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加勒比海之谜 - 三、饭店中发生人员死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往常一样,玛波小姐命人把早餐送到床上来。一枚煮蛋和一片叫“爪爪”的土产水果。
  玛波小姐觉得这岛上的水果真是乏味。好像只有“爪爪”,要是能吃一个苹果该多好,可是在这里似乎没听说过苹果。
  她到这里已经一个礼拜了,她那种想问天气如何的冲动也克制住了。天气总是同样——晴天。没有任何令人感觉一新的变化。
  “英国壮丽气候的一天,”她口中轻轻吐了一句,也不知是有人说过,还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当然,她不是不知道这岛上也有飓风。但是在玛波小姐的字眼里,飓风并不是天气。那该是上帝的宏音。这里也下雨,哗啦哗啦短短地下上五分钟,突然又没了。一草一木,人也一样都是浑身湿淋淋的。可是过不了五分钟又都干了。
  那西印度群岛黑人女子将餐盘放在玛波小姐膝头上的时候,一脸笑容道了早安。那么漂亮的一口白牙,说不出的快乐喜悦。这儿的女孩子本性都这么善良,可惜却如此反对结婚。甘农-浦利斯考特就很担忧,他说许多人来找他作洗礼,却没有人来找他主持婚礼。
  玛波小姐一边吃早餐一边决定今天该怎么打发。其实也没什么好决定的。反正她爱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来,天气热,动作得慢一点,好在手指倒不像以往那么麻木了。然后,休息十分钟,再拿起编织的毛线,往旅店正厅那边走去,找个好所在坐下来。在阳台上俯赏海景?或者走到海边去看大人做日光浴、小孩子嘻耍呢?通常她是宁可看孩子们玩儿的。下午睡过午觉之后,坐车出去兜风。反正也就是这些消遣。

  她跟自己说,今天跟往常不会两样的。
  不过,的确是不一样。
  玛波小姐把这天的作息安排妥当之后,慢慢沿着小径往旅店走去的途中却碰见了莫莉-肯道。这位一向满面春风的少妇今天居然不带一丝笑容。她那少见的愁容令玛波小姐禁不住立刻问道:“亲爱的,出了什么事吗?”
  莫莉点了下头。迟疑半晌才说:“这,反正你也得知道——每位客人早晚要知道,是白尔格瑞夫少校。他死了。”
  “死了?”
  “是的,昨天夜里死的。”
  “啊,老天,真糟糕。”
  “是呵,死在这里实在令人心烦。每个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当然了,他年岁也够高的了。”
  “他昨天看着还蛮好也挺高兴的嘛,”玛波小姐说,心头对这种人一上了年纪就随时可以死的想当然假设,有些不以为然。
  “他身体好像挺不错的。”她又加了一句。
  “他血压高。”莫莉说。
  “可是这年头总有药品可服用的呀——药丸之类的。科学的成就惊人得很呢。”
  “是的,不错,可是也许他忘了服药了,或是服过了量。
  你知道,就像胰岛素那类的药。”
  玛波小姐认为糖尿病与高血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事。她问:“医生是怎么说的?”
  “喔,葛兰姆医生住在我们饭店里,他该算已经退休了,他验看了一下。当然地方上的负责人也来开了死亡证明书,一切公事公办没什么差错。有高血压毛病的人是很容易出这种事的,特别是饮酒过量,而白尔格瑞夫少校在这方面又是不大节制的。比方说,昨天晚上。”

  “是的,我也注意到了。”玛波小姐说。
  “他大概是忘了服药了。这老头子也是命不好,可是人总不会长命百岁,是不?可是,这对我和提姆来说,实在很烦心。有人或许还以为我们这儿饮食有什么不对呢?”
  “可是食物中毒与高血压的症状总该不同的吧?”
  “不错。可是人的嘴是很容易传话的。要是客人觉得饮食不好,离开了饭店,又去跟朋友们说。”
  “你不要这么担心,”玛波小姐安慰着说:“正如你说的,白尔格瑞夫少校这把年纪了——他少说也该过了七十岁了吧一随时都会过世的。大家多半会认为是很平常的事的。很难过,但也不会看得太严重的。”
  “只是,”莫莉很气恼地说:“发生得这么突然。”
  的确,是相当突然的,玛波慢慢走着,心里也这么捉摸。
  昨天晚上,他还兴高采烈与希林登及戴森夫妇又说又笑的呢。
  希林登与戴森这两对夫妇……玛波小姐走得更慢了。后来索性停下脚来,干脆不去海滩,就在阳台上一个阴凉的角落坐下身来。她拿出毛线,织针有如在追赶她的思绪愈碰愈快。她心中无法释然,很不对劲。发半的时机未免太巧了。
  她脑中在追想昨天发生的一切事情。
  白尔格瑞夫少校和他所说的故事……
  一切都很寻常,实在不必留心去听。也许,她稍为多加注意,反倒好了。
  肯亚——他谈起了肯亚,后来又谈印度——西北战线的事——后来——不知怎地,他们又扯起谋杀的事了。但即令那一刻,她也不曾真心在听……

  在这里出过一椿很轰动的案子,报纸上登了很久。
  之后——就在他弯身替她捡毛线球的时候——他又开始谈到一张照片的事。一张谋杀者的照片——他自己是这样说的。
  玛波小姐把眼睛闭上,要好好地想想他到底是怎么说的那个故事。
  那个故事可真够乱的——有人在他的俱乐部告诉他的——或是在别人的俱乐部讲的——是一位医生说的——又是另一位医生告诉这位医生的——其中一位医生照了一张有人从前门走出来的照片——那个人就是一个杀了人的人。
  对了,就是这样——过节的详情现在都回到她脑海里来了。
  他要拿那张照片给她看。他取出皮夹子来,在里头翻找——嘴里仍不停地说着。
  说着说着,他抬头往上看——看的不是她——是她身后的人——应该是她右肩后面的人,。他忽然不说话了,脸变得紫红紫红的。他有些手颤地慌忙把东西又都塞回到皮夹子里,又很不自然地扯起象牙来了!
  不一会儿,希林登与戴森夫妇四个就出现在他们身边……
  那时她才将头扭到右后方去看……却什么人也没看到。
  左方,不远靠饭店那头,有提姆-肯道与他太太站在那儿,在他们身后还有一家子委内瑞拉人。可是白尔格瑞夫少校看的却又不是那个方向……
  玛波小姐这么冥想一直到午饭时分。
  午饭之后,她也没有坐车出去兜风。
  她请人带话说她身体有些不适,问可否偏劳葛兰姆医生过来给她看看。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顿斯坦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海神庙完成了,耸立在玫瑰如绣的花园里,旁边站着建造者,臂膀上,靠着他年轻的妻.她用孩童般的愉悦之声说:“我的杯中溢满了快乐,把我带到纳克萨斯①海滨的人,如今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光辉的神庙,这是他不朽的故土。”她的丈夫严肃地说:“人死后,他的名字会消失,而神庙,却永远如此屹立。一个有作为的艺术家,在看到自己的精神为人传颂时,他就永远活着,行动着。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3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