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寂寞高手 - 二、中国股市实战操作技巧 20.如何判断大盘的强或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通过强势股来判断大盘的强或弱是内功。
  (一)传统的市场分析派往往无从分析大盘着手
  如判断大盘正处于或即将处于强势时,再来研判个股的取或舍,强调大盘的基本面(阶段性供求关系等),技术面(各项技术指标处于什么位置?)来判断大盘的强或弱。
  1、日K线如出现重心下移的四根阴险,大盘弱、
  “94.9.13”沪市创1052.98后,大盘曾在1000区域连续出现四根阴线。当时的“中川国际”已连拉了七根阴线。一般来说,当股指到达一个新的高点,受获利盘打压,允许出现三根阴线,但如出现第四根阴线,则其所处的位置就可能已在敏感的五日均线下,表明多头维持新高位的能量不足,重心将下移。当然,这里有二个股特例。
  第一个特例就是庄家的刻意画图。
  第二个就是“四川长虹”
  “96.6.7”长虹登上20元大关,“96.6.10及96.6.11”连续二日在23元整理,随后出现了四根并列小阴线,但这并没有形成短期头部,紧跟着,“96.6.18”的一根“长红”再度宣告该股上25元台阶。
  所以,这里有一个条件,就是看重心。如连续四根阴线不断创出新低,则后市淡,不然仍属洗盘性质。“长虹”的这个特例也反映出1996年“长虹”的与众不同。

  2、量能是判断大盘强或弱的重要标志。
  如周成交量过小,大盘反而酝酿生机,如周成交量过大,大盘反而盛极而衰。1993年,JP摩根狂扫港股,成交量迭爆天量,但量能也没有较长时间处于高位区,是“恒指”攻上万点而不能久居万点大关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量能趋于饱和,即大盘趋弱。
  上述的这种方法虽能判断出大盘的强或弱,但由于从宏观处着眼,有一定的滞后因素,无法分辨大盘的细微转折之处,无法及时抓住变盘的契机。新兴的市场分析派更强调“内功”:即通过对强势股的涨跌幅前列、流通市值和市价值前列、强势板块的轮跳格局等综合研判来分析大盘正处于哪一种状态,因为他们认为强势股的动向,实际上是市场综合因素的反应,是市场上的“共振”!
  (二)只要把握强势股的脉搏,就能判断大盘的强或弱
  1、强势股领先大盘创新高,大盘强;指数创新高,强势股未创新高,大盘弱。
  “96.6.3-96.7.26”石化率先击破五元平台,其下沉至3.80元,相对应大盘750区域。
  (1)强势股板块对股指上扬空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领先于股指的新姿态才是主流行情。1995年股指冲至894点时,绩优成长股的代表又是流通市值第一的“长虹”已经领先于大盘横向整理不创新高,“上海石化”率先击破构筑较长时间的5元平台,表明大盘中期趋如果,结果大盘从894点开始产生二波回调直达750区域。(见图表23)

  (2)当股指在1258时,又是“石化”率先击破8元整数关平台。随后大盘击破五日均线。(见图表24)
  石化在“96.12.12”无任何消息下,击破8元整数关,大盘弱。
  2、领涨股一涨,一呼百应,大盘强。
  “金桥”的崛起。“金桥”在“93.3.23-93.5.20”从“9.52-36.50”元,带动大盘从1000点反弹至1350区域(参见中国股市内在规律研究的“内因和外因”) 。
  3、领涨股持续涨,孤军深入,大盘弱。
  1995年3月,“外高桥”曾领涨大盘,当其从18元涨至25元时,整个浦东概念股为之雀跃,而当其从25元涨至28元时,浦东概念股不但不跟,反而逐波下调,“外高桥”成为孤家寡人,大盘就开始掉头向下。
  4、“树叶落下来也能砸到分析师的头上”,大盘弱。
  总有那么一个惯例,强势股不涨时,市场在冷门股的补涨效应下眼花缭乱,这反映出市场总体追涨意愿不足,导致寻找涨幅较小的个股做避风港,思路的一次性导致冷门股开始上扬,但我们意识到这种思路是奠基在不追涨热门股的基础上的,试想这样热门股(强势股)不就没有后劲了吗?补涨完毕,不就是一轮行情告一段落吗?

  因为大主力总是在市场一片沸腾中分段出货。众多分析师的涌现本身就显示危机。“95.5.18”开始的连续二天的狂涨。许多人又忘了过去的“伤疤”。街头巷尾都议论股票发财,各界人士都频频出现在惹祸朝天的股市沙龙上;市场又在传可以看到1500点、2000点,但市场机警人士从大主力的角度出发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除了“一气金杯”外几乎都炒过一番,当市场都在讨论行情的高度时,满仓者偏多,造成股市失去弹性,就可以分段抛股票了。?/FONT>
  从内到外,从外到内的二种分析大盘强或弱的分析方法,如能溶为一体,必将少走弯路。
  点评:生病后才去看病,这是无奈,是被动的。遵循养生之道,把病因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主动的。通过强势股来判断大盘的强或弱,“生病”的概率就较小。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第一部分投资前的准备工作在你打算购买股票之前,你应该对以下各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股票市场的整体情况,你对美国公司的信任程度,你是否需要进行股票投资?你所期望得到的回报是多少?你打算作短线交易还是搞长期投资?你对某些突发事件、不可预测事件以及股价暴跌的反应情况如何?最好在进行投资前明确你的投资目标以及分析清楚自己对投资的态度(我真的认为股票比债券更具有风险性吗?), [点击阅读]
心素如简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楔子传说,有一条路叫黄泉,有一条河叫忘川。忘川上的桥叫奈何,忘川河畔的花朵叫彼岸。走过奈何桥,看到望乡台,台边有一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在忘川边有一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上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你就会忘却前尘往事,遁入下一个轮回。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恋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代序惊叹号元湘认识楼姑娘对我来说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一连串的惊叹号。第一个惊叹号是:讲话速度。相信她的忠实读友宝宝们都知道,咱们楼姑娘所写的作品都是属于那种深情款款;柔情似水又缠绵排恻型的,有时候哭湿一张面纸不够还要抱一整盒面纸哭才过瘾……想像中,这位作者姑娘应该长得是弱质娉婷, [点击阅读]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点击阅读]
我不是教你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好个知心朋友"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双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没什么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明若晓溪番外篇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二年丙班的教室,已经是上午的第四节课。明晓溪边听课做笔记,边感觉身上阵阵寒意,两道愤怒的目光瞪得她胳膊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再瞪我,就变金鱼眼了啊。”小泉也真奇怪,瞪了一上午,眼睛都不会酸吗。“你这个无情无义的女人!”恶狠狠的声音从小泉的牙齿间磨出来。“我哪里无情无义了。”恶狠狠瞪回去。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续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2006年10月,深圳某小区。“胤禛,你真的如此恨我吗?真的如此……”他始终是没有来,他再不肯原谅我了,心像被生生撕裂了一般,疼痛以心脏为中心,一波一波地扩展到四肢百骸,觉得整个人难受得不能自己。不是已经死去了吗,为什么身体还会疼痛,为什么脑中还会有如此清晰的记忆。轻轻地动动指尖,指腹下能感觉到柔软的棉被。 [点击阅读]
海底捞你学不会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2009年4月,海底捞案例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上发表后,几个出版社相继约我写一本海底捞的书。可是我对写海底捞的书实在没把握,加之又忙,就一一回绝了。2010年初,我的老朋友《中国企业家》特刊部主任边杰,带着《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李岷特地到北大找我。我动心了,给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打电话,要写这本书。张勇很犹豫,他说:“海底捞现在已经名声在外。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再出一本书,怕吹过了。 [点击阅读]
潜伏在办公室第一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潜伏》并不仅仅是部谍战片,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职场教程……余则成的经历,有绝对的现实意义,他用亲身体验,教导我们如何在险恶的职场生存……作者将职场里的二十三条生存法则一一解读,加入案例和实际分析,完整地诠释职场上的潜规则……这里讲的,是别人从未说过的,是中国文化里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