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最后一课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许士通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4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大管呜呜咽咽,唢呐悲悲切切。催人泪下的传统器乐曲大悲调的旋律,伴随着亲人们的撕心裂肺的哭诉声,把悲痛和哀思生动、形象、深刻地抒发出来。
  眼中流出的泪水是相同的,对死者的称呼却不同。那哭爹的是孝子,哭老师的是学生。这是给第八中学的赵老师出殡。
  时代在变,出殡的习俗没有变,人们看热闹的兴趣没有减。今天来看出殡的,却不同已往,人们长了见识,大开了眼界。只见那上了深红大漆的棺材两侧,各有一个洞,死者的两只手分别从两个洞里伸了出来。
  祭奠仪式开始了,亲人们按先后顺序给死者叩头跪拜。轮到邻居王大伯了,他未曾叩拜已是泪湿前襟。他来到棺前大声哭诉:“赵兄啊,好人不长寿。我该替你呀!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来资助了贫困生。我那儿子要不是你接济也上不起大学呀!”王大伯抹把眼泪,把棺木拍得山响。“你一辈子没得好啊,现在是啥年代了,你还穿补钉摞补钉的内衣。你可不该走啊!你那清清白白的人格影响了好几代人碍…”王大伯忘情地哭诉着,上前弯腰将死者的手紧紧攥在自己的双手里。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年过花甲的人泪飞如雨。
  仪式主持人怕耽搁出殡时间,便劝他节哀。王大伯给死者磕了两个头,这才用孝帽子抹着泪回到了看热闹的人群。
  这时,一个戴着近视眼镜、身背照相机的、长相很斯文的年轻人来到王大伯跟前,很有礼貌地问道:“老人家,死者当了一辈子教师,怎么还用这破棺材?”
  “小伙子,这你就不知道了。听你这口音,也许不是本地人。”王大伯一字一板地说。“这棺材是赵老师的几个学生在赵老师病危的时候买的。赵老师说死后要实行火化,不让浪费钱财,几个学生坚决不干,说老师要是不答应,他们就跪着不起来。也是老师疼学生,就勉强同意了。但老师提出一个条件,必须把他的两只手从棺材里露出来。”
  年轻人疑惑不解:“这位老先生究竟是表达什么心愿呢?”
  “我想你会猜出来的。”王大伯说。
  听到他俩的对话,跟前的人们议论开了。有的说是两袖清风;有的说两只手干干净净;有的说这是空着手走了。王大伯插言:“你这句话不错,赵老师的棺材里带走的是一根教鞭。他说如果有来世,还要当老师。”
  听着见仁见智的议论,年轻人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他深有感触地说:“一辈子传道、授业、解惑,临终还不忘自己的职责,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他拨开众人,端起了照相机,焦距对准了露出双手的棺材,轻轻启动了快门。
  这个年轻人是个摄影记者。第二天,市委机关报在显眼的位置刊登出了题为《手》的彩色照片,并且加上了编者按。
  这幅照片,成了哲理的载体,给人以思索和启迪。一时间,小城如沐浴春风,人们如醍醐灌顶:为希望工程捐款的人多了,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了。
  后来,这幅照片还被评为全国艺术摄影金奖。
或许您还会喜欢: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