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号首狗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志学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1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早些年农村盖房,先要八个壮汉抬着一个大石滚打夯。为了统一用力,协调步骤,便有一位称作“号首”的人站在一旁唱夯歌、喊号子。从我记事时起,狗爷便是名噪十里八乡的号首。他那“唏嘘嘘——呼噢——嗨!”的夯歌引调,声音不高,却如三伏天的闷雷,让人有热血沸腾的感觉,就连一旁看热闹的大姑娘、小媳妇也被感染得攥着拳头随着节奏一挥一挥的。
  据说狗爷年轻时在皮定均司令麾下当排长,红旗插到俺村上的时候,狗爷也返了乡。他被国民党的弹片削去了一条胳膊。狗爷是戴着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回村的,还领回了一位如花似玉的狗奶——谁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把狗奶带回来的。
  复了员的狗爷因为是革命功臣,便当上了村支书,四邻八乡盖房子,都请他去放鞭炮“开宅子”,不知道从啥时候起,他又成了号首。
  五八年“放卫星”,一向工作积极的狗爷缩回了脑袋。公社领导动员了无数回,他仍然报上“亩产小麦240斤”,弄得那面象征落后的黑旗子从没离开过俺村。
  五九年、六○年,其他放卫星的村子都饿死了人,俺村多亏了狗爷把地窖里藏着的红薯偷偷拿出来夜里领着全村人在大食堂开会,才熬过那一劫。
  红卫兵闹起来了,号首狗爷那天正在笼头家里领着一帮人打夯。正上高中的笼头突然领着一帮戴红袖章的在一旁喊起了口号,并把狗爷挟持到那个大石磙上,架起“喷气式”斗了起来,原因是狗爷唱的那些《小寡妇上坟》、《小尼姑思春》之类的夯歌是封建流毒!
  从石磙上下来的狗爷继续当他的号首,不过他唱的夯歌立马变成了“红军那个不怕呀——远那么远征难——呀!”之类的词儿。笼头站在一旁瞪了半天眼,才悻悻地带着那帮革命战友离开了。
  第二天晚上,笼头家的夯还没有打完,狗爷正领着一帮汉子唱“钟山风雨起苍黄”的夯歌。笼头那帮人突然又来了,推推搡搡架上石磙的竟是狗奶——脖子上挂了一串儿破鞋!
  听完笼头慷慨激昂的一番声讨,大伙儿才明白狗奶是狗爷从妓院赎出来的——怪不得狗爷无后。
  怔在一旁的狗爷,脸色由白变红,由红变紫,没等笼头说完,他“呀——”地一声怒吼,直震得在场的人头皮发麻,发了疯的狗爷那条独臂抡起一砖头向笼头砍去:“我砸死你个龟孙!”
  笼头的脑袋立即开了瓢!
  气急败坏的笼头捂着脑袋大喊:“打!打死这个反革命!”那帮小将一拥而上……
  包好了脑袋的笼头拽起躺在地上呻吟的狗爷,一脸恶气地吼:“哼!你不是号首吗!好!你喊,我说一句你喊一句,董二狗呀么儿孙绝,买个婊子当老婆!喊、喊!”
  血头污脑的狗爷眼睛里像要喷火:“我日你祖宗!”一头撞向了狗奶脚下的那个大石磙,扭过头来“扑”连血带牙喷了笼头一头一脸!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听过狗爷的夯歌……
  狗爷如今已年逾八旬,银须过胸,但仍步履矫健,声若洪钟,就是那张撞掉门牙的嘴说话有点儿跑风。无论谁家盖房,无论托谁来请狗爷,一听说是让他当号首,均一脸冰霜,不再理会来者……
  得到狗爷病危的消息,我连夜赶回了老家——病床上的狗爷气若游丝。狗奶正眼泪簌簌地一筹莫展。
  狗爷无儿无女,俺村有头有脸的人却一个不拉地默坐在他的床前,等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一声鸡鸣,天快亮了。混沌中的狗爷突然睁开了眼,嘴唇嚅动着像要说什么,狗奶把耳朵凑过去,他摇了摇头,又闭上双眼。停了一会儿,一阵久违了的夯歌渐渐地像从远处传来,由小渐大:“唏嘘嘘……呼噢嗨……”
  是号首狗爷在唱!我心里骤生亲切,三十多年了,我终于又听到了狗爷的夯歌……
  我正沉浸那种遥远的记忆里,狗奶的一声嚎啕把我拽到现实:
  狗爷去了,号首狗爷唱着夯歌去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