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基督山伯爵 -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父亲与救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最近重读了两部经典。试着以心理分析的方式写了篇读后感。——是为题记
  已经陆陆续续的,并且一定还会继续,有很多“人物”经由作家或编剧的手下:越狱。然后“他们”或者应该齐齐朝向一部伟大的作品的方向致敬——《基督山伯爵》。
  1845年8月28日,巴黎的《辩论报》开始连载《基督山伯爵》。作者的名字:大仲马。
  大仲马生活在法国文学史上最为群星璀璨的时代。如雷贯耳的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福楼拜、左拉等,都活跃的创作在那个时代。但是,大仲马的笔,总是生花。
  《基督山伯爵》,以历时1年6个月的时间,报纸136期的篇幅,讲完了100余万字的故事,大结局。这期间的法国,洛阳纸贵,《辩论报》一报 难求。甚至有痴狂的读者不惜重金贿赂报纸印刷厂的排版工人,只为了在第二天来到前,隔夜先睹为快故事的新情节。这阵场,如今听来,俨然是享有一部万人空巷 的热播剧的炙烈反响。
  大仲马是个极其骄傲的家伙,不过因为出身并非正统。他在人前总有一张笑逐颜开的慈颜善目。在接受拥趸朝谨时,他最是乐呵呵说:“呵~我爱你们~我爱爱我的所有人”。后来看有关他的传记知道,其实话里有话,那半句永远在肚子里跟随——“我恨恨我的所有人”。
  睚眦必报。于是他笔饱蘸浓墨。唐泰斯落地,去完成了他在这世上的复仇心。
  【故事】年轻、单纯的远洋轮“法老号”大副:爱德蒙·唐泰斯,就要归航了,去迎娶自己的新娘。老船长途中染病,去世前托付这个年轻人将一封信 顺路捎上一座岛。唐泰斯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从此波诡云谲。岛上的神秘人物是被囚禁的拿破仑王。不过唐泰斯并不关心政治。爱情,在岸上等他。他只不过是海上 一个履约的邮差。于是接过来自拿破仑的信,年轻的大副乘风破浪。上岸,恋人久别重逢,爱得浓情蜜意。
  突然他从婚礼的现场被捕。此后……14年!他被囚禁在四面环海的伊夫堡荒岛的死牢。
  一个垂涎他美貌娇妻的登徒子。一个觊觎他即将接任“法老号”船长美差的势利小人。再加上一个发现拿破仑密信会严重影响家族和自我政治命运的大法官。三个人,集体陷害了唐泰斯——而他一无所知。
  日复日,年复年,唐泰斯绝望了。他决定绝食自尽。突然,他牢舍的一面墙上豁然剥落出一个洞!然后他遇见了法利亚神甫。上帝总以他的方式,放出希望。
  法里亚神甫是政治犯。死囚。上诉无门的老头决定用后半生越狱。凭着一副铁镣铐,他就上手了!锲而不舍。然后,他在推进的坑道里拐错了方向……穷极老无所余的气力、智慧,最重要的是——希望,他挖通了的却只是进入另一间死囚牢的墙。
  所有读者大概都会像唐泰斯一样热爱这位老者,并充满崇高敬意。他在与唐泰斯相伴的岁月里,他是他的父亲!他帮助唐泰斯分析了他的遭遇,厘清了 仇人的面目。更将自己一生所学的全部知识、多门语言全部传授给了唐泰斯,最终还将自己藏有宝藏的基督山秘密合盘托出。他点燃了唐泰斯关于生的希望、美丽的 理想和自由的信仰,照亮了这个年轻人的生命。然而他并不知道,同时熊熊如火的还有复仇的雄心。老神甫完成他的使命,溘然辞世。他用自己的死,放生了唐泰 斯。唐泰斯调包皮躲进神甫的裹尸袋,被狱卒抛入大海。成功越狱。
  他去了基督山宝藏的所在。然后,法兰西出现了一个复仇的幽灵。时而他是仗义天下的游侠,时而是启示人们迷津知返的神甫,时而是上流社会倜傥风 流挥金如土的——基督山伯爵。14年,当年那一个温和单纯的青年大副已经成为有着渊博的知识、高雅的仪容和无数的财富,并且深谋远虑,内心充满了仇恨的成 熟男人。
  他快意恩仇,他步步为营,他以最残忍却也最痛快的方式逐一复仇。最终,所有罪恶之人无一漏网的得以恶报。然后,他走了。他把全部宝藏馈赠给善良的追随者们。只留给世界一个背影,还有一封信。
  最末一行,他写道:“……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皮含在这两个词里面:‘等待’和‘希望’!”

  他署上“基督山伯爵”外,他原来的姓名。他真实的姓名:爱德蒙·唐泰斯。他完成了。他做回了自己。
  父亲。
  唐泰斯的命运转折点,是法里亚神甫破墙而入。他一手将唐泰斯创造成基督山伯爵。他是基督山伯爵的父。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父亲,是一个范型、楷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派别,有一种观点认为“父亲”作为人类心理范型,同时代表着“上帝”和“撒 旦”,激化人心中的“顺服”和“恐惧”。借用一下《沉默的羔羊》来注脚,这个标题背后其实就暗含基督教的原罪论。在西方,上帝以牧羊人自诩,而羔羊正象征 芸芸众生。圣经中,是耶稣基督担当了人类的罪,向上帝献上自己,其意义就是教导人们顺服上帝,如同羊群紧紧随从自己的牧羊人。所以,上帝让羊群安静的力量 ——是“顺服”。那么还有没有另一种力量,让羊群沉默呢?有!那就是“恐惧”!如果没有“恐惧”的对立,羔羊们怎么能懂得“顺服”后内心安静安全的可贵 呢。所以上帝利用撒旦带来的“恐惧”让羔羊们“顺服”并且沉默。而父亲起到的心理范型作用,正是需要子女兼具“顺服”和“恐惧”。
  从个人情怀来看。法里亚,是个睿智的先哲。这充分体现在他对于命运的抗争与不争。——就象中国哲学最高智慧是“懂得取舍”。——在发现自己多 年辛苦的越狱工程是个错误时,老人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搭上唐泰斯这个壮劳力再谋开工。他作出的选择是,将毕生精神、物质的衣钵悉数传承。——生不带来死 不带去。——他手把手将天真无知的水手培养成一个渊博狡黠的贵族。这种再造,是伟大的。伟大的希望工程。
  与其再造自由,不如再造生命。因为生命是自由的真正载体。也是希望的真正载体。
  几年前翻读著作的时候,我有一度曾经觉得这个父亲是失败的。因为老神甫把“仇恨放下”的精神似乎完全没有被基督山伯爵所传承。一百余万字的长 卷中,基督山伯爵复仇抢占约五分之四。他的狠,淋漓尽致或者也大快人心,但有些手段甚至过于极端。阅读时会想,只要一步行差踏错,这个男人的正义就彻底罪 恶,堕落。
  然而这次重读经典。我突然醒悟。原来,度者自度。
  在全文行将收梢时,基督山伯爵亲见所有仇人一个个痛遭惩处,所有罪恶都丢了性*命,但是他,依然赢不回青春和那段时光应有的快乐。是的。他的生 命确实有一个段落被桎梏在四面环海的伊夫堡,而那时他的仇家娶了他的妻子,抢了他的船只,屠戮了他的青春与善良。而此刻,他活着,他们死了。他们连生命都 没有了。可是那些他如此在意的失去,其实什么也拿不回来了。
  我想那时的他,是彻悟了“父亲”法里亚神甫的关于希望而不是复仇的教诲。因为,伯爵对生命作了如是思考:
  “世上与其说存在幸福和不幸,不如说只存在两者的对比。因此要理解生命的价值。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对死亡的渴望,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所有的馈赠。”
  曾经以复仇者身份回来的他,再次离开。我相信他一定比越狱时快乐!他放下了全部。包皮括财富。他只带走了自己的名字——爱德蒙•唐泰斯。他完成了“父亲”法里亚神甫在他身上种下的救赎。也许大仲马也放下了。
  爱德蒙•唐泰斯的背影留下一句箴言: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皮含在这两个词里面:“等待” 和“希望”!
  150年后,我们看到了智慧的安迪•杜弗仑。
  自从安迪•杜弗仑经过斯蒂芬·金的笔,面世。他就在所有的文评、剧评中都具有基督山伯爵的灵魂。是,那应该是成熟的离开时的基督山伯爵的灵魂。斯蒂芬·金忠诚的践行了大仲马放下仇恨的要义。
  斯蒂芬·金出生在《基督山伯爵》付梓的整整一百年后。这个以写“超能力”“吸血鬼”,把鲜血写得活色*生香而畅销自己文字的美国通俗小说大佬, 在40岁的时候用自己的笔向大仲马先生致敬。斯蒂芬·金的文字一度最是血腥味扑鼻,而这次他的笔是干净的。他写下了《肖申克的救赎》。十年后,好莱坞将它 拍成电影。

  这部电影在华人世界,还有另一个名字《刺激1995》。那一年,奥斯卡典礼上一部影片极尽荣宠:《阿甘正传》。而同样获大奖七项最重要提名却无甚小金人入帐的《肖申克的救赎》,赢面更大,15年过去了,它是美国电影史上排名最前的“无冕之王”。
  牢狱题材,是通俗电影的类型片。然而《肖》却突破藩篱,同样含冤入狱,同样度日如年,同样智慧越狱,甚至同样全取宝藏,进行复仇。但是这里没有伯爵腥风血雨般的极端,而是刻画出了罕见的性*情哲理与人生况味,成为代表“希望”和“自由”的电影“圣经”。
  面对盛赞,向来狂放不羁的斯蒂芬·金却谦卑了。他说:荣耀属于基督山伯爵!属于大仲马。
  【故事】1947年,30岁的年轻银行家安迪·杜弗仑被判无期徒刑。所有罪证都确凿指证他,在发现妻子出轨后借酩酊大醉,枪杀了她和情人。
  他走进了重刑犯云集的肖申克监狱。被判在此终老。
  在肖申克,他遇到已入狱20年的黑人谋杀犯:瑞德。作为牢中“资深人士”的瑞德,对从不抱怨的安迪充满好奇。1个月后,安迪来到瑞德组织的囚 犯私下物资交易圈,他要的第一件货是一把小的鹤嘴镐。那确实是个微不足道的家伙,不过一巴掌长短。也只能用来雕刻俯拾皆是的石子,琢磨出一副副国际象棋。 此外,安迪的爱好就是收集时下最流行的美女明星巨幅海报。从丽达·海华丝到碧姬·芭铎,20年从不间断。更新的美女招贴是安迪牢舍的墙纸。这似乎是完全可 以理解的欲|望。
  作为精通财务税务的银行家,安迪很快获得肖申克典狱长诺顿“提擢”,将他收作自己洗黑钱的免费操盘手。20年帐上往来,安迪为诺顿制造出了一个安全的隐形的大富翁。
  安迪在肖申克的日子还算本分。20年间仅有三次逾矩。第一次是他帮助狱警海德利成功逃税,他要求的报酬就是为狱友赢得在有阳光的屋顶喝冰啤酒 的奖励。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入狱后的安迪第一次微笑。在喝完3瓶冰啤的这一段时光,每个在屋顶的重刑犯尽享悠游自在,而安迪同时享有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每 个人都有这种需要,使自己被感重要。
  第二次是他成功混进广播室,在狱警破门而入前极尽可能得推响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音乐狂响,安迪笑了。观众或热泪盈眶。安迪再次给整座肖申克的朋友带来生命的美好--哪怕片段。只要有音乐,生命就还有希望。
  第三次,手段温和却坚韧。他向州长办公室持续不断写信,请求拨款为监狱建立图书室。一写十数年。大量图书络绎而来。在肖申克,于是有了精神家园。
  就在这座图书室,安迪遇到了汤米。一个年轻的渴望完成自学考试的新进囚犯。他便成了他的补习老师。在汤米身上,安迪极尽教学心血。我们似乎看到了法里亚神甫与年轻唐泰斯的影子。师承,如父子。在偶然得知安迪入狱的罪名后,汤米猛然爆料,真凶确有他人!
  安迪的心,怒放,洞开。然而等待他的却只是一个月黑牢禁闭,甚至更残酷的,汤米被谋杀。随后安迪依然是到典狱长办公室,日复一日,去完成那笔法外之财的累加。
  安迪再没有微笑。只到有一天,在一夜狂风暴雨,雷电交集后,肖申克里再不见了安迪。
  他,越狱了。
  20年来,具有非凡地质学知识的安迪发现肖申克的土层土质只要在同一点持续施压就会粉末化。于是每晚他就用那柄一巴掌长的鹤嘴镐针对着一个点,一下,一下,一下……开凿。墙上那幅等人高的美女,成为最美好的遮盖。20年。终于水滴石穿。终于磨杵成针。
  离开肖申克的安迪因为无比熟悉所以无比顺利得领走了典狱长诺顿全部财富。同时他将诺顿贪污受贿谋杀的全本黑帐寄交司法部门。卑鄙的诺顿在面对警方抓捕时,饮弹自尽。那一刻,诺顿领悟,20年,安迪从没有屈服过不公正的命运。
  瑞德最终获得假释。他为自己的罪赎完四十年。在安迪明信片指引下,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湛蓝的海湾重逢。自由,自在。
  救赎。
  《肖申克》的故事里,有两个著名的悖论。“无罪者,有罪”和“有罪者,无罪”。

  安迪冤狱20年,是“无罪者,有罪”。而他以越狱的方式获得自由,以私吞全部假账黑金的方式完成对自我的赔偿,则是“有罪者,无罪”。
  且按下是非不究。我们看看安迪所具有的完善人格,就是他在肖申克完成的自我救赎。
  第一重救赎是原谅妻子。他在狱中曾对瑞德发表过一番自省,他认为是自己太过于专注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才导致了她的出轨。在谋杀案发生的 晚上,他战胜了自己暴力惩戒的罪恶念头,放弃了杀妻的念头。他,不是开枪者。安迪在作这番无罪辩护的时候,并没有痛不欲生的鸣冤。他非常冷静。法学伦理中 有个著名的“罪错论”,就是界定 “是错,不是罪”的量刑边界。显然,安迪对于自己的过错(疏忽妻子的情感需要)直接归因成为获罪的内心支持。甚至可以解读出他在潜意识里,对于妻子遇害承 担起了自我罪责。外在表现就是以服刑的姿态作出自我反省。当然从另一层面上看问题,安迪在入狱不久就发现了越狱的可能性*,他在自我解放与自我惩戒中完成了 进入肖申克监狱的内心调适。这是非凡的人格。
  第二重救赎是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安迪作为一个青年银行家,人中才俊的过往30年以一罪定终身而宣告失败。然而在监狱这一极端人际关系的环境 下,安迪却一步步重建自我价值,并升华了自我品格。比如他通过自己的财务特长,以做假帐的方式,赢得了自身在监狱中权利的最大豁免。(电影中有一个镜头: 每年申报个税时,全体狱警排队找安迪作假帐。而此时,安迪、瑞德等一群狱友端坐办公桌前。这个段落,极具黑色*幽默,也充分洋溢了斯蒂芬·金一贯玩世不恭的 个人色*彩。试想,一个执法环境中,执法团队在伏法对象面前群体进行非法作为。这种对立统一是极其辛辣的!)安迪的人格健全还在于,他完成自我价值体现后迅 速最大化,将权利豁免惠及狱友。从阳光屋顶上的人手3瓶冰啤,到3分钟的莫札特音乐,从白手建造一座藏书颇丰的图书室,到手把手教授几乎目不识丁的汤米完 成基础教育自学考试的全部课程。这些例证充分展现了安迪在肖申克的20年,不仅保持着自我价值的确立存在,而且完善了自我价值的评价系统。在恶中种善因, 善莫大焉。
  第三重救赎是新生。安迪的新生,并不能单一认为就是挖通地道逃离肖申克。必须还包皮括他成功利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法律漏洞,为典狱长的假账 黑金凭空创造出一个虚拟身份。这个身份最终的落实体是回归到安迪自己。从心理学意义上看,他告别了50年的安迪•杜弗仑,新生。同时我们回溯之前提到的第 二个悖论,就是“有罪者,无罪”的惩戒。为什么读者观众的群体能接受这一故事的结局?接受安迪以三重非法手段“越狱”、“制造假帐假身份”和“私吞全部黑 金”实现自我解放。我想,是因为在集体潜意识里,大家认同在安迪这个个案上,他实现了“罚,后罪”。也就是他把这三重罪所应得的惩罚提前服刑了。从法理上 来讲,这是不成立的。但是从绝大多数人们内心的认同上来讲,却普遍能获得成立的同情。而公众的默认和同情,在一定程度上,我认为也是安迪这个人物新生的重 要标志。
  当安迪在雷电交加的夜晚,爬行过500米的粪坑,一头扎出下水道,然后他脱光囚服,打开双臂拥抱自由的暴风雨时。他向天空伸出一个巨大的 “V”字形。这是人性*的胜利。安迪并没有采用基督山伯爵那样用最残忍手段,无一漏网得去打击了所有的仇人。在让典狱长诺顿和相关狱警为贪赃枉法谋杀,得到 应有制裁后,安迪没有再向杀害妻子的真凶寻仇,他没有再去报复当年不负责任的检控官等等。他追寻着生命、希望的极至和本源,使他一定能安然度过他的后半 生。
  影片中的安迪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有一切高墙都关不住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那就是希望。
  安迪这个人物所健全的人类对于希望在最极端条件下的坚持,是具有启蒙式的教育意义的。
  肖申克完成了救赎。
或许您还会喜欢: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火车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冒着火的车子,用来载生前做过恶事的亡灵前往地狱。电车离开绫濑车站时才开始下的雨,半是冰冻的寒雨。怪不得一早起来左膝盖就疼得难受。本间俊介走到第一节车厢中间,右手抓着扶手,左手撑着收起来的雨伞,站在靠门的位置上。尖锐的伞头抵着地板,权充拐杖。他眺望着车窗外。平常日子的下午三点,常磐线的车厢内很空,若想坐下,空位倒是很多。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