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霍桑短篇作品选 - 09 恩迪科特①与红十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09 恩迪科特①与红十字
  两百多年前一个秋日的中午,萨勒姆民团②的旗手打起英国旗,奉约翰·恩迪科特之命集合练兵。那年头,流落异乡的清教徒们常常披盔戴甲,操练武艺。自从新英格兰开拓首块殖民地以来,前程从未如此暗淡。查理一世与臣民们之间的争端在当时及以后数年只限于国会的讲坛而已。反对派对自己拿起武器抵挡王室不义的力量信心不足,使得国王与内阁更为专横暴虐。顽固而骄横的大主教,就是那个坎特伯雷大主教劳德,一手操纵这个国家的宗教事务,大权在握,很可能将普利茅斯与马萨诸塞这两块清教徒殖民地彻底摧垮。历史记录表明,我们的先辈看出了危险,但决心奋起保卫自己年轻的家园,哪怕面对国王左右臂的婬威——
  ①恩迪科特(约翰·恩迪科特johnendicott,又作john,endecot,1589?—1665):出生于英国的北美马萨诸塞州殖民地总督,任首届总督(1628—1630)直至约翰·温思罗普(johnwihthrop)到来。系一名狂热清教徒,曾迫害贵格会教徒与托马斯·莫顿(thomasmorton)的信徒。除本故事外,美国著名诗人朗费罗所著《新英格兰悲剧》中也提到过此人。请参看《欢乐山的五月柱》一文注释。
  ②美国历史上16至18世纪辅助正规军的民兵队。
  当时局势就是如此。英国旗舒展开来,上面标着红十字,飘扬在一支清教徒队伍的头上。他们的首领便是大名鼎鼎的恩迪科特。此人相貌严峻刚毅,加之一部花白胡须在胸甲上方飘拂,效果更其强烈。胸甲擦得锃亮,四周一切均映在它闪闪发光的钢片上,反射出的画面正中是座简陋的建筑,既无尖塔也无大钟——但毕竟是座教堂。荒郊野外,危险四伏,一颗面目狰狞的狼头便是证物,赫然挂在教堂门廊上方,是刚在小镇附近杀死的。依照领赏的惯例挂在这里,鲜血还在往台阶上滴。此时此刻,还可以领略许多那个时代的其它特点与清教徒的习俗,所以,且让咱们费些笔墨录下所见所闻,尽管远远比不上约翰·恩迪科特锃亮的胸甲反射得那般生动逼真。
  紧挨教堂就是清教徒权威的重要工具,鞭刑柱——周围的土壤都被接受制裁的犯罪者们踏平了。教堂的一角摆着颈手枷,另一角是足枷。咱们的见闻录运气不错,赶上前一种刑具正可怕地套在一名主教派教友兼天主教嫌疑犯的脑袋上。而后一种刑具则套住了另一名罪犯的双腿,这家伙竟敢吵吵嚷嚷,为国王的健康大灌黄汤。教堂的台阶上,并肩站着一男一女。男的又高又瘦,枯槁憔悴,十足宗教狂模样,胸前挂着块牌子——上书胡作非为的福音传道士,说明他竟敢未经一贯正确的神职与非神职统治者的许可,擅自讲解《圣经》。看他尊容,异教的狂热丝毫未泯,即便绑上火刑柱。那女的舌头上夹了根劈开的小棍,她大胆放肆,摇唇鼓舌,反对教会长老,才遭此应得报应。瞧她神色举止,满有理由让人担心,一旦拿掉小棍,她必重犯旧恶,到时还需想出新招严办才是。
  上述人等已被判处在正午时分,以种种耻辱方式示众,为时一点钟。但他们当中,有的将终身受罚,或耳朵给割去一块,像小狗崽耳朵一样;或面颊给烙上所犯罪孽的打头字母;这一个鼻孔被划开并烫焦,那一个脖子被套上条绞索,永不准摘下来,也不得藏到衣裳下头。依我看,人家心酸起来,一定会想把这东西的另一头系到什么方便的房梁或树枝上去。还有位少妇,容貌标致,灾难便是在胸前佩戴字母a①,当着世人和自己亲生孩子的面,就连她的孩子也知道这个字母的含意。这个身败名裂不顾廉耻的女子,就拿自己的丑事寻开心,用金线将这命中注定的标记绣在红布上,而且精工细做——

  ①指英文adultery一词,意为通奸。霍桑著名小说《红字》中也描写过这类情节,女主人公海丝特胸前便绣着字母a,以示犯有通奸罪。
  这样别人也许会以为这大写字母是可敬可佩或其它别的意思,而不是指婬妇。
  读者诸君且莫以这种种劣迹为凭,便认为清教徒时代比咱们如今更加堕落,虽然今天沿着本文所说的这条街往前走,已看不到任何男女戴有任何耻辱的标记。咱们祖先的方针是,查出即便最隐秘的罪过,也不存顾虑,不予偏心,统统把它们暴露于正午时分的光天化日之下,公诸于众。倘若如今还是这般风俗,说不定咱们发现的素材再做一篇见闻录,其刺激程度绝不会比上述场面稍逊一筹。
  除了已讲过的那些罪犯与病弱者外,全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男子都站在民团行列中。几位神气活现的土著,一身原始印第安人的富丽堂皇,站在一旁观看这场面。他们的燧石箭头与清教徒的火绳枪相比,不过儿戏罢了,射到士兵恰似座座堡垒的钢盔铁甲上,只会铿锵作响,却伤不到一根毫毛。英武的恩迪科特自豪地一扫坚定的部下,准备继续苦练当天的武艺。
  “来吧,勇士们!”他拔剑喊道,“咱们要叫这些可怜的异教徒瞧瞧,操起刀枪来,咱们都是大力士。他们要以为咱们说话不算数,就让他们瞧好啦!”
  铁甲兵们整好队,人人都将火绳枪沉重的枪托收近左脚,只等长官一声令下。可是,恩迪科特将前排左右一扫,发现不远处有位老先生,他必须面见才是。此人身披黑色斗篷与饰带,头戴高顶帽,下头衬一顶丝绒便帽,浑身清教徒牧师的打扮。他手里还握着一根拐棍,看样子才从林中砍来。一双鞋泥迹斑斑,大概在荒野泥沼中跋涉良久,完全一副朝圣者模样,使徒般的气派更突出了这一点。恩迪科特看到他时,他正放下拐棍弯腰饮水,那是一股喷涌而出的清泉,距教堂屋角大约二十码远。但是,虔诚的人饮水之前先仰头感恩,这才一手挽起灰白胡须,另一手窝起掌心掬一口水。
  “嘿!这不是好人威廉斯先生么?”恩迪科特叫道,“欢迎重归咱们安宁的小城。可敬的温思罗普①总督好么?波士顿有何消息?”——
  ①温思罗普(约翰·温思罗普johnwinthrop,1588—1649):生于英国,随清教徒移居北美殖民地,几度担任马萨诸塞州总督。信奉正教,为人严厉,在早期新英格兰具有重要影响。其《日记》1790年在美国出版。霍桑在其小说《红字》中也对此人进行了描述。
  “总督无恙,尊敬的先生,”罗杰·威廉斯回答,捡起拐棍走了过来。“至于消息,这儿有书信一封,总督大人知道我今天回来,特交付于我。也许会有重要消息,因为昨天从英国开来一条船。”

  威廉斯先生是萨勒姆的牧师,当然在场的人全都认识他。此刻,他走到军旗下的恩迪科特身旁,将总督的书信递到他手中,宽条火漆上加盖着温思罗普的盾徽。恩迪科特连忙拆开看。看着看着,刚毅的脸上露出怒容,面孔涨得通红,像是内心烧起了一把火,说他的胸甲也被心中怒火烧得滚烫都不过分。看罢,他握着信用力一摇,弄出唰唰的响声,和头顶飘扬的旗子一样。
  “消息坏透啦,威廉斯先生,”他道,“新英格兰从没得到过这等坏消息。你当然明白他们的用心吧?”
  “是的,明白,”罗杰·威廉斯道,“因为就此事,总督已跟我在波士顿的牧师弟兄商议过,也征求过我的意见。总督要我恳求你,切莫将消息突然张扬开去,免得百姓骚动起来,酿成乱子,结果反倒给国王和大主教抓住把柄,对咱们不利。”
  “总督是个聪明人——也是个逆来顺受的和事佬。”恩迪科特不肯低头地咬紧牙,“无论如何,我得按自己的判断行事。这消息与新英格兰全体男女老少性命攸关,只要我约翰·恩迪科特还能讲话,就得让大家都知道这消息。勇士们,左右转弯,列出空方阵!哈,棒极了!现在全体听我宣布一条消息。”
  士兵们将指挥官团团围住,恩迪科特与罗杰·威廉斯并肩站在红十字旗下。这时妇女和老人一拥而上,母亲们举起孩子,好看到恩迪科特的面孔。几声鼓点下达命令,全体肃静立正。
  “士兵弟兄们——离乡背井的同胞们,”恩迪科特情绪激昂,仍尽力克制自己。“你们为何抛下故国?我说,咱们为何抛下那绿油油的肥田沃土,那生咱们养咱们的茅舍土房,那掩埋咱们祖先遗骨的坟场?咱们为何来到这儿将咱们的墓碑立在荒山野地?这鬼哭狼嗥的荒野啊!出门走不了几步就会碰上狼和熊;土人在阴森森的树影里埋伏着打我们;咱们开荒种地,硬梆梆的树根把犁头都弄碎;孩子们哭着要吃的,咱们就得去海边刨沙坑找东西,让他们填饱肚子。再说一遍,咱们为何要找这么个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安身?为的不就是享受咱们的公民权么?为的不就是凭咱们的良心敬拜上帝的自由么?”
  “你把这也叫良心自由?”教堂台阶上传来插嘴的声音。
  原来是那个胡作非为的福音传道士。一丝微笑悄然掠过罗杰·威廉斯和善的面孔。但恩迪科特正讲得起劲,便朝罪犯火冒三丈地一扬宝剑——他这么个人,摆出这架势可凶多吉少。
  “你跟良心有什么相干,你这恶棍?”他大叫,“我说的是敬拜上帝的自由,而不是亵渎上帝、嘲弄上帝的自由。不准打断我的话,不然我就把你连头带脚都套上枷具,一直押到明天这个时候!听我说,乡亲们,别理那个该死的疯子。刚才我说到,咱们牺牲了一切,来到这片旧世界简直闻所未闻的土地,为的是给咱们开辟一个新世界,辛辛苦苦修筑一条从这里通向天堂的路。可如今你们猜怎么着?那个苏格兰暴君的儿子——那个信罗马天主教的苏格兰荡妇的孙子——那女人的死证明,金王冠并不能永远保住涂了圣油的脑袋不上断头台。”

  “别,兄弟,别这么说,”威廉斯先生打断他,“这些话私下里讲都欠妥,更何况在大街上。”
  “你给我闭嘴,罗杰·威廉斯!”恩迪科特回答,咄咄逼人。“眼下的事我比你清楚。同胞们,听我说,那个英格兰的查理,还有迫害咱们的冤家坎特伯雷大主教劳德,打主意要一直跑到这儿来赶咱们。这封信上说,他们正密谋要派一个什么大总督来,由他一手操纵这块土地的法律与公正。他们还打算确立由英国大主教掌管的盲目崇拜体制,好有朝一日劳德当上罗马红衣大主教,就能跑去舔教皇的脚趾头,把新英格兰连头带脚绑起来,拱手送给他的主子!”
  众人一听,顿时义愤难平,哄闹声中交织着愤怒、恐惧与悲伤。
  “弟兄们,好好当心哪,”恩迪科特继续说,口气愈加强硬,“要是国王与大主教得逞,咱们很快就会眼看着自己修建的这座圣堂顶上立起一支十字架,里头筑起高高的圣坛,大中午都亮上一圈蜡烛光。咱们就会听到圣餐礼的钟声,还有罗马天主教神父念经的声音。可是,基督徒们,想想吧,难道咱们能容忍这些可恨的事情发生,竟然一刀不动,一枪不发,一滴血都不洒到那圣坛上么?不——咱们心要硬,手要狠!咱们踏在自己的土地上,这土地是咱们用财物买来的,是咱们用斧头开出来的,是咱们用刀枪赢来的,是咱们流血流汗耕出来的。咱们向把咱们带到这儿来的上帝祈祷,才使这块土地神圣不可侵犯!谁想来这儿奴役咱们?咱们跟这个升官的主教,加冕的国王有什么相干?跟英格兰有什么相干?”
  恩迪科特举目四望民众群情激奋的面孔,人人与他息息相通。他突然转向站在他背后的旗手。
  “旗手,降旗!”他命令道。
  旗手遵命。恩迪科特拔出剑来,一剑刺穿旗布,左手一扬,将那个红十字一把扯了下来,再把这面破旗高举在头顶挥舞。
  “渎圣的坏蛋!”带颈手枷的高教派教徒叫喊起来,再也按捺不住,“你竟敢抛弃咱们神圣宗教的标志!”
  “叛贼!叛贼!”套足枷的保王党也大喊大叫,“他敢糟蹋国王的旗帜!”
  “当上帝和世人的面,我对此事承认不讳。”恩迪科特回答。“鼓手,敲起响亮的鼓点吧!勇士们,乡亲们,欢呼吧!——向新英格兰的旗帜致敬。什么教皇,什么暴君,咱们跟他们一刀两断啦!”
  立刻响起一片胜利的欢呼,人民批准了咱们历史上最勇敢的一项壮举。恩迪科特的英名将万古流芳!回首往事,岁月如云,我们认识到,从新英格兰的旗帜上扯下那个红十字,便是我们获得解放的第一个征兆。至于先辈们圆满完成这番大业,则是这位严峻的清教徒长眠地下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事。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