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马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太忠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2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我是在草原上认识瑞的。那时,因为支边,我从南方采到了新疆,第一个认识的人便是瑞。见到瑞时就像第一次见到广袤的大草原一样,特别兴奋。瑞也是南方来的支边青年,他比我早来几天,我们原先生活在同一个城市。
  草原虽然很美,可时间久了,也时常涌动一份思乡的情绪。每每空闲,静静地躺在碧绿绿的草地上看白云追赶羊群的蓝天,那份乡愁更是强烈。瑞也如此,我们常常一道坐看云起。
  一天,瑞牵来了一匹大白马。瑞说:“别想那么多了,我们学骑马吧,到了草原如果没学会骑马,以后回去是要被人笑话的。”我想也是,便拉住疆绳急急地爬了上去。结果很惨,我被大白马重重地扔了下来。瑞却在一旁笑,瑞说哪有你这种骑法的,不摔死才怪呢。
  我说不这样骑怎骑。瑞没说什么,只见他用手指轻轻地弹了弹马,马便“嗷嗷”一声,高高地直起头来,踢了踢腿。我见了便笑,说:“瑞,有本事就骑啊,怎不上呢?”瑞说急什么,还没到时候呢。
  我慢慢等,等着看瑞被大白马扔下来。
  瑞不像我这么急,他不慌不忙地走到大白马的左边,顺着马毛轻轻地摸了摸。马没叫。瑞又走到大白马的右边,同样是顺着马毛轻轻地摸了摸。马不但没踢腿,还亲热地摇起了尾巴。这时,瑞一个猛身跨了上去,扬动疆绳,马便跑了起来。瑞坐在马背上一摇一摆,样子虽然难看了点,大白马却被他驯得老老实实的。
  我按瑞的方法试了试,不见效,不是被马踢上一腿就是被马狠狠地甩了一头,一不小心我的手臂缝了十多针。此后,我不再学骑马了,只是站在一旁看瑞神气地骑着大白马跑来跑去。那样子,很令我羡慕。
  后来,我们一道回了城。我分在一家企业做宣传干事,瑞分到街道煤球厂拖起了板车。之后,瑞便没有和我来往了。
  时间一晃过了十多年。一天,我在大街上遇到了瑞。瑞白白胖胖的,如果不是瑞喊我,我还真的认不出瑞来。瑞见到我,很亲热,说一定要跟我喝两杯。敌不过瑞的热情,我跟着瑞进了一家大酒店。除了瑞和我之外喝酒的还有瑞的秘书,一位漂亮的女孩。如果不是那女孩开口一个“经理”、闭口一个“经理”,我还真不知道如今瑞竟有这么高的身分。
  我说:“瑞,不,瑞经理,你都当上经理了,真是可喜可贺呀!”
  瑞笑了笑,说:“老弟,你也差不多,我猜,你现在至少也弄了个副厂长级吧?”
  听了瑞的话,我一脸惭愧,说:“我还是个一般干事呢。”
  瑞不信,在一旁笑,那笑就像在草原上见我被大白马扔下来的样子。我说那是真的。瑞愣愣地看着我,还是摇了摇头,说:“老弟,别糊人了。”
  我端起酒杯猛喝了起来。瑞见了一时慌了神,瑞说:“老弟,在草原上你怎就不学会骑马呢?”
  “这和学骑马有什么关系?”我纳闷。
  “关系大了,如果没有草原上学到的那套马术,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呀。”瑞说,“老弟,其实每匹马都是一样,你顺着他,慢慢地你就可以征服他。你应该明白,拍那匹马是为了骑那匹马呀!”
  瑞的话让我茅塞顿开。难怪只有初中文化的瑞如今当上了大经理了。
  瑞又教我骑马。可我怎么也学不会,因为上马前那拍马的技巧我掌握不了,重了马不舒服,轻了马又不理会。瑞说我拍马的姿势不对,拍马时应该面带笑容点头躬身,这样才能体现心有诚意。
  后来,瑞终于被一匹烈马扔了下来。瑞摔得很惨,我去看瑞时,瑞状态不佳。瑞语无论次地说着这样一句话:“我就不信骑不了你……”见到瑞这副模样我很是心酸,劝道:“瑞,咱不骑马了行吗?”谁知,神智不清的瑞一下便瞪大了眼,说:“不行,老弟,你不骑人家,人家就得骑你呀!”
  唉,做一位骑手,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哟!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