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骆驼刘和他的情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陋岩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8期通俗文学-爱情小说
  太行山深处,有一条山沟名叫黄石沟。黄石沟里有一块平展展的地方,人称骆驼常如今骆驼场已是骆去场空,但骆驼刘的爱情故事却留了下来。
  这骆驼场解放前是地主晋厚家的,几十头骆驼整天起来搭运货物,晋厚家很是发了一笔大财。刘七因常年给晋厚家饲养骆驼,人称骆驼刘。
  说起来,这骆驼刘也是个可怜人。小时候从冀北讨饭来到黄石沟,晋厚家看他可怜,便收留他专职喂骆驼。骆驼刘因房无一间,地无一分,40多岁的人了,还是光棍一条。有人传言骆驼刘和寡妇变云有“问题”,但终因没有真凭实据,只能当一个笑话说了。变云也不是本地人,和丈夫躲避战乱的路上,丈夫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死后,她草草地埋了丈夫,便只身一人来到了黄石沟。黄石沟的人可怜她,就合伙为她盖了间草房,用蓠芭圈了个院子。变云平时给晋厚家干点杂活糊口。骆驼刘来到黄石沟后,变云偶尔便帮他缝缝补补地做些活。骆驼刘呢,也断不了帮她干些劈柴挑水的活儿。日子一长,两人就有了感情。后来,骆驼刘悄悄地请一个阴阳先生算了一卦,阴阳先生说两人属相不对,如成婚必然大难临头。此事便搁了下来。

  黄石沟临解放那年,骆驼全被国民党的部队强行牵去拉运武器弹药。这一拉走,就再也没有一头骆驼回来。第二年,黄石沟顶上插上了红旗,骆驼刘因为无亲无挂,不会牵扯进宗族利益的纠纷之中,竟被选举当上了村长。
  骆驼刘当了官,还分到了房子和土地。就有人张罗着要给他娶媳妇。但对象说了一长溜,人家女方倒是没挑他什么,可是不知为什么,骆驼刘却一个也没有看中。
  有一天晚上,村民小富子找骆驼刘办事,走到骆驼刘的家门前却隐隐听到有一个女人在哭泣,再仔细一听,是寡妇变云的声音。小富子没有敢出声,悄悄地听两人说话。只听骆驼刘说,咱俩明打明地把事情挑明的话,别人本来就有所猜疑,乡亲们肯定要笑话。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变云说,这样偷偷摸摸的啥时候是个头呀……小富子本来对骆驼刘当上村长就有些不服气,要是没有骆驼刘的话,他那当副村长的哥哥小祥子,说不准就能当上村长。小富子当下就离开骆驼刘家,纠结了一帮人前来捉奸。一帮人手执火把吆喝着将门叫开,冲进去搜了十几遍,也没见寡妇变云的影子。骆驼刘说,你们这是污陷革命干部,说不清楚谁也不能走。这帮人一看下不了台,只好把告密的小富子痛打了一顿了事。

  寡妇变云哪里去了呢?原来,骆驼刘因常年给晋厚家喂骆驼,骆驼场夜里常年有狼偷袭,骆驼刘练就了一双好耳朵。你想想,狼走路的声音他都能从杂乱的骆驼蹄声中分辨出来。何况小富子那么大一个活人的走路声呢?小富子一走,骆驼刘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便将变云送出了门。
  小富子捉奸不成,反挨了一顿打,心里当然不服气。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每天晚上都爬上离变云家不远的一棵大树上盯哨,希望第二次捉奸能够成功。果然不出小富子所料,有一天晚上,一个黑影鬼鬼祟祟地潜进了寡妇变云的院子里。小富子心里好生高兴,骆驼刘呀,骆驼刘,这下子我看你往哪里跑。小富子立刻悄悄地爬下大树,又叫来了一帮子人。不一会儿,一帮人里三层外三层围住了变云家。隐约听见变云家有打闹声,小富子心想,哼!这俩人还顾得上闹别扭哩!
  一帮人发一声喊:“抓奸夫婬妇喽!”哗一下就冲了进去。用脚踹开门,用火把一照,果然有一个男的正悚悚发抖地在地下蹲着。这个男人把脑袋钻在两大腿间,小富子过去狠狠踹了一脚,“骆驼刘,这回我看你还有什么说的?”招呼两年轻人过去把那男人往上起一提,小富子傻眼了,“哥,怎么是你?”

  变云披头散发扑上来,就要挠小祥子的脸:“就这德性还当副村长呢,俺差点今晚就没法子活了……”
  众人拉扯住变云,三下五除二就将小祥子捆了起来。小富子自己抓了自己的亲哥哥,心里虽然后悔,但当着众乡亲的面也不好说什么,眼睁睁地看着众人把小祥子押了出去。小富子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大伙儿回头望见小富子那副狼狈样,有的人想笑,却没有笑出声来。
  原来,小祥子早就眼馋变云的姿色。几次调戏没成,当他听兄弟小富子说变云和骆驼刘的事情后,更是恨得咬牙切齿。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扮成骆驼刘进行骗奸的办法。没想到却落在了弟弟的手里。
  小祥子丢了官帽挨了打,臭名声不几天就传遍了十里八乡。小富子呢,他再也不敢盯骆驼刘和变云的哨了。
  两次捉奸,骆驼刘虽说大获全胜,但他和变云却从此彻底断了来往。
  上世纪70年代初,寡妇变云因病而故。就在埋葬了变云的第二天,村民们忽然找不见了骆驼刘。又过了些时日,有个放羊的人说变云的坟好像有人动过。就有大胆的村民合伙去看,在坟墓上扒开了一个小口往里一瞅,只见变云的薄棺旁躺着一具男尸,“骆驼刘!”众人尖叫了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