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金粉之谜 - 四、半夜魔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半夜魔手
  对拉乌尔的这种态度,拍苏既没有表示抗议,也没有想到抱怨。他深深地知道,在这类情况下,拉乌尔的思维是特别敏锐的,能够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既然如此,拉乌尔尊重预审法官和代理检察长,甚至尊重他这个警长,这有什么生气的理由呢?
  他紧紧抓住伙伴的胳膊,一块儿穿过花园。他摆出一种深思熟虑的姿态,不停地侃侃而谈,好像要提出一些问题,希望得到某种答案。
  “总之,处处都是谜。许多疑点都要查清。当然不必给你举出一个个例子,是不是?你我同样明白,比方说,藏在鸽子楼里的家伙,杀人以后,不可能傻呆在那儿不走,否则咱们就能逮住他了;而且,他也不可能从那里逃得无影无踪,因为咱们并没有瞧见有人逃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这个家伙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呢?
  真是活见鬼!盖尔森先生从昨天起就在小城堡里,凶手打算用枪击毙他,但凶手怎么会走过朽桥,撬开鸽子楼的大门呢?实在离奇!”
  珀苏停了片刻,瞅了瞅伙伴的脸色。拉乌尔毫无一点表示,珀苏又说:“我猜,你会反对我的推理,可能认为这次犯罪是偶然事件,因为盖尔森先生闯入了罪犯的贼案。不过,这种假设是荒谬的,是极端荒谬的!(珀苏用厌恶性的语调把这句话说了两遍,好像以为拉乌尔已有这种想法)因为盖尔森先生撬开锁花了两三分钟,罪犯开枪以后有足够的时间躲到地下室去。你得承认,我这个推理是驳不倒的,是吗?”
  拉乌尔仍然没有表示,闷声不响。
  珀苏看见拉乌尔态度依然,就改变了策略和话题,企图打开一个缺口。
  “卡特林娜的事,也是一团漆黑,叫人摸不着头脑。昨天她干什么去了?在哪儿失踪的?如何回来的?几点钟回家的?都是个谜!这些对你来说更神秘了!因为对这个女子的过去的一切,对她那些莫名其妙的恐惧和怪念头,你都毫无所知。”
  “是的,毫无所知。”拉乌尔应付道。
  “我也许和你一样。然而,我知道这一些基本事实,可以告诉你。”
  “我暂时不感兴趣。”
  珀苏一听,就大发雷霆。
  “他妈的!你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那你的脑瓜在捣腾什么呢?”
  “我在琢磨你。”
  “琢磨我?”
  “是的。”
  “琢磨啥呀!”
  “像往常一样。”
  “那就是说,你依旧认为我是个笨蛋!”
  “不,你这个家伙,推理能力很强,办事很有心计。”
  “所以?”
  “所以,从今天早晨起,我就一直在猜测:你干嘛要来拉迪加代尔呢?”
  “我告诉过你,我是到这里来治疗肺炎后遗症的。”
  “你注意治病,这是理所当然的。可你为何不到其它地方去呢?巴恩丹和夏朗东都是很好的去处,你为什么偏要挑选这里?难道这是你度过童年的地方?”
  “并非如此。”珀苏窘迫地说,“我的一个朋友是这座茅屋别墅的主人,所以……”
  “你在扯谎。”
  “你这是什么话!……”
  “让我瞧瞧你的表吧!你真有意思!”
  珀苏从衣兜里掏出一只银壳旧怀表,递给拉乌尔看。
  “噢。”拉乌尔说,“要不要我告诉你,这表壳里有啥玩意儿?”
  “这里面没有任何东西。”用苏回答,神情却不大自然。
  “有。有一张小照片,是你心上人的照片。”
  “我的心上人?”
  “不错嘛,就是小城堡的那个厨娘。”
  “你在瞎说吧?”
  “你是萨洛特的情人。”
  “萨洛特不是厨娘,是贵夫人的伴娘。”
  “又是厨娘,又是你的情妇。”
  “你说疯话!”
  “不管怎样,你是爱她的。”
  “我可不爱她。”
  “那你为什么把她的照片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呢?”
  “你是如何知道的?”
  “昨天夜里,我从你的枕头底下拿出表来拆开看过。”
  珀苏低声喝斥道:
  “流氓、无赖!……”

  他好像遭到暗算,发起火来。因为拉乌尔这一次竟然嘲笑他是厨娘的情人!
  “我要再一次说说清楚,”他慢腾腾地解释,“萨洛特不是厨娘,而是盖尔森夫人的伴娘,她俩几乎像朋友一样。萨洛特心地善良,相当聪明,盖尔森夫人十分喜欢她。在巴黎的时候,我很高兴认识了她。在我疗养期间,她向我谈到了这座可以租住的茅舍别墅;她还说,拉迪加代尔空气新鲜,有益健康。我一来这儿,她就让盖尔森夫人在家中款待我,她们很乐意把我看作是她们的亲密朋友。这就是事情的经过。萨洛特是个情操高尚的女人,我非常尊敬她,绝对不会要她做我的情妇。”
  “但是,她的丈夫呢?”拉乌尔问道。
  “这跟我也有什么关系吗?”
  “那还用问。一个贵夫人的伴娘,心肠慈善,怎会愿意和一个仆人混在一起呢?”
  “阿洛尔先生并不是仆人,而是小城堡的管家。大家都很敬重他。他待人接物是很讲分寸的。”
  “珀苏,”拉乌尔高兴地说,“你这个家伙聪明能干,福星高照。你未来的这位太太给你做美味佳肴时,我就在你俩家中搭伙。我认为,你的这位未婚妻很有风度,一副美容,娇媚可爱,体态丰盈,脸蛋漂亮……噢,噢,我可是过来人了,你知道……”
  珀苏咬紧下唇,讨厌别人戏谑,而拉乌尔老是摆出一副优越的神态,用玩笑来捉弄他。
  他打断了拉乌尔的话。
  “算了。你瞧,卡特林娜小姐正在那儿。她对这些事儿是不会感到兴趣的。”
  他俩重新回到小城堡。在1个钟头之前,盖尔森夫人待过的那个房间里,出现了卡特林娜。她面色苍白,神情恍惚。用苏正要给她介绍拉乌尔,拉乌尔已经探下身去吻她的手,亲切地说:
  “您好,卡特林娜小姐,贵体安康吗?”
  珀苏不禁吃了一惊。
  “怎么回事?你认识卡特林娜小姐?”
  “不。关于她的情况,你曾给我作过详细介绍嘛。”
  珀苏一面直勾勾地盯着他俩,一面左思右想。眼前的事实说明了什么?拉乌尔先生和卡特林娜小姐是否早就见过面?为了她的利益,拉乌尔是否已经插手了这个疑案?拉乌尔是否瞒哄了他这个警长?这些都很复杂,难以断定。要想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他掌握的材料还很不充分。他气恼已极,打了一个愤怒的手势,就从拉乌尔前面转身走开了。
  拉乌尔向小姐哈了哈腰,请求原谅;
  “小姐,请您原谅我的不拘礼节。现在,我就直言不讳地向您说吧。为了保持我对珀苏的影响,我经常抓住机会使他处于紧张状态,我采取的办法有时是漂亮的,有时却是幼稚的。对他来说,一切都不可思议;在他来看,我是一个巫师、一个魔鬼。他怒气冲冲地走开了,我也得到宁静了。我恰恰需要安宁,在安宁中才能解开事情的谜。”
  拉乌尔深切地感到,他正在干的一切,都能得到这个姑娘的赞同。从他俩刚一见面起,她就被他俘虏了,绝对服从他的权威了。
  她把一只手伸给他。
  “您就自便行动吧,先生。”
  他见她十分疲倦,就劝她独个儿呆着,竭力回避预审法官的提问。
  “您一定不要走出卧室,小姐,现在情况仍然不太明朗,还得预防不测。”
  “您害怕吗,先生?”
  “一点儿也不害怕。但我时时刻刻都在提防暗中藏着的某种东西。”
  拉乌尔要求她和盖尔森夫人同意让他检查整座小城堡。获得允许之后,他就由阿洛尔先生陪同,仔细地察看了地下室和第一层,接着登上第二层。这里的各扇门都面向一条颀长的走廊。这些房间都很狭小、低矮,里面摆着普通椅子和扶手椅,扶手椅上铺着手工织的旧毯;房间四周则是18世纪的细木板壁,壁上挂着镜子。整个房间凸凸凹凹,异常复杂,角落里还有个小厕所。在卡特林娜和珀特朗德分别居住的房间之间,有一道楼梯。
  这楼梯通到第三层。第三层是一个宽大的顶楼,顶楼居中的房间里,塞满了废弃的器具;左右两边的小间却没有什么家具和摆设。现在,右边的小间供萨洛特居住,就在卡特林娜卧室的顶上;左边的小间由阿洛尔先生居住,正好在珀特朗德卧室的顶上。二三层的窗户都面向花园。

  经过一阵检查之后,拉乌尔回到了主楼外面。法官在珀苏陪同下继续检查。拉乌尔望了望开着的小门的那道围墙。今天早晨,卡特林娜就是通过那扇小门溜进庄园的。在靠近小门的一片土地上,长满了灌木丛和长春藤,堆着坍塌的暖房留下的破砖碎瓦。拉乌尔掌握了小门的一把钥匙,就悄悄地钻了出去。
  围墙外面有一条和墙平行的小道,顺着山丘斜坡蜿蜒地伸展上去。拉乌尔离开小城堡,登上了山,并从果园和树林的边儿插过去,到达了第一个高岗。这里有一间茅屋和砖房,属于帕斯迈城堡。
  这座大城堡四角有四个小塔楼,形状和小城堡一模一样,后者好像是大城堡的缩影。帕斯迈伯爵夫人就住在大城堡里,她反对自己的儿子皮艾尔和卡特林娜的婚姻,竭力拆散这对情人。
  拉乌尔绕来绕去走了一阵,就到一家乡村饭店去吃午饭,同店里就餐的农民聊了聊天。老乡们知道这两个年轻人恋爱的挫折。他们本来常见这对情侣在附近的树林里幽会,手拉手地谈情说爱,但是最近几天看不见他俩在一起的身影了。
  “显然,”拉乌尔想,“伯爵夫人故意叫她的儿子到外地去旅游,从而阻挠他俩接触。昨天早晨,卡特林娜收到了情人的信,知道他被迫离乡,就心如刀绞,惴惴不安,悄悄地溜出帕尔伊娃小城堡,奔到他俩经常幽会的地方,但没见到皮艾尔的踪影。
  拉乌尔沿着上山时的路线,向坡下走去,钻进一片密密麻麻的丛林,踏上灌木丛中的一条小路然后到了几株大树围着的一块空地边上。空地另一边,有一条粗陋的长凳。可以断定,这对情人就是并肩坐在这条长凳上互诉衷肠、立下山盟海誓的。
  拉乌尔在长凳上坐下,仅仅过了几分钟,他就吃惊地发现,和他相距十几米的地方,林间小径的尽头,一簇树叶下面,有什么东西在怪异地响动。
  拉乌尔静悄悄地向那里走过去。树丛中的响动越来越大,同时传来呻吟的声音。
  随即,枯叶中露出一个老妇的脑袋,头发蓬乱,怪模怪样,仿佛同树枝和青苔混杂在一起。最后,从裹尸布似的树叶底下钻出一个骨瘦如柴、衣服破烂的女人。
  这女人脸色死白,惊惊惶惶,浑身直打哆嗦。她伫立了片刻,又困乏地倒在地上,一边摸着脑袋,一边哼哼,痛苦异常,好像挨了什么闷棍似的。
  拉乌尔向她提出问题,她都语无伦次地东扯西拉,叫苦连天。拉乌尔拿她没有办法,就回到帕斯迈村,去找小饭店老板。老板对他说:
  “那肯定是沃什尔大妈,老糊涂了,说话颠三倒四。她的儿子死了以后,她就成了疯子。她的儿子是个伐木工人,他自己砍倒的一棵橡树,把他压死了。蒙代修先生在世的时候,她经常去小城堡打零工,拔除杂草,清扫小道。”
  老板没有说错,那个女人确实是沃什尔大妈。老板和拉乌尔一起,把这疯癫的女人抬到一个小窗窝棚里,让她躺在一张床上。这窝棚距离树林不远,已经破烂了。
  躺在床上,她还在结结巴巴地低声絮语。最后,拉乌尔才抓住了一些反复出现的词儿:
  “三棵流梳(柳树)……听我说呀,小姐……三棵流梳……听我说呀,那个先生……他恨你…要害死你……小姐……你要当心啊……”
  “她已经稀里糊涂,老眼昏花了。”老板冷笑一声,就走开了,“再见吧,沃什尔大妈,你就躺着休息休息吧!”
  疯女人双手抚着脑袋,痛苦地哭出声来。拉乌尔弯下身去瞧她,发现她那银白色的头发中有凝固的血块。他拿一块手帕在水罐里浸了浸,帮她止血。她稍微平静下来,就睡着了。然后,拉乌尔又朝那片空地走去,到了一堆枯树叶旁边,他一弯腰竟发现一节砍下
  的粗树枝,像狼牙棒似的。
  “找到线索啦!”拉乌尔自语地说,“有人击倒了这个大妈,然后把她拖到这里来,用一堆树叶将她遮盖起来,让她慢慢地死去,然而,打她的是什么人呢?干吗要打她呢?两次谋杀,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可是,拉乌尔最关注的是这个大妈支离破碎的话。“漂亮的小姐”是否是指卡特林娜小姐呢?24小时之前,卡特林娜小姐曾经来过这片树林,转来转去,找她的情人,是不是碰上了这个疯子?疯子大概对她说:“漂亮的小姐,他要杀死你!”她一听就胆战心惊,所以立即跑到巴黎去找拉乌尔搭救。

  按照这样的推理,问题的解决似乎颇有把握。
  关于疯女人的那一番胡言乱语啦,叫人难解的三棵“流梳”啦,拉乌尔不想再去费脑筋了。在他看来,时间一到,这些谜都会水落石出。
  薄暮时分,拉乌尔才回到小城堡。法官和医生们早已走了。
  “一名警察守卫不行。”拉乌尔向拍苏说。
  “为啥不行?”珀苏连忙问道,“有啥新的情况吗,你担心啥呀?”
  “难道你不担心,珀苏?”
  “有啥担心的?只消查清楚已经发生的事就行了。不必害怕还会出现别的什么情况。”
  “你真是麻痹大意到了极点,珀苏!”
  “究竟还会发生啥事呢?”
  “好,让我告诉你吧。卡特林娜受到了威胁,她的处境极端危险。”
  “算啦,你又拿她的毛病做文章了!”
  “随你的便,珀苏。想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去吃你的午饭,去旅馆睡你的大觉。我可寸步不离这个地方。”
  “那么,我也不走。咱们就睡在这里吗?”警长耸耸肩膀,大声问道。
  “是的。就在这个客厅里,睡在两只舒适的长沙发上。你如果怕冷,我帮你做1个暖脚袋;你如果饥饿,我就给你一块抹上果酱的面包;你如果打呼噜,我就让你尝尝我的脚巴丫;你如果……”
  “别再嚼舌根了!”珀苏大声嚷嚷,“我睡觉仅用一只眼睛。”
  “那我就用另一只眼睛。咱们合在一起,恰好一双眼睛。”
  吃了晚饭之后,他俩抽了抽烟,亲密地聊了聊天,追忆各自的往事,讲述各自的奇遇。随后,他俩在小城堡周围察看了两次,斗胆地走到了鸽子楼跟前,而且叫醒了正在栅栏前打瞌睡的值勤警察。
  到了半夜,他俩才躺上长沙发。
  “你闭上哪一只眼睛,珀苏?”
  “右眼。”
  “那我就合上左眼。但我要竖着两只耳朵。”
  小城堡内外,一片寂静。珀苏并不相信还会出什么事,所以睡得很死,还不住地打呼噜。拉乌尔朝他肚子踢了两次。随后,拉乌尔也沉沉地睡了。约莫过了1个钟头,他突然被什么地方传来的喊声惊醒,骨碌一下跳了起来。
  “不是人的喊声吧?”珀苏也醒了,结结巴巴地问,“是夜猫子的叫声。”
  紧接着,又是放声的狂叫。
  拉乌尔扑向楼梯,大声说:
  “在上面,卡特林娜的卧室里……哼,他妈的,谁敢碰她!
  “我到房子外面去,”琅苏说,“这坏蛋要是跳出窗户,我就捉住他。”
  “假如这个恶棍此刻就杀了卡特林娜小姐呢?”
  珀苏返身回来。拉乌尔跑下楼梯的最后一级,队地开了一枪,警告暴徒停止行凶,也算是向城堡里的人报警。拉乌尔奔到卡特林哪卧室门前,用拳头狠敲房门,然后砸破一块门板,伸手拉开门闩,冲进房间。
  房间里点着一盏小灯,灯光忽明忽暗,窗户是敞开的。屋里只有卡特林娜一个人,她躺在床上,困难地呻吟,呼呼地喘气。
  “珀苏,你快到花园去看看。我来照管卡特林娜。”拉乌尔向用苏说。
  姐姐用特朗德也闻声赶来了。大家低头观察卡特林娜,很快发现情况不太严重。
  她还在呼呼地呼吸,有气无力地说:
  “他掐我的脖子……但没来得及掐死我。”
  “他掐你的脖子!”拉乌尔感到震惊,重复了一遍。“哼,这个恶棍!他是从哪儿钻进来的?”
  “我不明白……窗子……我想是……”
  “窗子原来是关上的吗?”
  “不……是敞开的”
  “这凶犯是什么人呢?”
  “我只瞧见一个人影。”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她恐惧、痛苦,精疲力竭地昏了过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摆脱危机者的调查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1明明那是别人说过的话,而且我还记得别人说那些话时的情景;可是,我总觉得那才是发自我灵魂深处的话。不过,既然语言得有两个人参与才能成立,也就不能不说是由于我的存在才成为别人的语言的真正的源泉了。有一回,那位核电站的原工程师,也就是和我相互排斥的那个人,他既想让我听见,却又装做自言自语似地说:“没有比选上救场跑垒员①更令人胆战心惊而又最雄心勃勃的了!那是为业余棒球殉难啊。 [点击阅读]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斯塔福特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布尔纳比少校穿上皮靴,扣好围颈的大衣领,在门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盏避风灯,轻轻地打开小平房的正门,从缝隙向外探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典型的英国乡村的景色,就象圣诞卡片和旧式情节剧的节目单上所描绘的一样——白雪茫茫,堆银砌玉。四天来整个英格兰一直大雪飞舞。在达尔特莫尔边缘的高地上,积雪深达数英所。全英格兰的户主都在为水管破裂而哀叹。只需个铝管工友(哪怕是个副手)也是人们求之不得的救星了。寒冬是严峻的。 [点击阅读]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曾经轰动一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兴趣的“斯泰尔斯庄园案”,现在已经有点冷落下来了。然而,由于随之产生的种种流言蜚语广为流传,我的朋友波洛和那一家的人。都要求我把整个故事写出来。我们相信,这将有效地驳倒那些迄今为止仍在流传的耸人听闻的谣言。因此,我决定把我和这一事件有关的一些情况简略地记下来。我是作为伤病员从前线给遣送回家的;在一所令人相当沮丧的疗养院里挨过了几个月之后,总算给了我一个月的病假。 [点击阅读]
新人呵,醒来吧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去国外旅行时,因为工作上的关系,我经常要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每次做这种旅行时,我都像一棵无根之草,在陌生的国度里设法处理可能出现的困难。为此我都要做一点准备,至少可以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我不过是在旅行时带上出发前一直在读的一系列丛书,不久我将独自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可是一读到在东京时读的这些书,胆战心惊、急躁、沉靡的我就会得到鼓舞。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