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经典小小说 - 德哥的完美生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徐水法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期通俗文学-情爱小说
  那天,德哥偕妻凤子去著名风景区观音山游玩时,在山顶观音阁中求得一签,解签人对德哥说:此签为中上之吉签,签义上说你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凡事求圆满,纵有一丝半毫遗缺就耿耿于怀。切记凡事皆有定数,随心随缘,就能皆大欢喜,功德圆满。
  “咚”的一声,德哥的心鼓仿佛被不偏不斜地击了一下,心叶也随之膨胀起来。
  德哥和风子堪称夫妻楷模,俩口子创办了一家企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凤子在厂里抓生产管理,德哥在外面管原辅材料进厂、成品销售,加上凤子婚前就是远近闻名的一只山凤凰,多少人踏破门槛都没求去,德哥靠的是高中文凭和初中凤子的同桌才被凤子相中。婚后两人艰苦创业,却顺风顺水一顺百顺,厂子越办越兴旺,凤子人也越发成熟,峰是峰,峦是峦,凹凸有致,美艳撩人。而管理着厂里的百余号人马,丁是丁,卯是卯,一丝也不落下纰漏,更成为周围几十里地女人的口碑。
  得妻如斯,夫复何求。一直以来,德哥的心里乐滋滋的。但有时德哥也会掠过丝丝不快,凤子也许在厂里管理成习惯了,说话如急雨快枪,不仅没有一点女人的柔媚之态,常常还不容德哥提出不同的看法见解。偶尔抽时间下回厨房烧锅饭,不是夹生就是焦糊,下碗面,今天味淡明天咸死人。人无完人,德哥总是这样宽容凤子。再说,好象也没有太多时间去计较这类小事,毕竟两口子厂子里外的事实在太多太杂。自从观音阁上听了解签人的一番话后,德哥明白自己是潜意识中的完美主义、“圆满感”在偶尔计较凤子的一丝不足。毕竟是出于本性,德哥觉得这也无可厚非,有时反倒会在脑子里闪现个念头:“有办法能弥补凤子的缺憾,那该多好啊!”
  也许上天特意眷顾德哥,或许是德哥做了努力,让德哥心中的丝许缺憾感得到了弥补。德哥在风光宜人的秦淮河边遇到了一位没有十分也超过九分酷肖凤子的女孩。名叫媚儿的女孩,声音细声细气,每一个字的出声都粘满了柔情蜜意,甜滋滋的,把个德哥柔媚得找不到北。唯一清醒的是,凤子的急雨快枪在媚儿的细雨微风中不见了,在搂着媚儿时,也就搂住了更趋圆满的凤子,德哥每次这样想着。
  广东的新会成了德哥又一处终身难忘的地方,广东的女人深谙女人抓住了男人的胃就抓住了男人的心这个道理。当又一个酷肖凤子且烹得一手好菜的蕉儿出现在德哥的视野里时,德哥这时才彻底相信观音阁那张签义真的是上天的暗示。蕉儿是一家小吃店的店主,当德哥偶然走到这家小吃店里时,先被酷肖凤子的蕉儿吃了一惊,接着就被她的精湛厨艺彻底征服了。于是出差到新会,这小吃店就变成了德哥自家的厨房,一来二去,这“厨房”的女主人也成了德哥在客地“卧房”的女主人。
  德哥觉得上天对他真是宠爱有加,为感谢观音阁神签的灵验,他还特意去观音阁酬谢了神灵。德哥觉得自己是天天生活在十五、十六的月亮里——团团圆圆、美美满满。不过他心目中凤子的位置仍是不可替代,南蕉儿,北媚儿,不过是凤子的补充,如星之伴月,是德哥生活中完美的组合,德哥想像着一直这样美满下去,才算完成他的圆满一生。
  美满生活,无疑是每一个人的追求,终于有一天,南蕉儿北媚儿偷偷来浙江寻自己的“夫君”时,小镇上一下子出现和凤子一般孪生姐妹的两个女人时,成为小镇有史以来的爆炸性新闻,而这爆炸也如龙卷风一样把德哥和他的完美生活集裹到了风暴的中心。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