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金粉之谜 - 十、神秘大帽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十、神秘大帽
  法摩龙先生从里昂返回的时间,比拉乌尔的预料早得多。他和一伙酒肉朋友混得一文不剩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小房里。这房子坐落在从黎尔波雷到拉迪加代尔的路上,是他在长期贫困而正直的生活中攒钱买下的。这天夜晚,因为衣兜里已经没有一文不义之财,他就如释重负地上床睡觉了。
  半夜,他突然被人弄醒,不觉吃了一惊。一个陌生人拿手电的亮光照着他的眼睛,并且向他一一提了他那些花天酒地的生活片断,以便让他醒悟过来。
  “你好啊,法摩龙!里昂的老朋友拉乌尔,你怎么认不出来了?”
  法摩龙顿时慌乱,痴呆地从床上坐起来,稀里糊涂地说:
  “您想干什么?……拉乌尔吗?……我不知道这个名字。”
  “怎么会不知道?咱们在里昂举办过盛大的酒宴;那天夜间.你还对我说过一些知心话,这些你都记不得了?”
  “哪来的知心话?”
  “不要装糊涂了,法摩龙……那2万法郎呢?找您办事的那个先生呢?您塞进蒙代修先生卷宗里的那件东西呢?”
  “闭嘴……闭嘴!”法摩龙语不成调,呻吟起来。
  “那好。可您得说真话。如果您一一回答问题,您干过的坏事就免予追究。我和拍苏警长正在调查杀害盖尔森先生的案件。”
  法摩龙越来越恐惧,翻着白眼,仿佛立刻就要昏倒似的。
  “盖尔森?……盖尔森?……我敢发誓,我压根儿不知道。”
  “你没有胆量杀人,这我相信,你不必害怕。我想了解的是另外的事……一件小事……你给我说清楚了,就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像听话的小女孩子那样。”
  “说啥呀?”
  “往日,你和盖尔森先生相识吗”
  “相识。他是公证事务所的被保护人,我在所里见过他。”
  “后来呢?”
  “后来,他就没来事务所了。”
  “但是,在他遭到杀害的那天早上,你还到拉迪加代尔去找过他,是不是?”
  “是。”
  “好。我再问你,你去找他的时候,只见到他一个人吗?”
  “是……他不是。”
  “不要含糊。”
  “当时,我们谈话是在大路上,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地方。跟我谈话的虽说只有他一个人,但我隐约地瞧见,距离我们10来米远的树丛暗处躲着一个人。”
  “那个人是他的同伙,还是负责监视他的?”
  “这我就不清楚了……我提醒他说:‘有人’……他却回答:‘我不在乎’。”
  “那人是什么模样?”
  “说不出是什么模样。我瞧见的只是一个影子。”
  “影子的轮廓如何?”
  “我也说不明白。不过,我瞅见这个隐身人戴着一顶大帽子。”
  “帽子挺大吗?”
  “是呀,挺大。帽沿宽宽的,帽顶高高的。”
  “你还有什么情况要提供的吗?”
  “没有了。”
  “关于盖尔森先生被杀事件,你有没有什么看法?”
  “也没有。但我揣摸,那个影子和凶手之间也许会有什么关联。”
  “可能是这样。”拉乌尔说,“但是这一点,就不用你操心了,法摩龙。现在不要再去想它,睡觉吧!”
  拉乌尔把法摩龙轻轻地推到床边,按着他躺下,并把被子一直盖到他的下巴那儿,要他踏踏实实地睡觉。然后,拉乌尔就踮着脚尖走出房间。

  在帕尔伊娃小庄园的案件中,亚森·罗平使用拉乌尔这个名字进行侦察活动,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他曾直率地描述过当时他的心理状态:
  “在险峻的侦察活动中,我经常摸不透那些处于险峻状态中的人是什么心理。
  我按照常理来判断他们,却不了解他们内心的秘密,不明白他们的感情、喜好和计划。所以,我就掌握不准用特朗德和卡特林娜的心理状态了。两姐妹的情绪变化无常,她俩在我面前,忽儿推心置腹,忽儿满脑疑虑,忽儿惊恐万状,忽而泰然自若,忽儿兴高采烈,忽儿忧郁沉闷,这真把我搞得如入迷途。对于与案情无关的事情,我是不去关注的。在她俩复杂的思想活动中,我只掌握与案件有关的方面,摸清案件的一些细节。但是,在大部分时间里,她俩纠缠我的总是要我加快查出罪犯。其实,在这一点上,我不久就能得出结论。由于我没有看出她俩的紧迫感,问题的解决也就拖延下来了。”
  不过,案件迟迟没有查个水落石出,对拉乌尔来说,他在另一方面得到了收获。
  他似乎充当了姐妹俩的日常生活顾问,时而和姐姐在一起,时而和妹妹在一道,度过了异常愉快的几个星期。不是鼓舞她俩的斗志,就是激励她俩的勇气。每天午餐之前,姐妹俩都到河边小船上去找他,因为他在那儿钓鱼。钓鱼可是他最爱好的娱乐啊。
  每天午后,他们都要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去逛一逛。
  拉乌尔喜欢跟老乡们聊家常。对于外地人,对于所谓的“霍尔圣人”,这里的诺曼底人是很不信任的,非常怀疑的。然而,拉乌尔却有办法启开他们的话匣子。
  他从老乡们的谈吐里得知,在这几年中,城堡的主人和富裕的农场主曾几次遭窃。
  窃贼翻墙、溜门、撬锁,古老的金银器皿和珠宝首饰就不知去向。几经调查,毫无结果。甚至在盖尔森遇害的时候,法院也没有提到这几起盗窃事件。但是,本地人都知道,几次盗窃都是一个戴大帽子的家伙干的。他们记得那顶大帽子的形状,帽色很深,大概是黑色的。这个神秘的家伙,身体又长又瘦,比一般中等个子高得多。
  老乡们三次发现了他的脚印:脚印很大,而且很深,显然是一双特大号的鞋子留下的。但最惊人的是,有一次,这个窃贼竟然钻过一个狭小的管道,悄悄窜进一个城堡,而那个管道只有小孩才能勉强钻过。在这座城堡院内,也有人看见过窃贼的那顶大帽子,还发现了他那双特大号的鞋子留下的印迹。然而,那家伙却钻过了狭窄的管道逃之夭夭。
  这个戴大帽子的人,手段毒辣,坏事做绝,活像一头凶残的野兽,有关他的恶劣行径很快就在当地传开了。喜欢叨咕的妇女们认为,这个家伙准是杀害盖尔森先生的凶手。这种假设也许能够证实。
  珀苏听到这种推测之后,也肯定地认为,卡特林娜遭到突袭的那天晚上,他追捕的恶棍就是一个戴大帽的人。那家伙利用夜色的掩护,从花园里逃跑,一下子就消失了,但那大帽子的形影却深印在珀苏的脑子里了。
  就这样,大家都围着这个戴大帽子的人东猜西测,说得神乎其神。这家伙经常在庄园四周逛来逛去,爱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要不就是左瞧瞧、右看看,真像一个专门作恶的坏蛋。
  拉乌尔经常去沃什尔大妈的破房子。有一天下午,他异想天开地把姐妹俩也带来了。紧靠房舍前面的一棵树,堆着一棵木板,他从中抽出一块来。这是一扇卸下来的门板,已经破旧、裂开,上面画了一幅粗糙的粉笔画。

  “瞧瞧咱们要找的人吧,”他说,“这是他戴的那顶大帽的素描……这个大帽子是别人送给他的,原是巴黎中心菜市场搬运工人戴的帽子。”
  “真怪!”卡特林娜低声说,“这究竟是谁画的?”
  “沃什尔大妈的儿子画的。为了取乐,他经常在木板上或者硬纸上画着玩儿。
  当然,画得很蹩脚,毫无艺术色彩。但是,现在,这就有用了。沃什尔大妈的破房子,似乎成了一个阴谋活动的中心。那个戴大帽子的人,可能和盖尔森先生在这里会过面。沃什尔大妈的儿子挪动三棵柳树的事,也是从这里雇二几个过路的伐木工人去干的。疯疯癫癫的沃什尔大妈亲眼目睹了这场秘密的交易。她曾拼命想把这桩事情弄弄清楚,而且凭她的想像和回忆,曾在卡特林娜面前结结巴巴地讲过。她说话是没头没脑的,但都含有令人恐惧的威胁。”
  在这里,拉乌尔又发现了六幅草图:三棵柳树示意图、岩石区示意图、鸽子楼示意图、两顶帽子素描图以及手枪线条图。这些可能都是出自沃什尔大妈儿子之手。
  卡特林娜记得,沃什尔大妈的儿子心灵手巧,也在小城堡里干过活,而且在蒙代修外公那儿做过木工和锁匠的帮手。
  “但是,”拉乌尔说,“咱们知道的五个人中,四个已经死了:蒙代修先生、盖尔森先生、沃什尔大妈和她的儿子。只有戴大帽子的人还活着,找到了他才能把谜解开。”
  的确,这个戴大帽子的家伙主宰着这场悲剧。他那阴沉的面孔,随时都可能从树丛中、河床上、地底下冒出来。他仿佛是个幽灵,在弯道上、草丛上、树梢上游荡,眨眼间就消失了。
  卡特林娜和珀特朗德异常紧张,两人紧紧地依偎着拉乌尔,好像要他保护似的。
  拉乌尔觉得,姐妹俩时而意见相反,时而沉默不语,时而相互拥抱,时而疑虑重重。
  在这矛盾的状况下,他都用温和的言词和关切的举动,使她们的心境平静下来。但是过不多久,她俩又故态复萌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现象呢?因为幽灵吗?
  或者受到某种莫名其妙的影响?抑或正在同一种隐秘的力量作斗争?也许她俩都知道什么秘密而不愿揭穿?
  动身的日期日益临近。8月下旬,每日都是晴朗的天气。有一天,晚餐之后,拉乌尔和姐妹俩在户外的平台上休息。珀苏则在离宅子不远的地方抽烟,一边和美丽的萨洛特谈心。阿洛尔先生满面春风,在餐桌旁收拾餐具。
  将近11点钟,大家就各自回卧室去了。但是拉乌尔一个人却悄悄地到花园里去巡视了一圈,然后驾着小船逆流而上,找个地方潜伏起来,警觉地探察周围有何动静。
  另一天晚上,风平浪静,拉乌尔又划着小船走了。这一次,姐妹俩是跟他一起去的。船儿缓缓地前进,发出嗒嗒的响声。繁星闪烁的夜空,一片迷茫;地平线上升起了一弯月牙。
  几个人都沉默不语。
  在河面狭窄的地方,船桨划动不开,小船几乎停滞不前。随后,一股潮水涌上来,他们才轻轻地划动桨叶,小船便在两岸之间,东摇西摆地行进。
  突然,拉乌尔抓住姐妹俩的手,低声说道:
  “听!”
  她俩什么也没听见,但是感到了一种压力。在轻拂的微风中,在万籁寂静的旷野里,隐藏着没有先兆的危险,拉乌尔听到了她俩觉察不到的响声,知道寂静的旷野里潜藏着的威胁。有人如果埋伏在这里,是能看见他们的,而他们却无法看清坑坑洼洼的山坡上有何动静。

  “赶快离开这儿!”拉乌尔低声说,随即把一支船桨插入河边的土里。
  来不及了。大块大块的石头从峭壁上滚落下来,掉进河里,轰隆隆地滚动了三四秒钟。如果拉乌尔不机智地把船迅捷地划开,硕大的石块就会把船头砸个稀烂。
  由于闪避得快,他们只溅了一身水,受了一点虚惊。
  拉乌尔敏捷地跃上陡坡,立即发现坡顶的怪石和冷杉中间露出一顶大帽子,一眨眼就消失不见了。戴大帽子的人,还以为自己的隐蔽处挺安全哩。拉乌尔以飞快的速度,抓住峭壁边的凸石和藤蔓,爬上了笔直的山崖。那个家伙听到响声,马上缩回已经露出一半的身体,拉乌尔只看见了婆娑的树影和坑洼的地面。
  拉乌尔犹豫了一下,很快辨明方面,猛地一个纵身,扑到一个呆然不动的黑影子上。嘿,是他!
  拉乌尔一下子拦腰抱住那个家伙,喝道;
  “该死的混蛋!你还想逃出我的手心?哼,你太无聊了,开什么玩笑?”
  那个家伙滚进土沟,爬了几米。拉乌尔死死地揪住他,叱骂他,讥笑他。但是,过了一会儿,拉乌尔觉得,在浓黑的夜色中,他抓住的人似乎在他手里溶化了。那家伙钻进了两块大石头之间的缝隙,拉乌尔就抓他不紧了,手上擦破了皮,胳膊也越来越使不上劲。
  是的,这家伙钻到石缝里去了!他那细长的身体一点一点地缩小,拉乌尔就抓不住他了,让他溜掉了。拉乌尔怒气冲天,不断咒骂,后悔已极。这家伙难道使用了什么遁法?他到底躲到哪儿去了?拉乌尔仔细倾听,什么响声都没有听到,只有姐妹俩在喊他。她俩吓得浑身颤栗,在小船旁边等他。
  拉乌尔下了悬崖,回到了她俩身边。
  “没发现人。”他说,他没有坦白承认自己的失败。
  “您瞧见那人了吗?”
  “我以为瞧见了,但是周围一片漆黑,谁能断定那是人呢?……”
  他立即把姐妹俩送回到小城堡,独个儿跑到花园里去。
  拉乌尔怒气难消,他恼恨那个神秘的人物,也恼恨自己。他沿着花园的围墙兜了一圈,察看了几个能够让人逃遁的出口。这时,他忽然发觉,在早已坍塌的暖房那儿,似乎有个人影匍匐在地上……不,好像有两个影子。他拔腿就朝那儿奔去。
  拉乌尔向影子猛扑过去。有个影子突然跑了。拉乌尔抱住了另一个影子,并且和那影子一起滚到杂草上。他大声叫喊:
  “嗬,我可捉住你了!逃不掉了!”
  可是,拉乌尔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哀求:
  “嗨,你是怎么搞的?不能让我安静一下吗?”
  原来这是珀苏的声音。
  “真他妈的见鬼!你怎么躺在这儿睡觉?货真价实的笨蛋!你在和谁瞎混?”
  珀苏也怒气冲天,唰地站了起来,咬牙切齿地说:“你才是笨蛋!你干嘛要来打扰我们?”
  “你们?还有谁?”
  “当然是我的情人罗!我正要把她抱在怀里,你倒插进来了!她没拒绝我,这还是头一遭咧!……捣蛋鬼,滚开!”
  珀苏大为失望,骂了几声。由于破坏了他俩的幽会,拉乌尔禁不住哈哈大笑,笑得那么开心,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啊哈!厨娘!……厨娘!珀苏警长向厨娘讨欢!我真该死,妨碍了这样的好事……可是,太有趣味了,珀苏打算抱抱厨娘!……瞧你这个花花公子,快滚蛋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0
摘要: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俄裔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得到富布赖特研究基金赴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一年。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 [点击阅读]
等待戈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两幕剧。第一幕,主人公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出现在一条村路上,四野空荡荡的,只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他们自称要等待戈多,可是戈多是谁?他们相约何时见面?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但他们仍然苦苦地等待着。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紫阳花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可是一个完全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实在是太偶然了。与其说是一般的偶然,更应该说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好几个偶然的因素,巧上加巧碰在一起,就促成了这么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要说是促成,还不如说是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突然出现更准确。那天,川岛省吾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会神使鬼差地躺在自己太太的床上休息。通常省吾都不在夫妻俩的主卧房睡觉,他在自己的书房安了一张床,平时基本上都在这张床上休息。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0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