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兄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正权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大大咧咧的德二喜欢闲时在集上溜,但这并不证明德二是那种游手好闲的农人,相反,德二很勤快,是庄户人家中精于过日子的那种。
  腊七腊八是集上最热闹的日子,乡里人大都赶在这两天置办年货,捎带卖点土货。德二便斜着膀子晃到了集上,家里年货婆娘早置办齐了,德二纯属是来凑热闹的,他喜欢这种气氛,连空气中都填满了丰殷与足实,这看得见的欢乐让德二觉得日子充满了盼头。
  德二挤着挤着便在一个卖蒸笼格子的老汉前扎住了脚,虽说这年头年轻人大都图轻便好洗,选择用铝皮制作的蒸笼,可德二还是倾向于这竹片做底层的蒸笼,蒸的肉也好,鱼也好,饭也好,总有一股竹木的清香,令人大增食欲。
  尽管德二知道家里那套蒸笼还是半新的,可他还是信口问了句:“多少钱一格呀,大爷?”这蒸笼扎得实在太精细了,德二是精细人,对精细的家什向来爱不释手。
  许是摆得太久无人问津的缘故吧,老汉看德二两手空空的样儿根本不像赶集买货的人,便抬了抬眼,没好气地一摊巴掌,“八十你全拿走!”其实老汉是赌气说的,他知道德二并不是存心买蒸笼的人。
  德二眼前一亮,这十个蒸笼格子才喊八十,老头一定黄了魂了,搁在以往,少说也得翻个倍。有便宜不占是二苕,德二立马掏出90元,挑上蒸笼就走,多的!”0元是付的扁担钱,他怕老头反悔呢。
  德二颤悠悠地挑着蒸笼格子刚回村来,后面喘吁吁赶上一人,“德二兄弟,歇停歇停!”德二歇了肩一回身,“嗬,是二憨兄弟呀!啥事呢?”
  二憨一脸苦闷相瞅着德二说,“唉,俺家那只母虎让俺赶集买蒸笼,点明了要竹子扎的那种,可集头集尾咱逛遍了,一只也没有。兄弟,你在哪买的,给俺指指场行啵?”
  德二说,“指啥场哟,我也要不了这多,你拿三格回去吧!”就解开绳子挑出三格蒸笼给了二憨。
  二憨掏出50块钱塞给德二说,“兄弟,你替我解了难,余下的5元钱买包烟抽,二憨知道一格蒸笼市场价十五元。德二生气了,手一挡那钱说,“都是兄弟嘛,拿去使行了,我又不做二道贩子,备不住日后还有求你的时候呢!”
  如此让两下,二憨也就却之不恭地背上蒸笼喜滋滋回家了。
  眼看二憨真的将蒸笼背回家了,德二心里一掉,乖乖,24元钱呢,够咕一壶头子酒了。
  别别扭扭地过了十多天,德二也没见二憨拎上壶酒上门尽个情。德二心里就不是个滋味了。腊月二十八,是家家蒸鸡蒸肉蒸馒头的时候了。德二故意晃到了二憨院外,老远就见二憨一家正忙活着从蒸笼格子里往碗里装蒸好的鸡呀鱼呀、排骨、蒸肉之类的合盘。德二就使劲抽抽鼻子嚷嚷,“二憨兄弟呀,这竹木的蒸笼蒸出来的就是香呢!”他是有意往蒸笼上引,想让二憨有点醒悟。
  偏偏二憨一边口大块咽着鸡肉试火候,一边流着口水使劲点头,就是不往钱上提只言片语。德二坐了一盅酒的工夫,非常无趣,只好讪讪地转到了地头,别说酒了,连片肥肉二憨都没提说让他尝尝。德二是真的生气了,这二憨也太他妈不仁义了,亲兄弟还明算帐呢,有这么着白赚兄弟的吗?
  傍黑,德二气鼓鼓地转回村时,见二憨家院门紧闭,那三格蒸笼正洗净了挂在门前槐树上凉着,一准是风干了备着大年初一来客人时,蒸十大碗时用的。德二一见那蒸笼就气不打一处来,提下来三下五除二砸了个稀巴烂扔到河里。
  三十这天,吃了团年饭,德二一家正看春节晚会呢,二憨苦恼着脸来辞年,“说德二兄弟呀,明儿个就初一了,俺家的蒸笼却不见影了,这借是没处借了,你上次挑的那担还有吧,要有就匀三格给我,兄弟我出双份的钱!”德二一听不高兴了,“都是兄弟,你当我是黄世仁呀,不就几格蒸笼格吗,只管拿!”完了一鼓眼吩咐婆娘,“倒酒,俺跟二憨兄弟喝一盅!”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