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老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卫平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5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老谢背着照相机,走在大街上,像一个猎人似的。
  有猎物的日子,老谢会眼睛一亮,飞快地调好相机,从前方对准美女照一张。美女慢慢地走过来,打老谢身边走过,老谢又飞快地从侧面抓拍一张。美女一款一款地走远,老谢还会回过头去,对着美女的背影补拍一张。
  老谢那七八十张美妙绝伦的美女照就是这样拍来的。动作飞快而隐蔽,大多让被拍者毫无察觉。当然,也有被人家发现的时候,免不了会骂老谢一声“有脖、“流氓”,便“咚咚咚”地踏着高跟鞋疾走而去。老谢不怕挨这么一声骂,老谢觉得与那些美女照相比,挨这么一声骂实在是太值得了。老谢爱拍美女照的嗜好被朋友知道后,大家就不再叫他“老谢”,而是直冲他喊“老色”,或冲他喊“好色之徒”,遇到老谢表示不满,朋友就说,我又不是说你是好色之徒,我是说你是个好“摄”之徒,难道你不是爱好摄影吗?
  老谢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老婆向他发难,要他把问题交待清楚,并保证以后不再拍什么鬼名堂的美女照。老谢不答应,老谢说:“我又没和美女睡觉,拍张照片有什么,你吃什么醋?”气得他老婆跟他闹分床。有一次在街上,老谢好不容易发现一个目标,刚拍一张就被人家的“护花使者”发现,那男子冲过来要老谢把胶卷交出来,男子凶巴巴地说:“你怎么能偷拍我老婆的照片?”老谢不交胶卷,老谢口里一连串地分辨:“你听我说,你听我说……”可人家根本不听他说,朝他额头上就是一拳,打得老谢晕头转向。好在老谢死死地护住了照相机,没把胶卷搞坏。
  老谢的这次受伤让我真正认识了他这个人。当我到他家里看他时,他额头上的那个肿包还是让我大吃一惊。那男子下手也太狠了一点,人家老谢不就拍了你老婆一张照片嘛,用得着那么使劲地打吗?可老谢对自己的受伤毫不放在心上。老谢见我来看他,很感动似的。他第一次把他的全部作品——89张美女照都拿了出来,给我看。
  ——啊!那是89张怎样精美的照片啊!一张张都美伦美奂,充盈着艺术的美感,每一张的人物姿势都无比自然而恰到好处,每一张的人物都显得沉鱼落雁而闭月羞花。那真是一种绝对纯粹的美!一种惊心动魄的美!这美与好色无关,与世俗无关!
  “我要拍100张美女照!”这回,老谢对我说。
  老谢接着说:“等拍100张美女照时,我要搞一次美女摄影展。”老谢显出一脸的得意。
  老谢还说:“你是搞文学的,应该与那帮俗气的家伙不同吧?”
  老谢又说:“你应该不会把这也当成是好色吧?”
  哎老谢老谢,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你的信任让我惭愧。说老实话,这次我还是没有完全理解你。真正让我深入了解你的内心世界,还是在两个月以后。那次你背着照相机,坐在长途客车上,当几名持刀歹徒要强暴车上长得最美的那女子,满车的乘客在歹徒的刀子面前眼睁睁地看着而噤若寒蝉时,只有你挺身而出,路见不平一声吼,救出了那美丽而无助的女子(后来我总是忍不住猜想,这美丽女子肯定是你正准备拍摄的目标吧?)可你,却被歹徒捅了几刀。
  老谢,你走了。你的妻子泪流满面地清理你的遗物时,我特意赶到,我想看看你那还不足100张的美女照。可是,任凭我们怎么找,却始终没有找到那些照片。
  那些照片真美啊!
  ——老谢老谢,你是不是把这种美都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3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5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老农民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3
摘要:第一章打春一百,拿镰割麦。老天爷真怪,1948年的春脖子特别长,立春都快三个月了,紧靠黄河北岸的麦香村,村头的老槐树早已经满头翠绿,可地里的麦子才甩齐穗儿,还没有灌满浆。青黄不接啊,庄户人一个个黄皮寡瘦。可是,肚子里即使没有干货,也挡不住有人�〖堋R淮笤纾�雾气还没有散尽,外号“牛三鞭”的牛占山和外号“老驴子”的杨连地就来到黄河滩上较起劲儿来。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3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