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兄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正权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大大咧咧的德二喜欢闲时在集上溜,但这并不证明德二是那种游手好闲的农人,相反,德二很勤快,是庄户人家中精于过日子的那种。
  腊七腊八是集上最热闹的日子,乡里人大都赶在这两天置办年货,捎带卖点土货。德二便斜着膀子晃到了集上,家里年货婆娘早置办齐了,德二纯属是来凑热闹的,他喜欢这种气氛,连空气中都填满了丰殷与足实,这看得见的欢乐让德二觉得日子充满了盼头。
  德二挤着挤着便在一个卖蒸笼格子的老汉前扎住了脚,虽说这年头年轻人大都图轻便好洗,选择用铝皮制作的蒸笼,可德二还是倾向于这竹片做底层的蒸笼,蒸的肉也好,鱼也好,饭也好,总有一股竹木的清香,令人大增食欲。
  尽管德二知道家里那套蒸笼还是半新的,可他还是信口问了句:“多少钱一格呀,大爷?”这蒸笼扎得实在太精细了,德二是精细人,对精细的家什向来爱不释手。
  许是摆得太久无人问津的缘故吧,老汉看德二两手空空的样儿根本不像赶集买货的人,便抬了抬眼,没好气地一摊巴掌,“八十你全拿走!”其实老汉是赌气说的,他知道德二并不是存心买蒸笼的人。
  德二眼前一亮,这十个蒸笼格子才喊八十,老头一定黄了魂了,搁在以往,少说也得翻个倍。有便宜不占是二苕,德二立马掏出90元,挑上蒸笼就走,多的!”0元是付的扁担钱,他怕老头反悔呢。
  德二颤悠悠地挑着蒸笼格子刚回村来,后面喘吁吁赶上一人,“德二兄弟,歇停歇停!”德二歇了肩一回身,“嗬,是二憨兄弟呀!啥事呢?”
  二憨一脸苦闷相瞅着德二说,“唉,俺家那只母虎让俺赶集买蒸笼,点明了要竹子扎的那种,可集头集尾咱逛遍了,一只也没有。兄弟,你在哪买的,给俺指指场行啵?”
  德二说,“指啥场哟,我也要不了这多,你拿三格回去吧!”就解开绳子挑出三格蒸笼给了二憨。
  二憨掏出50块钱塞给德二说,“兄弟,你替我解了难,余下的5元钱买包烟抽,二憨知道一格蒸笼市场价十五元。德二生气了,手一挡那钱说,“都是兄弟嘛,拿去使行了,我又不做二道贩子,备不住日后还有求你的时候呢!”
  如此让两下,二憨也就却之不恭地背上蒸笼喜滋滋回家了。
  眼看二憨真的将蒸笼背回家了,德二心里一掉,乖乖,24元钱呢,够咕一壶头子酒了。
  别别扭扭地过了十多天,德二也没见二憨拎上壶酒上门尽个情。德二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了。腊月二十八,是家家蒸鸡蒸肉蒸馒头的时候了。德二故意晃到了二憨院外,老远就见二憨一家正忙活着从蒸笼格子里往碗里装蒸好的鸡呀鱼呀、排骨、蒸肉之类的合盘。德二就使劲抽抽鼻子嚷嚷,“二憨兄弟呀,这竹木的蒸笼蒸出来的就是香呢!”他是有意往蒸笼上引,想让二憨有点醒悟。
  偏偏二憨一边口大块咽着鸡肉试火候,一边流着口水使劲点头,就是不往钱上提只言片语。德二坐了一盅酒的工夫,非常无趣,只好讪讪地转到了地头,别说酒了,连片肥肉二憨都没提说让他尝尝。德二是真的生气了,这二憨也太他妈不仁义了,亲兄弟还明算帐呢,有这么着白赚兄弟的吗?
  傍黑,德二气鼓鼓地转回村时,见二憨家院门紧闭,那三格蒸笼正洗净了挂在门前槐树上凉着,一准是风干了备着大年初一来客人时,蒸十大碗时用的。德二一见那蒸笼就气不打一处来,提下来三下五除二砸了个稀巴烂扔到河里。
  三十这天,吃了团年饭,德二一家正看春节晚会呢,二憨苦恼着脸来辞年,“说德二兄弟呀,明儿个就初一了,俺家的蒸笼却不见影了,这借是没处借了,你上次挑的那担还有吧,要有就匀三格给我,兄弟我出双份的钱!”德二一听不高兴了,“都是兄弟,你当我是黄世仁呀,不就几格蒸笼格吗,只管拿!”完了一鼓眼吩咐婆娘,“倒酒,俺跟二憨兄弟喝一盅!”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