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老爸的苦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周西海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期通俗文学-校园小说
  儿子离开伤病的父亲走了。
  儿子回到家里,石破惊天地产生了学习欲。离开了一高,又被二高除名,哪儿是向他开放的校门呢?眼前他已经断了钱路,再依靠老爸去拿钱买学上,已经不可能了。怎么办呢?要依靠自己的决心,去打开求知的大门。于是,夜里儿子就刺破了手指,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一份“血书”。
  第二天早上,儿子就到县教委去了。来到教委大院,他双膝跪在地上,把“血书”展放在面前,垂头默默不语。
  教委的人们振惊了,纷纷上前观看。
  血书
  亲爱的阿姨、叔叔、伯伯:
  我叫许腾飞,今年!”7岁。我并不是一个坏小孩,最初学习优秀,初三以后学习滑坡,整日贪玩,泡在网吧、舞厅;抽烟、饮酒、打架闹事。从一高今年转到二高,前些日因恶作剧污辱了女生,被学校除名。回顾往日,心情沉痛,对不起辛勤培育我的老师,对不起为我含辛茹苦的爸妈。我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一个好孩子,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恳请阿姨、叔叔、伯伯,再次给我这个犯过错误的孩子一个学习机会让我重返校园,我会以优秀的学习成绩,回报老师和家长。请相信我吧!再给我个学习机会吧!谢谢!

  教委的同志劝他回去,等待研究研究。
  儿子一直跪着不起。饥了啃干馍,渴了就打开院子里的水笼头喝些凉水,重新还跪在原来的地方。
  儿子的求学欲,最终感动了上帝,教委主任答应他进三高作旁听生,以观后效。儿子激动地掉下了眼泪,对教委主任磕了个头,起身走了。回到家里,就给在医院养病的老爸打了个电话,报告了这个特大的喜讯。
  老爸欣喜若狂,再也躺不住了,提前就出了院。一个星期后,老爸的伤痊愈了,额头上留下一块圆形的伤疤,酷似砸上的一块“钢颖。
  为了生存,更是为了供养儿子上学,老妈就推起车子沿街叫卖冰糕。夜里帮老爸在夜市上卖炒米粉。一个建筑队的老板,昨日里的百万富翁,一弹间变成了个穷光蛋。人们瞧到老爸额头上的那块伤疤,谁都猜想到他不是被绑架了,便是被抢劫了。的确如此,老爸携款前住省城购买设备的时候,路上遭到了匪徒的袭击,车被夺去,款被劫走,打晕了的老爸险些丧命。民不告官不究,老爸硬说是他酒后驾车,自己造成的车祸。他还是为了儿子,他说,歹徒扬言,如果报案就杀了他的儿子。

  树倒猢狲散。过去儿子的一帮小兄弟没一个再亲近他了。儿子变成了一只羔羊,白天在学校里安安分分地听课,夜晚回到家里,做完当天的作业,还要补习以往的功课。老爸在夜市上撤了摊子,很晚了儿子还不肯上床休息。每当他觉得疲困,老爸额头上的那颗“钢颖,就闪现在他的眼前。立刻使他精力旺盛,求知欲倍增。由于儿子守纪律,学习刻苦努力,暑假里的期终考试,获得全校高二年级的第四名,由旁听生转为三高的正式学员。
  儿子高中毕业了。在高考中,!”8岁的儿子以优秀的成绩被一家重点大学录取了。可是,儿子却高兴不起来,老爸额头上的那颗“钢颖,在他脑海里不住地闪动,那是老爸为了他险些丧命打在他心上的烙樱他心里深感内疚和痛酸。眼前老爸带着额头上的那块使他刻骨铭心的“钢颖,不顾酷暑寒凛,在夜市上叫卖“炒米粉”,仅仅顾得一家人的生活,哪有那么多钱让他去上名牌大学呢?那要花费多少钱呀!他不愿让老爸再为他苦苦挣扎了。

  这天夜里,老爸破例地没有出摊,特地在家里备了一桌,有鸡、有鱼、更有儿子爱吃的大虾。这是一年多来,一家人吃到最好的一次晚餐。儿子说话了,儿子撒了个谎,说他考上了师范。
  老爸笑了。老爸说儿子的老师,早就向他祝贺道喜了,他考上了重点大学。儿子瞒不过去了,儿子说师范费用低,不忍心让老爸老妈流血流汗,再去欠债供他去上大学。
  老爸心里十分激动,感到儿子长大了,懂事了。老爸一脸凝重地说,爸妈就是盼的你这一天啊!老爸不但要你上重点大学,还希望你考研究生、博士生,将来出国深造呢!儿子呀!老爸的谜底该向你揭开了。过去,老爸对你实在没有办法,为了挽救你,去年就导演了那场被匪徒抢劫的悲剧。车子是我卖了,银行的存款卡仍在老爸身上,老爸额头上的这块伤疤,是我自己用石头砸破的!
  爸!儿子一声悲叫,起身扑向老爸,扑嗵,跪在地上,仰面望着老爸额头上的那块伤疤,心里万分悲伤,呜呜呜地痛哭流涕……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