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加勒比海之谜 - 四、玛波小姐向医师追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葛兰姆医生是个大约六十五岁的和霭老先生。他在西印度群岛行医多年,如今已进入半退休状态,将多半业务交给他的当地土生的伙伴去料理了,他很客气地问候玛波小姐身体有什么不适。所幸,在玛波小姐这份年纪,只要病人稍作夸张,总有些小毛病可以与医师讨论的。玛波小姐一时不知该提“她的肩膀”还是“她的膝盖”,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利用她的膝盖了。玛波小姐心里有数:她的膝盖一直是很健朗的。
  葛兰姆医生既是这般客气、体贴,也就不便明言人到她这年龄,这种毛病总是难免的。他就为她开了一点医生们常拿来作药引子却挺有用的小药丸。他从经验中了解到:初到圣安诺瑞来的老年人多少感到些孤寂,就决定多留片刻跟她话话家常。
  “真是个好人,”玛波小姐说:“得这样跟他扯谎真有点惭愧。可是我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嘛。”
  在玛波小姐自小所受的教养中,她对真实是多着一份尊重的,而且她也的确是个本性很真诚的人。但是碰上某些场合,如果她认为是她份内应该作的,那么说起谎来可逼真得惊人。
  她清了清喉咙,腼腆地轻咳一声之后,用老太太发颤的声调说:“葛兰姆医生,我有一点事想要请教你。我本来不想提的——可又不晓得该怎么办——当然了,实在不是什么很大不了的事。可是你知道,对我却是很要紧的。我希望你不会觉得我问得很烦人,或是很不可理喻的事。”

  听了这样的开场白,葛兰姆医生回答道:“你心里有些烦恼,是吧?请让我替你分忧。”
  “是跟白尔格瑞夫少校有些关连的。他的去世真令人难过。我今天早上听说的时候真吓了一大跳,”“的确,”葛兰姆医生说:“我也感到很突然。他昨天看着精神还挺好的。”他心意虽很体恤,语气却很平常。显然,白尔格瑞夫少校的死,在他看来是没什么好奇怪的。玛波小姐开始怀疑她这到底是不是在无中生有了。她这好疑心的习惯是否已经根深蒂固了呢?或许她连自己的判断都不能相信了。
  其实也算不上判断,只是多疑而已。反正,自己已经陷了进来!只有硬着头皮充下去了。
  .“昨天下午我们一块儿坐着聊天,”她说:“他跟我讲了很多新奇有趣的事。世界各地的事都有。”
  “可不是吗?”葛兰姆医生说,白尔格瑞夫少校的掌故,他早就听烦了。
  “后来他谈起他的家人、童年,我也告诉了他一些我外甥跟外甥女的事,他好像听得很投机的。我拿出一个外甥的照片给他看。真是个好孩子——当然现在也是大人了,但是你了解,在我心中永远是个孩子的。”
  “这是自然了,”葛兰姆医生说,心里在想:这位老太太不知还要等多久才能说到正题呀。

  “我递给他,他正在看,忽然,那些人——那几位很可亲的人——搜集野花蝴蝶的人,好像是希林登上校夫妇吧——”
  “喔,是吗?那该是希林登与戴森两对夫妇了。”
  “对的,正是他们。他们突然有说有笑地过来了。他们坐了下来,叫了酒,大家就聊起来了。大家谈得很高兴。可是,也许是无心的,白尔格瑞夫少校一定把我那张照片装进他的皮夹子,又放回裤袋里去了。我当时也没注意,可是记得后来我跟自己讲:‘我可千万别忘跟少校要回我丹齐尔那张照片啊。’昨天晚上乐队演奏的时候,我还想着呢,可是我那时候也不便打扰他,因为他们玩得兴致正浓,我就想:‘我会记得明天早上跟他要的。’可是今天早上——”玛波小姐停下来喘了一口气。
  “是的,是的,”葛兰姆医生说:“我了解。你是要一当然,你是要把照片取回来,是吧?”
  玛波小姐热切地点了点头。
  “是的。你看,只有那么一张,又没有底片。那张照片要是丢了,我真舍不得,因为可怜的丹齐尔五、六年前过世了,他又是我最疼爱的外甥。我想念他的时候也只有这么一张照片可看。不知道——我希望——真不好意思这么麻烦你——
  你是否可能帮我找回来,你晓得,我真不知道该向谁打听。我也不知道他遗下的东西都是由谁来照管的。好困难啊。他们会觉得我太罗唆。你知道,他们是不会了解的。没有人会了解这张照片对我有多大的意义的。”

  “当然,当然,”葛兰姆医生说:“我很了解,你心里的感受皋很自然的事。正好,我过一会就要跟此地的主管单位碰头——明天下葬一——有一位官员要来检验他的证件与遗物,然后通知他的家属。你告诉我一下那张照片是什么样子好不好。”
  “是在一幢房子前头,”玛波小姐说:“有个人——我指的是丹齐尔——正从前门走出来。这是我另外一个嗜好花卉的外甥的——我想他正在拍一丛芙蓉花,或是类似的美丽花朵——像前菜、百合之类的。丹齐尔那时刻正从前门走出来。照得并不怎么好——有点模糊——可是我很喜欢,也就常带在身边。”
  “好的,”葛兰姆医生说:“你描述得相当清楚了。我想不会有问题的,玛波小姐,我们一定把你的照片找回来的。”
  他自椅子上站起身来。玛波仰着笑脸望着他。
  “你真好心,葛兰姆医生,真太谢谢你了。这种事情你了解的,是不是?”
  “我当然了解,我当然了解,”葛兰姆医生亲切地握着她的手说:“你放心好了。每天轻轻运动一下膝头,可是不要过度,我会再送药片给你的。每天服用三次。”
或许您还会喜欢: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大侦探十二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的住所基本上是现代化装饰,闪亮着克罗米光泽。几把安乐椅尽管铺着舒服的垫子,外形轮廓却是方方正正的,很不协调。赫尔克里·波洛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干净利落地坐在椅子正中间。对面一张椅子上坐着万灵学院院士伯顿博士,他正在有滋有味地呷着波洛敬的一杯“穆顿·罗德希尔德”牌葡萄酒。伯顿博士可没有什么干净可言。他胖胖的身材,邋里邋遢。乱蓬蓬的白发下面那张红润而慈祥的脸微笑着。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中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黄志坤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