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经典小小说 - 独门小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王之双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8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槐树庄只有一户姓乌的,老家是内蒙古乌海市人。听老人们说解放前乌建明他爹逃荒逃到槐树庄,后来全国解放,他爹在槐树庄给他找了个媳妇,扎下了根。媳妇贤惠善良,勤劳能干。怀胎十个月,生下乌根,死于难产。乌根是在爹的怀里噙着乳头喂大的。
  乌根渐渐懂事,吃苦耐劳的乌建明摩破了肩,流干了汗在村头挖了一口鱼塘。撒下鱼苗,播种希望,期盼来年有个好光景。
  次年,满塘的鲤鱼成群结队,东游西荡,忽上忽下,窜出水面。过往的人们都直了眼,馋得口里流嘴水。乌建明在路边树上挂起木牌:此处对外垂钓。
  牌子一挂出,乌建明屁股后就跟着进来一辆摩托车,从摩托车上下来的是乡农行行长。农行行长给乌建明打了个招呼,从裤兜里掏出一张卫生纸垫在屁股下,垂下鱼竿,一会儿功夫就钓上几条大鱼。走时,农行行长假惺惺地问:“多少钱?”乌建明建鱼塘的钱是行长贷的款,乌建明把手一摆:“走吧,能要你的钱?”行长把伸进上兜的手又抽出来:“下次来了给吧。”骑上摩托车一溜烟跑了。

  一辆奥迪开进鱼塘。从车上下来几个大腹便便的人,乌建明一看是张乡长和税务所李所长。他们几个拎着高档渔具,连招呼也不打,旁若无人地垂下钓竿。临近中午,张乡长的手机响了,妻子说家里有客等他。张乡长掂着鱼,兴高采烈地扬长而去。乌建明憋了一肚气,“呸”的一声朝张乡长去的方向使劲吐了一口浓痰。
  乌建明正愁眉不展,这时又进来三个小青年。叼着烟卷哼着歌,戴着墨镜,穿着花布衫,鼻孔里喷出的酒气能把人熏醉。不用问这准是一伙地痞无赖。地痞无赖把钓到的鱼扔进鱼塘,又钓,钓到,再扔进鱼塘,嘻嘻哈哈寻开心儿。玩够了,他们提着鱼就走。乌建明上前拦住说:“钓鱼收费,交钱。”其中一个高个嘴一咧:“你没看看老子是谁?鱼塘不想开了?!”随手将乌建明推到一边,乌建明死死地拽住高个的衣服:“不交,你们别想走!”高个狠狠给了乌建明一巴掌:“有眼不识泰山。我吴老大钓鱼从来没出过钱!”乌根从屋里跑出来,一看爹嘴角流血,抱住高个的腿使劲咬了一口,高个凶相毕露,从腰里拔出匕首,架在乌根的脖子上:“兔崽子,找死!”乌建明浑身痉挛,扑通跪下:“求求你,饶了我的孩子吧,他是我的命根子。”高个双腿叉开:“想叫放过他,你先叫我一声‘爹’,再从我的胯下爬过。”乌建明看着儿子脖子上那寒光耀眼的匕首,昏倒在高个的胯下。地痞无赖一看人命关天,撒腿跑了。

  当天晚上,乌建明断了气。
  乌根哭得死去活来。如何惩治恶徒,只有去派出所报案。涉世未深的乌根哪里知道打死人抵命,吓死人不偿命。
  乌根变卖了鱼塘,跪在墓前:“爹,你的儿子一定会给你报仇!”起身投奔少林。
  几年回来,乌根已长得顶天立地,六七个人围攻都近不到他跟前。十里八里都知道槐树庄有个武生叫乌根。
  一天,小镇上‘地天泰”大酒店的老板杜幸福哭丧着脸来到乌根家。“我的酒店里经常有些头面人物,一吃一喝一擦嘴,站起就走。妻子拦住让他们结账,他们不耐烦地说:‘先记着,有单位在,黄不了。’结果他们一年不提,现在换了领导,新领导根本就不承认那回事。还有一些三教九流白吃不说,还拉住小姐陪他们跳舞,整夜整夜不能关门。一天晚上我熬得再也挺不住了,让他们明天再来,谁料扫了他们的兴,一怒把大酒店砸得一塌糊涂,还抓住我的头发要给我放血。我妻子吓得磕头求饶,他们才手下留情,拂袖而去。我的酒店赔得开不下去,想求你去给我撑撑腰,行不?”说着,酒店老板的泪扑嗒扑嗒掉下来。

  乌根就去了“地天泰”大酒店。杜老板答应给他月薪2000元。并且安了个副经理的头衔。那些钱权在握的头面人物点头哈腰再不敢赊帐。横眉怒目的三教九流闻风丧胆,一吃一喝一付款,老老实实,再不敢闹事。“地天泰”大酒店日渐红火。
  清明节,乌根回家给爹扫墓,正巧碰上那伙地痞无赖。乌根气愤交加,上前一把抓住高个,两傍随从的人慌忙跪下:“爷爷饶命!爷爷饶命!”乌根一拳下去打得高个口吐鲜血,栽倒在地,当场死亡。
  乌根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从此,槐树庄姓乌的绝了根。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0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0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