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H庄园的一次午餐 - 第一部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韦尔曼太大躺在拍松的枕头上。眼睛——和她的侄女埃莉诺的眼睛一样,瞳孔很大而且发蓝——凝视着天花板。
  这是个身材高大、体态丰盈的妇女。她的面容傲然不逊,坚定果敢,面子L的侧面轮廓很漂亮,可以说还带几分粗犷的美。
  病人的目光缓缓地扫视着房间,终于在倚宙而站的姑娘身上停住了,目光也顿时变得温存柔和了。屋于里一片沉寂,过了很长时间,病人叫着:
  “玛丽……”
  姑娘急忙转过身来。
  “噢,您还没睡。韦尔曼太大!”
  “我早就醒了。我在考虑……好多事情。比方说,关于你的事儿。你对我体贴入微,我喜欢你。”
  “哎呀,韦尔曼太大,您为我做了多少事呀!您给了我一切,我真不知道,要是没有您我会怎么样了。”
  “不知道,不知道……”
  病人不安地微微活动起来。她的右手抽搐着,左手则一动不动,毫无知觉地放着。
  “人们总是尽量把所有的事做得如意,可是很难猜想到什么是如意。我这一辈子太自传了……”
  “不,不。”玛丽急忙说,“我坚信,您的所作所为总是正确的。”
  “你不知道,姑娘……我有个大毛病,玛丽,我高傲自负。这会变成灾难。我们全家人都有这个恶魔般的傲气,埃莉诺也有。”
  玛丽尽量要使病人摆脱自己的思路,因此赶忙说道:
  “您见到埃莉诺小姐和罗迪先生一定会高兴的,您的精神一定会更振作。他们好久没到这儿来了。”
  “他们好,是好孩子,两个人都爱我。我知道,只要我一去信,他们顷刻间就能来到。可是我不愿意随便这么做。他们年轻而幸福,美好的生活刚刚开始。没有必要让他们过早地看到疾病的折磨和缓慢的死亡……我总是希望他们能结婚,可是一次也没谈起过这个事儿。年轻人就是任性。这只能使他们互相疏远。还是在他们小的时候,我就看出埃莉诺对罗迪抱有好感。可是对罗迪我不太相信。他这个人很怪。
  亨利也是这样的人——矜持而腼腆。”
  韦尔曼太大不作声了,她在怀念死去的丈夫。过了一会儿。她又接着说道:
  “这是很久远的事了……到他死,我们共同生活了五年。当然我们是幸福的,可是现在甚至觉得这个幸福是虚幻的……”
  “您一定感觉自己非常孤独吧?以后呢?”玛丽吞吞吐吐地问道。
  “以后?是呀,孤独极了……那时我才二十六岁,可是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度过了多么漫长的光阴啊2唉,现在这个……”
  “您指的是您的病吗?”
  “是呀。我经常担心的就是脑溢血和瘫痪。别人给你洗脸,喂你饭吃,像服侍吃奶的孩子一样。多么讨厌,多么不体面!没有自理生活的能力——这是最让我恼火的事。奥布赖思护士倒是个热心肠的人,我跟她发脾气,她从来不生气。可是在我身边看到你,玛丽,还是比看到任何人都使我高兴。”
  “真的吗?”姑娘高兴得涨红了脸,“我……我太高兴了,韦尔曼太太。”
  韦尔曼用锐利的目光凝视着玛丽。
  “你担心未来,是不?你把它交给我吧,亲爱的,我要对你负责,让你有自己的财产,有职业。可是你要再稍微忍耐一阵,现在我需要你在我的身边,这对我太重要了。”
  “哦,韦尔曼太太,当然了,当然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扔下您走掉。如果您需要我……’’“我非常需要你。”老夫人的声音异常深沉而响亮,“你.就像我的女儿一样,玛丽。我眼看着你在这儿,在H庄园,由一个刚学迈步、令人发笑的小孩于,成长为讨人喜欢的大姑娘。我为你骄傲,我的孩子。我只希望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你安排得更好一些。”
  玛丽语无伦次地说道:
  “如果您认为我还感到不满足,那您就错了……多亏您我才受到了教育……受到了与我这样的人——像父亲说的——不配摆阔绰派头的人不相称的教育……我对您感恩戴德。我现在想挣钱只是为了不让别人以为,好像是为了金钱我才叮住您不放……”

  韦尔曼太大突然用剧烈的声调像发号施令似地打断了玛丽的话,“这就是杰勒德强迫你牢记在脑子里的话吗?不要管你的父亲,玛丽。根本谈不上你‘叮住我不放’。我请求你为了我,在我的身边再呆上一段不长的时间。一切很快就会结束的。”
  “噢,韦尔曼太大:洛德医生说您还能活好多年,好多年!”
  “谢谢,我不愿意!最近这两天我对他说过,在这个文明体面的国度里应当有一种方法能帮助人——如果这个人愿意的话,就让他不知痛苦地离开人世吧。我还对他说:‘如果您不是懦夫,医生,您现在就可以助我一臂之力。”,“他怎么回答的?”玛丽恐惧地问道。
  “这个不恭顺的孩子只是付之一笑。他不愿为我而上绞架。他说:‘如果您把所有的钱财遗赠给我,韦尔曼太太,那当然就另当别论了。’无耻的医生:可我还是很喜欢他。他的出诊比他的药物对我更有效力。”
  “是呀,他很可爱。”玛丽说,“奥布赖恩非常崇拜他,霍普金斯也是。”
  “霍普金斯按照她的年龄来说应当更聪明些,而奥布赖恩……这是什么声音,汽车来了?”
  玛丽向窗外望一眼说道:
  “是,是汽车。埃莉诺小姐和罗迪先生来了。”
  2
  韦尔曼太大在和侄女谈话。
  “我为你和罗迪高兴,埃莉诺。”
  埃莉诺向她微微一笑。
  “我就知道,姑妈,您会高兴的。”
  病人迟疑了一下,问道:
  “你……爱他吗,埃莉诺?”
  姑娘细细的眉毛微微向上一扬,说道:
  “当然爱了。”
  韦尔曼太太忙说道:
  “原谅我,亲爱的。我知道,你是个审慎的人。很难让别人看出来你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你和罗迪还小的时候,我觉得那时你过于眷恋罗迪了,我认为有些缺乏理性。后来你去国外学习,我很高兴。你回来以后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了,看得出,你对罗迪十分冷淡,真怪,这又使我伤起心来。
  我是个吹毛求疵的老太婆,你怎么也不能使我满意,对吧?
  可是我一向认为,你有一个充满激情的性格。在我们家族中这样的人不少,但这些人的生活都不够幸福……你从国外回来后对罗迪那么缺乏热情,这不合我的心意。好了,现在,谢天谢地,一切都安排好了!可是你还是没对我说:你确实爱他吗?”
  埃莉诺平静而认真地回答道:
  “我很爱他,但不十分强烈。”
  韦尔曼太大赞同地点一点头。
  “我想,你会幸福的。罗迪需要爱情,然而他讨厌炽烈的激情,同时也厌恶女人身上外露的那种威风。如果他能对你比你对他爱得更深一些.那结局将是美好的。”
  她聚精会神地看着侄女,突然急切地问道:
  “怎么啦,埃莉诺?你的样子有些怪。有什么不顺心朗事吗?”
  一会儿,她的情绪缓和下来,于是又问道:
  “我的小姑娘,你怎么啦,不走运了?”
  “哦,没有,姑妈。您这是突然想起什么啦?”
  埃莉诺站起来,踱到窗前,站在那儿主动地问道:
  “您告诉我实话,姑妈,您认为爱情始终是幸福的吗?”
  韦尔曼太大的脸色阴暗了。
  “在你所指的这个意义上,可能不是。当你的爱情极其热烈的时候,往往是给你带来的痛苦多于欢乐。可是不管怎么样,埃莉诺,总要通过这一关。谁要是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爱情,可以说,他就没有生活过。”
  门开了,奥布赖恩护士进来说道:
  “韦尔曼太太,大夫来了。”
  3
  三十二岁的洛德大夫并不漂亮,但很迷人,头发是沙土色的,长着满脸雀斑,方形的下巴标志着他执拗果断的性格。
  “早晨好,韦尔曼太大:“他向患者问候道。

  “早晨好,大夫。和我的侄女埃莉诺小姐认识一下吧。”
  医生的脸上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赞赏的神情。他小心翼翼地仿佛怕捏碎了似地握了握伸向他的手。
  韦尔曼太太继续说道:
  “埃莉诺和我侄儿来到这里是为了让我高兴高兴。”
  “太好了!”医生高声说道,“这正是您所需要的。”说话间他的目光一直没从埃莉诺身上移开。
  埃莉诺走到门口,转过身来问道:
  “您走之前我可以和您谈谈吗,医生?”
  “可以呀……当然可以啦……”
  医生和患者谈论了一会儿疾病和医学之后,韦尔曼太大突然改换了话题:
  “据我的理解,我的侄女想和您谈一谈。随便问一问,您喜欢她吗?您过去并没和她见过面呀?”
  洛德医生的脸像块大红布,甚至他那发亮的眼眉好像也红起来。
  他讷讷回答说:
  “令人……令人迷醉的女郎,我想,她是个聪明人……”
  这段对话显然使病人很开心。她心想:
  “其实,他太年轻了。”——可是嘴上却说道:
  “您该结婚了,大夫。”
  4
  罗迪走进花园,穿过一片平坦的草地,沿着用石块铺成的小路信步走进了精心莳弄的菜园。此时此地勾起了他对未来生活的值惯:不能排除,他和埃莉诺总有一天会在这里——H庄园生活。他本人倒是喜欢农村生活,可是埃莉诺……相比之下,她可能更愿意在伦敦定居吧?说真的,他赞叹地想道,埃莉诺简直是美的化身:看着她就令人心旷神恰,和她谈话叫你乐而不倦。她是这样的姻静,这样的骄种……在他眼前勾画出的未来的绚丽色彩,叫人心驰神往。他和埃莉诺快要结婚了。在婚后的最初日子里,看来,他们会困难些,但是也没有特别值得担心的理由。他由衷地希望婶母能多活些年……她一向关心他,让他来这儿度假,对他的一切,事无巨细都感兴趣。他丢开了婶母注定要死去的想法(罗迪忍受不了令人不快的思想和感受)。可是婶母一死……以后他将在这里过舒服生活了,特别是如果有足够的钱经营庄园的话。他很想知道,婶母将如何处置她的全部财产?不过这不会成为问题的。不错,很多事常常取决于谁有钱——丈夫还是妻子。可是埃莉诺不会那样行事,她行止有度,对钱财一向不大介意。不,不,无论如何,没有必要对这个事儿牵肠挂肚。罗迪满意地想着。于是他穿过用篱笆围着的花园小门走进小树林,继续悠然自得地散步了。可惜,这儿的水仙花已经凋败了,然而太阳的光点照射在翠绿的小草上,是多么美妙动人啊2一瞬间,一种莫名其妙的烦扰向罗迪袭来,好像一片乌云遮住了他那一秒钟前还是闲适的、万事如意的心境。他模模糊糊地想到,甚至不是想到,而是感觉到:我缺少点什么,我需要点什么,可是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呢?……
  透过枝叶茂密的绿荫洒落下来的金色阳光,温馨的空气——这一切蓦地使他产生了一种惶恐、烦躁的情绪。罗迪觉得他血管中的血流速加快了,心脏跳动得更猛烈了。
  正在这时,从茂密的树丛中走出来一位姑娘,浅金黄色的卷发熠熠发光,双颊泛起淡淡的柔和的红晕,宛如野蔷薇花的颜色。姑娘径直向他走来。
  罗迪心想:“多么美,超群绝伦,令人震惊的美。”他像着了魔一样站在那儿,没有力气挪动一下脚步,连喘口气也无能为力了。他只感到四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转动摇晃起来,一切都混杂在五颜六色而又七颠八倒的杂乱无章之中了。
  姑娘突然停住了脚步,然后踟蹰地走到他跟前,试探着说道:
  “您不记得我了吧,罗迪先生?难怪,这么久……我叫玛丽·杰勒德,在更房住。”
  像被雷击中而站在那里发呆的罗迪渐渐恢复了说话的能力。
  “您就是玛丽·杰勒德?”
  “我和过去您看见我的时候自然不一样了。”

  “是呀。”年轻人说道,“您变得很厉害。我真认不出来了。”
  他仍然看着她,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连身后的脚步声也没觉察到。可是玛丽听到了,她举目望去,原来是埃莉诺。
  埃莉诺仁立片刻,然后说道:
  “喂,玛丽。”
  “您好,埃莉诺小姐。又看到您了,真高兴。韦尔曼太大可想念您了。”
  “我们好长时间没见面了,玛丽。唤,奥布赖恩护士让我来找您。她想让您帮忙扶起韦尔曼太太。”
  玛丽忙回答说:
  “好,我马上去。”
  她立即跑回屋去。埃莉诺默默地望着她的背影。玛丽跑得那么轻盈,姿态那么优美。她的每一个动作天生就是袅袅婷婷的。
  罗迪轻声说道:
  “绝代佳人,女性之王……”
  假如他在等待埃莉诺的附和,那只能是大失所望:姑娘一声没吭。
  5
  “喂,玛丽,走吧,多好的电影啊。”
  “谢谢,特德。可我不想去。”
  特德不悦地说道:
  “我不理解你,玛丽。你变了。”
  “没有。特德。”
  “变了、我看到了。我认为这是因为你在讲究的学校里念过书,然后又去德国。我们配不上你了,你差不多是个小姐了,玛丽。”
  姑娘有些恼怒地说:
  “差不多——一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是谁现在挑剔这个呢:“身着黑色紧身裙的毕晓普太太出人意外地出现在年轻人的眼前。特德后退了几步,恭敬地打着招呼:
  “晚上好,毕晓普太大。”
  毕晓普太太和善地点点头回敬道:
  “晚上好,特德。晚上好,玛丽。”
  她像张满风帆的护航船一样不停步地从旁边走过去了。
  玛丽像有心事似地目送着她说道:
  “她不喜欢我。”
  “这是又羡慕又嫉炉,再不能是别的。”特德板着面孔说道。
  “可能你是对的。”玛丽慢吞吞地说道。“对不起,特德,我该走了,已经晚了。”
  “你上哪儿去?”
  “去霍普金斯护士那儿。”
  特德做了个鬼脸。
  “我不明白,你从她身上得到了什么。她是村子里最可怕的搬弄是非的女人,到处管闲事。”
  “她对我一向很好。”
  “我没说这个,一般地说她不算坏,就是好扯闲话。”
  “再见,特德。”
  姑娘急匆匆地走开了。特德看着她,在他的目光里含混着疑虑、悲戚和惋惜。
  6
  霍普金斯住在村子尽头的一所单独的小房子里。玛丽进屋的时候,她刚刚回来。
  “啊,您来啦!我回来晚了一点。老考尔德科特太太又不大好了。噢,我看见您和特德在一起……”
  “是的。”玛丽的回答很不热情。
  “我明白,”霍普金斯赶忙说道,“他当然是个好小伙子,他们汽车房里的那些人都说他很好,再说他父亲也比附近许多其他的农场主更富有些。可是,亲爱的,我觉得您可以砍倒这棵树,找一个更好的。您才貌双全……我要是您的话就搞按摩。这是个有趣的职业,能和各种人接触,而且闲暇时间也多。”
  “我再想想。”玛丽说道,“最近两天韦尔曼太大和我谈过。您上次说得对:韦尔曼太太说,她离不开我。她不让我为未来担忧,她将在各方面关照我。”
  霍普金斯的话里流露出不信任:
  “我们希望她能在白纸上写上黑字。您知道、病人们有时言行可古怪啦。”
  玛丽问道:
  “您怎么看,毕晓普太太真的不喜欢我,还是我的错觉?”
  “她不喜欢看到年轻人高兴或者别人对他们好。大概她认为韦尔曼太大对您过分亲密了。这对她就像有根骨头卡在嗓子眼儿里一样。”
  她笑起来了。
  “我要是处在您的地位,我才不费这个脑筋呢,亲爱的玛丽。来,把这个纸包打开好吗?里面是喝茶时用的甜面包。”
或许您还会喜欢: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模仿犯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1996年9月12日。直到事情过去很久以后,塚田真一还能从头到尾想起自己那天早上的每一个活动。那时在想些什么,起床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在散步常走的小道上看到了什么,和谁擦肩而过,公园的花坛开着什么样的花等等这样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把所有事情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种习惯是他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养成的。每天经历的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就像拍照片一样详细地留存在记忆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源氏物语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文学的高峰。《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所以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日本是个充满矛盾的国家,在歧视女性*的传统大行其道的同时,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源氏物语》全书,仅百万字,涉及三代历时七十余年,书中人物有四百多位。 [点击阅读]
琥珀望远镜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猛兽们从深邃的山谷走来看着熟睡中的少女——威廉?布莱克紧挨着雪线有一个杜鹃花遮蔽的山谷,山谷里哗啦啦地流淌着一条乳白色的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溪,鸽子和红雀在巨大的松树间飞翔,在岩石和其下簇拥着的又直又硬的树叶间半遮半掩着一个洞。 [点击阅读]
群山回唱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是我双眼的努雷①;也献给我父亲,他或会为此骄傲为了伊莱恩走出对与错的观念,有一片田野,我将与你在那儿相会。——鲁米,十三世纪1952年秋那好吧。你们想听故事,我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但是就这一个。你俩谁都别让我多讲。很晚了,咱们明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和我,帕丽。今天夜里你需要好好睡上一觉。你也是,阿卜杜拉。儿子,我和你妹妹出门的时候,就指望你了。你母亲也要指望你。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龙纹身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这事每年都会发生,几乎成了惯例,而今天是他八十二岁生日。当花照例送达时,他拆开包皮装纸,拿起话筒打电话给退休后便搬到达拉纳省锡利扬湖的侦查警司莫瑞尔。他们不只同年,还是同日生,在这种情况下可说是一种讽刺。这位老警官正端着咖啡,坐等电话。“东西到了。”“今年是什么花?”“不知道是哪一种,我得去问人。是白色的。”“没有信吧,我猜。”“只有花。框也和去年一样,自己做的。”“邮戳呢?”“斯德哥尔摩。 [点击阅读]
双城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