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花田半亩 - 读后感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是一本书,可是每每打开的刹那,我则似乎嗅到了遍地花开的芳香,仿佛我看到的不是书,而是半亩的花田。
  她的文字五分清澈,四分纯真,另外一分总是能够很好的从我心底最深处蔓延开来,让我感到生命的绚烂夺目。她叫田维,于2007年8月13日在与一种接近血癌的病魔抗争中去世,年仅21岁,50万字的博客日志在她去世后被出版成书,书名叫做《花田半亩》。
  在与她的文字相遇的一瞬间,时间仿佛是凝固的,而生命却以它最美丽的姿态展示在我的面前。“迎接所有安排,而无所怨恨和悲戚,从容淡定。这样的生命,将是骄傲而尊贵的。我于是决定拒绝狼狈,拒绝一切忧伤。虽然,我落下了眼泪。那是因为切肤般感同身受的疼痛,因为太多的深爱。我要记得。我将遗忘。”如果你还在抱怨着身边的种种不愉快,那么请在看过这段文字后选择更加从容地对待任何的人和事物。田维在生命的边缘依旧从容地对待着死亡,那么我们亦是能够做到的。
  选择遗忘,选择从容,我们将所有的哀伤忧愁忘却,在这半亩的花田上,自由飞翔。我们将没有牵挂,没有遗憾,因为死亡于我们只是另一半边哭泣的右眼,我们依旧拥有另一半边明媚的眼睛。“在我的右眼下有一颗痣,那是一颗会使人流泪的痣。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另一只眼睛,让她拥有明媚与微笑。”

  请不要因为生命中的小事或是错误而丧失了对它的热爱,即便你的生命已经遍体鳞伤,因为生命是欢乐的,是平淡的,亦是不幸的,生命是必须让我们去爱的。因为,生命是你一个人的自由权,而你,也无法将它转交于任何人。“有人曾问我,如果生命满是欢乐,你爱它,如果生命只是平淡,你也爱它,但倘若生命是接踵的不幸呢?那天,我没有回答,我沉默了很久,说不出一句话。今天,我却想说,我依旧爱它。因为,那是属于我的。 ”
  也确实,田维是不愿悲伤的,她宁愿独自一人将所有的眼泪全部承受。因为她相信生命是欢乐的,生命中是不能有悲哀的叹息。因为她坚信死亡并不是一切的终止,即便面临死亡,也要接受,因为这是生命中不幸的一部分。她依旧能够在花田的土地上奔跑,不论生命是否仍然存在。“多想在一个结了冰花的早晨,醒在你的梦里,我们都是留恋人间的天使,万物美好,我在中央。”是的,我们永远会站在所有的美好中央,迎接最美丽的早晨。

  她的不卑不亢,她的暗自落泪,她的顽皮活泼,她依旧如同精灵一般留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依旧是一个女孩,一个只是拥有少女般美丽心境的女孩。她是会怨恨自己得了这样的绝症,她也会嫉妒别人拥有着健康的身体。可是,在此番情绪过后,她依旧会微笑,微笑着接受所有的不幸。因为这全部都是生命应当承受的。因为她只能够猜想着彼方的岸边没有悲伤和病痛。
  “不要说,你无所谓于生死,古人亦叹,知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此身尚在,便难脱深情,纵使是弘一法师,如此高通明澈之人,也不免在临终前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人评:‘悲见有情,欣见禅悦。’却喜欢那一句:‘存,吾顺事;没,吾宁也。’”毋庸置疑,田维是真实的,因为所有人,都会惧怕与死亡,从潜意识的心灵深处惧怕着。既然此生只能尚此,就接受吧。不要有太多的忧伤和顾虑,让我们等待下一世的幸福,等待下一世没有病痛的生命。

  曾有人评论田维“最喜欢你说,我愿意幸福,我只愿意幸福。我赞同,我赞同你所有任性的话。因为这任性里有不一般的执著与纯粹。‘好好生活’这四个字并不慈悲。我现在知道,这样四个字是这么艰难、深邃。让人迷惑,让人痛苦,甚至让人绝望。你对我说,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日子纷落,竟让我无处躲藏。”
  我会认同,因为生命却是艰难的,我们定是要经历过痛苦的长途跋涉,才能够到达彼岸的胜利,而对于田维,生命更是艰难的。“好好生活”,这是包皮涵着多少辛酸与泪水,这是要让人经历多少绝望,才得以“好好生活”,才能够将日子细数。
  也许,也只有在此时,生与死,会站在同一边缘,让我们如同看待生一般从容淡定地看待死。
  而我则时常遐想,如果她还活着,她或许会在结满冰的清晨,在大街上看雪飘落,她或许会在中午和三五好友一起在北语的食堂好好吃一顿,她或许会在雨后的下午喝一杯朗姆酒,与自家的狗一同昏沉地睡过去,忘记一切,仅仅只在花田的半亩土地上书写,说话,生活。
  这半亩花田的花,依旧鲜艳。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