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世外高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易水寒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4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办公室里四个人,都喜欢下象棋。中午休息的时候,大家自觉地分成两组,我做小赵的谋士,老钱给小孙支招儿。大家摆上棋盘、四支烟、四杯茶,杀得难解难分。由于水平相当,要是谁能胜出一局,整个下午都会扬眉吐气,而输的一方则憋足了劲,盼着第二天打个翻身仗。如果哪一方连续两天取胜,主战的小赵或者小孙就会要求换谋士,于是,我跟老钱对调,而对调以后往往使双方实力更加均衡。
  上个月,办公室来了新人小刘。他自我介绍说是个象棋迷,“知音啊!”大家纷纷上前与他热烈地握手。天下棋迷是一家,别客气了,因此,小刘刚来的第一天就被邀请赤膊上阵。然而,他一上阵大家才发现,小刘是个不折不扣的高手。“支士!”“跳马!”他只给小赵支了两招,马上就要举手投降的小赵竟奇迹般地扭转了战局,进而步步紧逼,大获全胜。一个中午共下了9局,小赵连赢9局。小孙不干了:“不行,明天让小刘给我支招儿。”
  第二天,小刘站在了小孙的身后。这回轮到小孙扬眉吐气了,小赵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不行,还是让小刘给我支招!”小赵提出来。结果,两个人为争夺小刘的所有权发生了激烈的论战。后来,德高望重的老钱提议:“就你们这水平,谁也不配使用小刘,干脆,你俩下来一个,让小刘上场!”
  小刘上场以后,小赵和小孙都不愿意跟他对垒——由于实力悬殊,所以战事总是呈一边倒的局面,毫无悬念,不要说与之对阵的人,就是观战的也要昏昏欲睡了!
  小刘倒是没说什么,我们几个人的脸上却挂不住了。于是由我提议,全票通过——我们四个人组成联合军团,一起对弈小刘,一定要杀杀他的锐气,要不他不知道马王爷还有三只眼。
  小刘一看这阵势,也没客气,三下五除二把我们杀得体无完肤,基本上我们的棋子还没出窝,老帅就缴械了。憋气,真憋气!后来小赵从别人那儿得到个小道消息:“小刘曾经获得过市里的象棋大赛第二名。”“咱们跟人家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没有可比性啊!”小孙说。
  “算了,别让他上了!”小赵说,“咱们四个加一起都干不过他,还下个什么劲啊!”
  小刘脾气好,我们让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老钱把我们的意见转告给他,小刘同意了。于是小赵和小孙重新成为对阵的主角,我和老钱则分别恢复为谋士的角色。小刘随便站在谁的后面,但只许看,不许吱声。
  这样过了几天,小赵和小孙仍感到不自在。有小刘这样的高手站在身后,他们所出的每一招仿佛都破绽百出,小刘虽然不说话,但他沉默的微笑好像是莫大的讽刺。就连我和老钱也随便不敢支招儿了,老钱每支一步,就会不自信地抬头看看小刘,然后尴尬地摇摇头。
  这样下去,我们连一点下棋的乐趣也没有了,简直就是活受罪。而小刘在我们面前一直逆来顺受,我们没有理由一脚把他踢出去!后来,还是老钱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小刘伺候棋局!
  从此,办公室里出现了这么一种场面:我们几个臭棋篓子围在一起,大呼小叫地下棋,为一个棋子争得面红耳赤。而世外高人小刘在一旁给我们端茶、倒水、点烟和收拾桌子,忙得不亦乐乎。
  大家各得其所,同事们真是开心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6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