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货币战争4 - 2.9 对英镑痛下杀手,美元无毒不丈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令人愤怒不已的是,我们在反法西斯共同大业中损失了四分之一国民财富所得到的回报,就是要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向那些因战争而致富的国家烧香进贡。 [15]
  ——英国《经济学家》
  英帝国庞大的殖民体系在战争中为英国提供了近乎无限的信用透支权力,殖民地和英联邦国家为英军提供各种资源、粮食和原材料,还包皮括英军在埃及和印度作战的成本,连美军在当地的费用也被算在英国头上,还有印度军队在海外协助英军作战的费用等。他们认购英国国债,并积累了大量英镑储备,这也是英国能够挺住战争消耗而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和其他贸易伙伴向英国提供物资,换回英镑储备,而英国和盟国则消耗美元储备向美国购买军火,其结果是战后英镑在各国储备中的总规模比美元储备高出一倍。从表面上看,英镑比美元储备规模更大,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货币,但这些储备中2/3都集中在英镑区之内,而且处于高度不稳定的状态之下。
  英镑区国家大量积累英镑,并非由于英镑更有价值,而是英国战时冻结了他们将英镑兑换成其他货币的选择。由于美元的存在,使得英镑时刻面临被英镑区国家抛售的巨大威胁。在一战之前,英国的海外资产远远高于它的负债,因此英镑价值的稳定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在的英国,净对外负债已高达150亿美元,6倍于它的黄金与外汇储备!如果英镑一旦解除冻结外汇,各国将争先恐后地把英镑储备兑换成美元,英镑会立刻面临灾难式的价值雪崩。
  英国本该继续冻结外国的英镑储备,然后用英国本土的出口来逐步偿还这些外债,这样既可以拉动英国的就业,脱离战后衰退的阴影,又可以稳定英镑价值,最重要的就是维系住英镑区的存在,只要有这个经济根据地,日后再度崛起并非不可能。而解除冻结,则英镑区将会纷纷投靠美元,不仅帮助美国扩大出口,强化美元区的势力范围,而且英镑区将从根本上陷入土崩瓦解、万劫不复的境地。
  二战刚结束,凯恩斯作为英国经济的核心大脑,代表英国赴美谈判战后贷款问题,却对这一事关英镑区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中了美国设下的圈套,从而亲手埋葬了英镑200年的霸权。
  美国人向凯恩斯提出,美国可以向英国提供37.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另外算上加拿大可以提供的12.5亿美元,总共50亿美元。但条件是:英国必须在1947年7月15日之前,解冻外国的英镑储备!
  超级自负的凯恩斯,原以为美国和英国既是盟国,又是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兄弟,美国定会慷慨地放宽贷款条件,自己则准备了宏韬大略,准备和美国人大谈未来英美共同主宰世界的美妙设想,却全然没有防备美国提出了这样“相煎何太急”的条件。凯恩斯确实不懂美国的政治权谋,他竟然答应了!
  英国《经济学家》在评论凯恩斯的这笔贷款时,尖刻地指出:“这个国家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共产主义者们的理论,即摧毁英国以及英国在世界上所代表的一切,是美国政策有预谋、有意识的目的。但对于目前的证据可以这样解读:如果每次给予援助都附加条件,使英国陷入一种不可逃脱的必然,即不得不再度请求更多的援助,而这些援助只能以英国进一步自我贬低和自我削弱才能获得。那么,结果显然就是共产主义们者所推测的那样。” [16]
  果然,1947年7月15日,英镑的霸权彻底崩溃了[17]。战后,英国本指望依靠英镑区重新崛起,但是,美国人不会给英帝国死灰复燃的机会了。
  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难以撼动的强大的英镑霸权,却被美国只用了37.5亿美元贷款的蝇头小利就轻易摧毁了。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美国对英国这个曾经在一个战壕里滚过的同盟国,而且还是同文同种的兄弟,为了权力都能如此痛下杀手,其他国家还能够存有任何幻想吗?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黑暗之门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你扔啊!”“闭嘴!”“去你丫的,我说你倒是扔呀!”“得,扔就扔!”格莱塔尔低吼一声,身体前倾,肩膀上那强而有力的肌肉不停的颤动着。他的右臂前后摆动着,拳头形成了一条模糊的弧线。他的右拳舒展开来,小片的骨块从指缝之间落下,掉落在地面上,传来一阵阵格格声响。布洛多戈大笑一声,双唇向上扬起,从那狞笑中可以看到他那对尖牙。“哈哈,才一块!”“妈的。”格莱塔尔愤怒的坐回到他身边的石块上。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三:旅居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黑暗精灵坐在山腰上,殷切地望着从东方平面上升起的红色线条。这可能是他所见过的第一百次黎明,而他也知道,那灼热的光线将会刺痛自己淡紫色的眼睛,这双在过去四十几年来,只见过幽暗地域下黑暗的眸子。当炙热的太阳上缘自水平线升起时,黑暗精灵并未转身离开。他像涤罪般地接受那道光线,这是必经的痛苦——为了他所选择的道路,为了成为地表居民的一份子。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海菲在铜镜前徘徊,打量着自己。“只有眼睛还和年轻时一样。”他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转过身慢慢地在敞亮的大理石地板上走着。他拖着年迈的步伐在黑色的玛瑙柱子之间穿行,走过几张雕刻着象牙花饰的桌子。卧榻和长沙发椅发着龟甲的微光。镶嵌着宝石的墙壁上,织锦的精美图案闪闪发光。古铜花盆里,硕大的棕榈枝叶静静地生长着,沐浴在石膏美人的喷泉中。缀满宝石的花坛和里面的花儿竞相争宠。 [点击阅读]
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号性格:完美型自白:我觉得凡事都应该有规有矩,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标准;我理性正直、做事有原则、有条理、有效率、事事力求完美,但别人说我过于挑剔、吹毛求疵。性格特点:(1)对错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原则必须遵守和坚持,不可以协商,经常认为自己掌握真理;(2)高标准、高要求、认真、原则多,自己出错则会自责、内疚、愤怒;(3)自律,也严于律人,对人也对己,别人出错会进行指正, [点击阅读]
仇恨之轮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埃里克在吧台后面。正忙着把沾在恶魔头骨上的麦酒擦干净。这时候,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恶魔客星旅店平时很少有生人光顾。常常是忙活一整天也难得见到一张生面孔。由于来的都是些老主顾,埃里克差不多记得每个人的长相,只是叫不上名字:他从不在乎谁来光顾,他在乎的是客人有没有钱,是不是又饥又渴。那人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看上去像是在等人,又像市在找什么东西,反正肯定不是在看漆黑的木头墙壁。 [点击阅读]
冰风之谷三部曲之三:半身人的魔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巫师带着不确定的眼光低头看着她。她背向他;他只能看见她浓密的红褐色发绺垂盖在那双厚实又充满活力的肩膀上。但巫师也看出了她眼中的悲伤。她是那么地年轻,只不过刚脱离孩童的阶段,又天真无邪到让人觉得美丽的地步。但这个美丽的孩子却将剑插进了他所爱的西妮的心脏。哈寇·哈贝尔很快扫去心中关于他死去的爱人那些不愿想起的记忆,开始往山下走。“天气不错,”当他走到年轻女孩身边的时候,他高兴地说。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幸福要回答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人生最没有悬念的事情就是我们都会变老,人生最大的悬念则是我们会如何变老。女人的相貌在岁月中悄然变化,更大的变化在于心态——杨澜“魔镜,魔镜,告诉我,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哪个?”皇后每天问同样的问题,并期待着同样的答案。烦不烦啊!每一次的问答都助长着她的骄傲,也加剧着她的恐惧。在内心深处,她一定预感到那个叫白雪公主的小女孩终究会超越自己成为最美丽的女人,但她偏要难为可怜的镜子。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