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经典小小说 - 私房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阿美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2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同事老许早年下海小赚了一笔,在城乡结合部建了一栋房子,房子周围有大片荒地,老许夫妻俩起早摸黑开荒种菜。初夏,菜园一派丰收。我也跟着沾光,老许今天送我一条胖丝瓜,明天送我两条白玉苦瓜……
  一天正吃着饭,先生吞吞吐吐地说:“你说,老许为什么老送你菜呀?”
  我说:“他们家菜种得多,吃不完呗!”
  “可是,你们单位那么多同事,他干嘛不送别人单送你呀?”
  我扑哧一声差点喷饭:“小样,送几棵菜,又不是送玫瑰花!”
  不过我还是委婉地提醒老许,我说:“老许同志,你们家的菜不施农药化肥,看着都很环保。不过你天天送我菜,你老婆不会有意见吗?”
  老许笑笑说:“放心吧,这菜就是我老婆让我送给你的,是她每天早晨把菜从地里摘回来,洗净用袋子装好,亲自放到我摩托车后座上。”
  这下我更不解了,老许的老婆,我一共才见过一次,就是老许家乔迁新居大宴宾客那一次,她为什么对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老许又笑笑说:“这事说出来影响不好,不说出来呢,你又犯湖涂。这样吧,我跟你说了你可不能跟别人说埃”
  我点头像鸡啄米。
  老许说,一个月前我儿子不是做了个甲状腺瘤切除手术吗,不是花了八千块钱手术费吗?我们家的存款都投在房子里,手里一分钱都不剩,怎么办?好在我早年做生意时多长了个心眼,瞒着老婆偷偷存了一万块,看看,紧急时刻派上用场了吧!我取了八千块给老婆说,这钱,是借单位同事小刘的,一有钱马上得还给人家。我老婆对你感激不尽,儿子一出院就要来你家感谢救命之恩呢,我好不容易才把她劝住!
  原来是这样啊,看老许老实本分的一个人,怎么也有这一手呢!老许笑笑说:“嗨,别想不通啦,每个男人都有私房钱!”
  每个男人都有私房钱?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跑步回家,翻箱倒柜地一阵地毯式搜索,累得满头大汗,结果一无所获。又不甘心地想,私房钱应该藏在一个绝对隐秘的地方,当然不可能放在家里罗!老许的私房钱就藏在办公桌的抽屉里!
  第二天上午,我借故来到先生办公室,我看见他的抽屉上了锁,就说你的IP电话卡呢,他说在抽屉里呢,你自己开锁拿好了。我打开抽屉,三两下就搜出一张建行的存折,顿时心跳如鼓,颤抖着打开存折一看,上面余额只有二十元,再看,半个月前支出了五千块。
  先生见我拿着存折看个没完没了,淡淡地说:“看什么看啊,这是公家的存折,上面是单位的党费!”
  我长长地松了口气,这才感觉额上渗出了细密的汗。实际上,我是不愿相信先生会有私房钱的,我们家实行财政公开管理,根本用不着东躲西藏。先生是视钱财如粪土的文人,哪像老许,一心钻在钱眼里,狡兔三窟。唉,都怪老许,害得我也变得疑神疑鬼!
  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半年后的一天,老许的老婆坐在老许摩托车后座上来到单位,还给我八千块钱,说了一箩筐感激的话。
  末了她把我拉到一边,咬着耳朵说:“小刘啊,这个时代什么都可借到就是钱借不到啊,像你这样助人为乐的人真是不多了。不过这借钱啊也得分什么人借,借给什么人,像我以前的同事阿明吧,自己下了岗,还要东挪西借买复式楼,追求高档享受,这样的人借钱,三年五载别想有钱还,喏,你认识阿明吧?”我说认识,她是我先生的同学的爱人。“半年前她家买房子找你家借过五千块钱吧?”我说借过,当时手头没有钱,所以没借给她。
  老许的老婆就说:“不对啊,她明明说借了你家五千块钱啊,我还打算劝你早点收回来呢!”
  我呆若木鸡,想起半年前阿明借钱的事,当时先生回家跟我说他同学买房想找我们借点钱,他们俩大学时住上下铺,关系挺铁的。我一口回绝,借什么借,借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什么都可以借就是钱不能借……
  我又想起先生抽屉里那个建行的存折,存折上取走五千块钱的时间,正好是阿明开口借钱的第二天……
  老许的老婆讪讪地安慰我说:“小刘啊,每个男人都有点私房钱,这没什么稀奇,咱们都是女人,我家老许要有什么情况,你可得告诉我啊!”
  我想,我敢告诉你吗?告诉了你,你跳楼我也有责任呀!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