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加勒比海之谜 - 廿二、最后一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夜晚与清晨是最后一天。”玛波小姐自言自语地说。
  之后,自己也觉得有些迷糊,她在椅子上把身子坐正。她竟然打了个吨儿,真是不可思议,因为敲打乐队正在演奏。玛波小姐心想:任何人在敲打乐队演奏的时候竟能睡着,那显示,她在这里已经待惯了呀!她刚才自言自语地在说些什么呢?她又把话给引错了。最后一天?头一天才影响。可这又不是头一天呀。但是想必这也不是最后一天呀。
  她把身子又坐正了一下。其实,她或许是太疲倦了。这一切的烦心,这种自己感到很没用的惭愧心情……她很不自在地又记起了莫莉半闭着眼皮,狡猾地偷看她的那一眼。那个女孩子的头里到底在搞什么鬼?玛波小姐想刚开始的时候,一切是多么不一样啊。提姆与莫莉,那么自然、快乐的一对年轻夫妇,希林登夫妇也是那么和悦,那么有素养,正是人们常说的“好人”。乐天、外向的葛瑞格-戴森,直率、喜气、尖声谈笑不完的幸运,对自己和这个世界都是那么满意……
  四人行相处得那么好。甘农-浦利斯考特,那个温顺、和善的大好人。娇安-浦利斯考特,稍嫌尖酸,可也是个好妇人,好女人难免要为是非闲言而分心的。她们不能孤陋寡闻,得知道什么时候二加二该等于四,可能的话,最好能凑成五!这类女人倒也是无害的。她们虽然喜欢翻舌浪,但碰上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却也是很热心帮忙的。赖菲尔先生,那可是个人物了,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一个绝不会令人忘怀的人。然而,玛波小姐认为,她还了解赖菲尔先生另外的一面。
  医生对他早就不抱希望了,这是他自己常说的;不过,这次,她觉得他们的看法是相当有把握的了。赖菲尔先生也知道他的大日是指日可期了。
  对于这点既然了解得如此透彻,他有无可能采取某种行动呢?
  这个问题,玛波小姐思考了一阵。
  她认为,可能会很重要的。
  他说的到底是什么。声音太大了一点,也太笃定了些?玛波小姐对声调是很有研究的。她这一辈子,可听的多了。
  赖菲尔先生一定告诉了她一些不是真的事情。
  玛波小姐朝周遭望了望。夜晚的气息,温软的花香,桌上微弱的灯光,女客们身上的美丽服饰,艾芙琳的一袭宝蓝印白花的晚装,幸运肩头上摇曳着白色蝴蝶翅膀,金黄色的秀发闪闪发光,今晚,每一个人似乎都无限欢欣,充满活力。

  就连提姆-肯道也露出了笑容。他走过她桌旁的时候还说:
  “真不知怎么感谢你的费心。莫莉差不多完全复原了,医生说她明天就可以走动了。”
  玛波小姐对他笑了笑,说这真是好消息。不过,她发觉,笑起来竟是那么费力。决无话说,她是累了……
  她站起身来,缓缓地踱回了自己的木屋。她很想再思索一番,推敲一番,想法子记忆一下,想法子把各种各类的事实、话语和眼神归纳一番,但是她却无能为力了。疲惫的脑子在反叛了。它在说:“睡吧!你非得睡觉不可了!”
  玛波小姐脱下了衣裳,在床上躺下,拿起床边的诗集看了几行,就把灯熄了。漆黑中,她祈祷了几句。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得了的。总得需要帮忙。“今天晚上可别出事呀。”她喃喃地盼望着。
  玛波小姐突然惊醒,自床上坐了起来。她的心房猛烈地跳着。她扭亮电灯,看了看床边的小钟。凌晨两点,窗外却有着不寻常的走动。她下得床来,穿上睡袍与拖鞋,在头上裹了一条毛线头巾,就出去侦查了。有人举着火把在走动。她看见甘农-浦利斯考特也在,就迎了过去。
  “怎么回事?”
  “呵,是玛波小姐?肯道太太。她先生醒来发现她溜下床跑出去了。我们正在找她。”
  说完,他又赶了过去。玛波小姐慢步跟在他后头。莫莉会跑到哪里去?为什么?她这是存心计划的,乘着大家对她的防范松懈下来,丈夫也熟睡的时候溜走了吧?玛波小姐认为是有此可能的。可是为什么?是什么原因?是否真如伊淑-华德丝强烈暗示的,她真的另外有了男人了?果真如此,那男人又是谁呢?还是另有更险恶的根由呢?
  玛波小姐继续向前走,四下张望,又往树丛下窥视。突然,有人悄声地叫道:“在这儿……在这儿……”
  叫声来自饭店那边。玛波小姐相信一定是来自流往海边的那条小溪附近,她鼓起勇气朝那个方向走去。
  出来帮着搜索的人并不像她起先想象的那么多。多半的人大概还在木屋里睡觉呢。她看见小溪岸边有几个人站着。有人从她身后挤着跑了过去,差点没把她推倒在地上。是提姆-肯道。一、两分钟后,她听见他喊道:“莫莉!老天,莫莉!”
  过了片刻,玛波小姐才赶到那小撮人身边。有两名古巴服务生、艾芙琳-希林登还有两名当地土女。他们闪开让提姆过去。玛波小姐赶到的时候,他正弯身往下看。

  “莫莉……”他缓缓地跪了下去。玛波小姐很清楚地看到那女子的躯体,卧在小溪里,脸部淹在水面之下,金黄的头发散在肩头淡绿绣花的披肩上。卧在溪面树叶与杂草之中,几乎有如“哈姆雷特”中的一幕,莫莉就像死去的奥菲丽亚。
  提姆正要伸出手摸她的当儿,沉静、常识丰富的玛波小姐接掌了大局,她用严历、凛然的声音说道:
  “不要碰她,肯道先生,谁都不要动她。”
  提姆一脸疑难地仰望着。
  “可是——我怎能——是莫莉呀——我一定要——”
  艾芙琳-希林登轻抚着他的肩头。
  “她已经死了,提姆。我没有动她,不过我摸了她的脉搏。”
  “死了?”提姆无法置信地说:“死了?你是说她——跳水死了?”
  “我看是的。看情形是的。”
  “可是为了什么?”这年轻人裂声喊着:“为什么?她今天晚问还那么快乐。还跟我谈明天我们该做什么的。她为什么又要寻死呢?她为什么要偷偷溜了出来——深更半夜地跑到这儿来跳水呢?她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有什么苦痛——怎么不跟我讲呢?”
  “我不晓得,亲爱的,”艾芙琳怜恤地说:“我也不晓得。”
  玛波小姐:“最好有人快去请葛兰姆医生吧。也得通知警察。”“警察?”提姆苦笑了一声,说:“那有什么用?”
  “出了自杀的事情一定要通知警察的。”玛波小姐说。
  提姆慢慢地站了起来。
  “我去请葛兰姆医生,”她沉痛地说:“也许——到了这个地步——他还能——想点办法的。”
  他朝饭店方向摇晃着踱了过去。
  艾芙琳-希林登与玛波小姐并肩站在一起看着那死去的女郎。
  艾芙琳摇着头说:“太晚了。她身子已经凉了。死了至少也有一个钟头了——或许更久。怎么这么惨。这小两口一直都那么快乐。我想她一直是心理不平衡的。”
  “没有。”玛波小姐说:“我看她心里并没有不平衡。”
  艾芙琳诧异地看着她。“这话怎讲?”
  躲在云后的月亮,这时探出头来。一片银光洒落在莫莉披散的头发上……
  玛波小姐猛地惊呼了一声。她蹲下身子,伸出手去摸了一把那金黄的头发。她用异样的语调对艾芙琳说:
  “我想,”她说:“我们还得弄个清楚,”文芙琳-希林登惶愕地瞪着她。

  “可是你自己还叫提姆别碰她的呀?”
  “我知道。可是那时没有月光。我没看见——”
  她用手指了指。然后,她轻轻抓着头发,一手将头发分开,露出了发根……
  艾芙琳尖叫了一声。
  “幸运。”
  半晌,她又重复了一句:“不是莫莉……是幸运。”
  玛波小姐点了点头。“两个人的发色差不多一样——只是,她的发根颜色深了一点,因为是染过的。”
  “可是她怎么披着莫莉的披肩呢?”
  “她很喜欢这件披肩。我听她说过她也要去找一条。果然她是找了来了。”
  “原来,我们是——给唬了……”
  她见玛波小姐用眼睛瞪住她,她就闭上了嘴。
  “得有个人,”玛波小姐说:“赶快去告诉她丈夫。”
  等了半晌,艾芙琳才说:“好吧,我去一趟吧。”
  她转身自棕榈树间穿了出去。
  玛波小姐纹风不动地站了片刻,之后轻轻转过头去说:
  “怎么样,希林登上校?”
  艾德华-希林登自她背后的树丛中走了出来,站在她的身边。
  “你知道我站后头?”
  “我看见你的影子了。”玛波小姐说。
  他们都没哼声地站了半晌。
  他有点自言自语地说:“这么说,到头来,她终于碰上了自己的运气了……”
  “依我看,她死了你是很高兴了?”
  “你觉得很惊恐吗?嗯,我也不否认。我是很高兴她死了。”
  “死亡常常可以解决不少问题的。”
  艾德华-希林登慢慢地把头转了过来。玛波小姐沉着、稳定地瞪住了他。
  “如果你想——”他向她逼近了一步。
  他的语气中掺满了险恶。
  玛波小姐镇静地说:“一会儿你太太跟戴森先生就要到了。要不,肯道先生也会跟葛兰姆医生一道来了。”
  艾德华-希林登松弛了下来。他转身去俯视那死去的女人。
  玛波小姐悄悄地溜开了。不久,她的脚步愈走愈快了。
  快到她的木屋前面的时候,她停下了脚步。那天她就是坐在这里跟白尔格瑞夫聊天的。就在这里,他在皮夹子里找那张杀人凶手的小照片的……
  她记起了他是如何地抬起头来,脸色突然变得紫红紫红伪……“那么丑陋,”就如卡斯皮亚洛女士所说的“他那只鬼眼睛。”
  鬼眼睛……眼睛……眼睛……
或许您还会喜欢: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恐怖的隧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1金秋10月,天气分外晴朗。一辆公共汽车正在沿着关门公路向南行驶。秋田直治坐在车中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他知道车马上就要驶到关门隧道了,透过宽大明亮的车窗玻璃,他看到深秋时的天空湛蓝而高远,没有一丝浮云。往日,北九州市因为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上空总是被浓烟笼罩着,空气污染的十分厉害。就连与它相邻的部分地区也被污染了,香川县的坂付市,远远望去,它上空墨色的污浊气体象一片拖着长尾的薄云。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推销员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前言阿瑟·米勒,美国剧作家,1915年出生在纽约一个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时装商人,他在哈莱姆上小学,布鲁克林上中学,中学毕业以后工作了两年,后来进入密执根大学,大学期间开始戏剧创作,写了4部剧本,并两次获奖。他第一部在百老汇上演的剧作是《鸿运高照的人》(1944),成名作是1947年创作的《全是我的儿子》,作品获当年度的纽约剧评界奖。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HarperLee-ToKillA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著PARTONEChapter1我哥哥杰姆快满十三岁的时侯,肘关节被扭断过。后来伤好了,他也不再担心今后玩不了橄榄球了,就不大为自己的伤感到不自然了。他的左臂比右臂稍短,站立或行走时,左手的手背与身体成直角,大拇指和大腿平行。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能传球,能踢球就行了。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