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绞刑架下的报告 - 小说《绞刑架下的报告》第八章一小段历史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九四三年六月九日。在我的牢房门前挂着一根吊裤带。那是我的吊裤带。这是押解的标记。今天夜里他们就要把我押送到帝国法庭去听候判决了……事情就是这样,在我生命的边缘上,时光正在贪婪地啃嚼着最后的几口。在庞克拉茨监狱度过的四百一十一天快得不可思议。还剩下多少天呢?我将在什么地方度过这些日子呢?又将怎样度过呢?
  在这些日子里,我将很难再有写作的机会。那么,这就是最后的叙述了。对于这一小段历史,我显然是最后一个活的见证。
  ……
  一九四一年二月,捷克共|产|党的全部中央委员以及准备万一出事时接替他们的领导人全部被捕了。党为什么会遭到这样严重的打击,现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证据。关于这个,有一天盖世太保的头头们在受审时也许会供出来的。我也像佩切克宫的杂役一样想仔细弄明白这事的真相,但是白费工夫。
  当然这事少不了有奸细的破坏,但多半是由于不谨慎。两年来地下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些同志的警惕性多少有些放松。地下组织扩大了,经常有新同志参加到工作中来,有些人本来应该暂时作为候补人员在一边等待一下的。机构扩大了,庞大得难以控制。敌人对党中央的袭击显然蓄谋已久,在他们快要进攻苏联的时候就向我们下手了。
  开始我不知道逮捕的范围有多大。我还等着我平日的联络员,但他没有来。一个月后,我才知道发生了非常严重的事情,不允许这样傻等下去。我只好独自去寻找关系,别的同志也这样做。
  我首先找到了洪扎·维斯科奇尔,他是捷克中部地区的领导人。他是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他搜集了一些材料准备出版《红色权利报》,党没有中央机关报是不行的。我写了一篇社论,但是我们俩又决定把全部材料(我还没有看过这些材料)印成五一节的传单,而不作为《红色权利报》,因为另外一些同志已经在别处出版了《红色权利报》,尽管印得相当简陋。
  我们进行了几个月游击式的工作。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这个打击不能置它于死地。几百个新同志决心接替牺牲了的领导人的岗位,担负起他们留下的未完成的工作,使这个组织的基础不致被瓦解或陷于瘫痪。但仍然没有中央的领导,游击式的工作中蕴藏着极大的危险:因为在这最紧要的关头——德寇准备进攻苏联时——我们的步调可能会不一致。
  在我所收到的几期以游击方式出版的《红色权利报》上,我认出了一个老练的政治家的手笔。而别的一些同志也从我们出版的、可惜并不十分成功的五一节传单上,看出有可信赖的人存在。于是我们开始相互寻找。
  好像在密林里相互寻找一样。我们一听到声音就跟踪追迹,但却从另一边传来了呼唤声。沉重的损失,使得全党更加谨慎、更加警惕,如果党中央机关的两个同志要碰头,就必须通过他们双方以及其他负责联系的人所设下的试探或暗号的重重障碍。这一回就更困难了,因为我不知道那“另一边”的人是谁,而他也同我一样,不知道对方是谁。
  最后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联系人。就是优秀的青年米洛什·涅德维特医生,他成了我们的第一个联络员。这事也有偶然性。一九四一年六月中旬,我病倒了,打发丽达去请他来给我看玻他立即来到巴克萨家里,我们就在那儿把事情谈妥了。原来他就是受了委托来寻找“另一边”的人,他根本没有想到那“另一边”就是我。相反地,他也像那一边所有的人一样,以为我被捕了,并且很可能已经牺牲了。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希特勒向苏联进犯。就在那天晚上,我们还同洪扎·维斯科奇尔一起印发了一份传单,阐明这次进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六月三十日,我和我寻找了这么久的那个人会面了。他来到了我约定的联络点,因为他已经知道将同谁会面。而我那时还不知道将同谁会面。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从敞开的窗口飘进来槐花的清香,这正是情人幽会的美妙时刻。而我们却拉下窗幔,打开了灯,互相拥抱起来。原来他就是洪扎·齐卡。
  原来一九四一年二月里,并不是全部中央委员都被捕了。
  中委之一的齐卡得以幸免。我早就认识他,并且早就爱戴他了。但只是现在,当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才真正认识了他。圆圆的脸,总是笑眯眯的,像个慈祥的大伯,而在党的工作中却表现出坚决果断,毫不妥协,有信心,有决心。他不知道,而且也不愿知道还有比党交给他的任务更重要的事。
  为了完成党的任务,他可以放弃一切。他爱人们,人们也爱他,但他从来不以无原则的宽大博取别人的爱。
  只用几分钟我们就把事情商量好了。过了几天我认识了第三个新的领导成员,这就是洪扎·切尔尼,他早在五月间就同齐卡取得了联系。他是一个身材魁梧、风度潇洒的小伙子,同群众关系很融洽。他在西班牙打过仗,大战开始后,他带着一叶被打穿了的肺,经过纳粹德国回到了祖国,还留着几分军人的气质,具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是一个有才干、有首创精神的人。
  几个月的紧张战斗和纯洁的友谊把我们紧密地团结起来。我们这三个人的性格和能力是相互补充的。齐卡是一个干练的组织家,认真而精细,办事严谨,不会被任何一句圆滑的话弄糊涂。他深究每一则消息,刨根问底,从多方面分析研究每一个建议,热诚却又铁面无私地监督每一项决议的执行。领导怠工和准备武装斗争的切尔尼,用军人的方式思考问题,机敏而有魄力。他精力充沛,不知疲倦,总能成功地找到新的工作方法和新的群众。而我呢,是一个宣传鼓动者,一个新闻记者,会凭自己的嗅觉工作,有点幻想家的气质,为了平衡也兼有点批评家的气质。
  职务的划分与其说是分工,倒不如说是分头负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全部工作,哪儿需要就分头上哪儿去。
  工作是不轻的。党在二月份受到的创伤还没有复原。所有的联系都中断了,有些地方的组织全部被破坏了,有的虽然保存下来,但接不上关系。一些组织、一些工厂,甚至整个地区几个月都跟中央断了关系。在关系接上之前,我们只好依靠中央的机关报,希望它能到达他们手中来代替领导。我们没有联络点,也不能利用过去的联络点,怕有人监视着这些地方。最初我们还缺少活动的经费,粮食给养也十分困难,许多事情都得从头做起……这一切恰恰出现在党已经不能只做恢复和准备工作的时期。在德寇进攻苏联的日子里,党应该直接参加战斗,组织反对占领者的后方战线,在敌后发动小规模的战斗,这不仅要靠党组织本身的力量,而且要动员起全民的力量来进行。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的准备时期,党不仅对德国警察,就是对于人民也是极其隐秘的。现在,党受到创伤,它在占领者面前应该更加秘密,更加改进自己的工作,但是在人民面前它却应当从隐秘转向公开,应当同党外人士建立联系,应该向全国人民和每一个决心为自由而战的人开门,同他们结成同盟,用直接的行动把那些还在犹豫的人引向斗争。

  到一九四一年九月初,我们初步能够这样说:虽然还不能说已经把严重破坏的组织恢复起来——我们离这个还远着呢,但是我们却有了一个组织得牢固的核心,这个核心本身已经能够,至少部分地能够完成一些重大的任务。党的活动明显地恢复了。各个工厂的怠工和罢工的次数在增加,——九月底,他们派了亨德里希来对付我们。
  第一次戒严并没有摧毁那正在增长起来的积极反抗,但是把它削弱了,党受到了新的打击。特别是布拉格地区的党组织和青年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一批党的宝贵的干部:扬·克雷依奇、什坦茨尔、米洛什·克拉斯尼和别的许多人都牺牲了。
  每次遭到打击之后,都可以看到党是多么不可摧毁。一个战士倒下了,——如果另一个人代替不了他的话,就会有两个或三个人站到他的岗位上去。一九四二年初,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坚强的组织,虽然它还没有包皮括所有的部门,也远没有达到一九四一年二月的规模,但是它有能力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完成党的任务了。虽然我们大家都分担了这项工作,但主要应归功于洪扎·齐卡。
  关于我们在出版方面所做的工作,将来可以从同志们秘密保存在地下室或阁楼上的文献资料中找到足够的证据,我在这里就不必多说了。
  我们的报纸传播得很广,不仅党内的同志读,而且党外人士也读。它大部分是在许多各自独立而相互严格隔离的秘密“印刷所”里用复印机印出来的。根据形势的需要,经常出版很快。比如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斯大林同志给苏联军队的命令,二月二十四日夜晚就已经传到第一批读者的手中了。印刷人员出色地工作着,如医生组,特别是“富克斯——洛伦兹”这个组,他们除了出版报纸,还出版了全世界反希特勒的情况报道。为了节省人力,其余的工作都由我亲自承担。还准备了一个万一我出事时可以代替我工作的人。在我被捕后,他就接替了我的工作,一直干到现在。
  我们建立了极其简单的机构,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可以尽量少用人。我们缩减了一长串的联络点,因为一九四一年二月的经验证明,过多的联络点不但不能保护党的机构,反而会使它受到威胁。对我们个人来说这样做的危险性是增加了,但对于整个党却安全得多。像二月里的那种打击就不会再重复了。

  因此,在我被捕后,中央委员会只要补上一个新的成员,就可以安然地继续自己的工作。至于候补的人是谁,连我最亲近的战友都一点不知道。
  洪扎·齐卡是在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七日夜里被捕的。
  这又是一次不幸的偶然机会造成的。那是在亨德里希被刺的当天晚上,占领者的全部机构都开动起来,在布拉格全城进行搜捕。他们也闯进了斯特舍肖维采的住宅,恰好齐卡那天晚上正躲在那里。他的证件齐全,显然是可以逃脱他们注意的。但他不愿连累这个善良的家庭,就试图从三楼的窗口跳下去逃走,但他摔倒了,脊椎受了致命的伤,被送进了监狱医院,盖世太保对落到他们手里的这个人毫无所知。十八天以后,才在对照片的时候认出了他,于是就把这个生命垂危的人送到了佩切克宫受审。我被传去对质时,在那里同他见了最后一面。我们紧紧握手,他面带亲切的微笑对我说:“祝你健康,尤拉。”
  这就是他们从他嘴里听到的唯一的一句话。此后他就再也没说过一个字了。他脸上挨了几下,失去了知觉,没过几小时就死了。
  五月二十九日我就知道他被捕的事。我们的“触须”的工作做得很好。经过他们的协助,我和他商定了今后工作的大体步骤,后来又做了些补充修改,洪扎·切尔尼也同意按这个步骤进行工作。这就是我们这届中委的最后一个决议了。
  洪扎·切尔尼是在一九四二年夏天被捕的。这次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于同切尔尼联系的扬·波科尔尼严重地违反了纪律。波科尔尼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应有的立常他在被拷问几个小时后(的确是够受的,但他能期待别的什么呢?)供出了他和切尔尼碰头的联络点。这就使洪扎被跟踪上了。几天以后他便落入了盖世太保的手里。
  他们把他抓来后,立刻叫我去对质。
  “你认识他吗?”
  “不认识。”
  我们的回答是一致的。之后他就完全拒绝开口。他的旧伤使他经不住长时间的折磨。他很快就昏厥过去了。还没等到第二次提审,他就知道了详情,于是就照着我们的决定行事。
  他们没有从他嘴里得到任何东西。他们把他牢牢地禁闭起来,长时间地等待,企图用别人的新口供来逼十他说话,但是没有结果。
  监狱没有能改变他。他仍然生气勃勃、快乐而勇敢,他还继续给活着的人指出生活的前景,而他自己,却只有死。
  一九四三年四月底,他们突然把他从庞克拉茨监狱押走了。我不知道他们把他送到哪里去。不过在这里,突然被送走的人,照例是凶多吉少的。当然,也可能猜得不对。但是我想,我们俩是不会再见面了。
  我们对死亡有足够的估计。我们都知道:一旦落到盖世太保手里,就不会再有生还的希望。在这里我们正是根据这一点来行动的。
  瞧,我的戏也快收场了。我已经写不完了。我无法知道它的结局。这已经不是戏。这是生活。
  生活里是没有观众的。
  幕已经揭开。
  人们,我是爱你们的。你们可要警惕埃
  一九四三年六月九日
  尤利乌斯·伏契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惹我你就死定了
作者:佚名
章节:139 人气:0
摘要:“喂,你去见男朋友,我干嘛要跟着啊?”“嘻嘻,我和宗浩说好了,要带你去见他的啊^o^”晕~-_-^,这么闷热的天,本来就够闹心的了,还要去给朋友当电灯泡,可怜芳龄十八的我啊,这些年都干嘛了?我好想有个男人啊,做梦都想…“朴宗浩有什么呀?他是公高的吧?公高那帮小子太危险了,你离他们远点儿。 [点击阅读]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