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回到汉朝当诸侯 - 第三十章 初掌军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十章 初掌军心
  张和感慨地拍怕身前的两条友道:“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咱不哭了,不哭了。。”
  “哇!呜呜。”不劝还好,一劝那俩条友反而扑倒在张和的怀里,尽情地宣泄自己的苦楚来。张和嚓嚓眼角的泪珠,只好继续安抚道:“放心吧,只要我还有口饭吃,老子就不会让大伙饿着。往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老婆会有、儿子也会有的。我向你们保证、以后你们的米缸,粮食多的下辈子也吃不完!我保证。”
  “公子!哇呜呜呜——”这下所有的人都跪下了,这样的家主,怎能不让他们感激!“大伙今后都别叫公子了,从今往后,公子就是咱们的主公!我王平、效死追随主公!”
  “效死追随主公!”洪亮的呐喊,让张和大讶、转而大喜!“都起来!男儿上跪天地、下跪父母,跪我这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作甚?都起来”却是再次将众人给逗乐了。哈哈哈、
  看着这一幕,典韦乐进李典,深受感染,这下全服了!此时他们不在视张和为朋友,而是“参见主公!”他们仨一下子跪拜在张和面前,异口同声道。。
  “你们这是作甚?快快请起。”张和赶紧搀扶道。却是张和意外的收获了。因一块烙饼,张和获得了众人的效忠。这样的烙饼,哪怕是要倾家荡产,张和也毫不犹豫地买下。

  吃过饭食后,张和找来李典,询问他怎会军队的操练之法?才得知,李典的祖父曾是北地的边军将领,后因独子,李典的父亲才没有参军,而是在乡里担任教头,训练乡勇。李典也就懂得一些。
  夜间赶路有些困难,好在点上火把一直往南边方向,张和的队伍多绕了一天,也就到达了长沙境内,路上派了一些斥候负责打听道路,一边将所遇到的乡民,都扣留滞后,待大军过了才放过。这样,一路悄悄地来到长沙城外,潜伏在隐秘的山林里。
  张和聚集典韦乐进李典三人,在地上划了个圈圈、一条直线,说道:“你们看,这是长沙城,这是城门,李典你带上五十人,不携带兵器,进入城中,然后去铁匠铺那里买上些匕首短剑,再返回城门,之后派一个人告知我们。。等我们动手,再出手。典韦乐进,你们领百名兄弟,只带短剑,藏在背后,到了城门,便动手,我就领着大伙冲进城去。之后,一路杀向太守府。夺下此城!”
  “好!”众人依计分头行动起来。不一会儿,李典便领人进入了长沙城,足足过了二个时辰后,才见李典遣人回来知会。“典大哥、看你们的了。”

  “放心吧,主公,我与文谦定将城门拿下。”典韦便领人出发了。
  “其余兄弟,准备好弓箭!”张和下令道。众人便纷纷将利箭搭好,准备随时出发。
  只见典韦与乐进等几个,先到了城门,就在门兵要搜查时,突然暴起,一拳将过来的两个门兵给轰飞了。紧接着大吼一声:“动手!”便抢过长枪,冲杀了进去。
  “杀啊!”乐进大吼道。
  “杀!”里面埋伏的李典,也动起手来。
  “不好了!有贼人攻城了!”惊慌失措的守城兵,大声叫喊着。
  “冲进去!”张和一见典韦动手,立刻率领着众人冲杀过去。一时间,长沙城陷入了厮杀中。
  “杀啊!杀入太守府!活捉宗贼苏代!”张和一冲进城门,便高声呼道。这是有深意的,一来招呼众人不要恋战,直接杀入太守府去,二来、是告诉守城的官兵,咱们不是针对你们的,咱只为宗贼苏代而来。
  听得警讯的各路长沙守军,纷纷集合队伍,朝张和等人奔来。但一见典韦凶神恶煞般一路砍杀过来,那狰狞的面孔,谁人不怕,又纷纷地往后退缩而去。

  “上啊!你们这群废物。快上!”
  “上你妹!”一声大吼,张和已然夺过一匹老马,朝守军这边冲杀而过。一枪刺死了那厮。“投降者、免死!”大喝一声,张和的风头,已然盖过杀神典韦。吓得守军再次往后退。
  “再不投降,就将你们射死!”张和再次大喝,因为他身后的弓箭手,也拼命地赶来了。
  “跑吧!”一声惊呼,上千的守军,就溃散而逃了。
  “追!”张和继续策马追去。忽然来到一个三叉路口,这下难办了。张和可不知道太守府在那边,有心向找个人打探,大街上却是半个人影都不见了。
  “往左,主公往左!”身后李典突然喊道。原来他花那么长的时间,就是为了打探府衙的方位。
  “走!”张和再次策马,朝左边的街道跑去,身后,典韦等人自然不甘落后,紧随其后。这就是聪明人与普通人的差别了,聪明的张和,就懂得抢上一匹马,而典韦,就顾着厮杀,哈哈,你敢说典韦是普通人?看客不拿鸡蛋砸你才怪!呵呵、道歉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六顶思考帽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概要六顶思维帽方法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 [点击阅读]
孤芳不自赏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第一卷第一章七月中,归乐国境内。烈日横空,照得道路两旁的树木都低下了头。三五个路人忍不住炎热,缩到树下乘凉。黄沙大道旁卖茶水的老头也因此多了两桩生意。“来碗茶。”大力地扇着风,路人从怀里小心地掏出钱袋,捡出一个小钱放在桌上。“来啦,好茶一碗,清肝降火。 [点击阅读]
攻心话术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化弱为强:换来主动性a:“你是80后吧?”b:“是。”a:“老家是山东的?”b:“是。”a:“是本科毕业吧?”b:“是。”a:“你工作挺顺利吧?”b:“是。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镜·龙战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沧流历九十一年六月初三的晚上,一道雪亮的光芒划过了天空。那是一颗白色的流星,大而无芒,仿佛一团飘忽柔和的影子,从西方的广漠上空坠落。一路拖出了长长的轨迹,悄然划过闪着渺茫光芒的宽阔的镜湖,掠过伽蓝白塔顶端的神殿,最后坠落在北方尽头的九嶷山背后。观星台上玑衡下,烛光如海,其中有一支忽然无风自灭。伽蓝白塔神殿的八重门背后,一双眼睛闪烁了一下,旋即黯淡。 [点击阅读]
24重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中文版序言受出版社编辑的委托,我花了几个晚上阅读了全书(台湾译本),深感一个心理学家(CameronWest博士,本书的作者和主角)能用非常优美的文字和细致入微的描述为读者展现他的心路历程,揭示普通人或许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一个多变、离奇、但又确实存在的“世界”——多重人格现象——之难能可贵。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