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货币战争3 - 第十章 白银的光荣与梦想 大规模挤兑边缘的白银市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尽管人们对美国法院能否制裁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这样的金融大鳄不报任何幻想,但这件事让全世界的投资人重新认识了白银的价值。白银的价格这样低,并不是因为它和白菜是一路货色,而是被AIG、贝尔斯登、摩根大通和汇丰银行这样一些超重量级的金融大鳄拼命追杀的结果。白银是美联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除之而后快的“美元撒手锏”,同时,白银更是不久的将来会在投资市场上大放异彩的“灰姑娘”。当全世界的投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后,白银这个“一代天骄”,立即会引来市场上“无数英雄竞折腰”。
  进入2009年以后,白银和黄金联手,犹如当年的苏联红军,在顽强守住斯大林格勒后,终于迎来了对美元大反攻的时刻。从2008年底的每盎司9美元上下,一路攻到2010年8月的每盎司18美元左右。从2010年8月下旬起,白银价格从每盎司18美元开始猛打猛冲,一路斩关夺隘,兵临每盎司30美元城下。不到3个月时间,涨幅高达61%,迭创30年来新高,引起举世瞩目。
  当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发现了白银巨大的投资价值后,人们开始争夺非常有限的实物白银资源。据世界白银协会报告,2009年全世界白银的总产量大约8.89亿盎司,制造业要用掉约7.30亿盎司,再除去矿业公司减少套期保值所需的量,剩下的1.37亿盎司被投资者全部吃进。2009年的投资需求量比2008年的0.48亿盎司猛增了184%!从目前趋势来看,2010年白银的投资需求将比2009年上涨幅度更大。
  目前全世界市场上能够买到的白银存量大约7亿盎司,按现在每盎司25美元的价格计算,总价值约175亿美元。这样一个极具诱惑力而且非常小的市场,一旦被市场的雷达锁定,在全球资金的猛烈进攻下,价格的暴涨将是不可避免的。
  在白银的增值潜力方面,巴特勒远比巴菲特更有眼光和耐心。巴特勒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几大银行人为地压低白银价格,才使普通投资者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而市场的供求关系将保证白银的买入方最终战胜做空的大银行。事态的发展似乎正在印证当年巴特勒曾经设想的白银价格最终爆炸性增长的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大银行的卖空合约被迫平仓对白银市场的影响。当市场发现了白银的增值潜力,大量买盘涌进,不断推高实物白银的价格时,大银行的卖空合约将受到巨大的交割压力。迫使其到期要么支付实物白银,要么买入与卖空合约相等数量的合约,即被迫平仓。目前,仅在纽约期货交易所做空白银的合约总量就相当于5.5亿盎司。相当于卖出世界市场所有白银现货的79%。空方如果不出血本,从哪里找得到这么多的白银现货来卖呢?

  第二种情况是,出租白银的被迫归还对白银价格的影响。从20多年前开始,多国央行就通过出租白银的方式将大量白银抛向市场,借以打压银价。为什么会有出租白银之举呢?因为有些银矿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时交货,所以就先从金银现货交易银行暂时租借白银来保证按时交货。等以后银子开采出来再按原数归还,外加1%或更低的利息。同样道理,金银现货交易银行也可以向中央银行租借白银。中央银行借口银子堆在仓库里又不能生利息,于是就很乐意地将大量白银储备租借出去,好歹还能收1%的利息。而金银现货交易银行租到这些白银现货后,把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抛向市场套现。再用所得现金购买收益率为5%的国债。在还给央行1%的利息后,可稳赚4%。通过这样的方式,中央银行和金银现货交易银行不露痕迹地压制着白银市场的价格。
  巴特勒估计,过去20年来,可能有几亿甚至上十亿盎司的白银是通过出租这种形式流入市场的。理论上讲,这些租出去的白银最终还得归还中央银行。可是这些白银大部分已被当成工业原料用掉了,不可能原数奉还了。一旦白银价格最终还是压制不住而暴涨,中央银行开始要求租借方归还,租借方必须从市场上买回等量的实物白银。这些实物白银是在纽约商品交易市场上被做空的白银之外的另一大批白银现货。购回这批白银现货将对白银价格造成巨大冲击。如果这种情况出现,仅此一条,白银价格就可能冲上每盎司500美元。这也是那些租借白银的金银现货交易银行拼命想要压制银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种情况是,工业用户的恐慌性储备对白银价格的影响。白银是具有成千上万种用途的原材料。它在许多产品中都是关键性的材料,但用量却不大,这一特点使白银的需求不因价格的升高而下降,即所谓刚性需求。随着投资需求的激增,3万多吨的库存量将会很快耗尽,而新增白银矿产量周期长达数年,而且还多是伴生矿,远水难解近渴。这样一来,白银就会出现断货,而且断货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从几天到几周,后来可能长达几个月。工厂的生产线不能因为白银断货而停产,于是企业必然未雨绸缪,抢先储备,这就必然导致白银价格的飙升。

  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美欧的通货紧缩,还是亚洲国家的通货膨胀,从总体来看对黄金白银都是利好。因为黄金白银是以美元计价,美欧各国的通货紧缩,不妨°受通货膨胀威胁的亚洲人民用手中大把的钞票购买金银,此时的黄金白银价格猛涨。另一方面,美欧各国为抗拒通货紧缩,又会促使美联储进一步进行量化宽松,多印钞票,受美元贬值影响,金银价格就会不可避免地继续冲高。
  白银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投资品种,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金融危机时期,它和黄金一样随着美元贬值而增值。在经济复苏后,由于大量的工业需求,白银又会展现其工业原料的特性,随着供求关系而升值。这是任何其他投资品种都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双重优势。
  当今世界的白银市场规模小得惊人,全世界地面以上的白银库存仅3万吨,价值不过1200亿人民币,比中国农业银行上市的融资规模还要小得多。目前,世界白银市场的实物与“纸白银”的比例极端悬殊到1:100,100盎司“纸白银”交易背后,只有1盎司实物做支撑,如果说金融市场1:50的高倍杠杆最终导致了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那么比这一比例再高一倍的白银市场已经到了随时出现挤兑的危险边缘。
  一个极度扭曲的、高倍杠杆的、规模极小的白银市场,却蕴含着严重冲击世界金融体系的强大能量!
  当格林斯潘等人1995年探讨黄金价格暴涨可以有效降低美国负债的时候,他们笃定能够胜券在握。由于美国和欧洲总共控制了中央银行的黄金储备高达2万吨以上,拥有着对实物黄金市场无可置疑的定价权,再加上华尔街—伦敦轴心对黄金期货和其他黄金衍生产品市场拥有的绝对控制力,他们完全可以实现黄金价格有控制地上涨,并掩护美元“成建制”地撤退,在大幅降低政府负债的同时,继续维持美元世界货币霸主的地位,实现美元危机的软着陆。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变量,这就是白银。
  由于金银比价的历史惯性和市场金银巨大的心理互动能量,如果世界白银价格突然而猛烈地上涨,将会打乱黄金价格上涨的节奏,失控的白银价格所激发出的世界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将像排山倒海的火牛阵,直接冲击黄金市场的阵脚。实物白银告罄,纽约的白银期货市场将出现大范围违约和交货严重迟缓,白银的工业用户开始紧急囤积白银原料,白银的投资客户纷纷要求提取现货自己储藏,恐慌的白银期货持有者将急迫地要求交割现货白银。

  对实物白银的极度渴求的投资人,将顷刻把纽约期货交易市场的5000万盎司可交割白银实物挤兑一光。当大家在纽约“纸白银”市场彻底失望之后,马上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向伦敦的“实物白银”市场。但是,他们马上发现这个仅有7500万盎司现货的所谓“实物白银”最大的市场,原来竟是“无实物账户”,绝大部分白银拥有者只是“没有实物确认的(金银)所有者”。
  同时,白银市场的恐怖消息将诱发黄金市场的挤兑,别忘了,这也是个1:100的超级瓶盖游戏。
  纽约与伦敦白银和黄金市场相继瘫痪,世界金融市场将立刻陷入真正的恐慌。这种发自心底的恐慌将是史无前例的。这时,全世界才猛然发现,原来黄金和白银是深埋在地下的世界信用货币摩天大楼的基石,基石一旦动摇,建立在信用货币之上的更为庞大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以及建立在这一切之上的50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晃动得更加猛烈!
  此时,全世界金融市场都开始呼唤政府救助。
  而此时的欧洲和美国政府却无能为力,白银毕竟不是可以搞个“量化宽松”文件就能变出来的。欧美政府原先巨大的白银库存早已卖光了,从而失去直接影响市场价格的最重要的筹码。即便是欧美政府下令强制没收私人白银,就像罗斯福总统1934年下令美国公民交出所有黄金一样,那也无济于事,因为地平面以上的全部白银库存不过3万吨,仍远不能应付挤兑的规模。
  情急之下,还有一招,那就是紧急开采银矿,用以平息世界白银挤兑风潮。不过,当政府下令紧急开采银矿,从资源勘探、新增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到总供应量明显提高,至少需要5年时间,黄瓜菜都凉了。
  此时,全世界的目光都将投向中国。因为目前世界白银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正是中国!这将是多么巨大的国际政治和金融杠杆!这又将是何等的战略机遇!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