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人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吴墨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老赵和大钱关系不错,两人走得挺火热。老赵家儿子考大学、女儿出嫁、乔迁,大钱都去了人情。老赵生病了,住进医院,大钱不知从哪打听到了,拎着营养品看望老赵。
  老赵说什么也不收。你看我这里堆的,哪吃得了,不是浪费吗?你带回去。
  大钱说,你嫌我来迟了是不是,我这段日子在党校学习,昨天回单位,要不是我多嘴问了你咋没来上班,差点就耽误来看你呢。我还责怪你嘴紧,瞒着我呢。吃盐米谁不生病啊?这点小意思,给你补补身体,我带回去滋补,不成弥勒佛了?
  话说到这份上,老赵也就收下了。
  老赵总觉得欠了大钱人情债太多。而且有阴天挑稻草越挑越重的趋势。来而不往非礼也嘛。大钱父母早亡,又无兄弟姐妹,也不知是啥原因,俩口子加起来一个花甲了,就是不生育。夫妻俩身强力壮,没啥病灾的,硬是不留给老赵还情的机会。老赵心里实在堵得慌,便竭力怂恿大钱去看看医生。大钱老婆要是“开怀”,他老赵就有机会还情了。可大钱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中国已经出现了不少丁克家庭嘛。老赵催得烦了,大钱就说,你也真够唠叨,小姐不急丫环急啥?!

  人情难还,老赵怎么不急呢,老赵在单位平头百姓一个,又不当领导,能心安理得收受大钱的人情么!借一升米得还一斗米呢。老赵巴不得大钱夫妻俩闹点矛盾,直至离婚,大钱这样的年纪,还能不找老婆,找到老婆,接着就是生孩子。还情的机会就会络绎不绝地创造出来了。可是,人家俩口子风平浪静,总不能棒打鸳鸯吧。
  机会终于盼到了。大钱的岳父死了,这次,办公室统一安排凑份子,每人五十元。大钱的岳父只有五十岁,属英年早逝。大家叹息。老赵呢,心里掠过丝许高兴。他甚至认为大钱岳父死得太及时了。听说,大钱不久将异地调动,很远,那以后,想还情也不方便了。
  老钱想多凑些,又觉不妥,大家都五十元,你鹤立鸡群,其它同志有意见,关系挑在眼泡上。老钱寻思补求追加的办法。他装作不知道单位集体凑份子,单独行动,花了四百多元买了毛毯之类祭品,打听了大钱岳父所在的村庄,自买纱帽,只身寻到那里。刚到村口,果见一家在办丧事,老赵不由分说点燃了手中的鞭炮,那人家负责接待的人也点燃了迎接的鞭炮。老赵把毛毯交给了接待的人。好半天,他才知道张冠李戴了。大钱的岳父家在村庄另一头。按照农村风俗,送了的丧礼不能往回拿,老赵口袋也没揣二发本钱,只好自认倒霉,落荒而逃。

  大钱办完丧事回单位。老赵说,这次实在对不起你岳父大人了。大钱说,你不是花费了。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嘛。老赵就说,单位凑份子,我不知道。但我确实去了。老赵就把送错丧礼的事说了。大钱说,你呀…亏得你送错了,要是那一家没死人,单位集体凑了你份子,你又单枪匹马去了,反而坏了彩头,双喜(死)临门,忌讳。
  虽然没摸准坟头就哭,但老赵心里平衡许多。反正我老赵是花了那么多钱,阴差阳错,大钱虽然没收到这份丧礼,显然心领了。
  不久,大钱出差,遇了车祸。消息是老赵老伴告诉老赵的。老伴说,都是你造的孽,大钱遭了你的咒身了。大钱今后调动,你把人情包重一些,不就得了。这下,人家单位要大钱么?老赵半天不作声,反思上次还情心切,自己是太荒唐。大钱不恨自己才怪呢!那时自己咋就忽略大钱调动呢?老婆说,你还愣在那里干啥,还不快揣上几百块钱,到单位打听大钱在哪家医院。老赵一机灵,心想,这回可以堂而皇之地还情了。老赵来到单位,见大钱在办公室。心里纳闷,出了车祸,大钱怎么坐在办公室海阔天空?大钱命大,一个车上十来个人,死了几人,伤了几人,大钱一根汗毛也没碰着。当时也吓晕了,被救护车送进医院。老赵像听天方夜谭,许久,插进口袋里捏着那几张票子的手,才慢慢地松懈开来。看来,这个人情又送不出去了。

  大钱有惊无险,大家在饭店为大钱压惊。席间,老赵无意中触摸到口袋里的几张票子,滋生了些遗憾和惆怅。问:大钱,你不是要调动吗,怎么至今一点反应也没有?大钱说,不调了。老赵问:咋轻易改变主意了?要调就趁热打铁。大钱说,人是老的好,我是舍不得这帮兄弟。怎么,你这么关注我调动,嫌我多余啦,真忍心把我朝外推?!老赵红了脸,结结巴巴地声明:不是,不是…树挪死人挪活嘛……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2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2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舒婷的诗
作者:佚名
章节:106 人气:2
摘要: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突然你背转身掩饰地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海怎么啦什么也看不见你瞧我们走到了边缘那么恢复起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回到冰冷的底座上献给时代和历史以你全部石头般沉重的信念把属于你自己的忧伤交给我带回远远的南方让海鸥和归帆你的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