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二宝相亲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中原马车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3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二宝,平板头矮墩墩的个子,一身的膘,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愣头愣脑成天跟没睡醒一样。成天蹲在村口盯着来来往往的女人,淌着涎水,还不停嘀咕着,我要娶媳妇、我要娶媳妇……三十几岁了,连女人的小手都没捏过。瞧二宝也怪可怜的!
  与二宝相依为命的老娘愁得头发都白了,背也驼了。二宝娘就隔三差五给黄媒婆送肉送鸡蛋,期盼她能给二宝找个合意的姑娘。二宝娘说只要是个女的就成,我再也不图长得么样了!黄媒婆收了人家的东西,就得给别人办事,这叫做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附近找姑娘是不可能了,这几年附近几个垸子该提的该说的老早就找过了,不是人家一口回绝,就是头次见面就撞灰了!
  黄媒婆就想往远的村子去寻。功夫不负有心人,山脚下的汪村,倒有个到了年龄尚未说亲的姑娘。黄媒婆探好路,跟汪家说尽二宝的好话,说二宝是如何如何的机灵,如何如何的老实孝顺。汪家在黄媒婆的鼓动下,也就同意让二宝上个门,相个面瞧瞧是不是像黄媒婆说的那样。
  三月初八,黄媒婆领着衣戴一新的二宝去了汪家。二宝那一身的膘肉、黑黝黝的脸膛让汪家觉得还不错,虽说是个头矮了点,但是个好把式。于是汪家客气地留二宝跟黄媒婆吃中午饭。
  盛饭的时候,二宝依照黄媒婆所交待的。拿了个小碗只盛半碗米饭,末了还剩下一小半,一揩嘴巴二宝说吃得很饱。这顿饭吃下来,汪家老两口子躲在灶屋里嘀咕着,他们觉得像二宝这么壮的小伙子只吃那么一点饭,还说吃得很饱!这让他们觉得不可思量,他们认为这二宝一定身体有问题,说不定有病,说什么也不能拿自已女儿的幸福开玩笑的!于是,他们在二宝临出门的时候,委婉地让他拎回所带来的糕点和猪肉。
  一头雾水的黄媒婆最后才弄明白这中间的蹊巧,她直拍大腿喊,冤了冤了!村子里哪个不晓得这二宝饭量呀,一顿至少也要斤把米的!
  黄媒婆有自知自明,她明白这次相亲没能成功是自己造成的。在她吃汪家退回猪肉的时候决定再给二宝找家姑娘。经同行的帮忙,不久黄媒婆又领二宝去相亲。
  跟上一次一样,这姓张的老两口对二宝外表也蛮满意的。备下一桌子的好菜,留二宝和黄媒婆吃中午饭。这一次,二宝吃完三大碗还到锅里去盛,张家的那老两口看见二宝这么能吃,心里很高兴,他们认为能吃就有劲能吃就是福,这二宝的福也就是女儿的福!张家老头子就笑着给二宝夹菜,劝他慢点吃,别噎住了!
  二宝翻着眼白,把第四碗饭最后一口咽下去就扯着嗓子哭了起来。张家感到诧异就问他哭什么。二宝揩着眼泪边哭边说,我不想吃了,饱了!我吃不完……张家老头子一听愣住了,你不是吃完了么?锅子还有半锅子的饭啊!二宝脸上淌着泪水一本正经地应道。
  二宝打那次相亲之后,就再没媒婆讨他家生意了。而二宝像往常一样蹲在村口瞅来来往往的女人,只是头顶多了个缺口的破碗!
或许您还会喜欢: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