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经典小小说 - 两块光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王明亚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1期通俗文学-情爱小说
  爷爷已去逝多年,这些年里,奶奶常坐在葡萄架下眯缝起眼睛想念爷爷。那时她手里握着两块银元,银元是爷爷在那艰苦年代里花一担盐钱买给她的。
  银元已被奶奶抚摸得光滑可鉴,跟奶奶银白的发丝一起泛着岁月的天光。抓住我,奶奶便不厌其烦地唠叨:“你知道吧?这是你爷爷这辈子送我的唯一的礼物啊!他说等他稍停下来的时候,他要去镇上用这两块银元打制成银项链给我戴的。他扯谎碍…”
  奶奶又说:“你爷爷那时穷得呵,除了一把剃头刀,连个看家的老人也没有。我那时可光鲜呢,一点不比你现在差。可是你爷爷他老实,憨厚,又勤快,我一傻,就让你爷爷用一匹马给牵了回来。”
  “你爷爷用一把剃刀养家糊口,跑断方圆十多里路,早出晚归,从不误工。天晚回来把钱交给我后还给我做事。我就是脾气不好啊,不耐烦的时候老找他出气,可这个木头人,只知道迁就和忍让。那一次,那一次……”
  奶奶说时,嘴角漾着温馨的笑,那笑里藏着温柔的埋怨。只是渐渐地,奶奶眼角渗出粘稠的泪来。那泪里有奶奶反复说的“那一次”有关银元的事——

  那年我刚上初中,有一天我回家正好遇上爷爷奶奶吵架。原因是家里来了两个陌生人,说是找寻失散的女儿多日,到现在身无分文了,只好把随身携带的两块银元卖掉。爷爷瞅了瞅那两块银元,便决定买下来。可奶奶坚持不买,说是自家也困难。可最终爷爷还是用十五元钱买下了这两块银元。奶奶因为爷爷第一次不肯依她而生了满心的气。一生气,奶奶忍不住将门角的扫把朝爷爷扔过去。扫把不偏不斜打中爷爷的头,爷爷气恼地便将奶奶搡到地上。奶奶一辈子被爷爷宠惯了,哪里受得了,立即便呼天抢地寻死觅活地闹开了。爷爷奶奶这么闹着,任家人怎么劝也没用。
  那是冬天,天特别冷,风嘶嘶地吹着,吹得人木木的。我看着历来面对艰难困苦时都挺着脊梁骨的爷爷,此时戴了一顶黑色毛边帽,双手抱紧双膝,神情凄凉地坐在稻草垛里。看到我,六十多岁的爷爷眼里盈满浑浊的泪水。这哪是那个疼我的老人啊?
  我心里一酸,坐到爷爷身边,轻轻地将他帽沿上的稻草拿掉,又将手盖在爷爷的大手上。终于,爷爷用他粗糙而冷凉的手将我的手裹在手心里。稍顷,爷爷哽噎到:“我依了你奶奶一辈子,她就不能依我一回么?”
  这是一个老人怎样的内心告白啊!我的心忽然一抽,用袖子揩了揩眼睛,稍一会,我看着爷爷,说,“爷爷,奶奶也是您宠惯了的,宠出了那样的脾气。您就进屋跟她道一声不是吧!”

  可是爷爷犟着。看得出,他是真伤心了。
  犹豫片刻,我只好起身去劝奶奶。其时,奶奶正很不得体地将棉衣披在肩上,敞着胸脯坐在床头,头发乱糟糟的,苍白的脸上挂满泪水。我赶紧给奶奶擦眼泪,劝她:“奶奶,您就别计较了,爷爷还在草堆里,正冻着呢。”
  奶奶怔了半晌,泪水又扑落落下来,嘟嚷着:“他怎么能打我呢?”
  “奶奶,您冤枉了爷爷,他哪里舍得打您啊,一辈子都依着您呢。您就认一次错,让他心宽一回不就是了?”
  奶奶一双泪眼迷迷蒙蒙地望住我,纵使心内疼着爷爷,可她还是不肯低头。她竟是这样骄傲,这样倔强!难怪父亲常说她是滚油锅里沾不了一滴水的女人。
  我又去劝爷爷,说奶奶让他进屋。爷爷不信,知道奶奶是不会轻易低头的。我只好又哄又搀地将爷爷弄进屋。
  后来的事是奶奶说的,她说,那天晚上,爷爷拿了那两块银元坐到床边,他轻轻地唤她,“莲儿,这两块银元是我买来送你的,等以后我稍停下来,就去镇上打制成银项链给你戴。”

  莲儿,莲儿是奶奶的小名?我竟从来没有听爷爷当着人叫过,那原来是爷爷爱的最深的呼唤啊!而在那样的年代,爷爷能送给奶奶的,除了这偶然的他羞于说出口的两块银元,还有什么?
  奶奶便将银元珍藏起来,她等着爷爷真正有时间,也有闲钱的时候给她去打制成项链。
  只是爷爷一生也没有稍停下来,直到1995年冬天,爷爷被晚期肺癌带走。爷爷走后,奶奶老得异常的快,身体也不大好。有一次奶奶病了,非要父亲将两块银元去打成项链给她戴不可。其实姑姑早已给奶奶买了金项链。但是奶奶坚持。父亲只好依奶奶的。可是谁知道那两块奶奶抚摸了很多年的银元是假的,根本不能打成项链。
  奶奶还坐在葡萄架下,眯缝着眼睛,更紧地攥着那两枚银元。她迷梦般地说:“银元是假的,你爷爷的心可是真的!”
  奶奶一年一年地像老牛反刍—样咀嚼着爷爷的爱,她性情里的那些棱棱角角早已被岁月磨平。她不停地向我絮叨:“你爷爷哄了我一辈子,那一次,我怎么就不能依他一回呢?他那一次明明是想我低一次头的啊!唉,如果他现在还在的话,我会反过来哄他的。他受了一辈子的苦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