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江南三部曲 - 第三部-春尽江南 第二章 葫芦案 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 葫芦案
  1
  庞家玉厌恶自己的婆婆。甚至在心里,暗暗地盼着她早死。从理论上说,婆婆每次生病,都隐含着某种希望。遗憾的是,她的那些病,或轻或重,她总有办法让自己康复。每当家玉被这种恶毒的念头所控制的时候,她都会深陷在一种尖锐的罪恶感之中,并为自己的不孝和冷酷感到恐惧。这种罪恶感在折磨她的同时,也会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家玉会尽己所能,对婆婆表示善意和关心,来抵消自己内心的那种不祥的罪恶感。
  这当然显得做作而虚伪。
  饱经风霜、目光犀利的张金芳自然不会看不出来。通常的情形是,庞家玉对婆婆越好,她们之间的冷漠与隔阂也就越深。这种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家玉又回到了她的起点——她觉得这样的人,还是早一点死掉的好。
  端午曾劝她将婆婆当成她自己的母亲来伺奉,所谓随遇而安,逆来顺受。对此,家玉完全不可接受。
  她自己的母亲,在家玉五岁那一年就死去了。家玉对她的记忆,仅限于皮夹子中多年珍藏着的一枚小小的相片。母亲永远停在了29岁。一度是她的姐姐,近来则变成了妹妹。父亲嗜酒如命,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就带着她搬进了邻村一个年轻的寡妇家。后来,通过人工受孕,还给那寡妇生了个儿子。家玉是在呵斥和冷眼中长大的,在任何时候都会有一种无所依傍的碍事之感。她与端午结婚后,父女俩更少来往。每次父亲到鹤浦来看望女儿,仅仅是为了跟她要钱。后来,随着家玉的经济条件大为改观,她开始定期给父亲汇款,父亲基本上就不来打搅她了。
  与许多婆媳失和的家庭不同,庞家玉对婆婆的邋遢、唠叨和独断专横都能忍受,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婆婆的说话方式。如果与元庆或端午说话,婆婆通常直截了当,无所顾忌,甚至不避粗口。而对家玉就完全不同了。她总是以一种寓言的方式跟她说话,通常是以“我来跟你说个故事”这样的开场白起始,以“你能明白我说的话吗”来结束。她故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动物,最为常见的是狗。在大部分情形之下,婆婆那些离奇而晦涩的故事中的“微言大义”,并不容易领会。每次去梅城看望她,家玉都会像一个小学生面对考试一样惶惶不安。那些深奥莫测的故事难以消化,憋在她心里,就像憋着一泡尿。
  端午对她的遭遇不仅没有丝毫的同情,反而因此对她冷嘲热讽:“你现在知道了吧,在日常生活中,法律和逻辑其实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
  在她和端午刚结婚的那段日子里,婆婆就给她讲了一个公狗和母狗打架的故事,沉闷而冗长。根据端午事后的解释,这个故事尽管情节跌宕起伏,枝蔓婆娑,其中的寓言倒也十分简单。母亲的意思无非是说,在家庭生活中,母狗要绝对服从公狗。

  另有一次,婆婆跟家玉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角换成了公羊和母羊):公羊和母羊如何贪图享受,生活放纵,如何不顾将来,只顾眼前,最后年老力衰,百事颓唐,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悲惨结局。这一次,家玉似乎很快就搞清楚了婆婆的意图,她喜滋滋地把故事向丈夫复述了一遍,然后得出了她的结论:
  “妈妈的意思,会不会是告诫我们,婚后要注意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免得日后老了,陷入贫穷和困顿?”
  端午却苦笑着摇了摇头,对她道:“你把妈妈的话完全理解反了。”
  “那么,她的意思是不是要我们注意环境保护,不要对地球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她哪有那么高的见识。”
  “那她到底是个啥意思?”
  “她的意思,唉,无非是希望我们要一个孩子。”
  “妈的!”
  家玉轻轻地骂了一句,只能又一次责怪自己的愚昧和迟钝了。
  还有一次,家玉去梅城调查一名高中生肢解班主任的案件,顺道去看望婆婆。她将家玉叫到自己的床边坐下,花了足足三个小时,给家玉讲述了一条老狗被人遗弃在荒郊野岭,“因心脏病发作”无人知晓,最终悲惨死去的故事。由于婆婆那时受健忘症的影响,她把这个故事一连讲了三遍。家玉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得向端午求教。端午只听了个开头,就打断了她的复述,笑道:“这个故事同样没什么新意。她是想搬到鹤浦来,和我们一起住。这话她已经跟我提到过好几次了。”
  “想都别想!”家玉似乎完全失去了理智,“如果你不想跟我马上离婚的话,就请你老娘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
  话虽这么说,家玉心里其实也十分明白:在婆婆那深不可测的大脑中所闪过的任何一个念头,都是不可能“打消”的,需要打消的,恰恰是自己脆弱的自我和自尊。婆婆的惩罚如期而至。这一次,她可不愿意多费口舌,讲什么羊啊狗啊一类的寓言故事,而是干脆对她不予理睬。婆媳之间的“禁语游戏”,竟持续了一年零三个月。甚至在大年初一,家玉去给婆婆拜年时,她照样装聋作哑。
  在这之后,庞家玉倒是确实考虑过与端午离婚的事,甚至为离婚协议打了多次腹稿。因为,她觉得自己一分钟都不能忍受了。当她试着向端午提出离婚一事的时候,令她吃惊的是,端午一点都不吃惊。他只是略微沉默了一小会儿,就以极其严肃的口吻对妻子道:
  “你这么说,是认真的吗?”
  家玉不得不再次收回自己刚才的话,找了个地方痛哭了一场。婆婆惩罚她的手段总是如此高明,往往还未出手,家玉就自动崩溃了。婆婆从不屑于直接折磨对方,而是希望对方自己折磨自己。庞家玉只能屈服。

  经过慎重考虑,家玉主动向端午提出了一个替代性方案:在鹤浦另外购置一套住房,把老人家和小魏一起接过来住。
  事情总算解决了,可屈辱一直在她的心里腐烂:“为什么自打我出生起,耻辱就一直缠着我不放?没完没了,没完没了……”
  这天晚上,家玉蜷缩在端午的怀里喁喁自语。泪水弄湿了他的汗背心。
  “亲爱的,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而不感到耻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呀!”端午像对待婴儿一样,轻轻拍打妻子的肩膀。
  他的安慰,从来都是这样的不得要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逢双休日,夫妇二人就带着若若去四处看房。庞家玉一度沉浸在即将拥有第二套房子的亢奋之中,对儿子在学校排名的直线下降既痛心又熟视无睹。她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看房,比较各个楼盘的交通状况、配套设备、容积率、升值潜力、与化工厂的距离、周边环境、有无回迁户,有时甚至通宵达旦。用端午的话来说,好像她要挑选的,不是一个钢筋水泥建成的房子,而是她的整个未来。
  的确,几乎没有一个楼盘的名称能让家玉感到满意。什么“维多利亚”啦,什么“加州阳光”啦,“蓝色多瑙河”啦,“南欧小镇”啦,带有强烈的自我殖民色彩,让家玉感到一阵阵反胃;而“帝豪”、“皇都”、“御景”、“六朝水墨”一类的楼盘名称,与它们实际上粗劣的品质恰好构成反讽;至于“秦淮晓月”、“海上花”或“恋恋丽人”一类,则简直有点诲婬诲盗了。
  一个月看下来,只有一个楼盘的名称让她勉强可以接受,它的名字叫“金门寺小区”。比较中性。可律师事务所的同事徐景阳却不失时机地提醒她,金门寺三个字与“进门死”谐音,听上去有点吓人。“不要说长期住在里面,就是我到你们家去串个门,都有背脊发凉的感觉,不吉利啊!”经过徐景阳这么一提醒,庞家玉再把那小区看了一遍,也发现了新的问题:那房子的屋顶一律是黑色的,怎么看都像是个棺材盖。她只得放弃。
  考虑到婆婆生活的便捷,考虑到自己对园艺的兴趣(婆婆迟早会故去的),特别是自己手头尚不十分宽裕的资金,家玉想挑选一个底层带花园的公寓房。因为她怕狗;因为她讨厌那些面目可疑的回迁户——到了夏天,这些人光着大膀子,在小区里四处晃荡,无疑会增加她对生活的绝望感;因为她厌恶楼上的邻居打麻将;因为她担心地理位置过于偏僻而带来的安全隐患;特别重要的,她害怕化工厂和垃圾处理厂附近的空气和污染的地下水会随时导致细胞的突变,因此,挑选房子的过程,除了徒劳地积累痛苦与愤懑之外,早已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四个月之后的一天,她在大市街等红灯。一页刚刚开盘的楼盘广告,由一只油腻肮脏的黑手,通过她的车窗玻璃的缝隙,被塞了进来。她麻木地看着手里这张散发着难闻油墨味的广告,莫名其妙地动了真情。第二天傍晚,家玉下班之后,带着端午和昏昏欲睡的儿子,匆匆赶往这个名为“唐宁湾”的小区。急性子的家玉已经彻底丧失了耐心。
  “妈的!难道这么大的一个鹤浦,竟然就找不到一处我中意的房子吗?”她飞快地看了丈夫一眼。
  “恐怕情况就是如此。”端午道。
  “那好,就它了!”家玉怒气冲冲地说,“无论这个房子事实上如何,就它了。他妈的。唐宁湾。就它了。我再也不想看什么狗屁房子!”
  她就像是与自己赌气一样,驾着车在沿江快速路上狂奔。速度之快,甚至撞死了一只麻雀。
  家玉决定闭上眼睛。
  他们到了空荡荡的售楼处,也不要求看房,也不询问任何与楼盘有关的信息,甚至都没有讨价还价,主动要求支付定金,销售处的工作人员在一连问了两遍“你确定?”之后,脸上梦游般的疑云,久久不去。
  在等待端午签约的间歇,家玉坐在一盆绿萝的后面,心情坏到了极点。四个月来对新居的美好憧憬,如今已变成了一堆冰冷的余烬。家玉忽然意识到,购房的经历,也很像一个人漫长的一生:迎合、顺从、犹豫、挣扎、抗争、忧心忡忡、未雨绸缪、凡事力求完美,不管你怎么折腾,到了最后,太平间或殡仪馆的化妆师,用不了几分钟,就会把你轻易打发掉……
  当然还有爱情。
  她曾经无数次地想象过自己要嫁给的那个人。英姿勃发的飞行员。刘德华或郭富城。中学里年轻的实习老师。去了美国的表哥。穿着白色击剑服的运动员。可是在招隐寺,当她第一次见到与自己单独相处的陌生人,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交了出去。
  这个人,此刻,就站在售楼处的柜台边。衬衫的领子脏兮兮的。临睡前从不刷牙。常把尿撒到马桶外边。这个人,像个毫无生气的木偶,又像是一个刚刚进城的农民——售楼小姐纤细的手指指向哪里,他就在哪里签字。
  “总算结束了!”在回家的路上,对着暮色四合的江面,端午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结束了。”过了很长时间,家玉猛吸了一口气,哀哀地低声敷衍了一句。
  他们决定去汤氏海鲜酒楼吃饭,借此“庆祝”一下。端午点了昂贵的龙虾。可是,除了喜出望外的小东西之外,两个人都高兴不起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309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3
摘要:◇第一章◇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家原先住在一栋老式楼房里。连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说不清这栋楼房是哪个年代建造的。楼房的墙壁很厚,非常坚固,而且冬暖夏凉。一天下午,皮皮鲁和鲁西西放学以后在家里做作业。鲁西西写了一会儿,觉得有点儿冷,她打开壁柜的门,钻进去找毛衣。鲁西西家的壁柜很大,可以站进去好几个人。鲁西西和皮皮鲁小时候经常在里边捉迷藏。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无字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品: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及其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故事,描摹了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各色人等的坎坷人生遭际,展现了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对二十世纪的中国进行了独特的记录与审视,描写了一个说不尽的时代。作家: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北京市作协专业作家,国家一级作家。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