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激荡三十年 - 第一部 1978 中国,回来了(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天安门国庆典礼上出现了一个名叫李嘉诚的香港商人
  在这一年的天安门国庆典礼上,出现了一个名叫李嘉诚的香港商人。他穿着一件紧身的蓝色中山装,不无局促地站在一大堆也同样穿着中山装的中央干部身边,天安门广场是那么的大,让这个从小岛上来的潮汕人很有点不习惯。从11岁离开大陆,这是他40年来第一次回乡,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被大陆媒体批评的万恶的资本家,现在他已经成了被尊重的客人。他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再过20年,他将在距离天安门一公里远的地方盖起一个庞大的、超现代的东方广场。他是受到邓小平的亲自邀请,来参加国庆观礼的。来之前,他给自己定了“八字戒律”—“少出风头,不谈政治。”
  回到香港,李嘉诚当即决定,在家乡潮州市捐建14栋“群众公寓”,他在给家乡人的信中写道:“念及乡间民房缺乏之严重情况,颇为系怀。故有考虑对地方上该项计划予以适当的支持。”他要求家乡媒体不要对此做任何的宣传。有一个与此相关的细节是,两年后,“群众公寓”建成,搬进新房的人们将一副自撰的春联贴在了门上,曰:“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李嘉诚。”此联很快被记者写成“内参”上报到中央,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李嘉诚不惹政治,却防不了政治来惹他。
  在李嘉诚从香港来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前的4个月,36岁的荣智健随身携带着简单行装和单程通行证,远离家人,告别妻儿,从北京来到了香港。到码头来迎接他的,是他的两个堂兄弟,荣智谦、荣智鑫。显赫百年的荣家第四代终于在一个潮湿的夏天又聚在了一起。
  无锡荣家,兴于清末民初,靠办印染工厂起家,是江浙沿海一带显赫的商贾大户,最鼎盛时,荣家几乎掌控了中国纺织产业的大半壁江山。1949年之后,荣家一直是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1953年,党中央有计划地实验公私合营计划,在荣家第三代掌门人荣毅仁的积极倡导下,他所持股的广州第二纺织厂成为全国第一家递交公私合营申请书的私营工厂,起了全国性的示范和宣传作用,毛泽东因此赞许荣家为“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三年后,全国公私合营计划临近收尾,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荣毅仁作为工商界报喜队代表,向毛泽东、刘少奇等报喜,这一天标志着“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57年,41岁的荣毅仁当上了上海市副市长,后来还曾兼任纺织部副部长。

  “文革”期间,荣毅仁靠边站,没有少吃苦头,他的食指被红卫兵打断,好几年一直在全国工商联机关食堂的锅炉房运煤和打扫工商联机关的所有厕所。他的儿子荣智健被流放到四川凉山的一个水电站当抬土工。“四人帮”下台后,邓小平复出,荣毅仁也随即翻身,在1978年2月召开的五届政协会议上,邓小平被选为全国政协主席,荣毅仁当选为副主席。
  政治上尽管重焕光芒,而荣家资产在大陆却已分文不存。此时已回到北京的荣智健无所事事,他对科研和政治均无兴趣,于是南下香港成了最好的一个抉择,在那里,一群解放前逃亡在外的荣家子弟尽管不复祖辈的荣耀,却也依然固守家业。行前,荣毅仁盘算良久,记得当年他父亲在香港开办了数家纺织厂,其中的股息和分红30多年一直未动,荣智健在父亲的授意下一一结算,竟得一笔不菲的资金,这成了他闯荡香江的资本。世家子弟毕竟不比寻常,其起点自当高人一筹。12月,他与两个堂兄弟合股的爱卡电子厂开业了,总股本100万元港币,三人各占1/3股份,一开始的业务是将香港的廉价电子表、收音机、电子钟等向大陆贩卖,在当时,获准“大陆贩卖权”几乎是一个难以想象的特权。3年后,这家背景深厚的小电子厂被美国的Fitelec公司以1200万美元高价收购。荣家财技一试即灵,果然非同凡响。荣智健日后资产曾一度攀上“中国首富”的宝座,其渊源由来当是从这个夏天开始的。
  与只身闯香港的儿子相比,当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荣毅仁鏖战大陆。他提笔向邓小平建议,“从国外吸引资金,引进先进技术,似有必要设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集中统一吸收国外投资,按照国家计划,投资人意愿,投入国家建设”。在荣毅仁的提案中,即将创办的公司名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CITIC)。此议当即得到邓的认可,其他领导人也颇为赞许。1979年,中信公司正式成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它扮演了中国引进国际资本的中介角色。
  在国内成功地掀起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热浪之后,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出访日本。在此次访问中,走访日本公司是他出行的重要事项之一。这位早年曾经留学法国,在印刷厂当过工人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有半个世纪没有走进过资本主义的工厂了。这一次,他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参观,而是在举手投足间一次次地表达出自己的深意。

  他先是参观了东京的新日铁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在日产的一个汽车厂里,他真正领略了“现代化”的生产线在大阪考察时,他专程去了松下电器公司的茨木工厂,在那里,翘首等待他的是另一位亚洲传奇人物,松下公司创始人、被尊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83岁的松下幸之助。
  随行的新华社记者在报道中描述道:日本朋友向邓副总理介绍了松下电器公司生产各种电视机的概况。从1952年生产第一台电视机以来,截至1978年3月,这家公司已经生产了5000台电视机。邓副总理走进生产车间,参观了电视机组装生产线、自动插件装置以及检查成品等生产工序。离开车间后,邓副总理被邀请来到一间展览室,日本朋友向邓副总理介绍了陈列在这里的双画面电视、高速传真机、汉字编排装置、录像机、录像唱片、立体声唱机以及微波炉等产品。邓副总理在讲话中说,在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工业、电子仪表和自动化等都是必需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和生效,使两国的友好合作可以更加广阔地在多方面进行下去。邓副总理应主人的要求,在这家工厂的纪念册上题词:“中日友好前程似锦”。
  邓小平对松下的此次考察,给83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促使老人开始思考松下公司的中国攻略。在第二年,松下幸之助飞访中国,成为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国际级企业家,松下公司与中国政府签订了“技术协作第一号”协议,向上海灯泡厂提供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通过国际交流基金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赠送价值1.2亿日元的设备,松下公司的北京事务所随之开设。松下公司的率先进入中国,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其他日本公司纷涌而至,在其后的10年间,日本公司成为第一批中国市场的外来拓荒者。
  前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在《邓小平让中国富起来》的回忆文章中,记录了邓小平访日的另一个细节:中江在陪同途中问邓小平对日本的什么感兴趣,邓小平说中国老百姓冬天使用煤球,时常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他想知道日本有没有不产生一氧化碳的煤球。

  访日之后,邓小平旋访新加坡。李光耀在《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一书中回忆了这段经历。李光耀对邓小平印象深刻,以致他在书中写道:“邓小平是我所见过的领导人当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虽已年届74岁,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出乎李光耀预料的是,邓小平对新加坡的经济制度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他在回忆录中写道,“邓小平离开几个星期后,有人把北京《人民日报》刊登的有关新加坡的文章拿给我看。报道的路线改变了,纷纷把新加坡形容为一个花园城市。说这里的绿化、公共住房和旅游业都值得考察研究。我们不再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邓小平在第二年的一次演讲中说:‘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首先,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所交的35%税额归国家所有;第二,劳动收入都归工人;第三,外国投资带动了服务业。这些都是国家的收入。’他在1978年所看到的新加坡,为中国人要争取的最基本的成就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
  这些细节,在1978年的新闻报道中被淹没,人们只关注和称颂邓小平出访的种种政治意义,却没有发现他其实已经在为中国日后的经济制度改革汲取经验。邓小平是一个深思而慎行的人,当他提出某一个主张的时候,便表明他已经对此深思熟虑。在年底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让一部分城市先富起来”。他当时一口气列举了十来个城市,第一个就是深圳。
  当时在座做记录的经济学家于光远回忆说,邓小平提到的是“深圳”,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宝安”,还列举了为什么深圳可以先富起来的理由,可见邓小平注意深圳很久了,而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1979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
  1978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时代》年度人物”。这家在国际上影响重大的周刊用整整48页的系列文章介绍了年度人物邓小平和打开大门的中国,其开篇之作的标题是:“新中国的梦想家”(VisionaryofaNewChina)。
或许您还会喜欢:
洗脑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7
摘要:第1章导读全球最高端隐秘的心理学课程,一次彻底改变你思维逻辑的头脑风暴。讲述当今世界最高明的思想控制与精神绑架,从国家、宗教信仰的层面透析“思维的真相”,白宫智囊团、美国fbi、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总裁都在秘密学习!本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生物学、医学、犯罪学、传播学等多种学科。一本关于心理操控的百科全书,一本让你统治世界的心理学课程。 [点击阅读]
重口味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4
摘要:作者简介姚尧,女,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的内心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重口味爱好者,看过无数的cult片和恐怖电影。 [点击阅读]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4
摘要: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阴我30岁。我没房子,住在岳父母家。每天,我睡到上午十点钟起床,煮一大碗面条,狠狠地填饱肚子,然后出门“上班”。白天就不再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七点,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一天吃两顿,从不例外。我“上班”就是找一个网吧上网。 [点击阅读]
天生凉薄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3
摘要:1.轮回从来不相信有,所以睁开眼睛的琪安,对着满天血雨,只觉得是荒唐一梦。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不过是眨眼的瞬间,却换了个世界。固执的闭上眼睛,却干涩无泪。上天真是待她不薄,连死亡都要安排得这般曲折。前世,父母离异,各组家庭,只有她,是多余的。别人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只能低着头,任风吹干脸上早已凝结的泪;从来没觉得委屈,只是遗憾她成为了父母的拖累。 [点击阅读]
一千零一夜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5
摘要:相传古时候,在古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山努亚国王每天要娶一个女子来,在王宫过夜,但每到第二天雄鸡高唱的时候,便残酷地杀掉这个女子。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百姓在这种威胁下感到恐怖,纷纷带着女儿逃命他乡,但国王仍然只顾威逼宰相,每天替他寻找女子,供他取乐、虐杀。 [点击阅读]
炒股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9
摘要:股市给那些缺乏经济基础的人带来了以小钱赚大钱的机会。对那些才高志大者来说,股市简直就是一块经济福地。然而这个“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杀机四伏,偶有斩获虽然不难,要频频得手并非易事,而以此为生则更是对自我和人性的挑战。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5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催眠师手记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搭档表情平静而坦然地说:“是的,之前我并没有开过相关的诊所,也没有和任何人合作过。”我:“哦……那你为什么对我感兴趣呢?你怎么就能确定我们之间会有默契,并且足以支撑一个诊所经营下去?”搭档笑了:“我不会看错人的,或者说我看人很准。”我:“假如从心理学角度看,你这句话说得很不专业……”搭档点点头表示赞同:“非常不专业。”我:“……呃,我还没说完。 [点击阅读]
泡妞秘籍教程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13
摘要:心态篇1、女人爱钱是一种人的本性,这和对你真不真心没有必然的联系,我相信坐在“奔驰”内哭的女人一定比站在天桥底下笑的女人幸福!因为我只听过“贫穷夫妻百事哀”,但没听过“富贵夫妻百事哀”。2、要想泡到超爱的女人你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否则你最好自*解决。 [点击阅读]
人性的弱点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3
摘要:三十五年来,美国出版商出版了二十多万部各种不同的书,其中大部份是枯燥乏味的,许多是亏了本的。我说了”许多”吗?有一位列人世界上第一流的出版公司的负责人,最近这样对我承认说,他公司拥有七十五年的出版经验,可是每出版八本书,依旧有七本书是亏本的。那么我又如何还敢冒险,再写这本书呢?而且在我写好后,你又为什么要费事去读它呢?.是的,这两个都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点击阅读]
30岁前别结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6
摘要:序言剩女: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中国教育部,2007生活中万事皆有定时。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事业,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丈夫,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孩子们。我是38岁结的婚。而我之所有能够拥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晚婚。我亲爱的父母一度因为我这个“剩女”而忧心忡忡。 [点击阅读]
重生之夏日倾情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夏曦茫然的走在大街上,她只觉得眼前的这一切明明那么熟悉,可是却陌生的让她感到害怕和颤栗。10月的天,路上的行人多还是短袖打扮,可夏曦只觉得冷,她伸出双手试图环抱住自己,可是触眼所及的这双白皙纤细毫无瑕疵,缀着漂亮甲绘的手陌生的让她简直想尖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