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葛长海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3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建平从部队复员回来,每逢开口说话时就多了一句口头禅——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两年的部队生活从表面上看没改变他什么,就像我们站在河边看不出今日之水和昨日之水有什么区别一样。有人揶揄他:“你不是说要考军校,在部队发展,不混出个样子决不回家乡吗?”建平煞有其事地负了双手不紧不慢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刚从部队复员的建平保留了一些军旅习惯,每天早上一个人早早起来跑操;走起路来直碾碾的,虎虎生风;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注重个人卫生,成天收拾得浑身上下纤尘不染。和村子里其他年轻人比起来显得卓尔不群,用个流行词来形容他就是他很“阳光”。阳光男孩在乡下自然很抢眼,很快,建平像同龄人一样定了亲,对象是村东头赵光洋老汉的老生女彩莲。
  过罢年,别人都出去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只有建平稳坐钓鱼台,生活照旧。赵光洋沉不住气,问彩莲怎么回事。彩莲说:“建平说过罢清明再出去。”赵老汉想想,也对,人家爹去年春天去世了,生前最后的日子,做儿子的未能尽孝,给父亲办过一周年再出去也在情理之中。清明过后一礼拜,建平依然没有动静。这下,赵老汉没急,彩萍却坐不住了。她私下里约会建平,质问他:“怎么还不出去挣钱,想当‘饿老等’呀?”建平慢吞吞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我在部队报过自考,现在还有三门功课没过关,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我想考试过后再出去。”这次,彩萍主动跟父亲汇报了建平为什么还不出门挣钱的原因,父亲听后也没说什么。考试过后,建平倒是出去了,出门转了两天,用复员费抱回一台电脑,然后就整天憋在家中上网,连和彩萍的约会也顾不上。

  赵老汉闻讯大怒:“什么人?电线杆子。闺女,跟他断了!”彩萍忙找建平说明来由,建平也慌了:“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我这就出去。”
  建平出门后,钱没挣几个,闹的笑话倒是传回家一大堆。先是建平给包工头打小工,给城里的人建两层楼的住宅。没干几天,建平便对带他出来的同村的刘大年发牢骚:“咱干的活,没有劳动保护怎么能行?不说支防护网了,最起码也应该给咱发手套和安全帽。”刘大年知道他书生气又犯了,就学着他平日里的腔调怂恿他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么着,我跟着人家干的时间长了,掰不开这脸,你刚来,去跟工头建议建议?”建平心里颇熨贴,毫不犹豫道:“好。”建平找到包工头说:“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包工头微笑着耐心听完建平的建议道:“好!非常好。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你,屎壳郎搬家,立马给我滚蛋!”
  后来,经人介绍,建平到一家中型超市当保安。冬天一到,有一段时间,超市里经常丢东西,经理要求保安们提高警惕,并说谁要是抓住一个小偷,不管该小偷偷的东西价值多少,立即奖给抓住小偷的保安现金500元。建平尽职尽责,终于率先抓住一名小偷。这名小偷操外地口音,有十六七岁,他在建平的铁钳一样手掌里抖瑟得像风中的秋叶。经理闻讯赶来,连日里憋屈的郁闷之气令他须发戢张:“揍他,出了事,我负责!”建平说:“不能打,应该交派出所处理。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咱们揍他,犯法。”经理咬着牙笑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他转眼看着围过来的其他保安道:“给我打,奖金你们几个人分。”保安们嗷声扑上来,他们揍的是小偷,混乱之中,连建平也捎带上了。
  建平鼻青脸肿回到家,村子里的人见了他的面都抿嘴笑。赵光洋老汉冲着女儿连连叹息:“青花红,涩柿子,中看不中吃!不懂个人情世故。你要当真嫁给他,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彩莲想想心里也觉得气窄,但在婚事上她已有主见,心里想回护准女婿,嘴上就毫不掩饰:“看您说的,建平总不能眼看着人被打死吧。再说,他欠历练,历练得多了,慢慢地就学精透了。”赵老汉连连叹气:“女生外向,女大不由爷。”

  建平在家养伤,伤未痊愈,就又到城里上班。这次,他是到148律师事务所上班。148律师事务所是司法局的直属单位,沾点公家气。能在那里面上班,体面不说,经济上基本也是旱涝保收。问题又出来了,建平这小子是怎么进去的?赵老汉不解,问女儿怎么回事。
  彩萍抿嘴笑着说了原因。原来,超市打人事件发生时,市报的法制记者刚好在场,他目睹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回去后他以《糊涂经理糊涂打人,懂法保安依法护贼》为题作了报道,后来,为了写后续报道,又对建平进行了专访。在受访之时,建平亮出了自己自考的法律大专学历证书。记者给他提供了148所招聘见习律师的信息,劝他前去应聘。
  听了女儿的陈述,赵光洋老汉愣怔半天,方始沉吟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