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经典小小说 - 天火(外一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江岸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3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暮色四合,黄泥湾的夜空疏疏朗朗出现了几颗星,慢慢便多了起来。西部天际仿佛被人猛地一刀捅了个明亮的窟窿,又似有人在天上燃放了一大挂鞭炮,成千上万条光线顷刻间杂乱无章地向四周狂射,西部山恋便浴了浅浅的红。转瞬间光灭了,天空重新暗了下来。
  人群像开了锅的水一般不再平静。
  掉天火了,掉天火了!
  黄泥湾人都害怕掉天火。天火在哪一方掉下去,哪一方便有人家要失火。但是,天火可不是随随便便掉下去的,肯定是长了眼睛的,凡是失火的,甭打听,准是缺德带冒烟的人家。这是老天爷在罚人呢。失火的人家不仅所有家产化为灰烬,这家人的形象在乡亲们心里也会轰然坍塌。
  怕鬼就有鬼。失火的事儿第二天就应验了。
  失火的时候,菊花婶一家忙着收割稻谷。这是一块狭长的稻田,一家三口摆开来收割,左边是闺女春兰,右边是春兰她爹。开始的时候,三个人还在一条线上,渐渐地父女俩跟不上趟了。菊花婶干活不要命,老半天都没有直过腰,刷刷刷一路领先割下去,像是一条行走在金色波涛里的船,犁起两边参差的稻浪。
  虽然菊花婶很少停下来擦汗,还是最先发现了那团黑云。从西边田野上空慢慢飘过来一团黑云,源源不断,而且越来越黑,越来越浓,越来越近。
  菊花婶吃惊地说,糟了,要下雨了。
  春兰抽了抽鼻子,嗅到一股呛人的焦糊味。不会下雨的,飘来的是烟。她说。
  哪儿来这么多的烟呢?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菊花婶一拍脑门,嚷起来,肯定是有人家失火了。
  三个人几乎同时撂了镰刀,撒腿向烟飘来的方向奔去。果然,黄泥湾村西老吕家那栋两层小楼着火了。那是黄泥湾唯一的一栋楼。他们赶到的时候,已经烧得差不多了,火势不大了。再救火,显然没有必要了。房前房后几丈远的地方站了几个手提水桶、脸盆的乡亲,更多的人和菊花婶她们一样从田里回来,两手空空,裤脚挽得老高。大家默默观看着大火,火光烤红了大家木木的脸。

  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从人缝里匍匐着爬过来,一把抱住了菊花婶的腿,嚎啕大哭起来:亲家母啊,以后让我怎么过哟?女人的声音拼命地从喉管里挤出来,像一根钢丝一样刷地一声抖上半空,在大伙的心尖尖上颤悠。
  这个倒霉的女人,就是春兰未来的婆婆,春兰刚刚和她的儿子订婚。
  当天晚上,菊花婶就给老吕家送去了一些粮食,隔天又送去两床被子、几件用具。菊花婶还到街上给老吕家买衣服、鞋袜。值钱不值钱的、能送不能送的,菊花婶都送了。
  开始的时候,老吕家非常感激,到后来,菊花婶礼物越送越多、越送越贵重的时候,老吕家就不知她葫芦里卖的是啥药了。菊花婶不是小抠的人,但也不至于这么大方嘛。当真这么大方,就不是菊花婶了。再说,男方女方订了亲,只有男方巴结女方,哪有女方腆了脸巴结男方的?人还没有过门呢,就不怕旁人笑话?
  果然,礼物送到一定时候,菊花婶就不送了。
  菊花婶最后一次给老吕家送礼物的时候,顺便告诉亲家母,她婶,今后有难处说一声,咱不是亲戚还是邻居嘛。
  亲家母一听,楞了,知道亲事要黄。仔细一算帐,明白了。菊花婶送来的礼物,大概和订亲时老吕家给春兰买的东西价值相当。
  谁知春兰死活不同意撕毁婚约。
  刚掉了天火,他家就失火,肯定不是好人家。菊花婶劝道。
  几十年在一个村里住着,你不清楚他们是不是好人家?我好像记得,以前说他们家人好的也是你。春兰皱着眉头说。
  为啥掉了天火,别人家不失火,就他家失火?
  什么掉天火?那是陨石雨。春兰念过初中,通一点天文地理。
  我不管你什么雨,你和他们家没有关系了。菊花婶说。
  不会是因为他家的小楼烧了吧?春兰问。
  你这死妮子,叫你胡说八道!菊花婶的脸颊刷地落了两朵红云,暴怒地一声大吼。她弯腰脱下鞋子,举起鞋底要掌春兰的嘴。春兰长到十八岁,还没挨过娘一指头呢,这回见娘动了真格的,吓得一溜烟炮了。

  药渣
  从前,黄泥湾人生了病,很少去看医生,实在抗不住了,才抓回一剂两剂中药,熬了喝下去。熬过的药渣就倒在出村进村的路口上。大家都相信,药渣被千人踩万人踏,病魔就会被吓退,吃药的人病情就会迅疾减轻。
  辣椒婶可没有这样被众人抬举的好福气。
  辣椒婶生了病,熬了中药喝,药渣也倒在村口。大家出村进村的时候,不是绕着药渣走,就是从药渣上面跳过去,尽量不踩药渣。
  辣椒婶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喝了两剂中药,发了几身透汗,身子爽利了一些。她挪下病榻,到村口散散心,愣是没看见一星半点药渣的残迹,狐疑不已。寻觅了半天,才在古枫后面看见了两堆药渣。
  也许是病体在村口受了风寒,也许是重新添了心病,辣椒婶回去后就躺倒了,一直又躺了半个多月
  辣椒婶躲在古枫后面啼哭,全村不少人都看到了,也听见了,都觉得奇怪。这几十年来,何曾看到辣椒婶掉过一星半点眼泪,又何曾听到辣椒婶哭过一声半声?辣椒婶总是因为一件两件家长里短的小事,将邻居骂得花开花谢狗血淋头。直恨爹娘给自己少生了一副伶牙俐口。全村多数人不和辣椒婶搭话。惹不起还躲得起,辣椒婶在村里就成了孤家寡人,没人待见她。现在全村人人都知道辣椒婶的药渣没人踩,辣椒婶气得哭天抹泪,都觉得特别过瘾。
  个别女人心肠软,劝大家,咱别跟她一般见识,她男人死得早,孤儿寡母的,怪不容易,她不厉害点,不就等着受欺侮吗?她男人活着的时候,她可不是这样不讲理。
  哟,你倒可怜她起来了,你忘了,你的娃摘了她家园子一条黄瓜,被她撵到你家门上,骂得你连门都不敢开。现在你充什么好人!有人挖苦道。
  这个女人便哑口无言了,只好苦笑一声,叹了一口气。
  后来,辣椒婶的小儿子当了兵,不到三个月,就牺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了。出去一个活生生的人,回来一瓷坛子骨灰,谁能想得到呢?儿是娘连心肉,辣椒婶得知消息,当场昏死过去,老半天唤不醒。前来慰问的军队和地方干部七手八脚将辣椒婶送到了公社卫生院。住了几天院,辣椒婶才在大儿子的搀扶下,一步一步挪回了黄泥湾。

  辣椒婶家糟朽的门框上,钉上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属牌,写着“烈属光荣”四个金灿灿的字。仿佛是一束刺眼的光芒,人们走过辣椒婶门前,都不敢与金属牌对视,心里揣了小兔般扑通通乱跳。毕竟,辣椒婶的小儿子是为国捐躯的,辣椒婶为了国家失去了宝贝心肝般的儿子,与此相比,辣椒婶从前的所作所为,虽然算是小小过节,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个女人抱着正在下蛋的母鸡,去看辣椒婶。辣椒婶斜歪在病床上,拉着来人的手,不说话,光流泪。这个女人也不说话,陪着辣椒婶流泪。两个女人一起流泪,就什么都有了。
  陆陆续续有人去看辣椒婶。有人送鸡蛋,有人送红枣,有人送花生,还有人从街上买了十根油条送过去。辣椒婶家灶台上、餐桌上、床头边,都堆满了乡亲们送的东西。
  全村人几乎都去看过辣椒婶了,辣椒婶的心情慢慢开朗起来,病情也有一点点缓解,但是还没有彻底好转。大家都想,辣椒婶咋不熬中药喝呢?她倒了药渣,我们帮她踩呀。有事儿没事儿的,总有人往村口那儿溜达。一天,两天,许多天过去了,都没见到药渣。
  终于有人憋不住了,问辣椒婶的大儿子,咋不给你娘抓药?
  从卫生院带回的药片还没吃完呢。
  咱庄稼人土性子,吃洋药会中?还是熬几剂中药喝吧。
  我咋没想起来呢?辣椒婶的大儿子拍拍后脑勺,撒腿往街上跑。
  当天下午,整个黄泥湾都弥漫在熟悉的苦苦涩涩的中药气息中。人们大口大口呼吸着掺杂了药味的空气,感觉如出嫁的老闺女回门一样亲切。
  第二天傍晚,辣椒婶的药渣倒在了村口。人们赶集似的涌到村口,发了疯似地踩药渣。来晚的人挤不进去,在外围干跺脚,却踩不到药渣,急得像没头苍蝇似的。
  辣椒婶的大儿子还没走远,目睹了这一盛况,紧跑慢跑跑回家,告诉了娘。辣椒婶愣怔片刻,一抬腿跳下了床。她感到浑身的病一下子没影儿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