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嘉利妹妹 -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杜洛埃那天晚上没有去找嘉莉.收到嘉莉那封信后,他就暂时把关于嘉莉的念头丢到脑后.他在城里到处闲逛,照他自己看来,过得很开心.那天晚上,他在雷克脱饭店吃了晚饭.那是一家在当地很有点名气的饭店,占据了克拉克街和门罗街转角处的那幢大楼的底层.然后他又到亚当街的费莫酒家去,那酒家在宏伟的联邦大厦对面.在那里,他斜靠在豪华的柜台上,喝了一杯清威士忌,买了两根雪茄烟,其中的一支他当场点着了.这一些是他心目中的上流社会高雅生活的缩影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就算领略了上流社会的生活了.
  杜洛埃不是嗜酒如命的人,也不是富人.他只是按照他的理解,追求着高雅生活.目前这些享受在他看来就算得上高级了.他认为雷克脱饭店是功成名就的人应该光顾的地方,因为那里不仅有光滑的大理石墙壁和地坪,有无数灯火和值得炫耀的瓷器和银器,更重要的是,有名演员和企业家光顾的名声:他喜欢美食华服,也喜欢和名人要人结识为伍.吃饭时,如果他听说约瑟夫.杰佛生也常到这家饭店吃饭,或者听说当时正走红的演员亨利.易.狄克西就在旁边的餐桌,和他相隔没有几张桌子,这会给他带来极大的满足.在雷克脱饭店,他经常可以得到这类的满足,因为人们可以见到政界要人.经纪人,演员之类和城里那些年轻有钱的花花公子们在那里吃喝,聊天,说些通常的热门话题.
  "那是某某,就在那里."这些先生们相互之间也经常这么评论,特别是那些渴望有朝一日达到人生的巅峰,可以到这里花天酒地的人们爱这么说.
  "真的?"对方就会这么回答.
  "当然是真的.你还不知道?他是大歌剧院经理."
  当这些话落到杜洛埃的耳朵里,他的腰板就挺得更直了,吃得心花怒放.如果说他有虚荣心,这些话就增加了他的虚荣心;如果他有点野心,这些话便使他的野心激发起来:会有那么一天,他也能亮出满把满把的钞票.真的,他要在这些要人名流现在吃饭的地方吃饭.
  他喜欢光顾亚当街上的费莫酒家,也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以芝加哥的水平看,这实在是一家豪华大酒家.像雷克脱饭店一样,店堂里一盏盏美丽的枝形大吊灯大放光明,把酒家点缀得艳丽典雅.地上铺的是色彩鲜艳的瓷砖,墙壁则是用彩色涂料和贵重的深色木料镶嵌而成,涂了清漆的木料在灯光反射下熠熠生辉,彩色涂料则显得豪华富丽.一排电灯照在抛光的长酒柜台上,上面陈列着彩色雕花的玻璃器皿和许多形状奇特的酒瓶.这真是第一流的酒家,具有昂贵的帘幕,珍奇的名酒,和在全国堪称一绝的酒柜器皿.
  在雷克脱饭店,杜洛埃结识了费莫酒家的经理乔.威.赫斯渥.有人在背后说他是个成功人物,很有名气,交际很广.赫斯渥看上去也像个春风得意的人物.他四十不到,体格健壮,举止活跃,一副殷实富有的气派.这种气派部分是由于他服装考究,衬衫干净,身上珠光宝气,不过最重要的是由于他自知身价.杜洛埃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值得结识的人物.他不仅很高兴认识他,而且从那以后,每当他想来杯酒,或者来根雪茄时,他一定光顾亚当街的这家酒吧.

  可以说,赫斯渥天生是个十分有趣的人物.在许多小事上,他精明干练,能够给人留下好印象.他的经理职位是相当重要的总管一切,发号施令,不过没有经济实权.他是靠坚持不懈,勤勤恳恳起家的.从一个普通酒店的酒保,经过多年的努力,升到他目前的职位.在这个酒家,他有一个小办公室,是用抛光的樱桃木和花格架隔出的小间.里面有一张翻盖写字桌,保存着酒店的简单账目,不外乎是已订购或还需订购的食物和杂品.主要的行政和财务职责是两个店主费茨杰拉德和莫埃加上一个管收钱的现金出纳负责的.
  大部分时间里,他在店里悠闲地走动,身上穿的是用进口衣料精工制作的高级服装,戴着单粒钻石戒指,领带上别着一颗漂亮的蓝钻石,引人注目的新潮西装背心,一条足金表链,表链上挂着个造型精巧的小饰物和一个最新款式的挂表.他认识成百上千演员.商人.政界人物和一般吃得开的成功人物,叫得出他们的名字,并能用"喂,老兄"和他们亲热地寒暄,这是他获得成功的部分原因.他待人接物,严格掌握亲热随便的分寸.对于那些周薪!”5元左右,经常光顾他的酒家因而知道他在店里的地位的小职员和跟班,他用"你好"来打招呼;对于那些认识他并愿意和他交往的名人和有钱人,他用"怎么样,老兄,还好吧"来打招呼.不过对那些太有钱,太有名,或者太成功之辈,他不敢用亲密随便的口气称呼.跟这些人打交道,他使出职业上的圆活手段,用一种庄重和尊严的态度,对他们表示敬意.这种敬意既可赢得他们的好感,又不损他自己的举止和自尊.最后,有那么几个好主顾,既不穷又不富,有名气,又不太成功.和这些人他用的是一种老朋友的友好态度,和他们长时间的恳切交谈.他喜欢隔些天就出去散散心去赛马场,剧院,参加某些俱乐部的娱乐活动.他养着一匹马,还有一辆轻便马车.他已婚,有了两个孩子,住在靠近林肯公园的北区一幢精美的房子里.总的来说,是我们美国上流社会中一个不讨人厌的人物,比豪富略逊一筹.
  赫斯渥喜欢杜洛埃.杜洛埃为人和气,衣着讲究,这些都很合他的意.他知道杜洛埃只是个旅行推销员而且干那一行的时间不长但是巴加公司是一家生意兴隆的大公司,而且杜洛埃在公司里和老板的关系很好.赫斯渥和巴加公司的老板之一加里欧很熟,不时和他以及别的人在一块儿喝一杯,聊聊天.杜洛埃有几分幽默,这对他干的那行大有帮助.在必要的场合,他会说个有趣的故事.和赫斯渥在一起时,他聊赛马,聊些自己的趣事和风流艳遇,聊他到过的那些城的生意情况.可以说,他几乎总是很讨人喜欢.今晚他特别讨人喜欢.他给公司的报告得到了好评,新选的样品他很满意,接下来的六周旅行推销行程也已安排好了.
  "喂,你好啊,查理老弟."当杜洛埃那天晚上8点来到酒馆时,赫斯渥和他打招呼."情况怎么样啊?"酒店里高朋满座.
  杜洛埃和他握手,露出宽厚和气的笑容.他们一起朝卖酒的柜台踱去.
  "还不错."
  "我有六个星期没见到你了.什么时候回来的?"
  "星期五回来的,"杜洛埃说,"这趟旅行收获不小."

  "真为你高兴,"赫斯渥的黑眼睛带着温暖关切的善意,一改平日那种冷漠和客气的眼神."今天想喝点什么?"他加了一句.身着白色西装和领带的酒保从柜台后面向他们倾过身来.
  "陈胡椒威士忌,"杜洛埃说.
  "我也来一点,"赫斯渥接口说.
  "这一次能在城里住多久?"他问道.
  "只能住到星期三.我马上要到圣保罗去."
  "乔治.伊文思星期六还在这里.他说上星期在密瓦珙城看见你了."
  "是啊,我见到乔治了,"杜洛埃回答."他人真不错,对不对?在密瓦珙我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回."
  酒保在他们面前摆上了玻璃杯和酒瓶.他们俩一边聊一边斟上了酒.杜洛埃给自己的酒杯只斟了七八分满,他认为这样举止得体.赫斯渥只是象征性地倒了一点威士忌,又搀了不少矿泉水.
  "加里埃最近怎么样?"赫斯渥问道."他有两星期没到这里来了."
  "正卧床呢,"杜洛埃叫了起来."他们都说这位老先生在闹痛风呢."
  "不过他当年发了不少财,是吗?"
  "没错,赚了一大把呢,"杜洛埃回答."不过他的日子不多了,现在难得到公司写字间转一下."
  "他只有一个儿子,是不是?"赫斯渥问道.
  "是啊,而且是个浪荡子."杜洛埃说着笑了起来.
  "不过,有其他的股东在,我看生意不会受多少影响."
  "不会,我想一点也不会受影响的."
  赫斯渥站在那里,外套敞开着,大拇指插在背心口袋里,钻石饰物和戒指在灯光的照耀下发出悦目的光采.一眼可以看出,他生活舒适进究.
  对一个不爱喝酒,天性严肃的人来说,这么一个喧闹沸腾.人声嘈杂.灯火通明的地方是一种反常事物,违背了自然和生活的一般常规,就好像一大群飞蛾,成群结队地飞到火光中来取暖.在这里能听到的谈话不会增加人的知识,所以在这方面,这地方一无可取之处.显然,阴谋家会选个比这僻静的地方去策划他们的阴谋.政界人物除了交际应酬,不会在这里聚集商量要事,因为隔座有耳.酒瘾这个理由也几乎不能解释人们为什么聚集此处,因为光顾那些豪华酒店的大多数人并不贪杯.但是事实是人们聚到了这里:他们喜欢在这里聊天,还喜欢在人丛中走动,和别人摩肩擦臂而过.这么做总有一些道理的.一定有种种古怪的嗜好和莫名的欲望,产生了酒店这种奇怪的社交场所.不然的话,酒店这种玩意儿就不会存在了.
  拿杜洛埃来说,他来这里,不单纯是为了寻欢作乐,也是为了能跻身在境遇比他强的人们中间摆摆阔.他在这里遇到的许多朋友也许自己也没有下意识地分析过,他们来这里是渴望这里的社交,灯光和气氛.毕竟,人们可以把到这里来看作是领略上流社会生活.他们到这里来,追求的虽然是感官的满足,毕竟算不得邪恶.期望到一间装饰豪华的房子来玩玩,不会产生多少坏处.这类事最大的坏影响也许是在物质欲强烈的人身上激起一种过同样奢华生活的野心.归根到底,这也怪不得豪华布置的本身,要怪得怪人的天性.这种场合诱使衣着一般的人眼红衣着阔气的人,于是他们也想穿阔气衣服,不过这怪不得旁的,只能怪那些受了影响的人不该有这些不实际的野心.把酒这个遭人非议和怪罪的因素去掉,那么没有人会否认酒店具有华丽和热情两大品质.我们现代时髦的大饭店以其赏心悦目而大得青睐,就是明证.

  然而,这些明亮的店堂,穿着华丽的贪婪人群,浅薄自私的聊天,和这一切反映的混乱迷茫和喱徨的精神状态,都是出于对灯光,排场和华服美饰的爱慕.对一个置身于永恒宁静的星光下的局外人来说,这一切一定显得光怪陆离.在星光下,酒店就像一朵灯光构成的鲜花,在夜风里盛开,一种只在夜间开放的奇异璀璨的花朵,一朵散发着芬芳,招引着昆虫,又被昆虫侵害的欢乐玫瑰.
  "你看到那边刚进来的人吗?"赫斯渥朝那个刚进来的人瞥了一眼.那人戴着礼帽,穿着双排扣长礼服,他的鼓鼓的胖脸由于生活优裕而显得红光满面.
  "没看见.在哪里?"杜洛埃问.
  "就在那里,"赫斯渥说着用眼光扫了一下那个方向,"那个戴绸礼帽的."
  "喔,不错,"杜洛埃说,他现在装着没朝那里看,"他是谁?"
  "他叫朱尔斯.华莱士,是个招魂专家."
  杜洛埃用眼光看着那人的背影,大感兴趣.
  "他看上去不像是个和鬼魂打交道的人呀,你说呢?"杜洛埃说道.
  "这个我也不懂,"赫斯渥答道,"不过他赚了大钱,这点可不假."他说着对杜洛埃眨了一下眼睛.
  "我对这种事不太相信,你呢?"杜洛埃问.
  "这种事你没法说,"赫斯渥答道,"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自己是不会操这个心的.顺便问问,"他又加了一句,"今晚你要上哪里去吗?"
  "我要去看《地洞》,"杜洛埃说道.他指的是当时正上演的一个通俗闹剧.
  "那你该走了,已经8点半了,"他掏出了挂表说.
  酒店的顾客已稀落了:有些去剧场,有些去俱乐部,有些去找女人各种娱乐中最有吸引力的,至少是对于酒店顾客这一类人来说是如此.
  "是啊,我要走了,"杜洛埃说.
  "看完戏再过来坐坐,我有些东西要给你看看,"赫斯渥说.
  "一定来,"杜洛埃高兴地说.
  "你今天夜里没有什么约会吧,"赫斯渥又问了一句.
  "没有."
  "那就一定来啊."
  "星期五回来的火车上我结识了一个小美人,"杜洛埃在分手时说道,"天哪,真是可爱.我走之前,一定要去看看她."
  "喂,别去想她了,"赫斯渥说道.
  "真的,她真是漂亮,不骗你,"杜洛埃推心置腹地说道,竭力想给他的朋友留下深刻印象.
  "!”2点来吧,"赫斯渥说道.
  "一定,"杜洛埃答应着走了.
  嘉莉的名字就这样在这寻欢作乐的轻浮场所被人提起.与此同时,这小女工正在悲叹自己苦命.在她正在展开的人生初期,这种悲叹将几乎如影附身地伴随着她.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