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姐姐(外一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郑能新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7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姐姐扎着两条羊角小辫子,大眼睛,圆圆的脸蛋儿,笑一笑,腮中就出现两个好看的酒窝。她一说话,嘴里就露出一对尖尖的虎齿儿,十分的迷人。小时候,我非常地羡慕姐姐,我曾拿着一块小圆镜照自己张开的嘴巴,看着自己那一口平整的牙齿就十分懊丧,问姐姐的虎齿儿是哪里来的,姐姐就哄我说是装上去的。于是,我就经常吵着要母亲给我装那样的牙齿。逼得母亲常常露出一脸的无奈。
  姐姐带着我走过了童年。父母四十多岁才结了我这么个“秋葫芦”,自然把我当“太阳”捧着。但父母一天到晚在队上挣那不值钱的工分,照看我这轮“太阳”的重任自然落到了姐姐头上。童年的我就像姐姐的影子,成天不离其左右。先是她背着我四处游玩,直至我能下地走动时,就小尾巴似的跟在她身后。上小学时,姐姐已经上中学了,但她每天把我送进教室,然后自己才去上课。放学时,她再带我回家,为我做饭,看着我狼吞虎咽地吃完,她才去喊收工后还要到自己菜园或自留地里忙碌的父母,然后他们再去“打扫”被我弄得一片狼藉的餐桌上的战常
  姐姐读书非常聪明,每年她总是带回两张奖状,她自己钉了满满一面墙,父母很少帮她钉奖状。为此,姐姐很有些不高兴。记得有一次,我得了一张奖状,父亲和母亲都乐得合不拢嘴,两人还一个钉一个在旁边瞄着,生怕钉得不正。还把我的奖状钉在姐姐的奖状上头。姐姐当时就在旁边站着,她望着奖状一言不发。但从那天起,我就发觉姐姐变了,她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了,并且常常爱跟父母顶嘴。但对我却依然如故。后来,我得了奖状回来,她还帮我钉好,而她自己的奖状却再也不曾上墙了。姐姐把她的奖状珍藏进了她的那只小木箱里。
  姐姐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高中,但她却没能继续读下去。那时候,父母相继病逝,家里背了一大堆债务,为了还债和继续供我读书,姐姐只好回家种地。姐姐虽然辍学了,但她对我的学习管得很严,每天要检查我的作业,见我的作文写得不好,就专程到学校找了她的同学、我的班主任老师,要他每天给我布置一道作文题。她自己还亲自买来一大摞纸,一张一张地裁好装钉成册,并为我写上“家庭作文”字样。每天的作文先由她过目,再交班主任批改。同时她还为我买了《欧阳海之歌》、《红楼梦》、《三侠五义》等书籍。姐姐说要把我培养成作家。

  在姐姐的苦心经营下,我不知不觉地对读书和写作上瘾了,我一天写一道或两道作文题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有时一天写三道题,还常常被老师打了高分。升入高中的那年,我的语文在全县拿了第一名。70分的作文题目,被判卷老师划了满分,成了当时轰动全县的一件大事。
  我上高中的那一年,姐姐已经说好了婆家。为了让我安心读书,她几次推掉了婆家择定的婚日,在家里勤扒苦做。婆家为她买来的布料,她挑好的给我做了两套极为体面的衣裳。一向穿得破旧的我,那些日子,在学校里很是风光了一阵子。就连一些很势利的同学也对我刮目相看了,可姐姐自己穿的衣服却依旧带着补叮为此,她还遭了婆家的白眼。
  高中毕业时,姐姐终拗不过婆家,被山那边的锣鼓敲敲打打地接走了。姐姐走的时候,抱着我哭了一常山里的姑娘出嫁时,一般只是装模作样地数着哭几句,但姐姐哭得声音嘶哑,泪如滂沱,直到被嫁娘连拖带拉地拉开,架着她翻上了我家屋后的那道山梁子,她的声音还没止祝
  姐姐一声接一声地哭着:“弟弟也,你这个没爷没娘的弟弟也!我再也照顾不了你呀!”
  哭声隐入到我家屋后的那道山梁子里面去了。那一刻,我陡然觉得我真的失去了姐姐。可是,婚后三天,姐姐依旧回来了。她依然在家里操持着一切,直到她的一双白嫩的手儿变得像树皮一般,直到我走上工作岗位,她才不再为我操劳。
  姐姐老了,其实她才三十多岁。可她看上去却显得很老了。
  如今,我真的混了个“作家”的头衔,竟也能挣回一笔笔令人眼热心跳的稿费。每次我领到稿费的时候,总要给乡下的姐姐寄去一些。但是姐姐每次进城来,却把那摞摞汇款退回到我手中。姐姐说:“我不要你接济,你们城里花销大,我只要你有出息,我脸上光彩。”

  姐姐就是这样平实无华,她就像是一种动力,推着我向事业的高峰攀登。
  五叔
  五叔的儿子狗儿在城里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五叔就这么一个独子儿,又是“天命之年”所得,自然看得极金贵。
  狗儿天资聪颖,读完小学上中学,读完中学上大学,给五叔挣尽了脸面。五叔在乡邻面前就爱说他的狗儿,一说起狗儿就脸放红光、滔滔不绝,唾沫星子里尽是狗儿的好处。
  近年来,狗儿更是春风得意,不到三十就升到了主任的位子上,乡邻们都说五叔有好福,养了这么一个争气的儿子。五叔心里就像灌进了二两蜜似的,那笑就在多皱的脸上荡漾。
  五叔的老伴早些年去逝了,五叔常常在五婶的坟前烧些纸钱,嘴里喃喃道:“他娘,你怎么不晚两年再走哩,你好没福分哟……”
  这样的话说了些日子,五叔就有些撑不住了,毕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身体说垮就垮哩。
  狗儿得知五叔病了,派车将五叔接到城里。狗儿在城里干了八年,五叔一次也没去过。狗儿每回家一次就说带他进城,但五叔却说家里丢不下,有猪有鸡没人喂,还说百十里路程,往返一趟难得颠簸。狗儿也就不好勉强。每次回城里,五叔还把家里积攒多时的鸡蛋或熏得通红通红的腊肉塞满了狗儿的大提包,五叔知道狗儿最喜欢这两样东西。
  五叔的病不算很重,住了几天医院,就回到狗儿的家中休养。五叔第一次看到狗儿住这么好的房子。雪白的水泥漆墙壁,红色花岗岩地面,高档原木家俱上的油漆就像是一面面镜子,五叔简直不敢相信那是儿子住的地方。
  五叔进门时,狗儿媳妇慧慧就站在门边,手里拿着一双拖鞋笑容可掬地说:“父,换上吧。”五叔说:“不用,我这鞋好使。”狗儿媳妇说:“穿拖鞋舒坦。”五叔说:“拖鞋不跟脚哩,我穿不惯。”狗儿在一旁就说:“不换就算了。”狗儿媳妇瞪了狗儿一眼:“你站着说话不腰痛,地面脏了你咋不擦?”五叔这才明白了原因,赶忙换上拖鞋。

  五叔住了几天,就开始住不惯了。一是他穿拖鞋在那光洁的地面上不好走路,想迈大步就怕打溜。有一次孙子淘气,打泼了茶水,他一脚踏上去,整个人就成了一只火箭炮,“叭”的一声,朝墙角射去,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从那后,他再也不敢大步走路了,生怕上次的故事重演。二是五叔有些咳咳吐吐的毛病,没住上几天,地面上满是他喷射的痰迹,有几团浓痰还飞到了雪白的墙上。狗儿媳妇每天下班回来先要清洗地面,望着儿媳翘着屁股爬在地上使劲擦洗,五叔心里就不是滋味。他总想克制自己不吐痰,但喉咙隔一会儿不清理就痒得难受。后来狗儿媳妇就买了两个痰盂分放在客厅和他的房里。五叔又觉得这事很别扭,吐泡痰还要专门往那钵钵里送,没有乡下自在。更令五叔尴尬的是,他用不惯狗儿家的抽水马桶,他每天蹲在上面总是白白浪费时间。后来,他上街溜达时,发现了大礼堂广场处有一公共厕所,于是他每天专程到那里去“蹲点”。但这样又必须穿过两条马路,走上几百米,实在不方便,于是五叔就想回家。五叔跟狗儿说起这事时,狗儿吃了一惊:“父,你才住几天呀,怎么就……是不是我们照顾不周?”五叔说:“不是不是,是我担心家里的鸡、猪,托人喂养总不是办法。”狗儿说:“我正跟慧慧商量着哩,准备把家里的鸡、猪和房子都变卖了,就留你住在这儿。”五叔急了,忙说:“别……我住不惯城里,我要回家。”狗儿和狗儿媳妇使劲留了几天,后来实在拗不过五叔,只好由他了。
  五叔回家时,乡邻们都说:“咋不多住些日子?”五叔说“么样的人么样的命,我受不住那福。”说着,五叔又把在狗儿那里的生活经历演绎成了许多动人或可笑的故事,乡邻们听着听着,一个个充满了神往。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历十五年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4
摘要: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作者的署名为RayHuang,1981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并作某些修改润色。我对明史感觉兴趣,说来话长。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学历史系读书,选定了“明代的漕运”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一研究过程花了5年。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4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3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9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3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5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4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