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加勒比海之谜 - 十七、赖菲尔先生接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不知道。”玛波小姐说。
  “你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这廿分钟到底谈了什么了?”
  “我觉得说不定我的看法都错了。”
  赖菲尔先生瞪了她一眼。
  “终究仍是个老糊涂!”他厌憎地说:“你还认为自己很有把握呢!”
  “呃,我对这件谋杀案是看得很准的。我是对凶手是谁没有把握。因为,我发觉白尔格瑞夫少校说了不只一个谋杀的故事——你自己就告诉我他说过浴室艳尸之类的故事。”
  “那个——他确是说了的。但他又是另一码子事呵。”
  “我知道。但是伊淑-华德丝太太说她还听过有人被塞进瓦斯烤箱中毒死的故事呢——”
  “可是他跟你说的那个——”
  玛波小姐这回决意打断他的话——这可不是赖菲尔先生常碰到的事。
  她这回发言可是万分火急却相当连贯的。
  “你还看不出来吗——这是很难确定的。问题在——通常,这种事情,人们是不太用心去听的,去问华德丝太太,她也是这么说的,起先,我们也还听着——不久注意力就分散了——开始心不在焉——结果突然发觉自己漏掉了好多。我只是想,会不会是什么地方接不上头,我是说,他跟我说那个男人的事——以及他掏夹子时嘴里说的:‘要不要看那个凶手的照片’时,这之间我会不会听漏了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
  “可是,你只是以为那是他谈的那个男人的照片呀。”
  “的确,我是这么以为的。我从没想过可能不是那个男人。
  可是如今——我怎么能有准儿呢?”
  赖菲尔先生颇费心机地看着她。
  “你的毛病是呵,”他说:“你觉得你跟那对牧师兄妹还有其他的人谈起这件事情时,你好像对某件事是满腹疑团的。”
  “也许你说的对。”
  “那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我们先来讨论你心中起先所想的。因为十有八九次,人最初的判断是正确的——至少,我的经验如此。我们手头有三名嫌疑,我们一个一个好好地研究一下。你觉得该从哪个开始?”
  “我没有特别中意的,”玛波小姐说:“反正三个人都很不可能。”
  “那么,先看葛瑞格吧,”赖菲尔先生说:“受不了这家伙。
  不过,这并不能就把他认作是凶手。然而,仍有一、两点对他不利之处。那些降血压的药丸是他的。用来害人是相当方便实用的。”
  “这未免太明显了嘛,不是吗?”玛波小姐提出了共议。
  “我看倒也不见得,”赖菲尔先生说:“何况,最要紧的是要立即采取行动,而他手头又有药丸。已经来不及去找找看别人有没有药丸了。就先认定是葛瑞格吧。好吧!假设他要把他那可爱的太太幸运除掉(我倒认为真是个好主意。我很体谅他的心情。)我却看不出他的动机。首先,他很有钱。从他那富有的前妻继承来的。在这一点,他倒很可能是谋害妻子的人。但这已是木已成舟、事过境迁的事了。而且他也逃脱了罪嫌。但是幸运只是他前妻的穷亲戚,一毛钱也没有,因此,他若是想把她干掉,一定是想要另娶别人。你听过有关这方面的闲话吗?”
  玛波小姐摇了摇头。
  “至少我没听说过。他——呃——他对女士们很殷勤。”
  “你这种老派的说法很客气。”赖菲尔先生说:“其实,他是只色狼。他喜欢挑逗女人。但这并不够!我们需要更充分的理由。现在来看看艾德华-希林登,他倒是匹不折不扣的黑马。”
  “我觉得,他,不像是个快乐的人。”玛波小姐提供了她的观点。
  赖菲尔先生刻意地看了她半晌。
  “你认为杀人凶手都该是不快乐的人吗?”
  玛波小姐干咳了一声。
  玛波小姐原本可以告诉他,在此一假设上,他的看法是错误的。但是她克制住自己不去跟他抬杠。她晓得,男人是不喜欢认输的。
  “我个人是蛮喜欢希林登这个人的,”赖菲尔先生说:“不过,我觉得他跟他太太之间好像有些怪怪的。你注意到了吗?”
  “是的,”玛波小姐说:“我注意到了。当然,他们夫妇在人前表现得很好,这也是可以想见的。”
  “对这类人你了解的该比我多,”赖菲尔先生说:“也就是说,表面上他们夫妇相敬如宾;但很可能,艾德华-希林登不露声色地想要把艾芙琳-希林登给铲掉。你同意我的看法吗?”
  “果若如此,”玛波小姐说:“一定牵涉到另一个女人。”
  “可又是什么女人呢?”
  玛波小姐气馁地摇了摇头。
  “我实在觉得,事情决不会这么单纯。”
  “那么,我们来看下一个吧——贾克森?可别把我算在里头。”
  玛波小姐这才首次展露了笑容。
  “为什么不能把你算在内呢?赖菲尔先生。”
  “因为如果你要讨论我是凶手的可能性,那你得去找别人。跟我谈徒然浪费时间。再说,我来问你,我适合这个角色吗?瘫痪,像个木乃伊似地从床上给拖起来,穿上衣服,推在轮椅上,推出去散散步。我哪有机会去谋杀人呀?”
  “跟任何人一样有机会。”玛波小姐振振有词地说。
  “这话怎么讲?”
  “这,我想你自己也会同意。我想,因为你有头脑呀?,,“我当然有头脑,”赖菲尔先生郑重地说:“我敢说,比这儿的任何人都有头脑。”

  “有头脑,”玛波小姐接着说:“就可以使你克服作凶手的身体方面的障碍。”
  “那可得费很多功夫的!”
  “不错,”玛波小姐说:“是要费些功夫。不过,赖菲尔先生,依我看,你会很感兴趣的。”
  赖菲尔先生瞪了她老半天,才放声大笑起来。
  “你的胆子也不小呢!”他说:“全然不像你那副慈祥、糊涂的老太太模样嘛?那么,你真认为我是个杀人凶手了?”
  “不,”玛波小姐说:“我没有。”
  “为什么呢?”
  “这很简单嘛,你有脑子呀。有了头脑,不必靠杀人,你就可以得到你所要的东西。谋杀是蠢事。”
  “不管怎么说吧,你认为我会要害谁呢?”
  “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玛波小姐说:“我还没有那份荣幸与你长谈,也就没有法子弄出一个理论来。”
  赖菲尔先生的笑容显得更开朗了。
  “跟你聊天蛮具危险性的。”
  “要想隐藏些什么的话,聊天本来是相当危险的。”
  “你的话不无道理。我们谈谈贾克森吧。你对贾克森有什么看法?”
  “这我很难说,我一直没有机会与他交谈过。”
  “那么你对他毫无看法了?”
  “他使我联想起一个人,”玛波小姐回想道:“那个离我家不远的镇公所里的年轻文书乔纳斯-巴瑞。”
  “怎么样呢?”赖菲尔先生问了一声。
  “他呀,人品嘛,”玛波小姐说:“不很好。”
  “贾克森的人品也不怎么样。不过,对我,他倒是挺合适伪;他工作效率极高,也不怕挨骂。他晓得自己薪资很高,也就一切逆来顺受。我不会雇他需要信赖的事,我也就无需信赖他。也许他的过去没有暇疵,也许很不少。从他保证人的推荐书看来,确是不错;不过,可以这么说,我一向对推荐信是采保留态度的。好在,我这个人没什么隐虑,也不怕人勒索。”
  “没有秘密?”玛波小姐言中有意地问:“赖菲尔先生,你在业务上总不会没有一点秘密吧?”
  “反正不是贾克森能得到的。不会。贾克森这个人,可能有些巧言令色,但我怎么也看不出他会是个杀人凶手。我看,他不是那块料。”
  他顿了顿,突然又说:“你有没有想到,要是我们退得远一点来看这桩邪门的事,白尔格瑞夫,他所说的事,以及其他的情形,我看都是本末倒置了。我才是该被谋害的人呢。”
  玛波小姐有些不解地看着他。
  “角色选的不对,”赖菲尔先生解释说:“谋杀案中的遇害者常是些什么人?有钱的老头子。”
  “有好多人都希望他让位,好拿他的钱,”玛波小姐说:
  “对不对?”
  “嗯——”赖菲尔先生想了想说:“我至少可以举出五。
  六个人在伦敦看到泰晤士报上登出我的讣文,是一滴眼泪也不会掉的。可是他们也不至于非得要我的老命。何苦呢?我随时都可以死。事实上,好多蠢材还真想不通我竟然能活到现在。连医生都觉得很意外。”
  “不过,你的生命意志是强的。”玛波小姐说。
  “我想你觉得很奇怪,是吧?”赖菲尔先生说。
  玛波小姐摇了摇头。
  “喔,那倒不是,”她说:“我认为那是很自然的事。人到将要失去它的时候,会觉得生命值得珍惜,也更有情趣。也许,不该如此,但却是实情。年轻、力壮、身体又健康的时候,生命展现在你的眼前,活着一点也不重要。容易闹自杀的是年轻人,失恋,有时甚至纯粹出于焦虑与忧郁。只有老年人才认识生命的可贵与兴趣。”
  “哈!”赖菲尔先生嗤鼻说道:“听听两个老帮子这份酸劲!”
  “怎么?我说的没有道理吗?”玛波小姐质问道。
  “呃,对,”赖菲尔先生说:“当然有道理,不过,我说我才该是遇害者,你又认为不对吗?”
  “那得看谁害了你会得到什么好处了。”玛波小姐说。
  “说实在的,没有人。”赖菲尔先生说:“除了我说过的,一些商界的对手,连他们,这我也说过,要想看我寿终正寝,还有一阵子可等的呢。我也还没糊涂到留下一大笔财产来给亲戚们去分割。政府课了税之后,留给他们的会少得可怜。这,我多年前就安排好了;转让、设置信托基金之类的,都作好了。”
  “拿贾克森来说,你过世之后,他不会沾到什么光吗?”
  “他一分钱也得不到。”赖菲尔先生很得意地说:“我给他的薪水比别人出的多了一倍。这是因为他得忍受我的怪脾气;
  他也很清楚,我要是死了,他就落个输家。”
  “华德丝太太呢?”
  “她也一样。她是个好女子。第一流的秘书,有头脑,性情好,了解我的性情,即令我大发雷霆,她也毫不动声色,我不给她面子,她也不在乎。她就像个照管暴躁、哭喊的小孩子的保姆一样。她有时候也惹我不痛快,可谁又没惹我呢?她并没有什么超人之处,其实在各方面都是个很平庸的女人,不过,我再也找不到比她更合适的了。她一生颇多坎坷。嫁了个没出息的男人。我看她向来不会判断男人。很多女人都不会。碰到不得志的男人,心就软了。总认定所有男人都需要女人的体谅。只要娶了她,就会振作起来,飞黄腾达!当然,这种男人绝作不到的。好在,她那不中用的男人死了,一天晚上在外头喝多了酒,给汽车撞死了。伊淑有个女儿要供养,她又回去当秘书了。她跟着我有五年了。打一开始,我就对她说清楚了:别指望我死后她能得到什么。在她受聘之初,我就付给她极高的薪水,其后每年加薪四分之一以上。不论人们多善良、诚实,我们也不该信任他——这也是我告诉伊淑别对我的死有什么寄望的原因。我多活一年,她的薪水就有增加。如果她每年多存点钱——我想她已经在这么作——等我伸腿瞪眼的时候,她也该是个很富有的女人了。我自愿负责供她女儿求学,并给她设立了一个为数不小的基金,她成年之后可以支用。因此伊淑-华德丝该没什么后顾之忧了。我告诉你,我的死对她的财务来说,可是一笔损失呢。”他认真地看着玛波小姐说:“这一切她都非常了解。伊淑,她是个很识大体的人。”

  “她跟贾克森还合得来吗?”玛波小姐问。
  赖菲尔先生敏捷地看了她一眼。
  “你是注意到什么罗?”他说:“不错,我想贾克森是喜欢到处闻腥的,特别是最近,他也盯上她了。当然,他人长得蛮帅,可惜也于事无补。首先,他们两个身份不同。她比他高了一点,也只一点点而已。要是高出很多,反倒没关系,可是她这种中下阶层的人,很怪异。她母亲是个老师,父亲是银行出纳员。我看,她是不会去上贾克森的当的。我敢说,他倒是看准了她那笔积蓄了,可是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嘘——她来了!”玛波小姐说。
  他们两个都看着伊淑-华德丝自旅馆的小路上朝他们走了过来。
  “你看,其实她是个挺好看的女子,”赖菲尔先生说:“可就是一点风韵也没有。真不懂是怎么搞的,长得挺不错嘛。”
  玛波小姐轻叹了一声,这种叹惜,无论是多么老的女人,看到任何坐失的良机,都会有感而发的。在玛波小姐的人生中,有许多字眼用以形容伊淑所欠缺的:“不够吸引男人”、“不性感”、“缺少撩人的眼神”。其实,她头发清柔,皮肤细致,棕色的眼睛,身材也挺好,笑容可掬,可惜就是缺乏那种男人在街上见到要再回头的韵味。
  “她应该再婚才是,”玛波小姐轻声地说。
  “本来就是嘛,她会是个好妻子的。”
  伊淑-华德丝来到他们身边,赖菲尔先生稍带造作地说:
  “你总算来了!在忙些什么呢?”
  “今天上午好像大家都在打电报,”伊淑说:“而且,还有人在退房间呢——”
  “怎么?要走了?就因为出了命案?”
  “我想是吧。倒霉的提姆-肯道着急死了。”
  “这怎么能怪他。这对年轻夫妇也真是倒霉。”
  “我知道。我想他们接手经营这家饭店也是挺不容易的事。他们一直担心作不好,其实,作得挺不错的。”
  “嗯,干得的确不错。”赖菲尔先生也同意。
  “他很能干,也肯吃苦。她呢,是个好女孩子——也长得狠漂亮。他们夫妇像黑人一样地苦干。当然了,这儿的黑人才不苦呢。我看见一个黑人,修剪椰子树就能赚一顿早饭,然后又回去睡觉,一睡就是一整天。生活真惬意。”
  “我们正在谈这儿出的凶案呢。”他又说。
  伊淑-华德丝显得有些惊讶。她转身望着玛波小姐。
  “我看错了她,”赖菲尔先生以一向的坦率的口吻说:“我向来不喜欢老太太们。打不完的毛线,扯不完的是非,可是这个老太太与众不同。她有眼睛有耳朵,而且会善加利用。”
  伊淑-华德丝歉窘地看了玛波小姐,然而玛波小姐却似乎并不介意。
  “他这是在恭维你,你知道吧。”伊淑替他解释说。
  “我很明白,”玛波小姐说:“我也知道,赖菲尔先生是享有特权的,至少他自己以为如此。”
  “什么意思——特权?”赖菲尔先生问。
  “想不客气的时候就不客气。”玛波小姐说。
  “我不礼貌了吗?”赖菲尔先生颇感意外地问:“冒犯之处,还请你包涵。”
  “你并没有冒犯我,”玛波小姐说:“我是很能容人的。”
  “不要挖苦人了。伊淑,搬把椅子来。也许你能提供我们一些意见。”
  伊淑走到木屋露台上搬了一把帆布椅过来。
  “我们继续讨论,”赖菲尔先生说:“我们是先谈到已死的老白尔格瑞夫,还有他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啊呀,老天,”伊淑说:“我见了他,是能躲就躲的。”
  “玛波小姐就比你有耐性多了。”赖菲尔先生说:“我问你,伊淑,他有没有跟你说过一个凶手的故事?”
  “喔,有的,”伊淑说:“好几次呢。”
  “他到底是怎么说的?你好好想想看。”
  “这个——”伊淑停下来想了想。“麻烦的是,”她歉然地说:“我没有很留心听他说。因为那就像他常说的那个烦死人的什么罗德西亚有只狮子了。又烦又长,久而久之,我就不听了。““那就说说你记得的吧。”
  “我想好像是从报上登的一桩谋杀案说起的,白尔格瑞夫少校说他有一次不是常人都能碰到的经历。说是他会面对面地碰见了一个杀人凶手。”

  “碰见?”赖菲尔惊叫一声,“他确实用了‘碰见’这个字眼了吗?”
  伊淑有点被问糊涂了。
  “我想是呀,”她犹疑地说:“要不,他就是说,‘我可以指出一个凶手给你看’。”
  “到底是哪个呢?两者是不同的呀。”
  “我也不敢确定。我想,他说他要拿一张照片给我看。”
  “这还差不多。”
  “后来,他又说了好多浴室艳尸那个案子。”
  “别说那个案子了,我们大家都知道。”
  “他提起下毒的人,也说那个艳尸本来长得很美,一头红发。他说,世界上女人下毒的恐怕比大家知道的要多得多。”
  “这我看倒是挺可能的。”玛波小姐说。
  “他还说毒药是女人的武器。”
  “好像有点离题了嘛。”赖菲尔先生说。
  “当然了,他说故事总是会离题的。听的人也就不听了,只应着‘是呀’、‘真的吗?’或是‘怎么会呢?’”“他说要给你看的是张什么照片呢?”
  “我不记得了。也许是报上看见的吧。”
  “他没有拿那张生活照片给你看吗?”
  “生活照片?不是的。”她摇着头说:“不是什么生活照片,这我是知道的。他说是个很漂亮的女人,看起来决不像个凶手。”
  “女的?”
  “你看罗,”玛波小姐也叫了起来。“愈来愈糊涂了。”
  “他说的是个女的?”赖非尔先生问。
  “是呀。”
  “那张照片是张女人的照片?”
  “是呀。”
  “怎么会呢?”
  “可是真的呀,”伊淑一口咬定说:“他说:‘她就在这岛上。我会指给你看,然后再把整个故事告诉你。’”赖菲尔先生嘴里咒骂了一句。对已死的白尔格瑞夫少校发表看法时,他措词是不加矫饰的。
  “依我看,”赖菲尔先生说:“他说的多半没有一句是真的!”
  “我也有点怀疑了。”玛波小姐喃喃地说。
  “这么说来,”赖菲尔先生说:“这个老糊涂虫见了人就先说打猎的故事。刺野猪了,射老虎、猎大象,还有什么狮口徐生之类的,其中一。两个也许是真事,好几个都是瞎编的,其余的又都是别人的经历!然后,他开始扯谋杀的事,一椿接到另一椿上去。这还不够,他还说得像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其实,十个有九个都是自电视或报纸上东拉西凑来的。”
  他颇表不满地对伊淑说:“你承认自己是没用心听的,你可能根本听错了他所说的事。”
  “我敢打赌他说的是个女人,”伊淑顽抗地说:“因为,当然,我心里想过那个女人会是谁。”
  “你认为会是谁呢?”玛波小姐问。
  伊淑双颊泛红,显得有些发窘。
  “喔,其实我也没有——我是说,我不愿意说——”
  玛波小姐也就没有再坚持。她觉得,有赖菲尔先生在场,她是很难问出伊淑-华德丝心中到底有什么疑影的。这只有在两个女人私下说悄悄话的时候才套得出来的。当然,伊淑-华德丝也可能在说谎。玛波小姐自然没有明说,她只把这种可能记在心底,却不会去相信。第一,她认为伊淑-华德丝不该是个说谎的人(虽然这也很难说),再说,她也看不出这有什么扯谎的必要。
  “可是你却说,”赖菲尔先生的箭头指向玛波小姐了:“你说他跟你讲了一个凶手的故事,还说有一张那个男人的照片要拿给你看。”
  “是呀,我想是的。”
  “你想是的?你起先是挺笃定的呀!”
  玛波小姐毫无所惧地反唇相顶地说:
  “一字不差地重复别人的谈话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总是很容易认定别人的话就是那个意思的。然后跟另外的人说时,又选了自己认为正确的字眼。不错,白尔格瑞夫是跟我说过这个故事。他说告诉他这件事的人是个医生,而且给他看了那个凶手的照片;但是,如果我该说实话的话,我得承认,他实际上对我说的是,‘你要不要看一张凶手的照片?’当然我认为他指的就是他说的那个凶手了。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有可能——虽然是很小的可能,终究是只能——
  他心中的一种联想,使他把过去拿给人看过的一张照片,跟最近在这里拍的一张他认定是凶手的照片,混在一起了。”
  “女人!”赖菲尔先生气极败坏地鼻孔又嗤了一声后:“都一样,包括你们两个,都一样!永远拿不准。什么事情都永远弄不清。现在,”他没有好气地说:“我们该怎么办?是艾芙琳-希林登,还是葛瑞格的太太幸运?整件事情是一团糟。”
  随着一声略带歉意的轻咳,亚瑟-贾克森已站在赖菲尔先生的身旁。他出现得那么静悄,竟没有人注意到他。
  “先生,该是您按摩的时候了。”他说。
  赖菲尔先生立刻光起火来。
  “你这么偷偷地溜过来,吓得我半死是什么意思,我听都没听到你走过来。”
  “非常抱歉,先生。”
  “我今天不想按摩了,反正一点用也没有。”
  “啊呀,先生,您快别这么说,”贾克森一副标准仆役的神色,陪着笑脸说:“您要是耽误下来的话,很快就会感觉不对劲了。”
  他小心翼翼地将轮椅推走了。
  玛波小姐站起身来,向伊淑笑了笑就朝海滩走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0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发鬼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诡怪的开场白此刻,在我面前,这所监狱里的心地善良的囚犯教诲师,正笑容可掬地等待着我开始讲述我的冗长的故事;在我旁边,教诲师委托的熟练的速记员已削好铅笔,正期待我开口。我要从现在起,按照善良的教诲师的劝告,一天讲一点,连日讲述我的不可思议的经历。教诲师说他想让人把我的口述速记下来,以后编成一部书出版。我也希望能那样。因为我的经历怪诞离奇,简直是世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点击阅读]
白牙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黑鸦鸦的丛林,肃立在冰河的两岸。不久前的一阵大风,已经将树体上的冰雪一掠而去。现在,它们依偎在沉沉暮霭之中,抑郁寡欢。无垠的原野死一般沉寂,除了寒冷和荒凉,没有任何生命和运动的含义。但这一切绝不仅仅意味着悲哀,而是蕴含着比悲哀更可怕的、远超过冰雪之冷冽的残酷。那是永恒用他的专横和难以言传的智慧,嘲笑着生命和生命的奋斗。那是“荒原”,是充满了野蛮,寒冷彻骨的“北国的荒原”。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