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杰罗德游戏 - 第29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就是等你妈回来时,发现一张便条,上面说……杰西一边对着空屋说着这些话,一边猛地睁开了眼睛。她看到的第一件东西便是那只空杯子:杰罗德的水杯,仍然放在架子上,放在那儿,靠近将她手腕缚在床柱的手铐。
  不是左腕而是右腕。
  一张便条,上面说我已把你送到急救室,这样他们能够为你缝合上几个手指的伤口。
  现在杰西理解了回忆伤心往事的目的。理解了宝贝一直试图告诉她的事情——和老亚当斯毫无关系,与她的旧棉布短裤上那湿块的矿物质淡味也没关系,它和那仔仔细细从倒塌的旧棚屋窗户上切割下来的半打玻璃片大有关系。
  她失去了那罐妮芙雅面霜,但是,至少还有一件别的润滑剂来源留给了她,是不是?
  用另一种方法走向希望之乡——那就是血液。在凝结成块之前,血几乎和油一样润滑。
  那会疼得要死的,杰西。
  是的,当然会疼得要死。但是她想,她在什么地方听说过或者读到过,手腕上的神经比身体许多要害部位的神经要少些。这就是为什么自从有了罗马帝国以来,更可取的自杀方法就是切割手腕,尤其是放在一桶热水里把手腕割破。而且,她已经处于半麻木状态了。“从一开始,让他将我锁到这东西里,我就是半麻木的了。”她哑声说道。

  如果你割得太深,你就会像那些古罗马人一样竭血身亡。
  是的,当然会的。可是如果她根本不去切割手腕,她就会躺在这儿,直至死于疼痛发作或脱水……或者直到她那带着骨头箱子的朋友今夜再度出现。
  “好吧。”她说。她的心脏搏动得非常厉害。好几个小时以来她第一次完全清醒了。
  时间又慢腾腾地重新开始运行了,就像一辆货车,从岔道驶出,重新回到了主道上。
  “好吧,这个主意站得住脚。”
  听着,一个声音急切地说道。杰西惊讶地意识到那是露丝以及伯林格姆太太的声音。
  它们混在了一起,至少暂时混合了。仔细听着,杰西。
  “我在听着呢。”她告诉空荡荡的屋子。她也在看着,她看的是杯子。三四年前她在西尔斯大厦降价销售时买了一套十二个杯子,那是其中的一个。到现在为止,其中六只或者是八只已经打碎了,很快又有一只要被打碎。她苦着脸咽了口唾液,就像试图咽下卡在喉咙里用法兰绒布包皮着的一块石头似的。“我在仔细听着呢,相信我。”“好的。

  因为你一旦开始着手这件事,你就不能再停下来。一切都会很快发生,因为你的身体系统已经脱水了。但得记住这一点:即使事情出了差错——“也算是竭尽全力了。”她接着说。而且这是真的,是不是?局势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呈现出一种体面的简捷。当然,她不想血竭身亡——谁会想呢?但这也比变本加厉的痉挛与干渴强得多。更何况它将会再次出现,管它是什么。
  她用发干的舌头舔干燥的嘴唇,抓住了混乱飘忽的思绪,想把它们理出个头绪,就像她去拿面霜前所做的那样。面霜现在就躺在床边的地上,毫无用处了。她发现,正常思考越来越困难了。她老是断断续续地听到那首黑人感伤民歌,老是闻到爸爸的古龙香水味,老是感觉到贴着她屁股的那个硬东西的存在。接着是杰罗德。他好像就躺在那里跟她说话。
  天就要黑了,杰西。你做什么都阻止不了。它会给你上堂课的,我高傲的美人儿。

  她猛地将目光投向他,接着又快速转向水杯。杰罗德似乎用被狗咬剩的那部分完好的脸朝她狞笑着。她再次努力启动思绪,经过一番努力后,思绪开始转动了。
  她花了十分钟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思考着行动的步骤。事实上,没有多少可想的——她要做的事项极具危险但不复杂。她还是在头脑中把每一个步骤预演了好几遍,寻找可能使她丧失求生的最后一次机会的细小漏洞。她没找到。最后只有一个主要的不利因素了——这件事必须做得非常快,要在血液开始凝固之前做好。可能产生的结果只有两个:
  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昏迷、死亡。
  她把整个事情又检查了一遍——并不是推延那必定使人难受的事情,而是检查它,就像检查她织的围巾上有无脱针或丢针那样——此时,太阳继续稳稳地行进着。在屋后的游廊里,那只狗站了起来,丢开了它一直在啃的一块亮晶晶的软骨。它向树林缓缓跑去,它又闻到了一丝那种黑色阴森的气息。它的肚子装得满满的,即便一丝气息也太多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