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经典小小说 - 对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和莲芬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1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不知从啥时候起,全村人都称对门的孤老头子为秋爷。老年人见了就停住脚问:“秋爷吃啦?”“秋爷忙着哪!”娃娃们见了就一哄而上:“秋爷给馍馍。”
  秋爷是村里红白喜事主持人,有小孩的妇女常向秋爷讨要过白事的“发家饼”和红事的“状元馍”,如今不缺吃了,还是讨要。农家里,不在乎那一口饼一嘴馍,讨的是那句吉利话。
  说起来秋爷不是孤老头子,有三个闺女,都出嫁了。三个闺女按说该招个“倒插门”,可秋爷不在乎:“孝敬不孝敬,不分远近,随他们去。”三个闺女就都走了。
  秋爷成为红白喜事的主持人,是从一次埋葬村里七十九口人开始的,其中就有秋爷家老少三代五口人。
  那年的那一天,疹人的锣声夹杂着哭喊声,秋爷同村里的男劳力赶到河堤堵决口,当时秋爷家里的水已同炕沿齐了,盆盆罐罐都漂了起来。秋爷的妻子把年迈的婆婆和两个幼女抽到院里的老椿树上,带着三个大闺女向村外跑,等把三个孩子送到高坡上,她忽然扭身向回跑,炕上还有个吃奶的六丫头呢。等抱着孩子跑到村口,大水已涌进村了,她抱着孩子怎么也冲不过齐胸的水流。坡上的人喊:“快把孩子丢了!大人要紧!”她舍不下孩子,抱着一棵大树,大水很快淹没了她,等大水退下,村里一片哭声。这场水灾夺去了村里七十九口生命,秋爷家就五口。
  秋爷家房倒屋塌,老椿树连根拔起,老娘和两个幼女都惨死在水里。村外的妻子,一手抱着树一手抱着孩子,就那样站着死了,那抱着孩子的手掰都掰不开。有人哭着说:“她要把孩子丢了,人也不会死。”秋爷没落泪,先帮着乡亲们把七十四口埋在河边,最后埋了自己的老娘、妻子和女儿。
  后来有人给秋爷说续妻,秋爷摇摇头:“心都死了,莫再让人跟着受苦。”果然就孤孤单单过起来,那年秋爷只三十六岁。
  再后来,村里有了丧事,就找秋爷,秋爷给办得既体面又省钱,庄户人家,图的就是这种实惠。渐渐村里的红白喜事都由秋爷掌管了。
  狗剩娘死了。老太太屎一把尿一把,把狗剩拉扯大,娶了媳妇却不孝敬老娘,有人找秋爷:“人都死了,还不让出口气?”
  秋爷点点头大喊一声:“乡亲祭奠!”狗剩夫妇跪在棂前,等乡亲们祭奠。这是乡俗,每来一个吊孝者,儿子儿媳头上都要顶一次大托盘,盘内放有一碗菜、一碟馍。平时都在孝子头上放个棉垫,以防磕碰。今个二人头上除了孝帽子,连块手巾也没放,来个吊孝的,托盘就被众人重重地放到头上,有几次还把馍馍震到地上。有几个小伙子还觉着气不过,在托盘里放了几块砖,磕得狗剩夫妇咧着瓤似的大嘴死劲地哭娘,两口子出尽了丑之后,村里竟很少有人同老人顶嘴吵架。
  近几年,上边让火葬,没人愿意把老人送到火膛里当柴烧,白天人死了,夜里扯死狗一般埋到地里,连亲生闺女都不通知。几天后有人问:“多日没见你爹出门。身体壮实吧?”回答说:“还是那样。”其实早埋了。于是秋爷就有很长时间没帮人主持过葬礼。
  突然有一日,嫁在本村的三丫头生孩子大出血死了,婆家主张夜间偷偷埋掉,秋爷不让。非把女儿送到火葬场烧烧不可,抱回一个精制的骨灰盒。众人说:“秋爷死了女儿气疯了。”也有人说:“不会,秋爷的家里一次死过五口人,埋过村里七十四口人,经过的死事多了,哪会疯。”
  不过秋爷这次确实“疯”了一次,风风光光把女儿埋了,比女儿出嫁时都气派。惹得村里拄拐杖的老太太老头子直啧瘪瘪的核桃嘴:“堂堂正正来世上一遭,也不枉活一辈子!”
  再后来村里死了人,不等上边来动员,就直送火葬场了。老人临死都留下遗言:“我死后,也要像三丫那样堂堂正正地走!”
  只是秋爷再也不主持葬礼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历十五年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4
摘要: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作者的署名为RayHuang,1981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并作某些修改润色。我对明史感觉兴趣,说来话长。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学历史系读书,选定了“明代的漕运”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一研究过程花了5年。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4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3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9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3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5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4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