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假曙光 - 第07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将近一年之后,雷西先生才与世长辞;然而纽约舆论一致认为是买画的事儿要了他的命。
  他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看到画后,当天便把他的律师请来,后来据说他重新立了遗嘱。由于痛风病复发,雷西先生卧床不起,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因此大家觉得,雷西夫人原来打算于是年秋天为画廊落成典礼而举办的晚会,还是延期“为宜”。这种变故使得雷西一家人闭口不提那些艺术品的问题。然而在雷西家外,它们却成了那年冬天的热门话题。
  据传。除了雷西先生,只有两个人见过那些画,一个是唐纳德森·肯特先生,因为他有到过意大利的殊荣;另一个是代理人里迪先生,因为是他从箱子里把画取出来的。面对雷西家纠缠不休的亲戚朋友,里迪先生非常谦恭地回答:“呃,事实上,我没有受过专门教育,无法鉴别画的真假优劣。仅能分辨它们的大小尺寸;这些画在我看来稍小了些……我是说,有点儿小……”
  据说,肯特先生曾相当坦率地对雷西先生表明心迹——人们风言风语地说,他竟然宣称在意大利从未见过刘易斯带回的那种画,还对它们是否真的购自意大利有所怀疑。但在公开场合,他始终态度暧昧,人们以为是小心谨慎,其实完全是胆小怕事。除了谨慎的一句:“这些问题完全无伤大体。”没人能套出他什么话来。
  据信雷西先生没敢去征求于扎尔家的意见。小约翰·于札尔才带回一幅拉斐尔,启然要尽量避免一番太伤感情的比较、雷西先生没有同他们,也没有同其他任何人再提过雷西画廊。然而遗嘱打开后人们才得知,他原来是将那些画遗赠给了儿子。两个女儿则分得剩余的全部财产,绝大多数不动产归雷西夫人所有。雷西夫人据说领受了某些指示。或许正是遵照其中某项要求,她编居半载便魂追雷西先生而去。在三一教堂墓地,她被安置在丈夫身边。她的遗嘱(和雷西先生的立于同一个星期,显然是他口授的)表明,准许刘易斯在有生之年一年获得五千美元;其余的,由女儿们平分。要知道,凭着雷西先生的节俭和苦心经营,他的资产已步入纽约最雄厚的家族之列。两个女儿,一个立即嫁到肯特家,另一个跟于扎尔家的公子结了婚,而后者,即萨拉。安(刘易斯从没有特别喜欢过她),晚年常做如是表白:“噢,不,我从来都不妒嫉可怜的哥哥有那些可笑的古画。瞧,我们有一幅拉斐尔呢”

  那幢房子矗立在第三马路和第十大街的夹角上。这是刘易斯·雷西的一位远亲的财产,最近落入他的手中,因为这位远亲立了一份“老纽约遗嘱”。根据遗孙他所有的亲戚,以关系疏密为准,均可不同程度地受益。这一个街区显得有些陈旧,房子也年久失修;不过由于刘易斯·雷西夫妇婚后一直隐居塔里镇,所以就立即搬了进去。
  他们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多大的注意。父亲去世后不到一年,刘易斯就和特里希·肯特结婚了。这桩联姻肯特夫妇不太情愿。他们甚至说什么侄女本可以找个更般配的;但由于他们的一个尚未结婚的儿子总是表现出对特里希深切的同情,他们经过慎重考虑,认为,毕竟把她嫁出去总比让她纠缠比尔强。
  刘易斯·雷西夫妇已结婚四年,在这一段岁月里他们已经把纽约彻底忘体,好像他们背井离乡已有半个世纪似的。在那里他们都不曾展露头角。特里希本来只不过是肯特家的灰姑娘。刘易斯作为雷西家百万资产的继承人,倒曾显赫一时,但那段痛苦的插曲将此一笔勾销,最终剥夺了他的继承权。
  他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所以,当刘易斯宣布说自己继承了埃比尼泽舅舅的房子时,正在给婴儿毛毯上绣花的妻子几乎连头都没有抬。
  “埃比尼泽舅舅在纽约的房子?”
  他长出了一口气。“现在我能办画展了。”
  帧,刘易斯——”她扔下毛毯。“我们要住在那儿吗?”
  “当然,房子相当宽敞。我想拿一楼的两间角屋当展室,那两间房子光线适中,埃比尼泽表兄的后事就是在那儿料理的。
  “噢,刘易斯——”
  如果有什么能使刘易斯相信自己意志的力量,那便是他妻子的态度。只需听听那绝对服从的南叱细语。他就会感到父亲的某种专断涌上心头;自然他希望更通情达理地运用这种力量。
  “你会喜欢的吧,特里希?我知道。你在这儿闷得慌。”
  “她的脸刷地一红。“闷?有你呢,亲爱的?再说,我喜欢乡村。不过我也会喜欢第十大街的。只是——你说房子需要维修?”
  他坚定地点了点头。“我打算借点钱。如果有必要——”他压低嗓音——“我将把画当作抵押。”

  他看见她睁大了眼睛。“噢,那可不行!我还有好些省钱的法子呢!”
  他把一只手放到妻子的手上,把脸侧过去。因为他知道这样比正面看她要强有力得多。他不敢保证妻子完全领会了他关于这些画的意图;甚至拿不准自己是否希望她领会。现在他每周都去纽约,神秘而又郑重其事地忙碌着种种计划、说明书和其它名目繁多的商务;而特里希则待在塔里镇,熬着炎炎夏日,等待着小生命的降临。
  夏末,一个小女孩诞生了,洗礼时被命名为路易莎;孩子几个星期天的时候,刘易斯·雷西离开乡下举家迁往纽约。
  “这下可好了!”刘易斯心里想着。马车在第十街的鹅卵石路面上颠簸着向埃比尼泽表兄的房子驶去。
  马车停住了。刘易斯把妻子扶下车,保姆抱着婴儿踉在后面。他们一齐站定了,仰头看着房屋的正面。
  “噢,刘易斯——”特里希倒抽了一口气;甚至小路易莎也发出赞同的哭声。
  大门上,——埃比尼泽表兄那体面、保守而且极其独特的前门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大招牌,上面刻着:
  基督都艺术画廊
  周日2—4时开放
  入场费25美分 儿童10美分
  刘易斯看到妻子脸色变得苍白,连忙搂住她。“相信我,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把那些画搞得家喻户晓。必须让它们出名,”他说着,心中涌起了昔日的热情。
  “是的,亲爱的,当然。可……向大家?公开?”
  “如果只给朋友们看,那有何用呢?他们的看法已经形成了。”
  她叹了一口气表示认可。“不过……入场费……”
  “如果以后我们负担得起,画廊将免费开放。但在此其间——”
  “噢,刘易斯,我完全理解!”妻子紧依着他,勇敢地从庄严的招牌底下走过。还在抗议的孩子跟在后面。
  “终于要看到那些画重见天日啦!”她高声说,便一转身走进门厅,扑到丈夫怀里。
  “它们只需要……让人欣赏。”他回答道,受到妻子的鼓励,满面放光。
  自从隐居乡里,刘易斯形成了一套生活制度,不看报纸就成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妻子也积极效仿。他们生活在远离尘世的密封的小圈子里,好像塔里镇的小屋坐落在另外一个更幸福美好的星球上似的。

  然而,基督教艺术画廊开放以后,刘易斯认为他有责任违背这种态度。于是便悄悄冲出去买了些重要的报刊。再回到家时,他径直去了婴儿室。他知道,特里希总在那时给小姑娘洗澡。然而这时已比他料想的来得晚……这个仪式已经完了,婴儿已经在那简朴的小床上躺下睡着了,母亲蜷着身子坐在炉火旁,双手捂着脸。刘易斯立即猜到她也看见了那些报纸。
  “特里希,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她抬起一张泪痕斑斑的脸。“噢,亲爱的!我原以为你从来不看报。”
  “平常并不看。可是我认为我有责任——”
  “是啊,我明白。可是正如你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只需要耐心和毅力。”
  她迟疑了一下,然后张开双臂抱住他,头贴在他的胸脯上;“最亲爱的,只是我最近又仔细算了一下帐;即使我们只在婴儿室里生火,别的地方的火都不生了,那间房和看守的工资恐怕……尤其要是画廊每天对外开放的话……”
  “我也想过这件事了;从今以后我自己充当门房和看守好了。”
  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直盯着她的眼睛。“这是考验,”他想道。她那黑红的脸庞变白了,双眼睁得老大,竭力想抑制住即将夺眶而出的泪珠。然后她用欢快的声音说。“这会挺有意思的,是吗,刘易斯?听听人们说些什么……,因为一旦人们对这些画了解得多一点,看懂了,他们肯定会说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对吗?”她转过身抱起了熟睡中的路易莎。“对吗?哦,你这个小宝贝,小宝贝呀。”
  刘易斯也转过了身,啊,全纽约不会有第二个女人能够这样做!他能够听到全城的人们都在议论这件新的丑闻,他亲自给这些画当讲解——而她对冷嘲热讽更为敏感,却又不大为使徒热忱所动,那种嘲笑声在她耳朵里会发出多大的回响呀。然而他这种痛苦仅仅转瞬即逝。无时无刻盘踞在他心头的唯一的想法是,只有使人们知道这些画、才能替自己辩白;所以他不能再在小事上费神。无知的记者们的嘲笑吓不倒他;一旦这些画被有教养、有头脑的人看到了,它们就会为自己辩白的——尤其要是他能在场进行讲解的话。
或许您还会喜欢: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一我有十五年不到韦尔洛臬去了。今年秋末,为了到我的老友塞华尔的围场里打猎,我才重新去了一遭。那时候,他已经派人在韦尔洛臬重新盖好了他那座被普鲁士人破坏的古堡。我非常心爱那个地方,世上真有许多美妙的角落,教人看见就得到一种悦目的快感,使我们不由得想亲身领略一下它的美。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葬礼之后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老蓝斯坎伯拖着蹒跚的脚步,一个房间接一个房间地,逐一拉起房里的百叶窗。他那粘湿的双眼,不时地望向窗外,挤出了满脸的皱纹。他们就快要从火葬场回来了。他老迈的脚步加快了些。窗子这么多。“思德比府邸”是一幢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哥德式大建筑。每个房间的窗帘都是豪华锦缎或天鹅绒,有些墙面上仍旧系挂着丝绸,尽管这些都已年久褪色。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