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假曙光 - 第0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一座微小的威尼斯教堂,充其量也只是一座附属教堂,一座很不起眼的小教堂。旅游指南上提都不提它,刘易斯·雷西的眼睛豁然开朗了。要不是跟那位英国青年在勃朗峰边邂逅,刘易斯·雷西就永远不会听说有这么一个地方;可是他还会听说什么值得了解的地方呢,他感到纳闷。
  他久久地伫立在那里,凝神注视着一幅幅壁画,起初并不喜欢——他现在承认——因为人物的姿态有点生硬,因为他们的衣着细腻到幼稚的程度(跟乔舒亚爵士的《艺术讲话》教他欣赏的大画家笔下的那种壮丽的衣饰迥然不同),因为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显得天真没有表情——因为就连那些白胡子老人好像也很年轻。后来,他的目光突然落到其中一张脸上:那是一张少女的脸,圆圆的脸蛋,高高的颧骨,两只眼睛相距很远,头上戴着珍珠编结的精致的头饰。呀,这就是特里希——活脱脱的特里希·肯特!绝对不能认为这位小姐“相貌平平”,她正是那种故事中屡讲不衰的绝代公主,她居住的地方真是一座仙境啊——那里到处是身体矫健的少年,圆脸撅嘴的少女,满面红光的老人。皮肤黝黑发亮的黑人;美丽的鸟,可爱的猫,还有那正在咬啮的兔子——周围是金色的栏杆,粉红色和蓝色相间的柱廊,月桂花环从象牙色的阳台上悬垂下来,夏日大海衬托的圆顶和尖塔!“刘易斯望着这一幅景象渐渐入了神,忘记了他来意大利欣赏那些艺术家们的华丽的衣饰、高超的情趣和朦胧的背景所感到的遗憾——忘记了萨索费拉托、圭多·雷尼、卡洛·多尔奇、洛斯帕尼奥莱托、卡拉西奇兄弟,甚至拉斐尔的《基督变容》,尽管他知道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幅图。
  此后,他几乎看遍了意大利艺术必须展示的一切,到过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去波洛尼亚钻研折中派,去帕尔马研究柯勒乔和朱利奥·罗马诺。而那初次的景象在他的双唇间播下了一粒魔种,它让你听见鸟儿的讲话,小草的细语。即便他的英国朋友不在他身边继续向他指点、解说、启发,刘易斯·雷西自信那小巧的圣乌尔苏拉圆圆的脸庞也会带着他万无一失、信心百倍地一一观赏可与她媲美的人物。她已成为他的试金石,他的吉星;当他仔细端详过她那惊异的少女的眼睛,细察过她的织锦上的精美图案之后,所有那些面部表情温顺,裹着红、蓝色彩笔绘成的袍子的圣母像在他眼里似乎显得多么的乏味!他现在可能还十分清楚地记得那一天他连比雅特丽齐·沉西都放弃了……至于出自卡洛·多尔奇之手的那位裸体的胖玛格德琳,懒洋洋地倚在一本她并未读的书上,以那高妙的老样子向观赏者做媚眼……呸!圣乌尔苏拉不见得非要把他从她手中搭救出来不可……

  他的眼光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的艺术世界。他的使命是要向他人揭示这个世界——他,渺小而无知的刘易斯·雷西,“要不是上帝赐福,”还有勃朗峰的那次机遇,他也许走到尽头了!成群结伙的那不勒斯丐童,黑黢黢的僧侣,打转儿的先知,无精打采的圣母,臀部粉红的爱神,也许要和他一起乘坐新式快速班轮回家了,一想到这里他就不寒而栗。
  他的激动有点像使徒的迷醉。几小时后,他不仅要去拥抱特里希,与他可敬的父母团聚;而且要前去向呆在萨尔瓦多·罗萨和洛斯帕尼奥莱托的黑暗之中的他们宣讲新的福音……
  使刘易斯深有感触的第一件事便是桑德湾房屋的矮小与雷西先生的高大。
  他本来期待着接受相反的印象。在他的记忆中,那座装饰过的托斯卡纳式别墅,哪怕与所谓的原型相比,仍旧保留着某些宏伟气派。或许,正是这些原型的通风间距与光秃秃的地板跟“高岬”的昂贵的地毯与明亮的炉火之间的鲜明对照增强了他对后者的回忆——满桌丰盛的菜肴不时在脑海里闪过,当然更进一步加深了印象。然而,雷西先生的形象却变小了。在儿子回首往事时,有关父亲的一切似乎都那么狭隘,不成熟。简直稚气十足。例如,他对埃德加·坡态度蛮横——在刘易斯眼里他仍不失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尽管此后他听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旋律;他对自己的女眷苛求而凶暴;他对现在充斥儿子头脑的大多数事情、书籍、人物、思想茫然无知,却又浑然不觉。尤其是他对艺术鉴赏表现出的高傲和无能。雷西先生读书范围狭窄——刘易斯认为,他充其量也只是在茶余饭后从奈特的《名家浅尝》中乱抓一点,漫不经心地浏览浏览——雷西先生并不装出一副博览群书的样子,他满不在乎地说,这种事儿留给“书呆子们”好了。可是在艺术问题上,他固执己见、直言不讳,准备着搬出著名权威和市场价格来为自己的见解进行辩护,显而易见,正如他与儿子告别谈话中表示的那样,问题是哪些早期大师应当有入选雷西藏画的荣幸。

  这位青年对这些看法也没有感到不耐烦,美洲与欧洲相隔遥远,雷西先生旅游欧洲已是多年前的往事。他不知道他所欣赏的东西已经不值得欣赏了,这也难怪。至于不知个中原因,则更是无可厚非的。在他父亲的青年时代,刘易斯心灵所跪拜的那些画实际上还未被发现,甚至还未被学美术的学生和评论家所发现。一个美国绅士既妄自尊大,又给他的信使竹以高薪给他展示公认的“杰作”——他怎么会猜到每当他全神贯注地站在一幅萨索弗拉托或卡洛·多尔奇的画前时,一件无人知晓的瑰宝就潜藏在附近的灰尘和蛛网下面呢?
  不会的。刘易斯感到的只是宽容和理解。这种观点并不是为了增大父亲的形象;而是当年轻人走进了书房时。雷西先生因痛风病一动不动坐在那里,那条伸展在沙发上、包皮扎起来的腿似乎是宽容的另一原因……
  后来刘易斯回想道,也许正是父亲卧倒的姿势,他那硕大的块头在沙发上鼓起的样子,以及那条像一座山脊似的伸出去的瘸腿,使他好像突然之间填满了整个屋子。要不然就是他那在屋外都能听得见的暴躁的轰鸣声,凶狠地驱散雷西夫人和女儿们的声音:“喂,女士们,如果拥抱亲吻完了,我倒想和儿子呆一会儿。”然而,说来奇怪,妈妈和女儿们连同她们的裙环和荷叶边一起撤走后,书房似乎变得更小了,刘易斯本人觉得更像一个没有石子的大卫①
  ①大卫;《圣经》中的人物,曾用机弦甩石战胜非利士人。参见《撒母耳记上》第十七章。
  “好啦,我的孩子,”他的父亲红着脸、喘着气喊道,“你又回到家了。肯定有许多历险故事要讲;还带来几幅杰作让我瞧,因为我从大把大把花我的钱的情况就猜出来了。”

  “嗨,说到杰作,先生,那当然啦,”刘易斯傻笑着说,一面又感到奇怪,他的声音听起来像笛声一般空洞,他的笑容是有意识地用了好大劲儿才强装出来的。“好——好,”雷西先生一边赞许,一边挥动着一只似乎要成熟得需要包皮扎的紫色的手,“我想,里迪执行了我的命令吧?操心把那些画儿和你的一大堆行李安放在运河街了?”
  “是的,先生,里迪先生带着准确无误的指令到码头上等着,要知道他总是执行你的命令的,”刘易斯带着点儿讽刺的唿哨,壮着胆子说。
  雷西先生怒目而视了。“里迪先生,”他说,“是按我的吩咐办事的,要是这就是你的意思的话;要不然他不可能被我雇用三十多年。”
  刘易斯默不作声,他父亲用挑剔的目光打量着他。“你看起来长胖了,身体还好吧?好啦……好啦……罗伯特·于扎尔先生和他的女儿们今晚在这儿吃饭,对了,他们一定等着看法国最时兴的领圈、马甲呢。马尔维娜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是你的妹妹们告诉我的。”雷西先生捐着嘴轻声笑了笑,刘易斯心想。“我知道这是于扎尔家的长女!”这时一丝寒意透过了脊梁。
  “至于这些画嘛,”雷西先生劲头逐渐上来了,继续说道,“你都看见了,我被这可恶的病痛折磨倒了,在医生们使我站起来之前,我只好躺在这里努力去想象在新画廊里你的珍宝是个什么样儿。我心爱的孩子,在这期间,不用说这些画经过我的检查、挂好以后才可以让别人看。里迪必须马上打开行李取出画儿;我们下个月搬进城后,要是上帝许可,雷西夫人要举行一次纽约有史以来最排场的晚会。好炫耀炫耀我儿子的收藏品,也许。……呃,对吧?……来庆祝他历史中又一个重要的事件。”
  刘易斯听了,只是轻轻地,但又敬重地笑了笑。他的眼前模模糊糊地出现了特里希·肯特那张热切的脸庞。
  “呃,好吧,我明天见她,”他想道,一离开父亲,他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安妮日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92 人气:2
摘要:Frank and Mirjam Pressler Translated by Susan MassottyBOOK FLAPAnne Frank's 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is among the most enduring document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点击阅读]
将军的女儿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这个座位有人吗?”我向独自坐在酒吧休息室里的那位年轻而有魅力的女士问道。她正在看报,抬头看了我一眼,但没有回答。我在她对面坐了下来,把我的啤酒放在两人之间的桌子上。她又看起报来,并慢慢喝着波旁威士忌①和可口可乐混合的饮料。我又问她:“你经常来这儿吗?”①这是原产于美国肯塔基州波旁的一种主要用玉米酿制的威士忌酒。“走开。”“你的暗号是什么?”“别捣乱。”“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没有。 [点击阅读]
庄园迷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范-赖多克夫人站在镜子前,又往后退了一小步,叹了一口气。“唉,只好这样了,”她低声说,“你觉得还可以吗,简?”马普尔小姐仔细打量着服装设计大师莱范理的这件作品,“我觉得这件外衣十分漂亮。”她说。“这件衣服还可以。”范-赖多克夫人说完又叹了一口飞,“帮我把它脱下来,斯蒂芬尼。”她说。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仆顺着范-赖多克夫人往上伸起的双臂小心地把衣服脱下来,女仆的头发灰色,有些干瘪的嘴显得挺小。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时间机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时间旅行者正在给我们讲解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他灰色的眼睛闪动着,显得神采奕奕,平日里他的面孔总是苍白得没有一点血色,但是此刻却由于激动和兴奋泛出红光。壁炉里火光熊熊,白炽灯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辉,捕捉着我们玻璃杯中滚动的气泡。我们坐的椅子,是他设计的专利产品,与其说是我们坐在椅子上面,还不如说是椅子在拥抱和爱抚我们。 [点击阅读]
末日逼近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萨莉!”哼了一声。“醒醒,萨莉!”“别……闹!”她含糊地应道,这次加大了嗓门。他更用力地推。“醒醒,快醒醒!”查理?是查理的声音,是在叫她。有多久了呢?她慢慢清醒过来。第一眼瞥到的是床头柜上的闹钟。两点一刻。这会儿查理不可能在家,他应该在值班的。等看清了他的面孔,萨莉心中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出事了。丈夫脸色惨白,鼓着眼睛,一手拿着汽车钥匙,一手还在用力地推她,似乎根本没有发现她已经睁开了眼睛。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简爱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中的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