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电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国芳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3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李东是一家单位的头,新上任的。单位很小,总共才十几个人,很多时候,单位的人都听得到李东在自己的办公室发号施令:
  “小张,过来一下。”
  “小王,你也过来。”
  “小莉,你去帮我把手机费交了。”
  不仅是李东会这样,单位两个副职和三个中层领导也会声音很大地喊:
  “小张,把这封信寄出去。”
  “小莉,赶快把这份文件打出来。”
  每天每天,李东单位的人都喊来喊去,热闹得很。
  后来的一天,单位里又搬进了另一家单位,严格地说,这是一家私营公司。李东单位人不多,却占着好大的一幢楼办公。李东他们的主管单位便把一些房屋租给了他们。
  这公司和李东他们单位完全不同。
  公司搬进来好多天了,李东都没听到他们发出什么声音,好像这公司没搬来似的。但他们确实搬来了,而且人很多,有几十号人,但这几十号人硬是不声不响的,安静得很。
  后来,李东就明白了,这公司的人都用电话联络,哪怕隔壁,也打电话。李东往他们门口走过时,就亲眼看见他们打电话:
  “小马,你过来一下。”
  “小蒋,东阳公司的钱打过来了吗?”
  “李娜,吴总指示,下午的例会你也参加。”
  明白了这点,李东就觉得自己单位那样大喊大叫很不好,显得很没素质。随后,李东把单位职工召集起来,李东说:“今后我们有什么事,不能那样扯大嗓音大喊大叫了,显得很没素质。”
  李东又说:“我们是国家单位,应该比人家私营公司有素质。”
  说后,李东在每个办公室都装了电话。
  现在,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李东要喊谁或要办什么事,拿起电话可以轻轻地说了:
  “小张,过来一下。”
  “小王,你过来。”
  “何工,你抓紧时间把藜延方案拿出来。”
  不仅李东这样用电话指示下属,下属有什么事,也一律打电话,声音也轻得很:
  “李总,我出去一下。”
  “李总,要下大雨了,你关一下窗。”
  相比之下,李东的电话最多:
  “小王,走廊有点脏,你打扫一下。”
  “小杨,我办公室有蚊子,你那里还有檀香吗,过来点一支。”
  “小张,心甘情愿的‘甘’字我怎么打不出来?”
  “小贾,听了天气预报吗,今天是晴还是雨?”
  “小赵,你看了‘射雕’吗?你说是83版拍得好还是2002版拍得好?”
  每天每天,这样的电话都多得很。
  一天,李东又拿起了话筒,把号拨过,李东说:“小莉,你过来一下。”
  小莉没过来。
  又拿起话筒,拨过号,也说:“小莉,过来一下。”
  小莉还没来。
  再拨过号,李东就很生气了,他声音很大地说:“小莉,叫你过来你怎么没听到?”
  但叫过,李东发现问题了,电话根本就没有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也就是说,前面两个电话李东根本没打出去。李东于是有些生气,大声叫起来:“小莉,你过来。”
  小莉跑了过来。
  李东握着话筒,大声说道:“这电话怎么没有声音?”
  小莉说:“电话欠费,已被停了。”
  “为什么不交费?”
  “上个月交了!”000多,这个月又是!”000多,帐上没有这么多钱了。”
  李东拍一声,搁下话筒,然后大声喊道:“你去把电话报停。”
  又喊:“小张,过来一下。”
  再喊:“小王,你也过来。”
  一切照旧。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生死晶黄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我应该讲一个故事了。我很早就想讲这个故事了。故事原本细小,如一个微长的果核,在我内心的一个角落,置放在最偏僻的荒野,被冷落得月深年久,就要枯腐的时候,毛茸茸的霉白冷不凡泛起绿来,它的季风日渐转暖起来,风中冬眠的树木像伸过懒腰的孩子,挺拔起来,鼓胀起来。一切都像一条干涸的河流,忽然又有了涓涓细水。这一枚几近枯腐的核儿,在风中、水中及时地胀裂开来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0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