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人物二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何承亨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1901年的春,燕子北归。十五岁的钰儿在闺房里打盹,听外面燕子叽叽喳喳地唱,她推开窗,满院上空已翻飞着剪刀似的尾巴。剪刀?钰儿忙去翻针线篓。早上听爹对娘嘀咕,何家要差人来提亲,看她的女红哩——女红做得好,人也多半就乖巧贤淑。
  房门探进个葫芦脑袋。“幺弟逃学了!不怕挨爹的戒尺?”“爹正靠在椅上梦周公哩。”幺弟把玩着剪刀,忽然恶作剧地抓住她的辫子,咔嚓几下。钰儿猝不及防,发辫去了大半,对镜自视,竟散乱象个疯婆。她又急又气,抽泣起来。幺弟慌了,忙使剪将她的头发理成个齐耳短,得意地说:“姐,春来了,这发式倒也爽性嘛。”
  钰儿破涕为笑,夺过剪刀,见幺弟后脑勺晃着长辫,便一把拽祝幺弟极力挣扎,面如十色:“姐,男人辫子动不得的!” 钰儿说:“屁股上蛋黄还没干的小豆丁,算得上男人?!”便扬刀开剪。幺弟杀猪般嚎叫起来。待爹娘闻声赶到,幺弟那条细辫已被剪下,捏在了钰儿手中。
  她娘顿时晕了,醒过来便涕泪涟涟:“傻囡啊,闯大祸了,快向你爹求情!” 拉她一起向教私塾的她爹跪下了:“爷,饶了她吧,她还小,不省事哩。”私塾先生气得山羊胡子直抖,将她娘踹翻在地:“不准求情!都快出嫁了,她还小?!”又大喊:“家法伺候,家法伺候!”

  家法是枚竹块。钰儿被她爹拎到神龛下:“跪好!自笞!”幺弟幸灾乐祸冲她做鬼脸。钰儿流泪咬了一阵子牙,轻声说:“幺弟也剪了我的辫子,他为啥就不跪?”“他?他剪的是女人的辫子,你剪的可是男人的辫子!再者,男儿膝下有黄金……哦,老幺这些日子就装病不出门,这事儿得捂着!”私塾先生又瞪了钰儿一眼,拂袖而去。从傍晚开始,越来越疲惫细弱的啪啪声响了个通宵,天亮时终于止转—钰儿昏过去了。竹块,还紧紧攥在她手中。
  待她醒过来时,堂屋空无一人。她娘躲在厢房门口,一脸爱莫能助地偷窥着她。隔壁,私塾先生正和几个男娃拖着腔在一领一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两行清泪,再次从钰儿眼里扑簌簌掉下来。
  梅: 三寸非金莲
  梅出生时,正值梅花开满庭院。她也长得艳若红梅,但二十岁还嫁不出去,这在早婚成俗的当地成了怪事。

  怪在她那双大脚。打小爹娘给她缠脚,药洒耗去几缸,裹布用了几匹,梅的脚就是变不成三寸金莲。许是骨头太硬难塑造,稍使劲她就苦脸哇哇叫,有回竟痛昏过去。她娘直掉泪,她爹说:“为她好啊,嫁不出去,养她一辈子?!”但手上也就松了劲:“唉,还没梅树好侍弄,我能让那些茎枝参差虬曲峥嵘有型,哪象她这背时的脚……”梅渐渐长大,她娘专为她缝制了长裤长裙,想遮住她的大脚。
  从梅十六岁起,媒婆们就差点踩烂她家的老木门槛。她娘满肚子苦水,尴尬应酬:“这事儿缓一缓,缓一缓……”这日里却被窥破端倪。当时有媒婆来为风流倜傥的张家少爷提亲,和梅她娘坐院里拉呱,梅侍立一旁。忽然一阵风起,摇落院中梅花无数,也掀起了梅的长裙,她惊叫失声伸手去捂。但媒婆一双尖眼早盯见了那双大脚,嘴半天合不拢,边逃边叹:“可惜,太可惜了。”从此梅的大脚不再是秘密,那些曾仰慕她的后生小伙也都像躲怪物,退避三舍。
  梅她娘说:“听说武昌有家洋人医院,敢在人身上动刀动剪。不如送梅儿去……”梅她爹说:“据说孙文反了朝廷,那儿正打仗哩。”这事儿便搁下了。梅也收了春心,成天跟娘吃斋念佛。

  这天梅上庙烧香,忽一阵穿堂风将她掀倒,殿梁上那口大铜钟坠下来,锋利边口正好砸在双脚上,血流如注。梅昏死过去,被草药郎中救回一条命,但从此跛了。她爹她娘却放出话来:是那媒婆看走眼了哩,梅儿原本就是小脚。
  张家再次托人说媒,梅她爹婉拒了,张家老爷亲领儿子上门求亲。梅她爹难为情地说:“梅倒真是小脚,只是……有些儿跛。”张家父子却欢天喜地,尤其那少爷长吁了口气:“我一直想娶这美人儿。脚跛无妨,那可比脚大要好多了!”一门亲事竟就这样顺利定下来,迎娶日定在腊月。
  张家父子见院里梅茎梅枝异态千姿,对梅她爹说:“这病梅技艺,恐怕连那个记过怎样病梅的文人龚自珍也要叹服!”“过奖过奖。”“过谦过谦。”对白中一阵长长的哈哈。庭院里,又一阵风过,梅花瓣纷乱飘零。
  躲在闺房偷听的梅知道自己最终难逃被休的厄运,这事儿腊月就会露馅:她真是三寸小脚——被那口钟将脚掌切掉了大半。但,绝对不是金莲……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