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经典小小说 - 爱如海洋之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形容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9期通俗文学-情爱小说
  记得我刚认识强时,他可以说是一贫如洗。那时,电影《泰坦尼克号》正风靡这座城市,我手心里捏了好久的一点钱本打算买衣服的,一狠心买了两张电影票,为的是和强共同感受一次爱情的震撼。
  我没想到硬如钢铁的强也会流泪。他在主题曲优美而苍凉的旋律中,紧紧攥住了我的手说:“莉,委屈你了,你记着,总有一天,我要送你一颗真的钻戒!”我俯在他胸前耳语着对他说,“钻石有价,爱情无价。钻石有什么用?寒不作衣,饥不当食。”
  其实强已看出来了,我的话是想给他以安慰。
  强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人。他先是在工地的泥水里摸爬滚打了几年,后来,又负责安装防盗门。一个月下来,他只能领到500多元的工资,除去支付必要的生活开支,所剩寥寥无几。我们的爱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自然缺少浪漫的玫瑰花。好在我们仍深深地相爱。
  我们在生活底层苦苦挣扎着。但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他相信凭着自己的头脑和意志,总会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年来,他做过多种第二职业,蹬过三轮车,摆过街头烧烤摊,还送过广告小报。

  有一段时间,强从建筑公司下班后,就拖着疲倦的身子奔走于街巷间,把那些广告小报塞在每家每户的门缝上。一天黄昏,强正在一家门前放报纸,那家的门忽然开了,紧接着冲出来一个泼辣的女人,那女人不由分说便破口大骂。强被骂得莫名其妙,弄了半天才搞清,原来有盗贼竟利用那些广告小报作案。他们根据门上的一堆报纸多日不动,就判断出此户无人,然后大胆入室盗窃。近来,已连发数案。碰巧这家是受害者,自然就把满腔愤恨发泄在强的身上。
  那女人的叫骂声引来一群人。于是强成了众矢之的,一时间骂声鼎沸,强仿佛如真的盗贼一样抱头鼠窜。
  他从此变得闷闷不乐,报纸也不肯再送了,只搬回来一扇高级防盗门,刻苦钻研其性能。安装防盗门本是他的工作,见他又埋头于本职,我很觉欣慰。
  孰料,热爱工作的他竟突然下岗了。当强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时,倒是显得很冷静。他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有两只手,还愁吃不饱饭。

  强自小有收集古钱币的爱好,就拿着他多年积攒的古币进入交易市场,开始了他的古钱币生意。搞这一行似乎赚钱很容易,一个月下来,他就配上了手机,两个月的时间,就攒够了买房子的钱。当他把厚厚的一迭钞票交给我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强兴奋地向我述说着他那生意史上的辉煌之笔。原来,他在一个偏远的农村低价掏得一枚宣统三年的银币,只一转手,便获利数万元……我不懂他的那些生意经,但能在合法的范围内赚钱,也没有理由反对。
  2004年情人节那天,强请我到酒店吃饭。我们喝着干红葡萄酒,听着优美而略带伤感的萨克斯曲,长久而深情地紧紧偎依在一起。那一刻,强的目光柔情似水。
  他拉住我的手,小心翼翼地为我戴上了一枚钻戒。强说:“这是我送你的‘海洋之心’。”
  爱情是缺少冷静的,姗姗来迟的幸福生活使我完全陶醉于其中,而忽视了强一夜之间暴富的真实性。因而,当他惊慌失措地在一个夜晚来敲我的门,要与我远走他乡时,我才如梦方醒。强原来就是近期被警方通缉的、专偷高级防盗门人家的大盗!他以娴熟的技术打开那些高级防盗门,然后入室行窃。他屡屡得手,对金钱的贪婪使他步入深渊。

  这时,我才知道他的“下岗”,他的“古币生意”都是谎言。他研究防盗门,就是为了干下这一桩桩罪恶。我不寒而栗,一瞬间,我心如刀绞,头晕目眩。
  我的心如乱麻一般。我责问强,这难道就是为了爱情吗?这是让我幸福还是让我承受苦难?强沉默不语,只是不停地流泪。我知道他的确是为我而做出这一切的,但他不知道,我永远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幸福”。与其如此,我宁愿永远过那清淡如水的日子。
  强跪在我面前,乞求我快跟他走。但走能逃脱恢恢法网吗?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逃亡日子,简直生不如死……我忍痛决定,带强去自首,为了爱情,也为了一生的安宁,我愿意选择漫长的狱外等待。
  值得庆幸的是,强是深深爱我的,看着我痛不欲生的样子,他只能同意。那是200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那一天去自首的路显得无比漫长,而我知道,我和强正穿过黑暗走向光明。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