缝中,找出一条生路,平安地逃到云中阴夹山鸳鸯泺(这是辽历代皇帝避暑的处所,最近天祚帝逃到这里),除非是产生奇迹,否则就叫人难于想象的了。果然,他们在逃亡中几次碰到金军的尾追和拦击,几次打退他们,自己的人马也溃散了又集合,集合了又溃散几次。最后粮尽兵散,只剩得少数人马相随,不幸又遭到完颜活女快速部队的追赶。完颜活女是批亢捣虚、寻缝钻隙的能手,他的部队常会在人们料想不到的地点和时间出现。耶律大石挺身应战,苦苦缠住了活女,在寡众不敌的情况下,战败被俘,萧皇后却趁耶律大石苦战之机溜掉了。后来他们又经历了千辛万苦,最后只剩得萧皇后、萧斡里剌和一个向导奇迹般地到达目的地。
  萧皇后去见天祚帝时,心里是有恃无恐的。第一,她明确地感到天祚帝一向对她个人抱有好感,妇女们一般都过分重视这种私人间的感情,用它来代替政治上的利害关系,这往往是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第二,她失国后,没有跟随她哥哥逃到迤北去,宁愿颠沛流离,历尽艰险地回到天祚帝身边来,说明她尽忠于国,无愧于心。这两点想法都带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还有比较现实的第三种想法,她相信在前此或以后陆续从燕京逃到鸳鸯泺来的契丹贵族中,她仍拥有相当的威信。天祚帝要团结、笼络他们,一定还有许多仰仗她本人的地方。
  她错了!这三种想法,没有一种救得了她的命。
  天祚帝耶律延禧是个精神狂瞀、喜怒失常的典型的亡国之君。凡是长期握有无限权力而又缺乏一定的控制力,不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去运用这种权力的人,很容易陷入于这种类型。他久已痛恨耶律淳夫妻乘他之危,篡夺了他的皇帝之位。燕京政权历次下达的文告中都有谴责天祚帝失德的话,这原来不过是些官样文章,他们要不是这样立言措词,就无以解释自己的这个新政权是在什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是在天祚帝看来却有切肤之痈。恨不得把他们夫妇拿来生吞活剥,以雪心头夙恨。今天好不容易萧皇后自投罗网来了,他怎肯把她轻轻放过。
  天祚帝在自己豪华的、挂满了狐皮、貂幕的行帐中接见萧皇后。
  “不知皇后陛下驾到,”天祚帝用了一种已经把爪子搭上老鼠的身体,还想戏弄它一下的猫儿的心情,愉快地说,“臣耶律延禧有失远迎,死罪,死罪!”
  萧皇后一听兆头不好,急忙正容回答道:
  “贱妾夫妇,丧家失国,辜负陛下的重托。今日只身来此领罪,悉听陛下发落。”
  “皇后陛下言重了。耶律延禧离开燕京时,并不曾把江山托与皇叔、皇后,今日怎谈得到辜负的话?”天祚帝哈哈笑道,“再说,耶律延禧在五京中失陷其四,也不曾向哪个请罪,皇后失去了区区一个燕京城,又何足道哉!只是耶律延禧在衍庆宫后苑那间密室中庋藏了一些财物,皇后可曾顺手捎来?”
  “陛下密室,都经封存,贱妾何人,怎敢擅自启视?此来带得些许盘缠,途中几经金兵追赶,都已散失。今日空手来见陛下,无以献荩,乞宥死罪。”
  “耶律延禧怎敢以区区金宝见怪皇后,只是听说陛下与李处温的那个小兔崽子在密室中优哉游哉,让那个小兔崽子享尽人间艳福,怎说不敢启视密室?左右们可曾听说此话?”
  左右们哄然一声回答道:
  “此话是实!”
  “皇后可听真了他们的话?却不是耶律延禧在此胡说乱道。可知宝物都落到李处温一家去了,怨不得皇后今天空手来此。这笔帐可要算算清楚。”
  萧皇后知道自己已难免一死,不敢再作申辩。天祚帝玩弄够了,这才裂开嘴唇,卷一卷鲜红的舌尖,亮出雪白的牙齿,恶狠狠地说:
  “萧普贤女,你篡夺大宝,丢失社稷,朕不罪你。你滥施恩典,靡尽国帑,朕也不怪你。只是你宠信嬖幸,污乱宫禁,败坏皇室名誉,朕那九皇叔死后,还叫他蒙上不洁之名。如此之人,岂容再让她复载于天地之间。朕今天为九皇叔治你闺门不肃之罪,你死后有知,休怪朕手下无情。左右们,把萧普贤女吊在那杆旗杆上,一顿乱鞭,把她打死。”
  可怜萧皇后冒着万死一生逃到鸳鸯泺,竟不容她分说两句,就丧生在天祚帝的暴怒的皮鞭下了。
  天祚帝自己的命运也好不了多少。
  在金军多次穷追细搜下,鸳鸯泺也住不下去了,他东奔西窜,逃命不遑。两年后,仍在武州附近被金朝大将娄室捕获。后来与另一名高级俘虏、另一种类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的儿子钦宗皇帝赵桓度过了将近四十年猪狗不如的俘虏生话后,金海陵王②在一次带有虐杀狂的马球比赛中,故意命令这两名年龄都已超过六十岁、头童牙豁的俘虏皇帝,各人指挥一支马队驰逐,最后都被预先安排好的骑士撞下马来,踩死在万蹄之下。

  萧干的奚王也是短命的。几个月以后,被郭药师的常胜军大败于峰山,他的队伍被打散了,剩得少数几个人落荒而走,结果还是被部下所杀。送往东京去的奚王的首级,值得宋朝朝廷大事夸耀一番,并成为郭药师爬上更高官阶、发展更大野心的垫脚石。
  只有耶律大石才是真正杰出的英雄。
  他被金军俘获后,仍然保持一个统帅的尊严,丝毫没有减少他的勃勃英气。他被送到粘罕的营帐里,粘罕以礼相待,不敢丝毫怠慢。传说,两人赌博双陆,耶律大石连赢几盘,不肯稍为相让,粘罕陡然起了杀心,要想谋害他而又犹豫着不敢动手。耶律大石乘夜盗取了粘罕的骏马造走了。这种传说显然是臆测之词,不符情理,但是耶律大石被金军所俘,后来又从金军那里乘间逃脱却是事实。
  耶律大石恢复自由后,凭着他的威名声望,有许多契丹人跑来跟随他。他带着部众一路往西去,希望打开一个局面。那时萧斡里剌也从天祚帝那里逃出来,集合一部分人马,与他会合,从此成为他的主要辅佐。天祚帝被俘后,契丹余众都设法去投奔他。他们到达回鹘时,已经成为拥有七万人马的大部队。他要求借道西行。回鹘王慑于他的声势,答应他要求,并在宫庭里大宴三日,然后又送他许多战马牛羊,充实了他的军需物资。他们越过葱岭,打败西方各国的联军十万人,进兵寻思干,直达起儿漫,建立起一个历时八十八年、地跨东亚、中亚,幅员之广超过金朝的西辽王朝。在那个地区里,它是当时唯一的大国。
  耶律大石两次打败北宋军队,使得奄奄一息的燕京残辽政权回光返照,后来又在已经死亡的契丹王朝的遗体上借尸还魂,建立起西辽王朝,成为继完颜阿骨打之后又一个开国的雄主。从他个人历史看来,这些成就之获得,决非偶然。
  历史不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图进行的。
  可是历史也从来没有忽视过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人们的一切努力都要从客观的后果中反映出来。完颜阿骨打和耶律大石的努力方向是要建立各自的王朝,好像北宋和残辽的君臣们的努力方向是要拆毁各自的王朝一样,从最后结果来看,他们的努力都没有白费。他们求仁得仁,求智得智,求晴得晴,求雨得雨。这几个朝代的兴亡,都要给他们记上一笔功劳。
  上面提到的这些人物的归宿和许多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完颜阿骨打取得燕京以后的几个月、几年以至几十年以后的事情。把它们集中到一起来叙述,纯然是为了行文上方便的缘故。
  (三)
  左企弓已经是个七十开外年纪、戴着满头白发,拖着一把美髯的老官僚了。他的同僚给他加上一个徽号,称之为“美髯公”。做官的人唯恐爵位不高,官衔不多。耶律淳即位之初,已拜他为燕国公,现在他又得了这个恭维性的称号,成为双料公爵。按理来说,他应当是十分满意的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的美髯、他的皓发、他的年纪都不能遏止他的与年俱增的功名心、嗜进心,可以说这个人一生中唯一的本领、唯一的欲望、唯一的嗜好就是做官。按照资格,在天祚帝的政府中,他已经是爵高望重、首屈一指的南面官。到了耶律淳、萧皇后的政府中,他又进一步加官晋爵,仍然保持着很高的地位。但是李处温以拥戴之功,在名义和实权两方面都居他之上。李处温门第虽尊,职位却一向比他低得多,让这个宦场上的后生小子凌躐于他的头顶上,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他只好怪自己没有养下一个好儿子博得皇后的欢心,让这股裙带风连儿子带老子一齐送上青云。当萧皇后“辞庙哭灵”,向他们诀别之际,他又恨自己没有当上蕃汉兵马都元帅,手里没有兵力,不能把皇后扣留起来,当作一件奇货卖给大金皇帝。
  他们这样一种类型的官僚是每个封建朝廷中的主要构成者,是庙堂之上的必要的点缀品。只要爬到这个地位,他们的思想意识、言语行动就会不知不觉地纳入这种轨道。他们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当时的辽、宋、夏各朝廷中都不缺少这一类官僚。
  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明确的,到了必要的时候,使用的手段也可以是肆无忌惮的,一切都为了做官、升官。但在表面上,却要装得体容有度,道貌岸然。道貌就是他们的保护色。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既得利益,与道貌岸然的外表截然相反,在内心中常常是怨天尤人的。在辽政府中,他怨恨李处温父子,怨恨耶律大石。投降了大金以后,他又妒忌地发现在迎降诸人中,只有刘彦宗眼明手快,处处抢了他的先着,每每受到大金皇帝的青睐。而他自己很请楚,在大金皇帝心目中不过是一枚老朽无用之物,只是利用他的童颜鹤发、美髯长须,在朝堂上摆摆样子而已。而在新创的大金皇朝中,朝堂集会也是无足轻重的事。
  他的估计相当正确。现在是需要扭转这种局面的时候了。
  他发现机会已经来到,既不需要—个能够博取内宠的好儿子,也不需要一支为他开路的军队,只消动一动笔就能取得大金皇帝的信任,突出于诸降臣,特别是突出于刘彦宗之上而成为新朝的佐命元勋。
  马扩首先夺门而入燕京时,曾在通衙大街上张贴安民告示,大意说金军入城,不久即将交割与大宋朝廷,望应蕃汉军民等各安生理,毋自惊扰,并严禁金军骚掠,违者以军法从事等等。左企弓打的主意就是要在这篇告示上做文章。这是为大金皇帝的利益着想的头等大事。他的后半段的富贵荣华就靠这篇文章。
  左企弓和马扩曾在北极庙见过一面,当时,彼此都没有好感。马扩是连主张降宋的李处温也十分瞧不起的,何况是明目张胆地主张降金的左企弓等人。他把这些汉儿们一律看成为甘心事虏的臣妾,一旦危亡又都想自找出路的趋利小人,他们都是一丘之貉。当他在北极庙看见左企弓的白发红颜,不免要在心中暗骂一句“皓髯匹夫”。左企弓曾在几次御前会议中力主杀死马扩,先已对他有了刻骨仇恨,见了面时,限于礼数,不得不敷衍两句,心里也自骂他“无知黄口”。迎降金朝以后,他又曾在通衢上、在金殿上遇见过马扩两次,看他带着五百名铁骑横冲直撞,还听说他侵入自己的禁区以内,居然闯到中书省来索取图籍档案,更加感到痛恨。
  左企弓本来是个身长六尺七寸的高个子,可是从先天带来的软骨病,使得他常常挺不起腰板,伸不直脊梁骨,把他从头顶到地面的距离缩短了七寸。现在碰到他的新主子大金朝的诸位郎君、大将乃至小小的猛安、谋克,甚至一名普通的士兵,他都不免要侧身俯首,伛偻而行,把他的身长足足又缩短了一尺。这使他看起来好像一只刚从锅子里捞起来煮熟的大龙虾。
  可是龙虾有龙虾的哲学,对于征服者,它固然是一只煮熟了的弯腰哈背的龙虾,对于其他的人,却是一只须髯怒张、瞪眼竖眉的活虾了。对于征服者叩头屈膝、鞠躬尽瘁一番,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同样都是战败国的宋朝使节,也要让他张了黄幄,在金殿上受辽臣之贺,还要他这个德高望重的美髯公向他跪拜叩首,这却使他感到十分不公平了,他不免又要在心里骂一声“无知黄口”。
  气愤、不平还是小事,令他日夜悬心,十分害怕的是。一旦大金皇帝真的践约把燕京城以及附郭割还给宋朝了,叫他左企弓怎么办?他左氏家族,树大根深,久已习惯了燕地生活,还有良田千顷,都是燕京近郊的膏腴之地。要跟大金皇帝北迁,到那苦寒穷瘠的会宁府去,自己先不愿意。如果大金皇帝一时慷慨,把他当作燕京城的附着物,连城带人一齐移交给宋朝,那就更加危险了。他深恐落到宋人手里,特别碰到马扩这样深明他的底细的人,一旦行遣,就会有杀身灭族之祸。他左思右想,要跟着走或留下来,这两条路都行不通。
  像左企弓这样一个处世哲学非常现实,而又屡经风险。在宦场斗争中积有丰富经验的老官僚,对于自身的利害关系是十分清楚的。他虽然老态龙钟,头脑却并不颟顸。
  与大金朝的诸位郎君们厮混了半个多月,多少了解了一点他们的真心实意以后,他就动足脑筋,壮了胆子,一手拿着从街头撕下来的安民告示,一手拿着他精心结构的献策,匍匐往见大金皇帝。献策的后面,还附有一首律诗,最后的两句是:“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河山一寸金。”
  就诗论诗,这两句确实有点道理,不愧是好句。可笑的是这两句好诗恰恰出于早已把自己的民族灵魂出卖给契丹贵族,现在又想把这座燕京城从契丹贵族手里稗贩给女真贵族的卖国专家左企弓的手里。这说明做诗、写文章与行动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相信“言为心声”的人未免是太老实了。
  但就达到他个人目的而言,这首诗可算是献得十分及时、十分讨好。这不仅因为它投了阿骨打之所好,更重要的是它为阿骨打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旧辽的军民大臣只愿臣服大金朝,不愿让燕京城交还给宋朝。大金皇帝应天顺人,既然旧辽军民不肯交还燕京,他怎肯做这等违拂人情、物议的蠢事?其实阿骨打本来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代替旧辽军民说话,用不着左企弓献诗后才想到这一层。把统治者的意志说成是臣民们的意志,这原是略具政治技巧的封建统治者惯用的办法,但对于草创朝廷不久,还没有进化到这种文明程度的完颜阿骨打来说,这确是个新鲜玩意儿。左企弓的献诗,启迪了阿骨打的睿智。他顿时对左企弓另眼看待,唤左右赐一个锦墩与他,要他按照这一层意思,当殿拟一道告示,复贴在马扩的告示上。表示大金皇帝按受旧辽军民的恳求,无意撤退军队,割让城池。他以此作为向宋朝示意的一个试探球。
  这个消息很快就通过宣抚司传到东京朝廷,它对于正在做着接收燕京的黄粱美梦的宣和君臣,不啻是当头一棒,把他们打得目瞪口呆,晕头转向。把一座热热闹闹、正在筹备庆贺大典的东京城,顿时卷进到一殿冰冷的寒流中去。
  用兵是势所不能的,只好再派人去哀求。赵良嗣、马扩都是原经手人,当然非去不可。朝廷还怕他们的地位不高,说话不能取信于金人,又特别加派了官家的侍从大臣周武仲与赵良嗣分别担任国信使副、派马扩为计议使,要他们不惜重赂厚遗,务必要把燕京城拿回来,给朝廷挽回一点面子。
  上次还算是协商借兵,这一次是真正的哀求了,哀求他们撤兵让地。这当然又是一次十分艰苦、异常屈辱的旷日持久的谈判。可以想象,大虫已经吞进一块肥肉,正在细细咀嚼品味它的美味,要从它的喉咙口掏出这块肥肉来,这是何等艰苦的谈判!阿骨打这次又退居幕后,连斡离不也不好意思露面了。谈判的主要代表是兀室,他一口咬定旧辽的军民大臣不愿金朝交割燕京,大金皇帝怎能违天逆人,沮丧他们向化之心?既有实力地位做他的后盾,又有应天顺人为他的借口,道理总是在他的一边,说话偶然“梢”一次“空”。又有什么大不了!

  幸而恰巧是金方自己提出来的理由,发生了一点纰漏,这才使得谈判稍有转机。
  完颜阿骨打在燕京城里住了三个月,在他细细地咀嚼品味了这块肥肉时才发现它带着一根大骨头,一不小心,就会折断他的牙齿,梗住他的喉咙。
  左企弓立下了第一件大功后,更要显能逞异,又建议对燕京城内外的老百姓,不分上中下三等民户,一律采取杀鸡取蛋的办法,重赋厚敛,把他们身上最后的一滴油水全都挤榨出来。有人认为左企弓久住燕京,身为汉儿,对于当地老百姓多少还会留一点香火之情。这个推想完全错了。左企弓要保护的只限于他的那个阶层,或者范围再缩小一点,只限于他的家族的利益。只要博得主子的欢心,那管别人死活。凡是女真人想不到的赋敛办法,他都代他们想到了,真是有隙必钻,无孔不入。阿骨打接受他的厚敛政策,短期内就显出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迅速地增加了女真贵族的财富,另一方面逼得很多老百姓投入西山义军,抗击金朝。
  这些义军和景州、檀州、蓟州的义军都广通声气,在刘延庆溃败,阿骨打灭辽入燕以后,又间接为他们补充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金朝的厚敛政策,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群众基础。当时义军已经发展到这样的规横,不但活跃于城郊四周,还有好多次突入城内,杀死不少个别的和小股的金军。大队金军被派去“剿灭”他们时,他们霎时间就走得无影无迹。金军恶狠狠地进山搜杀,恰似进了迷魂阵一般。在那些巉岩危石,密林丛树之间,只看见这里那里都有一簇堆一簇堆的旌旗在招展,也听到马蹄得得,扬起一片飞尘。及至跑近一看,却是阗无人影,连马也不见一匹。他们正在疑神疑鬼之际,忽然铜锣齐鸣。漫山遍野地出现了不计其数的人马旗帜,把他们包皮围在险隘的小路和断头的山径中,最后一个个地被歼灭掉。
  阿骨打忍耐不过,有两次带了银术可、阇母等大将,亲自上山去征剿(阇母后来成为对付游击战的专家)。义军利用熟悉的地形、相当成熟的游击战术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群众很快就摸熟了金军的规律,随时通风报信,使他们对金军的行动了如指掌),毫无畏怯地进行抗击。他们倏来倏往,忽隐忽现,不怕你完颜阿骨打亲自出马,照样把阿骨打打得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完颜阿骨打身经百战,是见过大场面的军事领袖,在混同江、达鲁古、宁江州、黄龙府诸战役中,面对着几万、十几万以至多到二,三十万看得见的有形的辽军进行野战、攻城战,都是所向无敌、无坚不摧。现在碰到了这支无形的影子部队、幽灵部队,面对着他从来经验过的神出鬼没的游击战术,却弄得他束手无策,罔知所措了。
  吃了这点苦头,他才记起历史教训。他叫刘彦宗读着五代时契丹族的第二代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入侵中原的历史。耶律德光打败了后晋石重贵(这个石重贵比较起他的叔父皇帝石敬瑭来,多少还有一点人的气味,他不甘心做契丹人的儿皇帝,与耶律德光打了一仗,还在阳城遭遇战中大败契丹军)的正规军,进入大梁以后,野心勃勃地要想久占中原。他派人到处打草谷③,残害百姓,引起愤怒的反抗,使他迅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他焦头烂额,一筹莫展,要想活着逃回老家去而不可能,终于变成了一只腊干的帝羓④,被搬运回国。他在濒死前说了一句可以成为一切侵略者的殷鉴的名言道:
  “我不料汉儿们如此难于统治……”
  阿骨打深有体会地听着这段历史时,特意把左企弓传来,叫他跪在一旁,低头认罪。阿骨打一面数落着这个左老头,熟读本朝历史,明知道有这段公案,偏偏不早向他奏明,反而做成圈套,叫他上当,一面挥舞起手里的皮鞭就在左企弓雪白的头颅上乱打,使得这老头左右躲闪,颏下一部美髯不住地乱抖。这种责罚,对于尚未完全脱离部落统治的施刑者完颜阿骨打来说,固然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可是对于久在汉化已深的辽政权中当过执政大臣的受施者左企弓来说,却是一种奇耻大辱了。
  以后阿骨打遭受一次军事上的挫败,左企弓就难免要受一次鞭挞。一般说来,统沿者的鞭子落到驯服的奴仆身上的机会要比落在反抗的奴隶身上多(对付后者,他们使用的是刀子,但并不是说驯服的奴仆就没有挨刀子的机会了,事物总是相对的)。左企弓既然蓄意要做一个佐命元勋,就逃不了随时被召唤到大皇帝的行帐中去领受一顿鞭子的命运。但是,后来他看到在阿骨打的暴怒中,连“谙版孛极烈⑤”、阿骨打的兄弟完颜吴乞买、大太子粘罕、四太子兀术等郎君也免不了要挨到这种鞭子,他就产生了另外一种想法:挨鞭子固然使肉体痛苦,挨到大金皇帝亲自落下的鞭子却是一种精神上的荣誉,因为他已经高升到与郎君们同样有权利接受皇帝的鞭挞的地位了。这比什么燕国公、美髯公还要高贵得多。以后他再受到这种刑罚时,不但不以为耻,反而把它看成为一种高级的待遇、一种特别的享受。
  使得完颜阿骨打近来常常发作暴怒的原因,除了受挫于义军外,还有他的体力与精力在这几个月中大大地衰退了。当他知道辽太宗耶律德光终于没有能够活着回到老家去的历史以后,一种不祥的预感把自己的命运与耶律德光的命运联系起来,他有一种说不出的理由感觉到自己也回不到上京去了。有一天,他把吴乞买、斡离不、兀术等亲信召来,意气特别颓丧地与他们说到近来碰到的一些拂意之事,说到这个局面将不知道要如何了结,说到自己的体力不支,说到他的事业可能要等到他们那一代才能完成(这说明他并没有真正接受历史教训)。然后他表示了一个具体意见,如果宋朝政府愿意付出一大笔“赎城”费用,可以暂把燕云之地割还宋朝。
  现在是大虫自愿吐出这块肥肉了。
  他的一句话使谈判急转直下,变成一个单纯的讨价还价的经济问题。女真人的胃口还是那么大,兀室、撒卢母耍尽花招,漫天讨价。宋朝的使节们作不了主,回京向官家请示,官家又改派吏部侍郎卢益借衔为工部尚书代替周武仲为国信使与赵良嗣、马扩再度去燕京磋商“赎城”费用。北宋政府在使节官衔上的加码促使女真人在赎城费用上的加码,谈判仍然几次陷入僵局。最后还是斡离不出场,提出了具体的数字和办法。北宋政府除了应允每年付出五十万两匹银绢外,再一次付出所谓“燕京代税钱”一百万缗,金政府收定款项后,准定于四月上旬撤兵,交割燕云之地。
  金方出尔反尔,说话梢空,本来很难相信这次开出的条件就可以算数。有一次马扩谒见阿骨打,发现他憔悴骨立,精神极度疲惫,与在奉圣州行帐外面较射时意气如云的阿骨打比较起来,仅仅不过几个月之隔,前后就判若二人。在这段时期内,女真人不期而然地流露出对大皇帝健康的关心,现在经马扩亲眼目睹地证实了,这才相信女真人急于要结束这场谈判,斡离不这次的开价确实具有一定诚意,前途是比较乐观了。
  以后剩下来的扫尾问题,是关于款项交付的办法。
  这两年,北宋政府的岁入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这就是说计臣们用了魔术师般的手法,把官儿们特别是那个权贵集团吃饱了的“馂余”上缴给政府的款项仍然达到空前的水平。但是水涨船高,宣和君臣的挥霍浪费,在历史上也同样是空前的。即使有了那么多的超额收入仍然弄得入不敷出,国库如冼。在伐辽一役中,王黼又变出新花样,以“免役代伕”为名,从全国、特别从河北、河东、山东诸路的老百姓身上搜刮得六千万缗(这是多么可惊的数字,从这笔免伕钱引起的直接后果是一、二年后以高托山、张万仙等为领导的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以二千万缗供御用,权贵集团以及各级经手人上下其手,中间克扣了不下三千万缗,真正用于军事的不足一千万缗。现在要一举拿出五十万两匹银绢和一百万缗大钱也感到有些为难。不得已,只好恳求对方以珍宝和实物作价。这一点金方倒是乐于接受的,在折价之际,它又可以讨得不少便宜。
  四月初,谈判结束,大部分款项付讫,阿骨打勉强打迭起精神,举行国宴,欢送宋朝的使节们。
  这时,阿骨打对左企弓已经形成一种看法,认为这个读书人给他的毕生事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可是阿骨打毕竟是个雄才大略的开国英主,既然他自己接受了他的建议,付诸实行,事情搞坏了,不能把责任全往下面推。除了当殿鞭挞以外,左企弓倒也没有受到其他的处分,今天欢饮酬酢的宴筵上,还让他出席作陪。左老头受宠若惊,带头奉觞为大金皇帝陛下祝寿,然后挨次下来为诸郎君祝寿,少不得也要在宋使面前周旋一番。他捧酒到马扩筵前时,两个冤家又碰上头,左企弓正待在自己心里骂一句“无知黄口”时,忽然听到阿骨打开口了。
  “南朝如许大事,你几个使人商量了,功绩不小。来日回去交差,就让童贯前来交接城池,也好教你赵皇帝喜欢。”
  “这都是大皇帝加惠敝朝,陪臣回朝后敬当转奏官家,不忘盛德,永敷睦好。”
  卢益的谀词,徒然增加阿骨打对他的鄙视,他直率地说:
  “卢尚书尚是初来,诸事多所未谙。”他指着赵良嗣、马扩两个加上说,“俺与他两位多打交道,像马宣赞这样遇事力争,辞色不挠,可算得是不辱使命了。”
  这一句煌煌天语,使左企弓这付久已失聪的耳朵忽然灵敏起来。他大惊失色,马上咽下那一句已经滑到喉咙口的咒骂,把全身弯得更像一只煮烧的龙虾,高举酒杯,直到他的鞭痕尚未平复的额头上,诚惶诚恐地说一句:
  “敬祝马宣赞千秋长寿!”
  ——————————————————————————
  ①松亭关在喜峰口北一百二十里,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②即完颜亮,1149-1161年金朝的皇帝,以荒婬残暴、好大喜功著名。1161年大举侵宋,采石一战被击败后,东退瓜洲,为部将所杀,死后降称海陵王。
  ③契丹贵族掠夺老百姓财物的一个代称。
  ④耶律德光死于归途中,按照旧俗,把他的尸体剖腹渍盐,腊干了送回去,当时人称之为帝羓。
  ⑤女真统治者预定继承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3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