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激荡三十年 - 第二部 1991:沧海一声笑(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说牟其中"罐头换飞机"的故事从一开始就脍炙人口的话,那么,几乎同时,另一个人的资本操作则显得到低调得多,而事实上这个连名字都很神秘的安徽人,却可能是第一个真正掌握了现代资本游戏规则的中国企业家。
  很多年后,人们仍然对仰融的身世知之不多,据说他原名叫仰勇,是一个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色经济学博士。采访过他的记者描述说:"仰融是一个思想上天马行空的人,你跟他坐在一起,总是被他牵着走,很难把握自己的节奏。跟其他企业家相比,他显得更桀骜一些。如果说仰融自己身上只有20万了,而且明天就要全部还掉,但是他今天能请你吃10万元的饭,并且面如常色如常。"仰融曾经向人背诵过莎士比亚的一段名言:"世界的起伏本来就是波浪式的,人们要是能够趁着高潮一往直前,一定可以功成名就,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在往后的十多年里,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1989年,受知名金融教育家、中国金融学院党委书记许文通的赏识,仰融赴香港创办华博财务公司,其初始出资方为许文通担任董事长的海南华银。
  人在香港,心系内地,仰融深知国营企业的资本变革将带来巨大的利益空间。沉阳金杯汽车是东北第一家尝试股份制改造的大型国营企业,1988年它向国内外发行1亿元股票,历时一年却响应寥寥,公司深知曾在国家体改委的大院里贴布告卖股票,整整一天也只卖出了2.7万元。便在此时,仰融上门洽谈,1991年7月22日,仰融以1200万美元买下了金杯汽车40%的股份,之后他又安排了一次关键性的换股,将控股比例扩大到51%,成为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方。仰融为此专门在太平洋小岛百慕大设立了一个项目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此公司由华博100%控股。这时候,仰融还悄悄完成了对华博的资本改造,其股权结构改为仰融占70%,另一自然人占30%,法定代表人仍是仰融。据2003年的《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有档案显示,仰融一手策划华晨收购沉阳金杯,其所有投入的现金则均来自徐文通掌控的海南华银。而仰融本人在2003年接受凤凰电视台采访时声称,他投入金杯的资本,一部分是向其兄长仰锆借的,另一部分是在上海炒股所得。
  在完成了这一系列长袖善舞的资本组合之后,天资聪慧、视野开阔的仰融开始筹划在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当时,中国还没有成立证监会,仰融的一切运作均无先例可循。为了让上市公司有一个更为合法、合理的身份,仰融筹划成立了非营利性的"中国金融教育基金",发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华晨控股、中国金融学院和海南华银四家,注册资金210万美元,其中200万美元由华晨控股支付。就这样,仰融戴上了一项有众多垄断性国营资本北京的显赫"红帽子",它让这位资本枭雄得益于先而倾辙于后。1992年10月,"华晨中国汽车"在纽约成功上市,融资7200万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例。对纽约证交所来说,这也是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第一只正是挂牌的股票。它在当年的美国股市轰动一时。
  仰融在1991年前后的这一系列资本操作,已经表现得非常娴熟——以少量资金控股资本质量良好却暂时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在免税天堂设立"壳公司",以"中国股"概念在海外上市套现。跟喜欢高调行事的牟其中相比,其精妙圆融和国际化特征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两人共同的特点则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发现了计划外体制削弱过程中的机遇,都试图用各自的霹雳手段火中取栗,攫取财富。在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这将成为无数商业奇才崛起和沦陷的重地。
  就在牟其中、仰融等人开始翻江倒海的时候,在改革观念颇为超前的江浙一带,还出现了跨所有制兼并的事件。三年前由宗庆后创办的杭州娃哈哈儿童食品厂现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儿童营养液企业,作为一家区级校办工厂,娃哈哈一直苟居在一个三层小楼的街道车间里,根本没有扩张的余地。11月,在杭州市政府的协调下,宗庆后兼并了已经濒临破产险境的全国第四大罐头企业——杭州罐头厂,在华东媒体中,这一新闻被称为"小鱼吃大鱼",宗庆后在购并后迅速购进生产线,退出儿童饮料娃哈哈果奶,仅仅100天时间,罐头厂便恢复正常生产,实现了扭亏为盈。

  在山东潍坊,一个刚刚上任的年轻市长走得更远。
  这个时年35岁的市长名叫陈光,年初,他由潍坊团市委书记调任潍坊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诸城当市长。就任后的第一次调研,就让他手脚发麻,市属全部150家独立核算的国营企业,有103家明亏或暗亏。原因是"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利益关系不直接"。陈光在新公布的中央文件中找到了一句话"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由此,他决定把这些企业统统卖掉。
  第一家被选作试点的是总资产270万元、职工277人的诸城电机厂。市政府最初拿出的改革方案是国家控股51%,职工买断49%,但陈光提出要改就由职工全部买断,最终定下来的方案是,9个厂领导每人出4万元,20多个中层干部每人出资2万元,葡萄职工每人出资6000元。这次改制搞了一年多,在新公司的成立会上,陈光说:"十年改革,改来改去企业还是躺在政府的怀抱里。从今天开始,咋两家的关系变了,变成你注册我登记,你赚钱我收税,你发财我高兴,你违法我查处,你破产我同情。"在之后的两年多里,陈光通过股份制、股改合作制、无偿转让产权、破产等七种形式,将全市272家乡镇以上国营或集体企业都出售给了个人,陈光因此得下一个绰号——"陈卖光"。
  "陈卖光"的胆大妄为,理所当然地引出一些人的攻击。主掌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派出以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为组长的联合调查组赴诸城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县属企业改革探索,阻力大,困难多,诸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取得成绩,是难能可贵的,为"放活国有小企业"创造了经验。陈光后来于1997年调任山东菏泽地委副书记、常务副专员。那里又是一个国营企业的亏损重灾区,县属以上的工业企业亏损面达90%。陈光仍旧是一派"善财童子"的做法,能卖的企业全数出售,每人肯买的企业,则"送给"优势企业。2002年,菏泽市以国营企业数量锐减的代价把亏损面下降到了12%。陈光因此得了一个新绰号"三光专员"——"陈光,陈卖光,陈送光"。
  在企业史上,陈光被称为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第一官”。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仍是以改善政府部门和企业间的关系为主,从放权改革到承包制,各地政府和经营者尝试了无数种改革的模式和方法,但却始终没有触及最致命也是最敏感的产权制度变革,企业的产权关系依旧不明晰。用陈光的话说,"还是工人当家不做主,厂长有权不落实,企业盈亏不负责"。直到1991年前后,在百番施计无效、政府无力全数承担的情况下,地方的中小国营企业终于被相继放弃,而此时,民间的私人企业也具备了购并的能力和需求。陈光在诸城的做法在当时国内并非仅见,无非因为他的"卖光"做法太惊世骇俗,才引起那么多的关注。
  在陈光把诸城搞得"天下大乱"之后的第二年,一个叫黄宏年的印尼华人将来到中国,他以"印尼第二富豪"之子的省份从国营企业改制这个大锅里狠狠地撩走了一大碗。
  1991年前后,全球乃至中国的新技术产业都处在一个突变的前夜。
  当时,美国硅谷正浮游着一股不安的气息:在全美便携电脑市场,日本公司的产品占去了43%的份额,而便携机是计算机硬件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门。令硅谷感到绝望的是,日本已经控制了全世界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生产。2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查利斯·富格森教授做了一个很让美国人泄气的试验,他打开了一台康柏便携电脑,里面赫然显露出日本原产的显示器、动力管理系统及微缩技术。由这些硬件内部的空虚,富格森表达出对美国电脑公司战略性脆弱的极大忧虑。
  也是在这年的7月,安德鲁·S·瑞普波特和S·哈利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不生产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瑞普波特和哈利维在开始就断言,"这种竞争力的减弱是不确定的,但是这种恐惧却是不应该有的"。而随后他们做出的预言在十年后看来几乎就是事实本身:"到2000年,最成功的计算机公司将不再是那些生产计算机的公司,而是那些购买计算机的公司,这些领导者将充分利用价格低、性能高的硬件来创造和提供新的应用。"
  他们尖锐地指出,美国在生产份额上的减少,"对于众多顶级的计算机公司来说是个好消息——假如它们忘记过去,并对技术、生产和营销战略进行重新定位来迎接新的现实。美国计算机公司的战略目标不应该是制造计算机,而应该是在计算机中创造永恒的价值"。

  瑞普波特和哈利维所提出的观念,影响了美国IT产业的走向,他们所提出的三个新的投资点最终造成了3家最成功的美国电脑公司:软件开发——微软;系统整合——IBM;营销——戴尔。1991年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有远见者重新发现了世界。
  也是在这一年的某个年份,美国德州仪器(TI)主动找到台塑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洽谈合作开发半导体事宜。当时的王永庆如日中天,他拒绝了德州仪器的项目提议,后者只好转而与宏碁合作,施振荣抓住了这次机遇,迅速组建德耆半导体公司。1995年,在长子王文洋的极力说服下,王永庆才勉强同意创办南亚科技,生产半导体上游原料硅晶圆,后来南亚科技成为台塑的重要产业支柱,王文洋遗憾地说,台塑进入半导体晚了六年。这六年成就了下一代台湾商业精英:施振荣和宏碁、郭台铭和鸿海科技。
  跟全球性的产业演变相呼应的是,那些率先在市场厂成长起来的中国大陆公司也第一次面临了全球化竞争的压力。
  在当时的计算机市场上,联想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它成了中国公司"走向世界"的典范。柳传志后来算账说:"1990年前后,联想以3.39万元的价格向内地市场出售386型电脑,去掉进口商的折扣、关税和营销成本,还有24%的纯利润。"谁都算得出这个行业的暴力性,颇有远见的柳以"走向世界"为名,去香港办贸易公司,然后再甩掉合作方AST公司,推出自主的联想微机返销内陆市场,自然是赚到手软。
  然而,到1991年春天,情形突然大变,国际计算机公司集体降价,全球微机芯片价格一日三变,以进口组装为核心力的联想自然受到最大的冲击,公司仓库里的芯片存货价格竟跌去70%。【联想副总裁李勤回忆说,当时,IT业上游原材料价格和产品的市场价格一天一变,而联想的财务结账周期需要15~30天,而且数据还不准确。这就意味着这个月的经营状况与产品、物料的库存数量要下个月才能知道,经营和决策只能凭借管理者的感觉来把握。李勤说:"我们是在'瞎管'公司。"1998年前后,联想引进ERP管理系统,情况才得到根本改变。】
  在此前不久的国内报纸上,记者们发现,"45岁的柳传志看上去似乎显得很疲倦"。而到这时,他已经急如热汤中的青蛙,在短短3个月里,香港联想亏损5000多万元,柳传志飞到香港亲自督战,他断然决定,不顾任何公众影响,把组装生产线从香港撤回深圳,将香港联想的100多工人全部裁掉,同时,大规模缩减公司的行政和市场开支。另外,重拾代理业务,替跨国品牌在国内销售打印机、绘图仪和扫描仪等等,多管齐下,总算到年底熬过难关。连月操劳的柳传志把联想带出了泥潭,却在身体上被击溃,某日正在说笑之间,他突然头昏目眩,一头栽倒,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医生宣布,他患上了严重的美尼尔症。
  联想在这次黑色风暴中的表现,可以看做是中国新型公司冲击全球市场的第一次挫败。此后将近10年的时间里,柳传志一再宣布"中国市场是最大的国际市场",直到2005年,已非昔日可比的联想在争议声中收购了IBM的PC事业部。
  如果说,柳传志所遭遇的黑色夏天,是一起发生在家门口的国际商战,那么,在更广泛的欧洲和美国市场上,针对中国商品的战争也已经拉开了序幕。正如《经济学人》在1979年就已经评论到的,价格低廉而制作略显粗劣的中国商品将展现出它强大的竞争能力,这个预言在1991年前后变成了事实。
  1月21日,欧共体(1933年11月正式易名为欧盟)在历经两年的调查后,宣布对中国的小屏幕彩电征收临时的反倾销税。根据欧共体的数据,1985年,欧洲从中国进口小屏幕彩电5.5万台,到1988年就猛增到125万台,占去了16.9%的市场份额,为了与低廉的中国货竞争,欧共体各国厂家不得不削价30%,由此,欧共体委员会认定中国彩电倾销,需要征收15%—20%的反倾销税。这一消息的宣布,对于刚刚在规模化制造上尝到甜头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在美国,华盛顿一直在争论是否应该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到这一年的7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已经攀升至9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成为第二大贸易顺差国。《商业周刊》披露说,美国海关组织了300名报关代理人、贸易专家正在进行一项涉及空前广泛的调查,牵涉到了20多家与美国进行贸易的中国公司。纽约的美国检查办公室正在准备对这些中国公司提出多达100项的指控,包括贸易欺诈和洗钱。海关调查中心指控中国在货运物品的价值上欺骗了美国政府,一些中国还漏报了一些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数据。涉案产品包括一些布料和成衣。《商业周刊》认为,"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海关官方一直将枪口瞄准中国的纺织业,这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收入部门。"【据杨仕辉的研究,从1979年到1989年,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数为65起,最低为1979年、1980年、1981年和1997年的2起,最高是1988年的11起;从1990年到1998年,反倾销数为275起,最低为1990年和1995年的19起,最高为1994年的42起。】
  另一个值得记录的事实是,就在欧美对中国相继展开反倾销的同时——这是欧美第一次联手对中国展开大规模的反倾销,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倾销性行为则加快了步伐。以感光材料行业为例,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公司在中国市场上采取了廉价倾销的策略,富士彩卷在日本国内市场售价为每卷600~800日元,在欧洲市场为每卷6~8美元,但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到岸价为人民币7.15元,仅为日本国内售价的13%。在其低价策略的冲击下,中国本土的感光材料企业日渐微缩,"四大国营胶卷企业"中的上海申光公司破产,公元、福达公司开工率不足5%,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继被柯达公司控股合资,行业最大企业河北乐凯胶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逐年下降,一直在盈亏边缘徘徊。在其他行业如新兴建材、洗涤用品、食品饮料等,国内企业都因跨国公司的低价竞争而逐渐丧失了市场。
  尽管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开始进入中国,用《纽约时报》的说法,"在北京开始办事处的计算机公司简直就是全球计算机产业的名录",但是中国还觉得它们的速度太慢,那些有远见的地方官员已经认识到,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成长,靠迟钝和体制僵硬的国营企业是不太可能的,靠刚刚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则规模太小,不解渴。于是,引进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投资,是最快捷的一条道路。5月,天津市宣布开设"保税区",很多地方设立"经济开发区",对外资企业实行"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在所有的区域中,珠江三角洲仍然是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商业周刊》用羡慕的笔触写道:
  "年轻繁荣的深圳几乎可以与香港媲美。本地的商人们带着他们的移动电话和寻呼机来去匆匆。深圳的人口已经从1980年的5万发展到了今天的170万。成千上万的人从中国其他地区蜂拥而至,寻找优厚的工作机会。深圳的工业产值已经从1100万美元飙升至38亿美元,其中80%是出口,而且仍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麦当劳在这里开出了中国第一家分店,很多人在这里用港币而不是人民币购买巨无霸。
  "广东省省会广州,火车站的马路对面竖着巨大的广告牌,上面不是毛主席语录,而是海飞丝洗发水,真维斯牛仔和七喜饮料的广告。广州的自由大道上,塞满了巴士、出租车和摩托车。而商店里是可以随意购买的派克笔、索尼CD播放机和芭比娃娃。从去年开始,新上岗的雅芳小姐带着化妆品开始挨家挨户地推销产品——这是1949年之后,中国首次出现直销。
  "每天傍晚收录机、万宝路香烟等从香港运到广州海岸。它们合法吗?也许不,然而根本每人在意。每个月,上百辆高档汽车被偷运抵广州。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丰田。"
  《商业周刊》的描述让人看到了正在恢复自信和商业活力的、忙乱而骚动的中国,正如记者在文章的最后所说的:"广东是一个范例,中国的其它地方也将慢慢改变。它不得不变,因为每个人都想过上高水平的生活。美国(或者随便什么人)可以加速,也可以减缓这个过程,但是,阻止不了。"过不了不久,那个在过去十多年里一直掌控中国改革航标的老人也来到了这里,他将再次让改革的篝火熊熊燃烧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长相思2诉衷情
作者:佚名
章节:131 人气:2
摘要:神农山位于中原腹地,风景优美,气势雄浑,共有九山两河二十八主峰,北与交通军事要塞泽州相连,南望富饶的燕川平原,东与天然屏障丹河守卫,西是著名的城池轵邑(ZhiYi)。轵邑曾是神农国的王都,在轩辕和神农的战争中受到重创,繁华烟消云散,百姓生活困顿。一百多年前,神农族的小祝融受黄帝委任,成为轵邑城主,掌管中原民生。他说服青丘涂山氏的太夫人,再次把轵邑作为涂山氏生意的中心。 [点击阅读]
靠自己去成功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六月二十五号,吃完中饭,我照例躺在沙发上看报,一边用眼角余光注意大门,好迎接放学回家的女儿。但是突然心头一震,今天不用等女儿了,因为前天我已经把她送进离家三百多哩的集中营。那不是真的集中营,而是有六十年历史的“草山(Meadowmount)音乐夏令营”。每年暑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那儿接受魔鬼训练;世界顶尖大师伊萨帕曼(ItzhalPerlman)、马友友和林昭亮、简明彦都是那里出来的。 [点击阅读]
马云创业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言毋庸置疑,今天的马云已经是名震神州的企业家和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了一个楷模:从最初的一个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不仅阿里巴巴成了一个神话,马云创业的成功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点击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史蒂芬·柯维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乔登(DavidStarrJordan),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25余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经验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他们极渴望过和谐、圆满的生活,并享有不断开展的良好人际关系。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一:故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为诗人所赞颂的神秘星光从未照耀这块土地,放射出温暖生命力的阳光也不得其门而入。此处就是幽暗地域,被遗忘的国度喧扰地表下的秘密世界。这里的天空是无血无泪的坚硬岩石,在意外闯入此处的愚蠢地表居民的火把照耀下,四周的石壁灰色单调,泛着死亡的气息。这里不是他们的世界,这里不属于光明的势力范围。不请自来的访客多半再也没有机会见到阳光。极少数能够逃离此处,回到地表的人都有了重大的转变。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二:流亡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怪物在幽暗地域的通道中笨重地行进,它的八只脚在岩石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在寂静中四处回荡。怪物并没被自己制造的噪音吓得慌张乱窜,四处寻找掩护以躲避其他掠食者的袭击。尽管幽暗地域危机四伏,它显然自信满满,完全未把任何敌人放在眼里。它呼吸的气息是致命的毒气,利爪能凿穿坚硬的石头,嘴里森然环列着好几排矛状尖牙,可以轻易撕裂最厚的毛皮。而最骇人之处在于它的视线,一眼就能将猎物化为石像。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
不碎之灵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诸色众相,所存者灵。在他的脑海之中,这句平淡的话语竟然逐渐地演化成一道永久回荡着的箴言,守护起他新近所感知到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这句箴言已经使他经历了一次对世间真谛的顿悟,并成为钥匙,为他开启一扇通向宇宙知识之海的大门。并且,这顿悟也将他带来了这里。当努波顿缓缓地在赞加沼泽内那片由巨形蘑菇所构成的丛林中穿行时,这句话令他倍感舒适与安宁。 [点击阅读]
专业主义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专家的定义***************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前言--预言将自我实现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点击阅读]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海菲在铜镜前徘徊,打量着自己。“只有眼睛还和年轻时一样。”他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转过身慢慢地在敞亮的大理石地板上走着。他拖着年迈的步伐在黑色的玛瑙柱子之间穿行,走过几张雕刻着象牙花饰的桌子。卧榻和长沙发椅发着龟甲的微光。镶嵌着宝石的墙壁上,织锦的精美图案闪闪发光。古铜花盆里,硕大的棕榈枝叶静静地生长着,沐浴在石膏美人的喷泉中。缀满宝石的花坛和里面的花儿竞相争宠。 [点击阅读]
云中歌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0
摘要:内容介绍:桐华继《步步惊心》。《大漠谣》后,呕心沥血倾情历史言情推佳作《云中歌1》。云歌自幼生活在大漠,偶然的机会让她救了荒漠中的陵哥哥,并赠予珍珠绣鞋,许下诺言。另一只绣鞋也于无意间丢给饥饿的小孩。十年后,云歌到长安寻找陵哥哥,却遇上了难缠的绝世美男孟珏,云歌以为幸福的生活从此开始,谁知又卷入了一场宫廷王位之争……由两只幼时无意送出的珍珠绣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