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基督山伯爵 - 基督山伯爵阅读·第59章遗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罗斯一走出房间,诺瓦蒂埃便意味深长地望着瓦朗蒂娜。那姑娘完全懂得这种目光的含意,维尔福也是懂得的,见他的脸-阴-沉沉的,两道眉因恼怒而紧皱到了一 起。他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来,静候那公证人到来。诺瓦蒂埃看到他坐下,表面上虽显得毫不在意,但却向瓦朗蒂娜瞟了一眼,她明白这是在说要她留在房间里不要 走。半个多钟头后,巴罗斯带着那公证人回来了。
  “阁下,”维尔福在寒暄过以后说道,“是诺瓦蒂埃先生请您来的,就是这位。他已全身瘫痪,不能讲话,我们常常要费很大的劲才能略懂一点他的意思。”诺 瓦蒂埃向瓦朗蒂娜投去了一个恳求的目光,这目光中充满了焦急和迫切,她赶紧回答说:“阁下,我随时都能完全懂得我祖父的意思。”
  “这倒是真的,”巴罗斯说道,“我们一路走来的时候,我已经对这位先生这样说过了。”
  “请允许我,”公证人说道,“他先转向维尔福,然后又转向瓦朗蒂娜,“请允许我说一句话,我是位公职人员,目前这件案子,假如轻率处理的话,必然会发 生危险的责任问题。公证要想有效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公证人须完全确信他已忠实地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行事。现在,对一位不能讲话的委托人,我无法确定他准确 意思,由于他失去语言能力,不能清楚地向我表明他的好恶,所以我在这儿所做了一切都不能算是合法的,即使做了也是无效的。”
  说完那位公证人便准备告辞了。检察官的嘴角上浮过一个令人难以觉察的胜利的微笑,诺瓦蒂埃则是一副悲哀的表情望着瓦朗蒂娜,所以她急忙拦住了那位公证 人,不让他离开。“阁下,”她说道,“我和我祖父进行交流的语言是很容易学会的。我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教会您的,而且可以使您几乎象我一样明白他的确切意 思。您能否告诉我,您在这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为了使公证有效,我必须能明白无误地确定我的委托人对某些事是表示同意还是表示反对。身体上的病症并不影响契约的有效性*,但头脑则必须绝对清醒才行。”
  “哦,阁下,仅从两个表示上您就可以完全确定我祖父的脑力依旧是十分健全的。诺瓦蒂埃先生由于不能讲话和行走,所以老是用闭眼睛来表示‘是’,用眨眼睛表示’不。您现在就可以跟诺瓦蒂埃谈话了。请试试吧。”
  诺瓦蒂埃向瓦朗蒂娜投去了一个非常亲切和感激的目光,甚至连公证人都明白了。“您已经听到并且懂得您孙女刚才所说的话了吧?阁下?”公证人问道。诺瓦蒂埃闭了一下眼睛。“那您同意她所说的话——就是说,您一向的是象她刚才所说的那样来表达您的想法的,是吗?”
  “是的。”
  “是您要找我来的吗?”
  “是的。”
  “来给您立遗嘱吗?”
  “是的。”
  “您愿不愿意我在还没了却您原先的心愿以前就离开?”
  老人拼命地眨着眼睛。
  “阁下,”那姑娘说道,“您现在懂了吧,您可以完全放心了吧?”
  公证人还没等回答,维尔福就把他拉到了一边。
  “阁下,”他说道,“您想想看,象诺瓦蒂埃先生身体状况变成这个样子的人,他的脑力能丝毫不受影响吗?”
  “我倒不是担心那一点,先生,”公证人说道,“而是要先弄清他的思想才能引出他的回答,困难在这里。”
  “您也看出这是没法办到的事了。”
  瓦朗蒂娜和老人都听到了这一段谈话;诺瓦蒂埃又目光急切地看着瓦朗蒂娜,以致她觉得必须挺身而出。
  “阁下,”她说道,“这件事乍看起来似乎是很困难,但您尽管放心好了。我可以弄清我祖父的思想,并可以解释给您听,以消除您的一切疑虑。我和诺瓦蒂埃先生相处已六年了,让他对您说吧,在那段期间里,有没有过哪次我不清楚他脑子里是怎么想的。

  “没有。”老人表示。
  “那么好吧,我们且来试试看吧,看我们能做些什么,”公证人说道,“您接受这位小姐为您做解释吗,诺瓦蒂埃先生?”
  那瘫子老人作了一个肯定的表示。
  “好吧,先生,您要我来做什么,您想立什么字据吗?”
  瓦朗蒂娜又打开了字母,当背到T这个母时,诺瓦蒂埃以目光示意她停止。
  “诺瓦蒂埃先生所要的东西显然是以T字母打头的。”公证人说道。
  “等一等,”瓦朗蒂娜说道,她转向她的祖父,继续背道,“Ta—Te。”
  老人听到她背到第二组字母时就止住了她。于是瓦朗蒂娜拿过字典,在公证人的目光下翻动着。她用手指慢慢地一行一行地在书页上移过去,当指到 “Testament(遗嘱)”这个字时,诺瓦蒂埃先生的以目光吩咐她停住。“遗嘱!”公证人大声说道,“这已经很明白了,诺瓦蒂埃先生要立他的遗嘱。”
  “是的,是的,是的!”那不中用的老人表示。
  “真的,阁下,您得承认这实在是太奇特了。”那惊诧不已的公证人转身对维尔福先生说道。
  “是的,”检察官说道,“我想那份遗嘱一定会更奇特的,因为依我看,这份遗嘱要是没有瓦朗蒂娜的参与,简直就无法起草,而她与遗嘱的内容又有着急切的利害关系,所以由她来解释她祖父那种模糊不清的意思,该不能算作是个合适的人选吧。”
  “不,不,不!”那瘫子老人的目光回答。
  “什么!”维尔福说道,“瓦朗蒂娜不能在你的遗嘱里得到利益吗?”
  “不。”
  “阁下,”公证人说道,这件事已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他已决定要极大地扩展这个奇特的场面,“我在一小时已前还以为极不可能的事,现在已是很容易实现 的。这份遗嘱,只要在七个证人面前宣读过以后,经遗言人的确认,再由公证人当着证人的面密封起来,就可以完全奏效了。至于时间,它当然要比立两份普通的遗 嘱更费时一些。立遗嘱必须经过某些程序,但那些程序总是千篇一律的。至于细节,我们可以根据遗言人的事业状况来拟订,在这方面,您以前曾亲自经手过,无疑 的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除了这些以外,为了免得将来为手续问题再起争论,我们应当使它尽可能的准确无误,所以我当请一位同僚来帮助我。立遗嘱本来一向都 不必有人协助的,但这次不妨破一次例。”公证人继续向老人说道,“您满意了吗,阁下?”
  “是的。”那老人的目光在说,他很高兴别人能懂得他的意思。
  “他要想干什么呀?”维尔福心里在想,按他的地位,他原是不能过问的,但他却极想知道他父亲的心思。他走了出去吩咐再找一个公证人来,却不知巴罗斯早 已经找去了,因为他听到了公证人的那番话,并早已猜中了他主人的心思。检察官于是叫他的妻子前来。不到一刻钟,所召的人都聚集到那瘫子老人的房间里来了。 第二个公证人也来到了。两位公证人只讲了几句话就互相明白了对方。他们拿出一份正式遗嘱的副本读给诺瓦蒂埃听,以便他对这类文件的一般条款有个大致的概 念,然后,为了测验一个遗言人的能力,那第一位公证人就对他说道:“当一个人立遗嘱的时候,一般来说,总是有利或有损于某一个人的。”
  “是的。”诺瓦蒂埃表示。
  “您对于您财产的数目有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
  “有的。”
  “我向您提几个数目,然后逐渐增加。当我讲到您的财产的那个数目的时,您就止住我,好不好?”
  “好的。”
  在这一段对话期间,房间里的气氛很庄严。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斗争,再也没有比现在这样更明显的了;这种情景即使不能称之为崇高,至少也够得上称为稀奇。 他们在老人周围围成了一个圆圈;第二位公证人坐在一张桌子前面,准备笔录,他的同僚则站在遗言人的前面,准备问他刚才说过的那个问题。“您的财产超过了三 十万法郎,是不是?”他说。诺瓦蒂埃表示的确是的。“是四十万法郎吗?”公证人问。诺瓦蒂埃的目光没动。“五十万?”仍旧没动。“六十万?七十万?八十 万?九十万?”当他提到最后那个数目的时候,诺瓦蒂埃止住了他。

  “那么您有九十万法郎罗?”公证人问。
  “是的。”
  “是地产?”
  “不是。”
  “证券?”
  “是的。”
  “证券在您手里吗?”
  “诺瓦蒂埃先生向巴罗斯望了一眼,表示他需要某种东西,而那个东西他知道可以到哪儿去找。那老仆人走出了房间,立刻带着一只小箱子回来了。
  “您允许我们打开这只箱子吗?”公证人问。诺瓦蒂埃表示可以。他们打开了箱子,找到了写有九十万法郎的银行存单。第一位公证人一边逐张察看,一边递给他的同僚。总数与诺瓦蒂埃所说的完全相符。
  “他说得一点不错,”第一位公证人说道,“他的脑子看来根本没问题,这是显而易见的了。”于是他转过身去对那老人说道,“那么,您有九十万法郎的原始资金,根据您的投资方式,它应该能产生四万里弗左右的收入是吗?”
  “是的。”
  “您愿意把这笔财产给谁?”
  “噢!”维尔福夫人说道,“这事再清楚不过了。诺瓦蒂埃先生极疼爱他的孙女儿维尔福小姐,她服侍了他六年,她很孝顺地照顾他,所以她的祖父很爱她,甚至几乎可以说很感激她,现在她可以享受孝顺所带来的好处了,这原是很公平的。”
  诺瓦蒂埃眼睛里的表情清楚地表明他并没有被维尔福夫人那一篇虚情假意的话所欺骗。
  “那么,您要把这九十万法郎遗赠给瓦朗蒂娜·维尔福小姐是吗?”公证人问道,他以为这一条马上就可以填上去了,只等诺瓦蒂埃的认可了,而这必须在全体证人面前得以确认。
  瓦朗蒂娜在他们提到她的名字时早已退到了后面以逃避那些向她投来的令人不愉快的注视;她的眼睛低垂着,她在嘤嘤地哭泣。老人带着一种极亲切的表情望了她一会儿,然后他转向公证人,深意地眨眨睛,表示不对。
  “什么!”公证人说道,“您并不想立瓦朗蒂娜·维尔福小姐做您的遗产继承人是吗?”
  “是的。”
  “您没弄错吗?”公证人说道,“您的意思真的是‘不立她’吗?”
  “是的!”诺瓦蒂埃再次表示,“是的!”
  瓦朗蒂娜抬起头来,惊愕得目瞪口呆。她倒并非因得不到遗产而悲伤,而是因为她根本想不出有什么地方触怒了她的祖父,以致他竟做出这样的举动来;诺瓦蒂埃满含亲切温柔的情意望着她,她一下子明白了,大声说道:“噢,爷爷!
  我明白了,您只是不把您的财产给我罢了,但我一向享受的爱,您还是给我的。”
  “啊,是的,那是当然的!”那老人的眼睛说,因为他闭眼睛时的那种表情瓦朗蒂娜是不会弄错的。
  “谢谢您!谢谢您!”她轻轻地说道。
  老人宣布不立瓦朗蒂娜做他的财产继承人引起了维尔福夫人的希望。她走到老人的身旁,说道:“那么,亲爱的诺瓦蒂埃先生,您无疑的是准备把您的财产留给您的孙子爱德华·维尔福的了。”
  回答她这一番话的是一阵最坚决可怕的眨眼,他所表示的那种情感几乎已近于憎恨。
  “不是,”公证人说道,“那么大概是给您儿子维尔福先生的了?”
  “不。”老人回答。
  两位公证人都惊愕得哑口无言,面面相觑。此时维尔福和他的妻子都面红耳赤,前者是由于羞,后者由于恨。

  “那么,我们大家究竟做错了什么事,亲爱的爷爷?”瓦朗蒂娜说,“您好象对我们谁都不爱啦。”老人的目光急速地从维尔福转到他的妻子,然后带着一种无 恨钟爱的表情停留在瓦朗蒂娜身上。“哦,”她说道,“假如您爱我的话,爷爷,就在现在这个时候请用您的行动来证明吧。您对我很了解,您知道我从未想过您的 财产,而且,他们说我继承我母亲的财产以后就已经很富有了——甚至太富有了。请您解释一下吧。”
  诺瓦蒂埃把那聪慧的目光盯住了瓦朗蒂娜的手。
  “我的手?”她说道。
  “是的。”
  “她的手!”每个人都大声叫道。
  “噢,诸位!你们看,这一切都是在白费心思,我父亲的脑筋实在是有问题了。”维尔福说道。
  “啊!”瓦朗蒂娜突然大声说道,“我懂啦!你的意思是指我的婚事,是吗,亲爱的爷爷?”
  “是的,是的,是的。”那老人表示,并高兴地向瓦朗蒂娜投去一个感谢的目光,感谢她猜出了他的意思。
  “您为这桩婚事生我们大家的气,是不是?”
  “是的。”
  “真的,这太荒唐了。”维尔福说道。
  “原谅我,阁下,”公证人答道,“依我看,正巧相反,诺瓦蒂埃先生的意思很清楚,我可以很容易地把他脑子里的那些想法串起来。”
  “您不愿意我嫁给弗兰兹·伊皮奈先生是吗?”瓦朗蒂娜说。
  “我不愿意。”她祖父的目光说。
  “所以您才不把遗产留给您的孙女儿,”公证人又说,“就是因为她结了一门违背您心愿的亲事,是不是?”
  “是的。”
  “所以要不是为了这门亲事,她本来是可以做您的继承人的是吧?”
  “是的。”
  房间里顿时雅雀无声。两位公证人凑在一起商量着,瓦朗蒂娜紧扭着双手,带着感激的微笑望着她的祖父;维尔福则烦恼地咬着嘴唇;维尔福夫人则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不自觉地现出得意神态。
  “可是,”维尔福首先打破沉寂说道,“我认为那桩婚事的好与坏,我是最好的判断者。我是唯一有权可以决定我女儿婚事的人。我想要她嫁给弗兰兹·伊皮奈先生,她就一定要嫁给他!”
  瓦朗蒂娜哭着倒在了一张椅子上。
  “先生,”公证人说,“假如维尔福小姐仍然决定要嫁给弗兰兹先生,您准备如何处置您的财产呢?”
  老人不回答。
  “您肯定要用某种方式来处置它罗?”
  “是的。”
  “是传给您家里的某一个人吗?”
  “不是。”
  “那么,您是预备把它专用在慈善事业上吗?”公证人追问。
  “是的。”
  “但是,”公证人说,“您知道吗,法律是不允许一个儿子的继承权全部被剥夺的?”
  “是的。”
  “那么,您准备只送掉法律允许您转让的那部分财产吗?”
  诺瓦蒂埃没回答。
  “您仍然是希望把全部都送掉吗?”
  “是的。”
  “但在您去世以后,那份遗嘱会引起争论的。”
  “不。”
  “家父是了解我的,”维尔福说道,“他很清楚我会神圣地去实现他的希望。我是死了心的了。这九十万法郎应当脱离这个家,随便让哪家医院去发财好了,我决不愿向一个老人的怪想法让步。我当根据我的良心行事。”
  说完了这一番话,维尔福就和他的妻子走出了房间,让他的父亲称心如意地去处理他自己的事情。那份遗嘱当天就立好了,公证人把证人找来,经老人认可,当众把它封好,交给了家庭律师狄思康先生保管。
  (第五十九章完)
或许您还会喜欢: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