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静静的顿河 - 《静静的顿河》影评——爱情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里是那么的悲壮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
  ——他们结婚了吗?
  ——他们结婚了。
  ——他们有小孩吗?
  ——他们有小孩。他们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运气。
  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的爱情注定是不平静的。偷偷的恋情早已不是秘密,这样的状态却并没有让两个人的处境有美好的希望。阿克西尼亚继续要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而葛利高里的家人则在村里人的流言和嘲笑里为他娶来一个年轻美丽的新娘。
  影片的开始部分有不少普通生活和劳作的场景,除了展现风土人情之外,更体现了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年轻热情、充满活力。已然遭遇的命运无法令他们就此屈服,他们选择了私奔。他们在一个将军的农庄干活,生活艰苦却也安逸多了,很快还有了一个女儿。
  父亲为儿子即将到来的兵役做准备,第一次来看望葛利高里。来到儿子这个并不被承认的家,父亲有些不知所措,身上的外套,脱了又穿,穿了有 脱。他看见小孙女,显得很高兴,说:一看就知道是我们家的人。而出门临走的时候,他却又对葛利高里说:小心,不要是替别人养孩子。老父亲的矛盾心情,也正 是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生存状态的尴尬。电影选取了多个典型的角度和细节,生动的描绘了理想和现实、爱情和生活的冲突,也为那不可测的将来留下隐隐的伏 笔。
  服兵役的日子很快来到,接着是漫长的战争。阿克西尼亚拽住葛利高里已踏上马镫的一条腿,痛哭不舍。这样的分别,不仅可能就此亲人一去不复 返,而且还会有不可预料又难以抵抗的不幸的发生。当葛利高里回来的时候,女儿生病死了,而阿克西尼亚在痛苦和压力下不得已又与地主家的少爷有染。
  阿克西尼亚的两次外遇,当然状态和性*质都很不同。而她两次因此被男人打,影片有详细的刻画,意义也不一样。已知道她和葛利高里的事情的丈 夫斯杰潘,服完兵役回到家,先装的若无其事,然后突然爆发。挑衅的眼神,愤怒的脸,挥起的拳头,越起的背影,阿克西尼亚摔倒在远处,然后又追打出屋。面对 无法改变或者说不受其影响的事实,在女人身上发泄愤怒,显得粗鲁而无能。葛利高里也由克制到爆发,不过他主要要收拾的是那个趁人之危的少爷。当他面对阿克 西尼亚,愤怒的和委屈的脸,苦苦的追求和不回头的背影,镜头的交替,是爱与痛苦的折磨。在这两个表面以表现男人为主的段落里,更深深的衬出一个女人的不幸 和无奈。

  (二)
  “你是这么陌生,就象这月亮,不冷不淡。我不爱你。我觉得对不起你,而我的心里却是空荡荡的,感觉就象站在这空旷的草原上。”
  娜塔莉娅是无辜的。当葛利高里在木车里躺在她身边、对她说出上面这翻话的时候,她的眼泪流到了心里。冷月高高在淡淡的浮云之上,骤然的落雪覆盖大地。那最迫人的寒气,是来自为爱而绝望的心。
  第一次见到葛利高里,情窦初开的娜塔莉娅就被他吸引。娜塔莉娅的爱情不需要多少的浪漫,就象她对生活没有太高要求,只要一个家,一份普通 人的正常生活。她不只是个可爱的小姐,她愿意做个任劳任怨的主妇,照顾丈夫孩子,照顾这个家。可怜的她呀,心随着葛利高里的忽远忽近而起伏。一段时间的回 归和平静,无法彻底平复她受伤的心,反而为最后的悲剧加重了砝码。当听说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又在一起后,她彻底绝望了,竟向天诅咒起这个她爱着、并为其 生为其死的男人。
  影片在表现娜塔莉娅的时候,用了大量的近景和脸部特写。那张原本天真美丽的少女的脸,在一次次被抛弃之后,渐渐变的憔悴、惨白、痛苦、甚至扭曲。从最初的含蓄憧憬,到最后将死时麻木绝望,从少女到怨妇,一步步加深的对比,将她的命运的悲剧渲染到最高|潮。

  那变幻陌测的天,忽而又-阴-云密布,狂风暴雨接踵而至。不仅社会的大环境是如此的动荡不安,极易变脸的天也预示着个人的悲剧。如同冷月、落雪一样,自然之物在这时显得是这么的无情。
  两个女人也终是要相见的。娜塔莉娅找到阿克西尼亚,无助的哀求,阿克西尼亚恶语相加,甚至讽刺她因自杀未遂而落下的残疾。而当她离开之 后,阿克西尼亚也悲从心起,乞求上天原谅自己。她们不是天生的敌人,她们只是遇上了同一个男人。她们也不是嫉妒对方,只是本能的要保护自己。
  一个女人的不幸,并没有成全另一个女人的幸福,于彼此都是更大的不幸。
  (三)
  ——我们之间已经没有话说了吗?
  ——我想,该说的我们都已经说完了。树一年只开一次花。
  ——你认为我们的花已经谢了吗?
  ——你不这么想吗?
  ——这事有点奇怪。我呀,阿克西尼亚,心里还是忘不掉你。我的两个孩子都大了,自己的头发也花白了,可是我仍然想着你。我常梦到你,我依然爱着你。
  ——我也是……
  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在河边再一次相遇了,这里曾是他们调情、定情的地方。一个喂马,一个挑水,就如同当初一样。那静静的顿河,流淌着的是热情的血液。
  在分开的这段日子里,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都回到了各自的家中。战争和动荡让两人没有机会相遇。但爱情之火并没有熄灭,再次相遇又重新燃 烧起来。这一段对阿克西尼亚的描写非常生动。当葛利高里突然闯进家来时的紧张激动,在河边相遇时避免尴尬的冷漠,再到贿赂大嫂主动相约,那种渴望又克制又 情不自禁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娜塔莉娅死了。后来阿克西尼亚的丈夫斯杰潘也在战事中死了。
  相遇然后又分别,似乎渐渐成了习惯。漫长的煎熬和等待,一次次的欢聚和悲伤之后,似乎终有了属于他们两的生活。可悲剧总会在最遐想的地方给人最大的打击。
  阿克西尼亚跟着葛利高里一起逃亡,在路上,阿克西尼亚中了枪(几个士兵突然冒出来,胡乱的朝他们开了几枪。“好象打中了”,士兵一边随意 的说着,一边骑马离去。此刻,阿克西尼亚和葛利高里还在画面之外,但那深深的凄哀和不幸已扑面而来)。她没有来的及和这一生的爱人说上一句话,就永远的闭 上了眼睛。葛利高里欲哭无泪,无处诉冤苦。
  天空-阴-沉,背后的大树压抑恐怖。这最后的悲剧来的有些突然,但似乎又在这纷乱之中由来已久。个人的不幸和着历史的冲撞,那闪耀的火花也终被大潮淹没。
  埋葬了阿克西尼亚,葛利高里从顿河的另一边朝自己的村庄走回来。他将自己的步枪和子弹都丢进了河里。他失去生活、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爱情,而这无奈背负或遭遇的历史,就让它留在大河中,留在历史的记忆里吧。
  《静静的顿河》,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这部旷世巨作被改编成总长超过五个小时的电影,无论小说还是电影,内容都太多太丰富了:历史社会的 变迁,个人情感的纠葛,信仰与怀疑,环境和景物,以及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就着电影的再现,只简单说说关于主人公的爱情,稍稍的感悟有关“静静的顿河”的 波澜壮阔。
或许您还会喜欢: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九三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九三年》是雨果晚年的重要作品,这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他在《笑面人》(一八六九)的序中说过,他还要写两部续集:《君主政治》和《九三年久前者始终没有写成,后者写于一八七二年十二月至一八七三年六月,一八七四年出版。这时,雨果已经流亡归来;他在芒什海峡的泽西岛和盖尔内西岛度过了漫长的十九年,始终采取与倒行逆施的拿破仑第三誓不两立的态度,直到第二帝国崩溃,他才凯旋般返回巴黎。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