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经典小小说 - 张三轶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张卫红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4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张三嗜好赌博,只要一进赌场,什么家庭、责任全被抛到九霄云外。今天,当他掏空了口袋里的最后一枚硬币、被人从牌桌上撵下来的时候,心里很是不甘,怎奈兜里没钱腰不硬,只好站在旁边看别人赌。突然看到李四手拿一沓钞票兴冲冲地跑了进来,这家伙有些日子没来牌场了。张三和一些牌友一齐冲他喊:“你小子抢银行了,哪儿来这么多钱?”李四兴奋地满脸通红,一边接过老板递过来的色子,一边说:“俺厂倒闭好几年了,今天每人发放安置费3万块钱。”“哇,3万块!”好多赌友睁大了羡慕的眼睛。张三紧紧盯着牌桌上厚厚的钞票和气宇轩昂的李四,突然一拍脑门:有了!老婆春英和李四在一个工厂,春英今天也该领回3万块钱。他兴奋地说:“你们等着,我现在就回家拿钱去。”“得了,你们家的母老虎不会给你钱,给你一顿臭骂还差不多。”大伙对春英把张三像拎小鸡一样从牌场上拎回去已经司空见惯并且成为他们嘲讽张三的一个笑柄。“就是抢,我也得抢回一万来。”张三撂下这句话,扭头就走。
  快到家门口了,张三还没有琢磨出要钱的方法。动手硬抢,身单力薄的自己不是人高马大的春英的对手。等她睡着了,掐脖子硬逼,恐怕得到深夜。张三现在就想拿到钱。怎么办?
  一进门,春英正在那儿洗大白菜,自从下岗以来,她几乎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菜叶子,她和张三的两个人每月领取的最低生活保障金300元紧巴巴地顾住嘴,儿子马上要上中学了,光借读费就要1?5万,不咬紧牙关怎么能行。看见张三进屋了,春英没理她。
  “老婆,我刚刚接到了电话,乡下的三舅死了!”“行了,别编瞎话了,上回你说二舅死了,从我这里骗走了100块钱,今儿个让你的三舅见鬼去吧。”春英一眼识破了自己的阴谋。看来这一招不灵,张三把手插进衣服兜,在屋里转了两圈:“春英啊,我在一家纯净水公司找了个活干,送一桶水赚2块钱,一天能赚20多块钱呢。不过,得先交1000块钱的押金。”“1000块,你以为我是开银行的。嗷,你是不是闻到那3万块钱的腥味了?那可是留着给儿子上大学用的,想打它的主意,做梦去吧。”
  张三用猎鹰般的眼睛巡视着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平时老婆藏在床底下、棉鞋里甚至缝在被子里的钱无一不被张三找到并偷去做了赌资。春英的心像个明镜,一下子看穿了张三的把戏,她从怀里掏出个塑料袋:“3万块钱在这里,我一会儿就把它存到银行,设个密码,你休想打它的主意。”张三眼睁睁地看着老婆把塑料袋放回她那鼓囊囊的胸前。
  “一个大老爷们游手好闲,指着100多块钱的救济金过日子,也不嫌寒碜?整天啥活不干赖在赌场,让老婆孩子跟着丢人现眼,你滚,滚,永远也别回来。”春英用力把张三往外推。
  如果有健壮的体格,非揍扁这个婆娘不可。张三心里恨恨地想着,脸上却是另外一种表现:“老婆,噢,英子,我的小心肝,看你的手泡成什么样了?都怪我没本事,让你们娘俩跟着受罪。我这心里头很疼。”说着,张三搂过春英的肩:“亲爱的,都是我的错,我向你道歉。”多少年没有说过甜言蜜语了,张三自己都觉得别扭,然而,奇迹出现了。又高又壮的春英一下子倒在了丈夫的怀里:“死鬼,你真的是这么想的?你还爱我吗?”“真的,真的,我发誓,我永远爱你。”张三忙不迭地说着,把手伸进春英胸前的衣服里揉搓着,春英闭上了眼睛,被这久违了的温柔陶醉了。
  张三用另外一只手去掏装钱的塑料袋,正在这时,门咣当一声开了。是邻居王五:“不好了,李四把3万块的下岗费输了,他老婆抱着2岁的孩子跳楼了!”
  啊,张三一下子松开了掏钱的手,头上的汗“唰”地流了下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0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0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